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所体现的德治思想

时间:2012-08-05

这三点本是出自礼记·大学,主要是论述自我修养、整顿家庭、治理国家三者之间的的关系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2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了历代儒者们的入世道路和人生理想。这三点本是出自《礼记·大学》,主要是论述自我修养、整顿家庭、治理国家三者之间的的关系。个人的道德修养受到历代儒生们的重视,因为无论是整顿家庭还是治理国家,都是由作为个体的人去完成的,个人是德治的基本载体。而作为德治精神载体的个体,又可以分为三类,即为政者、士、民。

对于为政者,他们的范围比较广,上到国君、诸侯,下至各级卿大夫。他们承担着治国的重任,是实行以德治国的主体,所以他们首先要具有崇高的美德风范,才能去治理臣民。简言之,就是必须要以身作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者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认为统治者除了正身外,还要具有其他的美德。其实,儒家德治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孔子也一直以人为追求目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在这段话中,孔子阐述了仁的五个具体方面,加上前面的“正身”,就可以归结为统治者应具有的品德了。

孔子深知如果为政者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就会对民众起表率作用,所谓上行下效,进而也会使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而继孔子之后的孟子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的表述。汉代的贾宜亦指出:“君能为善,则吏能为善;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新书·大政)。总之,为政者是臣民效仿的榜样,推行德治,必须让贤者或君子居于统治地位,为政者个人的美好品德能够对民众起到道德感化的效果。

社会稳定与否,取决于民风的好坏,而民众对德行导向取决于为政者对德行的态度和自身的表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为政者对亲人厚道,不弃故友,民众就不会淡薄冷漠。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荀子说:“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荀子·君道》)。只要统治者能自觉地行仁义,民众也就会跟着做仁义之事,社会风气就会好。孔子深知上层风气对民众生活风气的影响,“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把为政者的道德比作风,把民众的道德比作草,风往哪吹草就往哪倒。但是,《论语》的德治模式中,儒者们对为政者德行的要求过于理想化,过于高,是不现实的,这也是当时统治者排斥德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所要具有的品德,即民德的表现,就是要使其成为执政者统治下的顺民。因为在《论语》所体现的德治模式中,民众是德治的客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孔子一直都提倡中庸之德,因为在孔子看来,中庸体现的一种道,道是本原,德是外在表现,所以,孔子希望民众们都具有中庸之德,成为顺民,以早日实现他所追求的大道,他曾感慨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也是孔子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差距,也是孔子德治思想无法在先秦时得以实施的原因之一。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所体现的德治思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打你就是爱你”,果然有道理。【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那我们说说儒家思想是不是这么认为的呢?请看《论语》中的这段话: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解释如下:...

2008-05-31 #经典句子

《论语》解读系统之八

《论语》解读系统之八

...以用两个字概括,一曰“德”,二曰“礼”,又被称为“德治”与“礼治”。先说“德治”。所谓“德治”,是以“仁德”为本的治国理念。它是说政府的各级官员,从君主到小吏,在处理政务的时候,都要本着对百姓的“仁爱...

2024-01-13 #经典句子

浅谈《论语·为政篇》:管理者如果以德化民 臣民就会有羞耻之心

浅谈《论语·为政篇》:管理者如果以德化民 臣民就会有羞耻之心

...民们到达的方向。”孔子此篇所言,讲的是“法治”与“德治”在治理国家、领导臣民时的不同表现。道之以政:“道”,方法、手段的意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引导、导向的意思;“之”,在这里指的是君王治理之下的臣民;...

2019-01-17 #经典句子

拙读《论语》第十九篇:孔子德治的悲哀

拙读《论语》第十九篇:孔子德治的悲哀

...服。拙的体会:本篇孔子通过对比的方式,列出了法治和德治的两种方式以及其优劣,再次推崇自己的治国观。在今天看来,孔子是多么地纯朴啊!要靠道德教化,礼仪约束来治理国家,那得多理想化啊!这得有多自觉的民众啊...

2023-12-13 #经典句子

从孝道到德治:《论语·为政》!《为政》讲述了些什么?

从孝道到德治:《论语·为政》!《为政》讲述了些什么?

...教化为先”的道德意识,推崇的是德化政治,即所谓“以德治国”。《为政》篇正是孔子及其门徒阐说德化与德治基本理念的核心篇章,集中体现了孔子与整个儒家有关“以德治国”重要意义及其实现途径的系统理性认识。因此...

2012-05-21 #经典句子

孔子《论语》中哪些语录还在影响着我们?

孔子《论语》中哪些语录还在影响着我们?

...以德”,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政府转。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论语》中有很多关于教育的语录,至今仍然...

2019-03-03 #经典句子

《论语·为政》2·1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2·1为政以德

...于心而不失也。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天球的北极有一颗很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实际上它也是动的,只是因为它距离地球太远,约782光年,人们看不到它在动。它是天之枢纽。其他星辰都环...

2024-01-02 #经典句子

《论语》经典10句 句句精辟富有哲理

《论语》经典10句 句句精辟富有哲理

...共之。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当政者应当实行德治,只有施行“德政”,百姓才能受到感召并遵其道而行,天下自然就太平了。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自《论语·颜渊》。能够做到克制自己...

2023-07-1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