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时间:2008-05-31

一边打着一边还会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古话说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自从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多少父母拿起了他们的鸡毛掸子、扫帚、小板板,开始了对孩子们正义的惩罚。一边打着一边还会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一个人犯了错误,惩罚过了他,他以后就能改过自新吗?显然,不太可能。要想让一个孩子,乃至一个人改过,需要的是对他真正的教育。

【被误解的中国儒家思想】

首先,这句话被误认为是中国儒家的思想范围,这样的误解至少也存在了上千年,然后有的人又把这个归结为孔子所说的,然后孔子就成了不幸家庭教育的替罪羊。

但是先要明确这句话到底来源于哪里?原话出自韩非子的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跟儒家根本就是两回事。他的这句话,经过历史不断演变传承而形成现在的俗语。他的理论也是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意思差不多就是民众多半是“刁民”,不用法律约束那还得了。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好吧,“打你就是爱你”,果然有道理。

【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

那我们说说儒家思想是不是这么认为的呢?请看《论语》中的这段话: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释如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子说,领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以政治体制来领导,再用法治来管理,使大家不犯法,犯法就罚他。但是用法来管理人民,一般人会逃避,钻法律的漏洞,而且他逃避了责任、法律及处罚,他还会自鸣得意,认为你奈何他不了,毫无羞耻心。这个就是类似以法治国的观念,但是同时也提出了纯粹的用法治国的弊端,人民还会“无耻”。从这里看到了启示,仅用棍棒是教育不好孩子的,他以后犯了错,让你不知道背着你,逃避了你的责罚,反而会洋洋自得,以后接着犯错,小错变大错,最终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假如以道德来领导,每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以礼教化。大家能自动自发,如果做错了事,会有惭愧的心情,这样做到人人有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不要等到法律制裁,自己就很被动难受,这就是有耻。这样就达到了为政的目的,也是咱们要说的,教育孩子要用道德的感化,要教育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怕做错了自己也会主动认错或者有惭愧的心理,这样就不会闹到棍棒教育的程度。

从以上这段话看出来,为政是法治、德治并重,那我们教育孩子呢,自然也是需要德治、法治。先要德治,实在没办法了,万不得已才用法治,而不是动不动大棒一挥,法治到底。

【怎么教育孩子——父慈子孝】

根据《论语》中的精神, “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再爱父亲就是孝。父母从小对孩子关心爱护,这孩子也许不成器,但是也不会太没良心。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不管不问,犯了错就棍棒教育一番,在外面受了气,回家迁怒于孩子,孩子的心里从小该有多大的阴影。等到这孩子长大了又要被扣上一个“孝”的帽子,要感恩父母,试问如果自己没有被真心关爱过,你会付出真心去关爱别人吗?难怪儒家的传统文化被一些人误解和冤枉。

我们后来还有个说法,讲孝道:“你该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说法有问题,天下的确有些“不是的父母”,怎么没有“不是的父母”呢? 儒家里面说过,父母不对怎么办,“不违”,意思就是不要对着干,先好好劝,劝了不听也不要对着争吵。真正的教育是双向的,父母要关爱孩子,孩子也自然会理解父母。

【以德服人——付出真心】

从以上的中国文化中我们看到,不管是为政处理大事,还是小到教育子女,都要“道之以德”,先用道德感化,付出真心。棍棒只是最后万不得已的手段,滥用反而会起相反的效果。“父慈子孝”,乃至人人爱我,我爱人人,这个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才是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奉行的主题。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参论语一百 道德文化

参论语一百 道德文化

...,诸恶莫作。孔子说性相近,善才是所谓相近。我们听到父慈子孝的故事会油然欣慰,就是相近之性所发之同情;若听到不孝的事则必有一番寻究,实在有不得已之情才有一番怜悯,然终与前面之感情大不同。一个婴儿天生也不...

2023-12-14 #经典句子

挑战《论语》中的关键词(八佾第三)

挑战《论语》中的关键词(八佾第三)

...等等,实际上原始儒家提倡的是一种对等的关系,比如,父慈子孝,君仁臣直,应该理解为如果父不慈,那么子可以不孝,君不仁,臣可以不向君主进言。到了孟子的时代,他直接说:“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为...

2019-01-02 #经典句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老话究竟是被埋葬的精华还是被深扒出的糟粕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老话究竟是被埋葬的精华还是被深扒出的糟粕

...一幕。而体罚孩子则是其中一种。在中国古代就流传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特别是如今在农村地区,通过体罚对孩子起到管教作用的方法依然盛行。而且这种管教思想实际上在中国已经扎根了很久,特别是在读古代名人...

2023-12-13 #经典句子

《论语》内含一条逻辑主线 书中曾多次出现 悟到的人却不多

《论语》内含一条逻辑主线 书中曾多次出现 悟到的人却不多

...是“齐家”,主要是在家庭家族内部坚持孝悌原则,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家族和睦。由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特点,所以“齐家”成为治国的见习阶段。而统治者如果想要“治国”和“平天下”,最根本的...

2023-07-03 #经典句子

论语为政——孔子告诉我们为孝的核心是什么?

论语为政——孔子告诉我们为孝的核心是什么?

...孝。中国讲究尊卑有序,下对上要敬,上对下要爱,就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辩?”“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是一种外在的形式,那对应的内心也应该是敬...

2023-09-06 #经典句子

《论语》中的四种大道

《论语》中的四种大道

...平,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为师以教君劝民,使君贤臣忠,父慈子孝,是孔子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途径。为君臣父子各色人等立德,使之进退有序,言行合礼,天下合和,是孔子达到人生理想的手段。为学以多智通礼,致贤成圣,...

2019-02-14 #经典句子

父析子荷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父析子荷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父析子荷的例句:1、父慈子孝父母恩勤父母之邦父为子隐父析子荷父严子孝父债子还干父之蛊谷父蚕母2、哀哀父母恩同父母父慈子孝父母恩勤父母之邦父为子隐父析子荷父严子孝父债子还父析...

2012-10-27 #经典句子

从孝文化谈谈宋代的思想教化

从孝文化谈谈宋代的思想教化

...渐变得扭曲,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学说。比如儒家所说的父慈子孝,如果让子女孝顺家长品德也要过得去,但是在后期的演变过程中孝道被无限放大,给予父母无限权力,子女没有任何辩驳的机会。封建社会的律法为了维护“孝...

2023-11-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