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陶渊明饮酒系列的第五首诗 第3句被人称神 道出靖节50年的悠然

时间:2023-05-14

无论你是高官子弟,还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都逃不过这句诗的真香定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有一首诗,提起陶渊明就会想到它;有一首诗,活在万千考生的笔下。无论你是高官子弟,还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都逃不过这句诗的真香定律。这句诗就是陶渊明笔下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写出了惊鸿一瞥的悠然,充满了作者浓浓的悠然。

在中国所有的作家之中,如果以悠然而论,自当推陶渊明为第。别的作家,你常常会发现他的一两句或一两篇是虚浮的,或不够真诚的,可是陶渊明却没有。所以,辛弃疾说他“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中国的诗人里,当得起这样说的,只有陶渊明人。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领略陶渊明笔下那偶然间一瞥所见的悠然,了解诗人内心的悠然。

一、诗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这首诗,尤其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评价。诗人写出偶然间一瞥的悠然情态,颇有恬淡的意境。“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情怡然、无忧无虑地在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抬起头,南山美景映入眼帘。这是何等的自然而然、超凡脱俗!

二、关于他的诗和人

陶渊明的一生,都在诠释自由和快乐的意义,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悠闲”。

他五次弃官不做,回归家乡种地,最后一次是41岁时做彭泽县令,上任仅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在四十四岁时,“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他一贫如洗,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即使到了这样的处境也没有动摇他归隐的想法,亲友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在陶渊明看来,与其当官“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不如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

因此,在他的诗中,我们往往只看到陶诗的平淡自然和悠闲自得,极少见抑郁寡欢的悲伤和痛苦。在他那些看似平淡自然的诗篇里,陶然自乐才是主旋律,至于蕴含着的斑驳曲折不过是他生活中的调味剂。

他寻求静穆,在新的困境中,他把背谬中所寻得的理念与诗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态所结合起来,让人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有困扰的状态,

陶诗确实是最能以其任真自然之本色与世人相见的,而是如同日光之七彩融贯于一白。亦如苏东坡所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金人元好问也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三、悠然是一种境界

悠然,不是一时的悠闲,是人们心灵的向往和追求,是发自心底的强烈呼唤。

陶渊明之所以弃县官不做,宁可做农民。一是因为当时魏晋乱世,政权更迭频繁,文人出于厌倦和自保开始崇尚道家,清谈成风。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二是因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秉性使然。诗人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本性爱丘山所以无法适俗韵了。他认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乱世的俗,既不肯适,又不能抗,那么,顺适本性也就成为唯一可走的道路。

他在《归去来兮辞》的诗中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愿。他在《咏贫士诗》里也说:安贫与求富两个念头,常在胸中交战,安贫乐道的念头,总是处于战胜者的地位。

他是真隐,他“拼却一生休”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他视仕宦之途为樊笼,而回归自然是他心灵的渴望。他年轻时的志向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自己心灵的反复对话中,对人生的本质渐渐有所认识。他是反复思考后的归隐,是真真正正的隐士。

回归自然是陶渊明的一种人生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就是他智慧的写照,是他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他对自然所感受到的快乐并非全是因为被动使然,相反好多都是性情使然,而且是真正与自我,与大自然和解之后的快乐!

苏轼评价陶渊明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欣赏五柳先生的悠然,欣赏他的不乱于心、岁月静好。

每个人静静的心里,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一支素笔,一杯花茶,一段时光,浅笑又安然。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怀依然;尽管颠簸流离,脚步依然,追求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

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越接近绚烂。经历了世事的智者,才领悟到,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接近那叫灵魂的地方。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陶渊明饮酒系列的第五首诗 第3句被人称神 道出靖节50年的悠然》,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朝的著名诗人 诗中的这句特别出名 直到宋朝才有人对出

唐朝的著名诗人 诗中的这句特别出名 直到宋朝才有人对出

...本人却非常爱好文学作品,他有一个特别大的爱好,喜欢喝酒,常常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酒,对于创作家来说是一个好东西,当喝了酒之后,能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也不失为一桩美谈。有一次,他在寿宴上喝酒...

2023-09-20 #经典句子

酒是五粮酿造 自然五味杂陈……浅析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酒是五粮酿造 自然五味杂陈……浅析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李太白天生浪漫。他的诗主要是洒脱豪放的,加之喜欢喝酒,在酒精的刺激下,他经常能写出一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句子。当一个人在花丛下喝酒时,天上的明月竟然和他一起喝酒,这不禁让人大吃一惊。洒脱的性格让他不看重...

2023-06-29 #经典句子

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 诗句暴露了自称酒中仙的李白的真实酒量

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 诗句暴露了自称酒中仙的李白的真实酒量

...,曹操就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得志的时候也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落魄的时候更要喝酒,“落魄江湖载酒行”,最让人心酸的是穷途末路的孔乙己,一旦有了几文钱,也会马上交给咸亨酒店...

2022-11-27 #经典句子

李白《送友人》文化常识/考点梳理/教案/赏析 关于李白的传说!

李白《送友人》文化常识/考点梳理/教案/赏析 关于李白的传说!

...亲人,由中遇到蛮族,李白当时怕敌众我寡,打不过,便喝酒壮胆儿,不觉喝醉了,忽然诗兴大发,随即拿出文房四宝,写了一篇狂草。说也怪,那些蛮族人人看后,以为是天书,李白是神仙,便忙逃走了。李白有一个爱好,就...

2023-11-17 #经典句子

节后余生——古代著名诗人竟联手为本文写藏头诗

节后余生——古代著名诗人竟联手为本文写藏头诗

...干啥了。古人放假虽没有手机电脑,但可以呼朋唤友,或喝酒行令,或出门游玩,听曲听戏,家人邻居聊天,更有蹴鞠、马球等运动可以观赏或参与,还是很丰富的。汉代御史中丞薛宣就曾说:“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

2023-12-15 #经典句子

我们一直以为的送别诗 不过是几句劝酒话!

我们一直以为的送别诗 不过是几句劝酒话!

...散场分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字,体现出了喝酒高潮,大意就是再喝一杯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前面两句劝酒词,蕴藏在写景的句子里面,之后,“更尽一杯酒”,写出分别的无奈,...

2023-01-13 #经典句子

你还能找出比这十句更美的诗吗?唯美诗人王维的唯美诗意

你还能找出比这十句更美的诗吗?唯美诗人王维的唯美诗意

...再喝一杯吧,再喝一杯,出了阳关之后,再也没有人陪你喝酒了,所以今天,要多喝几杯。饮酒话别,想说的话有千言万语。可千言万语,从何处说起?还是不说吧,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定要说,也就是“再喝一杯吧,再喝一杯...

2019-08-03 #经典句子

中华文化传承:通晓了飞花令 才了解中国诗词文化有多美?

中华文化传承:通晓了飞花令 才了解中国诗词文化有多美?

...饮者才思的项目。《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鸳鸯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写的是清代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风貌。其中最特别的一种就是飞花令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

2023-10-27 #经典句子

为什么传世诗《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中的句子杜甫受到质疑

为什么传世诗《客至》:“蓬门今始为君开”中的句子杜甫受到质疑

...夜市里没有混杂的味道,只有古老的酒糟。我愿意和邻居喝酒,我把剩下的杯子从篱笆上拿走。那时,我和我的朋友杜甫约好了时间。这个杜甫家很穷,但是却仍然是一个傲骨为朋友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孔老夫子:“有朋自远...

2023-01-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