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金刚经》中这首四句偈过于文学化 能真正理解的不多

时间:2018-11-23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为能使人如金刚一般锐利坚硬,斩断一切烦恼、妄想,成就佛道的大智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千面修行者、阿弥陀佛704、略懂小姐

说到《金刚经》,相信对佛学有了解的人都听说过。《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为能使人如金刚一般锐利坚硬,斩断一切烦恼、妄想,成就佛道的大智慧。它为众经之首,是佛经中的佛经。

因为这本经书的流传之广,导致对于《金刚经》的解析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时候一句话不同的人翻译,有可能意思截然不同。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金刚经》的文字过于优美,过于文学化,以至于在如今这个讲白话文的年代,对于佛法和国学没有很深修养的人,很容易把其本义或真义给误解了。

这种误解对修行的危害可谓非常之深,因为修行是一个人心灵境界的改变,“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佛魔一念之间,若是一个人误学偏法,误入偏门,不止不能成佛,不小心还可能坠入魔道,一生都深受其害。

因而,要读《金刚经》一定要正确理解其中每一句偈语的意思,尤其是《金刚经》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句四字偈是经中精华,又因为过于文学化,能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相”是我们看到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样子,不取于相,就是不要执着于万物之相。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在佛教看来,世间万法如同人的梦境和水上的泡沫般虚妄不实,如雾霭闪电一样无常变化的。

佛学认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恒常存在,皆是处于因缘的运作变化之中,执于事物的某一相,只会给自己带来妄想和烦恼。

佛经中记载这么一个公案:

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一次旅行途中半夜被渴醒,他便拿着钵去附近的小河舀水喝,他感觉河水非常甘甜。第二天,他走到河边,正好有商队路过,马匹走过时,河水污浊不堪,他想起昨晚喝的就是这里的水,立马恶心不止。等商队走过没多久,污浊的河水又变得清澈见底,僧人见此立马庆幸,不再有反胃的感觉。由此,僧人也领悟了心外无物的禅机。

其实,故事中的僧人执著于河水的一“相”,呕吐感其实不是身体不舒服,而是执于相产生的妄想。这世间万法唯心造,都是事物带给自己的感觉,是主观意识决定的。

就如现实生活中,有人贪恋财富、名利,看到这些能给人无上的荣耀,可以享受别人的崇拜,于是内心充满欲望,想获取这些,慢慢变得不择手段,最终深陷其中,烦恼不已。

有人看到财富不好的一面后,就觉得这是万恶之源,财富使人堕落,给人带来灾祸。听到别人说钱就远远避开,不愿意被金钱腐蚀。这种人又被人认为是虚伪,偏激的,现实中谁能离开得了钱呢。

因此,对于世间万物无论看到的哪一面都是执念,有好的一面也就有有坏的一面,最好的办法是“不取于相。”

佛曰:“不生法相,无所住。”对于万物不要执著于好的一面,也不要执著坏的一面。比如财物,人离不开衣食住行,所以财物是必须有的,但也不要对财物太执着,如此才不会产生欲望、烦恼。

《金刚经》的这句偈语,就是教导众生要不“住”在事物的某一相中。得失看淡,不在乎有,也不在乎失,一切顺其自然,属于自己的就珍惜,得不到的懂得豁达放手,不因为任何得失而烦恼,做一个真自在的人。

所谓如如不动,是动静不离本体,处处不生相住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处处无所执而生其心,做到置心一处,无事不办的境界。

或许有人会疑惑,人又不是无所不能,怎么能无事不办呢?

《华严经》曰:“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人是本性具足的,一切皆有可能,只是因自身的妄想、执着障蔽,所以才处处受到阻碍。

《坛经》中有这么一个公案: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这世间万法的存在都是心灵映照的结果,境由心转,一个人看到的东西,自身的境遇都是随自己内心的变化而变的。

就像生活中有人没考上好的学校,是因为他没做好准备,学艺不精,是因为声色犬马的诱惑,使他心猿意马,起心动念,学习自然就做不好了。

这些声色犬马对于读书来说就是妄念,若能够不妄念动真心,静心读书,如如不动。

佛教常说“一心”,认为万法归一,一是真的,二就变成虚妄了。一心在佛门中又叫真如,自性,佛性,本来面目。对于修道,万法都是杂念,都是虚妄,都需要放下。

而对于世俗之人,自己手中的事之外的皆为杂念,也要放下。不难发现那些没啥成就的人都是经不住诱惑,耐不下心去努力的人。

心中杂念不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然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放下没用的东西,专心某一件事,离成功就不会遥远。

因此,无论是做事还是修行,没有如如不动的境界,都难以成果。如如不动,是心不动,不受外界喧哗,内心杂念影响,如此自然常住清静,无事不办。

《金刚经》中“不住于相,如如不动”这四字偈语告诉世人,万法缘起性空,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不实,无常变化的。内心执于事物的一相会让自己的认识变得片面,从而产生诸多妄想执著。

不住于相,是内心不受万物的得失与好坏影响,常住于清静,懂得一切顺其自然,随缘就好。不起念动念,宠辱不惊,如如不动,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无论修行或做事,皆能有收获。

(作者:千面修行者)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金刚经》中这首四句偈过于文学化 能真正理解的不多》,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金刚经中佛陀反复提及的四句偈 究竟是哪四句

金刚经中佛陀反复提及的四句偈 究竟是哪四句

...读过《金刚经》的师兄都知道释迦佛在里面反复提及了“四句偈”,说哪怕一个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持用布施,这个功德也远远不如为他人诵读演讲金刚经,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来的大。因此后世之人都对这个“四...

2011-05-05 #经典句子

《金刚经》四句偈:凡夫以之断烦恼 菩萨以之成佛道

《金刚经》四句偈:凡夫以之断烦恼 菩萨以之成佛道

四句偈在《佛学大辞典》中,被解称为由四句所成之偈须,由四句话所组成,字数多寡不拘,但是因为简短而有提炼佛法之真义,所以往往被认为可以涵盖经论佛法之要义。这种以四句偈的形式总结佛法精华的智慧,在各种经论...

2009-05-23 #经典句子

金刚经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又分别有什么特殊含义?

金刚经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又分别有什么特殊含义?

读过《金刚经》的师兄都应该对其中的“四句偈”记忆犹新,世尊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说读诵奉行此经功德无量,哪怕不能整本经文的话,只要这四句偈也有同样的效果。所以关于这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在佛学圈一直都存在着...

2023-10-07 #经典句子

学佛许多年 《金刚经》中的这3个佛句 你真的读懂了吗?

学佛许多年 《金刚经》中的这3个佛句 你真的读懂了吗?

...面看。《金刚经》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你获得的不仅仅是佛法上的收获,也能从受持此经,哪怕一个四句偈,获得极多的福报。很多人看《金...

2023-01-12 #经典句子

《金刚经》这4句话 读得越多 功德越大!

《金刚经》这4句话 读得越多 功德越大!

金刚经上经常提到四句偈,如果有人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经文上的四句偈,为人演说,所得福德,将胜过一切七宝布施。有人好奇,想知道这四句偈,到底是哪四句?金刚经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具体是哪四句,但通过整个金刚...

2023-11-15 #经典句子

《金刚经》四大名句 悟透一句 也很不错!

《金刚经》四大名句 悟透一句 也很不错!

...独奉持。此经中也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也就是说,只要受持此经中的一个佛句,他的功德,要比用满世界的七宝来供养佛陀的功德要多、要好。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

2023-05-04 #经典句子

《金刚经》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金刚经》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性的空性。五,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点评:四句偈,就是表明极少的意思,即使受持一个四句偈的功德,所得福德都比前面的还多。那么受持整部经典呢?福德当...

2023-11-01 #经典句子

佛法漫谈|菩萨也有烦恼?受持《金刚经》四句偈为何功德无量?

佛法漫谈|菩萨也有烦恼?受持《金刚经》四句偈为何功德无量?

...日功行圆满。为什么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此《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便有不可称数的无量福德呢?因为你在助佛传诵佛的护念和付嘱,度己、度人、度菩萨!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仅为分享交流所用。佛法楞严|牒定...

2018-02-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