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汉代东北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习俗 文化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时间:2024-01-12

不仅是汉族与东北边疆民族之间,即使是东北各边疆民族之间,在民俗文化上的差异性往往也是非常明显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汉代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发展状况,一言以蔽之:在差异中体现着融合。不仅是汉族与东北边疆民族之间,即使是东北各边疆民族之间,在民俗文化上的差异性往往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民俗文化的内容来看,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习俗,某种类型的生活行为,在各个民族中分别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丛佩远先生认为:这种差异既有民族和地区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不同。这里就提出了这种差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民族、地域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从民族上看,汉代的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各民族皆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脉络。高句丽族源自扶余与古朝鲜族,夫余源自东夷,与秽族、貊族、挹娄等民族,也有关的文字记载可上溯至西周时期,而鲜卑、乌桓、东胡的文化传承也有着比较明晰的记载,汉族则毫无疑问的源自中原华夏民族。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各自相对独立的民族,自然就会产生各有其传统的习俗与风气。如汉族,其民俗习惯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礼、俗不分,很多习俗以礼制的方式被人为的规定下来,而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些礼仪制度,又以具备汉族特色的风俗习惯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从这些礼俗的具体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它们与先秦时期中原华夏民族礼制文化的直接传承关系,这种文化传统以礼俗的形式,历经数百年而愈发的巩固坚实,成为汉族民俗文化最为鲜明的特色。

又如鲜卑族与乌桓族,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民族的习俗,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的印记,我们同样可以明确地意识到他们的民俗文化,与他们曾经依附的东胡民族的渊源关系。

但与此同时,这两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虽然同出东胡,在很多内容上是十分相似的,但由于长期的分离,使得如婚姻习俗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不同,两个民族的民俗是事实上存在差异的。

再如挹娄族,汉代的挹娄仍然处于渔猎社会,其善用弓箭的习俗与弓箭的制式,很容易就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关于先秦肃慎族楛矢石砮的历史记载。又如高句丽、夫余、秽族、貊族等,他们的民俗习惯都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具备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具体的民俗内容上,最为显著的就是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在汉代的东北地区,没有任何两个民族的婚俗习惯是完全相同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民俗文化往往是最具备民族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得以区别的表征。

在这些民族中,有些民族有着相同的族系,如高句丽、夫余、秽族、貊族以及沃沮族等民族属于秽貊族系,鲜卑、乌桓、东胡等属于东胡族系,挹娄属于肃慎族系,而汉族则属于华夏族系。

同一族系的各民族,在更早的时期可能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或者在共同的文化环境中长期生活,因此从文化的基因角度来说,同一族系的民族往往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表现在民俗文化上,即出自同一族系的民族,其民俗文化会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

这种现象最为显著的代表就是鲜卑族与乌桓族。乌桓与鲜卑,其先世最早可上溯于先秦东夷,后来都成为了东胡族的附庸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们与东胡族的民族文化已经基本不分彼此,相互之间的融合已经非常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汉初从东胡族中分化而出的鲜卑与乌桓,在文化上保持非常高的一致性就是自然而然的,在民俗文化这种最不易产生变化的层面上,表现的尤其明显,《后汉书乌桓鲜卑传》云鲜卑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就是这种现象的直接说明。

从东胡分化出来以后,经过长期的各自独立发展,到了汉代,这两个民族已经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乃至社会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民族文化上也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差异,但在民俗习惯上的差异却并不大,在史籍的记载当中,仅有婚俗颇为不同,而其他方面的民俗仍然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同源文化,在民俗层面的相似性是非常稳固的,即使社会发展各自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某些相同的民俗习惯却可以一直保留下来。

这种文化的同源性,在其他族系的民族身上也都有所体现。如秽貊族系,这一族系中的各民族,在文化的同源性上表现的同样十分明显。

从血缘角度而言,秽貊族系的高句丽、夫余、秽族、貊族和沃沮族都源自先秦的秽族与貊族,这两个民族在先秦时期都是渔猎民族,因此其后世在民俗文化上,都表现出一些渔猎文化的特征,各个民族都擅长使用弓箭,他们的饮食也不乏水产品就是证明。而从文化角度对汉代秽貊族系的、各民族影响最大的是殷商的箕族。

自箕子东迁朝鲜,统治了这一地区的秽族、貊族以及其后出者,在八条之教的影响之下,秽貊族系的民族社会普遍民风淳朴,知礼守节,呈现出鲜明的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痕迹。除秽貊族系和东胡族系外,汉代东北地区另外两个族系、肃慎族系和华夏族系,由于其民族构成相对单一,在民俗文化上的传承脉络则更为明显。

这种现象充分说明,汉代东北地区很多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上溯到一个共同的源头。这一共同的源头以族系的形式表现出来,源自同一族系的汉代东北民族,在民俗文化上往往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在这四大族系中,属于同一族系的各民族,基本上都是亲属民族。尽管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里,随着人口的迁移、分化以及与他族的融合,他们的民族文化、逐渐走上了并不完全相同的道路,在经济、政治乃至思想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差别,但在民俗文化领域、却总体而言存在着共同的文化表现。

具体而言,在汉代的东北地区,民俗文化依据其传承脉络、主要有如下四个大的来源,即东胡文化、肃慎文化、秽貊文化与汉族文化。这四大族系文化、构成了汉代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主要来源,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习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汉代东北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习俗 文化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王耀兴2024-01-17 20:46王耀兴[重庆市网友]45.124.22.94
    文化差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期待能有更多了解东北各民族的机会。
    顶5踩0
  2. 还有2024-01-15 23:43还有[四川省网友]175.42.121.98
    民族的多样性使得中国历史更加精彩,东北的各民族习俗和文化的差异也是一大亮点。
    顶9踩0
  3. 绚丽夕阳2024-01-14 02:40绚丽夕阳[广西网友]203.56.121.206
    这真是一段有趣的历史!让我对汉代东北民族的文化更加好奇了。
    顶13踩0
相关阅读
民俗是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在汉代 己通用“风俗”一词

民俗是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在汉代 己通用“风俗”一词

...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中形成、扩展和演化,为广大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民俗不仅成为规范人们的语言、心理和...

2010-04-06 #经典句子

积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是各少数民族发展客观需要

积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是各少数民族发展客观需要

积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发展客观需要。发展的不平衡与差异性也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由于不同民族存在着文化认同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差异,有时还会表现出激烈的文化冲突与民族冲突。因此,...

2020-11-05 #经典句子

孝文帝的文化改革非常的顺利 推进了汉代东北边疆社会的全面汉化

孝文帝的文化改革非常的顺利 推进了汉代东北边疆社会的全面汉化

导语由于民俗文化的长期性与恒定性,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种群融合的深入,双方在文化交流的各个领域,都有了充分而密切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双方在民俗习惯上,仍然...

2023-12-07 #经典句子

人类社会无文字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人类社会无文字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口传的文化人类社会无文字的历史远远长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远远长于近现代运用印刷、计算机的历史;口头语言曾经是人类基本的文化信息传递载体,并且至今依旧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交往及思想交流工具。骆小所先生说...

2008-03-06 #经典句子

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

...思精巧的特点,因此受到民众的喜爱而得以广泛传播。从文化价值看,作为一种语言游戏,民间谜语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不仅可以启迪民众智慧、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还能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开阔人们的眼界。民间谜...

2012-11-25 #经典句子

中国的少数民族 白族的起源及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 白族的起源及文化

...中举行。白族的扎染技艺与绕三灵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扎染技艺就是布置好了之后,棉布织好了之后要染色,怎么染?把布扎起来,然后进行染色,染出来之后布上面有花纹,就是扎染技艺,绕三灵是个习俗。...

2019-03-21 #经典句子

丽江市以文旅融合为抓手——讲好民族团结融合故事

丽江市以文旅融合为抓手——讲好民族团结融合故事

...”来自曲靖的游客何女士说,在木府里我不仅了解了纳西文化,更感受到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木府是明朝丽江木氏土司的府衙,位于丽江古城中心,现为丽江古城博物院,这里处处印刻着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

2013-12-21 #经典句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制定本指南。重要意义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

2011-06-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