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国的少数民族 白族的起源及文化

时间:2019-03-21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云南各地,贵州、四川以及湖南等地也有白族,白族现有人口约为193万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白族的起源具有多元的特点,最早的白族先民是由洱海边上的土著昆明人,以及青藏高原南下的第1人羌人等多种民族融合而成的。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云南各地,贵州、四川以及湖南等地也有白族,白族现有人口约为193万。

白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种水稻,大理的雪梨、冰川的橘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商业、手工业也较为发达。

白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有大礼、建川、怒江三种方言,用汉字的音和义再加上一些新造的字来记录白羽,被称为白文。白语中含有大量的汉语借用词,汉文也很早就成为白族人通用的文字了。白族主要崇拜本主,本是本来的本,主是主人的主。本主就是村社神。本主被认为是保佑本境之王,各个村子的本主都不一样,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历史人物、民族英雄等。白族还信奉道教和佛教,19世纪70年代也曾经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但是影响都不是很大。

白族在立法、建筑、医学、史学、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雕刻等方面都有创造和成就。大理崇圣寺三塔、建川的石宝山石窟、鸡足山建筑群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望夫云、美人石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霸王鞭、八角鼓舞是白族民间最普遍的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当中举行。白族的扎染技艺与绕三灵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扎染技艺就是布置好了之后,棉布织好了之后要染色,怎么染?把布扎起来,然后进行染色,染出来之后布上面有花纹,就是扎染技艺,绕三灵是个习俗。扎染技艺和绕三灵这一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平坝地区,白族的住房多为瓦房,布局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山区就不是这种形式了,山区的住房都是上楼下就的茅草房,上面住人,下边是放牲口的地方,叫上楼下就马的茅草房。高寒地区则是单间或者是两间相连的垛木房,用横木垛成的。山上的树木垛木,剁出来的多木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的服饰,男子的服装,各地大致都相同,妇女的服饰各地有所差异。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套黑领褂,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色的上衣,外套黑丝绒短褂或者是红色坎肩,穿蓝布宽裤,以绣花布或者是彩色的头巾来把头缠上。脚穿绣花鞋,一般佩戴银饰,白族姑娘的头上带来的银饰是有讲究的,显示的是什么呢?显示的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怎么讲呢?白族姑娘头上的头饰,垂下来的穗子象征着下关风,艳丽的花是象征着上关花,头顶上的白色代表苍山雪,弯弯的造型代表洱海月,就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所以放在一起显示的就是风花雪月。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食大米和小麦,就是主食。山区的白族则是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洋芋北方的同学一听到洋芋,不知道这个是什么食品,不知道这什么食物,什么叫洋芋?很简单,一说你就知道了,学名叫马铃薯。马铃薯根据地域的不同,经常会有各种的称谓。在云南、贵州一带就称马铃薯为洋芋。那么东北各省马铃薯叫什么?叫土豆。山东鲁南地区还叫地蛋,土地的地,鸡蛋的蛋,各地方叫法不一样,实际上就是马铃薯。

山区的白族吃玉米、土豆、荞麦,拿这些食物作为主食,主食以蒸煮为主,蔬菜的品种,蔬菜的品种非常丰富,辅食则是以猪肉为主,除了用猪肉做各种炒菜以外,还喜欢腌制、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等精美风味的食品。临河而居的白族还擅长水仙的烹饪,河里的鱼、虾擅长烹饪,白族都喜爱用糯米酿造白酒,用大米制作饵块、饵丝。白族最负盛名的菜式砂锅弓鱼,弓是弓箭的弓,砂锅公鱼。品什么茶呢?叫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传统的品茶艺术和待客的礼仪。

白族的传统节日也很多,主要有三月街绕三灵、耍海节、火把节。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传统盛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每年的3月15日开始在苍山中和峰下举行,为期5~7天,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物质交流的盛会,届时还要举行赛马等文体活动。三月街已经成为当地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白族获得官方认可的民族身份,白民族的民族意识被官方认可和强化。1956年11月,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历史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宽松的和平等的民族政策下,许多隐匿的白族人公开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在当前社会大转型的情况下,白族又面临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国的少数民族 白族的起源及文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桑植白族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 屹立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之林

桑植白族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 屹立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之林

...文化价值。桑植白族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屹立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之林,其中白族仗鼓舞历经七百多年历史变迁,它已不再拘泥于舞台表演,而向竞技、健身、娱乐、文化交流、产业经济等多元功能的民族体育文化形式不断...

2018-05-16 #经典句子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饭养身 歌养心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饭养身 歌养心

...语,虽然并不仅仅指在饮食场合的吃喝和歌唱,但用来指少数民族饮食中的歌唱活动,也是很恰当的。席间人们歌唱食品、歌唱餐具、歌唱食物如何获得、餐具如何制作等等。这些歌通过比喻、引申和夸张等常见的艺术手法,把...

2023-01-28 #经典句子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婚俗饮茶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婚俗饮茶

...后,客人才可以自由饮用。这种仪式表示互敬。茶在许多少数民族婚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族人对本民族婚俗中的重茶的解释是,茶只能使用种子栽培而不能移栽,寓意为忠贞不贰,婚姻牢固。明代人许次纾在《茶疏考本...

2023-08-04 #经典句子

白族服饰精品展 一场民族文化的“风花雪月”

白族服饰精品展 一场民族文化的“风花雪月”

...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少数民族服饰与民族、族群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发展息息相关。它们有着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展现特有的文化魅力与艺术表征。白族在少数民族中占据有重要地位...

2016-05-06 #经典句子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生动体现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生动体现

汪受宽教授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华夏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上下册,100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少数民族史学史,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空白,是史学史学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

2009-02-24 #经典句子

历经一千多年洗礼 脱去了铅华 返朴归真!——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历经一千多年洗礼 脱去了铅华 返朴归真!——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喜洲镇是一个享誉全球的少数民族特色小镇,让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方圆不过三里的小镇,却以喜为名,又以洲而域,值得琢磨。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电影“五朵...

2020-10-05 #经典句子

云南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老舍赞誉它是个奇迹 风景太美

云南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老舍赞誉它是个奇迹 风景太美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近期热映的《司藤》也再次带我们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白族是云南重要的少数民族组成之一,而大理的喜洲古镇就是白族聚集地,今天带大家走进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具有浓郁的...

2020-09-25 #经典句子

千百年来云南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被老舍称赞为奇迹

千百年来云南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被老舍称赞为奇迹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云南最近热映的《司藤》又将我们带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白族是云南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构成群体,而大理的喜洲古镇是白族人的聚集地,今天带你走进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感...

2011-07-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