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46:不要急着创造价值 万一它的根基是假的呢?

时间:2024-01-06

颜读论语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上节课我们讲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7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颜读论语#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上节课我们讲了孔子对待善恶的态度 ,孔子是典型的自我严格要求的人,也相信美好,相信一个人只要有价值一定会得到赏识,不需要趋炎附势,更不必在意那些小人。远离小人,也许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他选择不去打点那些可能说坏话的人,也许是不想和他们有往来吧。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孔子之前的朝代,历经了夏商周三朝,这三个朝代都各有特点。

夏朝是最原始的朝代,开山辟地,所以崇尚的是自然、淳朴的天神。那时,人们对自己和自然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人是渺小的,常常莫名其妙受到天灾和其他动物的侵扰,又没有什么办法去预测和预防,都仅靠人的本能。神秘的自然力量在人类看来是不可战胜的,很多图腾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到了商代进步一些,在崇尚自然基础上,又增加了对鬼神的崇拜。

周朝统一天下,姜子牙封神,人神分治,人类社会进入了人类自我统治管理的时代。虽然崇尚人文思想文化礼仪,但依然保持了一些夏商朝的影子。文化的传承是不可能割裂、泾渭分明的。

“周监于二代”,说周朝继承了夏商两个朝代的精华。“郁郁乎文哉”,周朝的文明在前两代的基础上,繁荣昌盛,涵盖了人鬼神的内容。夏朝崇尚天,商朝崇尚地,周朝崇尚人,三代过去天地人的文化思想就全面了。

“吾从周”,孔子说自己的思想是跟随周朝文化的,我们当今的文化也是跟从周朝文化一脉相承下来的。所以孔子对天地人三者,更偏重人文,对鬼对神没有信仰。他相信人文思想人的自身修炼,会让社会长治久安,不把人类的社会的命运寄希望于神和鬼。

对超出认知范围的事物,孔子也没有兴趣去研究,他专注在人道里,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所以,儒家学问是入世的学问,只讲怎么才能在人群中取得幸福和快乐。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司寇,就是管理司法和行政的官员;大庙,是国君举行宗庙大典的地方。祭拜列祖列宗是盛大的仪式,自然这其中的礼法会很多。

“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到了活动现场,问东问西。“鄹”,孔子的家长就是邹。“鄹人之子”说的就是孔子,是一种蔑称。看到孔子如此多嘴好问,有人就开始指责孔子说,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谁说那个邹国小子懂礼节?一进了太庙,嘴总是不闲着,问东问西,真是讨厌!

子闻之,曰:“是礼也。”这句话传到了孔子耳朵里,孔子说我这么做正是遵循礼法的呀!如果我不懂装懂,不搞清楚仪式中的各种具体礼法,等到大典时出了大错怎么办?礼法,是内心清明诚实,并不是那种不懂装懂摆摆样子,那才是最大的无礼和失礼呢,到了关键时刻可就丢大人了。

礼,需要表里如一。内心迷惑,就要找到答案解开心结,如此去做事就不会有内耗,这也是求真的过程。真和善才是礼的核心出发点,我们做事也一样会有类似感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明白了做一件事的最初动机和渊源,做起事来就没有思想包袱了。

来做保险,过程是不可逾越的,规律是不可违反的;今天你轻易放过的,未来一定会加倍面对。做保险是百分百实践的职业,工作中遇到的每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周而复始出现,必须打破砂锅问到底;多问几个为什么,让自己心无挂碍轻装前进,这才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给你机会的人。这就是礼。

问问题不丢人,不问问题做错事才丢人。我在学生时代是个好问大王,课间是我集中问问题的时间,我不想带着问题接着下一节课,把每节课学的内容全部消化吸收在下节课之前。哪里会有那么多问题呢?没问问题的同学真的没问题吗?一考试就知道了。那些你答不上来的,都是之前你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所以,我学生时代就明白一个道理,日常问问题不丢人,考试成绩不好才丢人。问问题是过程管理,是个疏通管道的过程。孔子入大庙每事问,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态度,既然做了这个工作,就是一个学习成长为别人创造价值的过程,务必积极探索勇于开口学习交流,才能真正帮助自己和别人。因为你的问题,同样也会是无数类似的人所关心的。

所以,每事问是一种认真敬业执着的态度,及时记录自己的问题,尽早找到答案,才是不断成长的关键方法。你学到了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46:不要急着创造价值 万一它的根基是假的呢?》,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小草也春色2024-01-16 23:47小草也春色[重庆市网友]59.191.72.18
    @群芳之首这句话提醒着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慎之又慎,不能被表面的光鲜蒙蔽双眼。
    顶1踩0
  2. 群芳之首2024-01-14 06:28群芳之首[广东省网友]175.102.225.154
    非常有道理,我们应该先审视根基是否坚固,再着手创造价值。
    顶2踩0
  3. 二月2024-01-11 13:10二月[火星网友]203.12.94.85
    我深有感触,急于求成往往会忽略细节,让一切功亏一篑。
    顶10踩0
  4. 浠若月2024-01-08 19:51浠若月[江苏省网友]202.8.0.32
    这条论语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们创造的价值一定要建立在真实可靠的根基之上。
    顶38踩0
相关阅读
浅谈《论语》与人生

浅谈《论语》与人生

...“礼仪之邦” 的美誉。注重礼仪古已有之,国家要立足根基需以礼而立。“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敬有礼,不卑不亢就可以远离耻辱;“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个国家需要德的引导,礼的教化,一个人何尝...

2023-09-20 #经典句子

《论语·学而篇第一》1.6: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论语·学而篇第一》1.6: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更好地修养仁德和做人做事,如果孝悌都做不到,仁德的根基都没有打好,学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以后很难立足于社会之上了。反观当今社会,其实很多时候教育恰恰就是颠倒了顺序,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学校里,很多家长校...

2020-09-14 #经典句子

《论语》2.12|君子不器

《论语》2.12|君子不器

...,已经不错了,因为可以发挥出特定的能力,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但如果有更大的志向,那么可以不断地适应变化,可以为社会创造不断地价值。从为政的角度来讲,君子是可以被不断提拔的,因为不管提拔到什么位置上,都...

2023-07-17 #经典句子

这些出自《论语》和《增广贤文》里的句子 它们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这些出自《论语》和《增广贤文》里的句子 它们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得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让他们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不要让他们担心,必要时自己要安排好照顾老人的方法。第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许多人把“为己”理解成:为了自己。实际它要表达的意思...

2022-12-17 #经典句子

“《论语》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孔子博物馆举办

“《论语》及其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孔子博物馆举办

...核心价值观相通相融的部分,推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论语》主题展陈列有《熹平石经》《开成石经》《太学石经》《乾隆御定石经》中的《论语》拓本拓片,是国内首次《论语》石经拓片的联...

2010-12-02 #经典句子

《论语》孔子说:“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论语》孔子说:“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有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风范。...

2012-09-09 #经典句子

拙读《论语》第八十二篇:现代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利与义

拙读《论语》第八十二篇:现代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利与义

...图”的意味。对我们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的是要创造价值,要创造财富,那么我们如何去衡量义与利的关系呢?记得有记者曾对拙说过这样一句话:特别是在深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利益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

2020-10-16 #经典句子

论语“色”之正解!

论语“色”之正解!

...,我们学习圣贤之道,读经典著作,还是要动动脑子的,不要人云亦云,都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分辨起来并不是很难!所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世间学问,不过如此啊!

2022-12-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