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探本2.9 孟懿子无违与颜回不违的微言大义

时间:2023-12-05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一章仍然使用了春秋笔法。重点在不违。本章的大意是说,孔子在给颜回上课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0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一章仍然使用了春秋笔法。重点在不违。

本章的大意是说,孔子在给颜回上课的时候,颜回总是全盘接受,也不向我提问,质疑我的观点。很愚笨的样子。私下里我观察颜回的言论。却发现颜回阐发我的观点却是很有想法的,总能举一反三。颜回这个人并不愚笨啊。

古今注解都差不多。所以对于文义的阐释就不多说了。

重点说一说本章的春秋笔法。

其实,师生关系是包括在齐家之道之中的。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说法。父为子纲其实就是说的父亲作为孩子的老师,为儿子立教。同样的,老师教育孩子,也是为孩子立教。

本章的微言大义在于不违。颜回作为一个学生,不违背老师的观点也是很正常的。但孔子却是不喜欢的。为何呢?

孟懿子问孝,是无违。无违是孔子赞赏的。但到了颜回这里,不违,孔子却不赞赏了。

这其中的春秋笔法就在于,若是老师说得不对,有不符合为师之道的地方,该违背老师当违背。

而对孟懿子问孝强调无违。是因为孟懿子已经违背了为臣之道,孔子才强调无违的。

所以,无论无违还是违背,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符合道。

师有师道,学生有学生之道。父有父道,子有子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符合道,就不用违背。不符合道,是可以违背的。

这一点很重要。孔子再次强调了道为本。一切所行所为都以符合修身之道,齐家之道,治国之道为前提。

无论谁,君主也罢,父亲也罢,老师也罢,只要不符合道,作为臣子的,儿子的,学生的都是可以违背的。

此章虽然言的是学生之道,实际上依然可以用之于为政之道。这才是孔子的目的。是言为政之道的。尤其是作为臣子,何时违背君主,何时不违背君主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这也戳破了后世对君为臣纲这句话的歪解。并非是做臣子的一定不能违背国君的话。这在儒家义理上是说不通的。

这是本章的春秋笔法之所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再说说颜回的学习之道。

为学篇有一章专门讲好学的。其中有一句话叫敏于事而慎于言。显然,颜回是做到了慎于言的。孔子说颜回不违,就是因为颜回慎于言。慎于言是好事的。这其实是好学之道。

但颜回同样的做到了敏于事。只不过他没有当着老师的面表现出来。而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来看。颜回还是做到了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这就是敏于事。

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孔子之意不在于颜回好学不好学,而在于不违二字。或许是孔子提问让大家发言的时候,颜回没有举手。

但是不举手不代表不理解,恰是颜回完全领会到了孔子的意思,才没有举手的。

因此,后人把这一章编排进为政篇,实际上就是冲着孔子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来的。以师生关系来讲君臣关系。来讲为政之道。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探本2.9 孟懿子无违与颜回不违的微言大义》,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踏波履浪2024-01-06 17:11踏波履浪[山西省网友]203.30.152.45
    颜回和孟懿子的言论总是让人思考良久,真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顶10踩0
  2. 清雪如歌2023-12-26 21:47清雪如歌[广西网友]60.63.96.208
    论语的智慧真是不愧为千古经典,这种微言大义真是非常值得探讨。
    顶4踩0
  3. 灰2023-12-16 02:24[陕西省网友]203.3.105.3
    这段内容真是深奥啊,颜回和孟懿子的微言大义,让我受益匪浅。
    顶0踩0
相关阅读
汤殷权《论语》讲义:《为政第二》篇“孟懿子问孝章”

汤殷权《论语》讲义:《为政第二》篇“孟懿子问孝章”

汤殷权论语讲义原创原文2 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2009-08-28 #经典句子

《论语》6.10 伯牛有疾 孔子说两遍斯人也而有斯疾的道理是这个

《论语》6.10 伯牛有疾 孔子说两遍斯人也而有斯疾的道理是这个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就是冉耕,和冉雍冉有是三兄弟。一门三贤。与颜回

2018-01-26 #经典句子

《论语》7.15——7.16

《论语》7.15——7.16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

2023-11-03 #经典句子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这句话可信吗?古人帮你阐释其背后的义理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这句话可信吗?古人帮你阐释其背后的义理

用通俗易懂的话解读经典中的妙语,让国学成为人人可以学得会的国学,我是国学遗珠,接下来让我们接着来看古代典籍中的微言大义

2023-08-13 #经典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大部分人其实都没读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大部分人其实都没读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编者把这一句放在开篇的位置,是随意的吗?如果是这样,那孔子的弟子

2023-07-24 #经典句子

圣人孔子祖孙三代都离婚 这样的家风 解释了论语的一大困惑

圣人孔子祖孙三代都离婚 这样的家风 解释了论语的一大困惑

古代人上学读书,第一件事就是先对着孔子的画像拜一拜,至圣先师孔子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的偶像和精神导师

2007-01-14 #经典句子

《论语》中这4则语录 每则都是孔子对他最得意弟子的称赞

《论语》中这4则语录 每则都是孔子对他最得意弟子的称赞

十四岁拜师孔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亦是孔门十哲之一,有复圣之美誉

2024-01-20 #经典句子

论语大义(崔栢滔)雍也篇 第八章

论语大义(崔栢滔)雍也篇 第八章

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注释①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有德行

2016-10-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