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短笛谁家遣风送 瑶台歌舞几曾央——越改越不满意的七言古绝

时间:2023-08-20 03:36:02

相关推荐

短笛谁家遣风送 瑶台歌舞几曾央——越改越不满意的七言古绝

照例先唠唠嗑。

最近将视频专栏开通了,但是第一章还没拍,因为这个专栏实际上是图文专栏的复刻,其目的最主要是将原图文专栏视频化,方便一些看手机上字不耐烦,或者视力受影响的朋友。通过视频面对面地讲解,类课堂形式地讲清楚平仄格律和近体诗创作。其内容和主题与图文格律诗专栏并没有差别,词牌的文章也一直没有动手写,繁杂事多,静不下心来。

稍有些时间又要看朋友们的作品,很多朋友发了诗作过来,有如“石沉大海”——我知道这种感觉,但是我没有办法,反正也先说过抱歉了,大家相互理解吧。特别是没有购买专栏学习的朋友,发了一些很基础的,错误百出的作品(如不押韵)过来,有时候就不要怪我没有回复。另外有一点就是你如果发过一次作品过来,第二次再发,还有相同的错误,比如平仄结构、诗病、流俗、老干体之类的问题,也恕不回复了——因为有些错误,犯一次可以原谅,可以耐心纠正,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只能证明你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没有吸收我所讲的内容。

当然也有可能是你并不认同我的观点——不认同没关系,人生而自由平等,那就不要用你不符合我观点的作品再三来试探。再说一遍,我看诗作,一般是找毛病,在没有毛病可找的情况下才进行进一步的内容探讨。如果同一个人,反复出现同样的毛病,那就根本是志不在此,多说也无益。

所以如果出现作品没有回复,要么就是你写得很好了,要么就是你的作品和以前讲解过的犯了相同的错误,你看以前的回复即可,要么就是我没看私信——毕竟写诗这种事情,是不能耽误生存和生活的。

闲话少叙,看几首朋友催得紧的作品。

我们先把作品提出来,再看作者的疑问。

渔村晨雾朝阳一仞烟云茫,穹宇如笼海如塘。在水一方谁家笛,使疑西母宴未央。

这首作品,无论是新韵还是平水韵,都不合平仄格律,但是无论新韵还是旧韵,一、二、四句都是押韵的,平水韵押“七阳”部,通韵押“十三昂”。

诗是什么?诗是韵文——所以这是诗。

不遵守平仄格律是什么诗?遵守格律的是近体诗——所以这是古体诗(古风)。

绝句是什么?绝句是四句等长句的诗——这是七言绝句,又因为不遵守格律,所以这首作品的类别细分为“七言古绝”。

这样就解决了这位朋友的第一个“算不算绝句”的问题。算,而且是七言古绝。

那么看他的第二个问题:第一句有没有语病呢?

这个得问你自己啊,你写的是什么意思,能否正确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读者理解的和你想写的是不是一个东西,是判断语病的最大标准。所谓“诗家语”是允许为了平仄调整字词结构的,所以单论结构,不好判断语病,重在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即使是“诗家语”的变化,要恢复思路也是很容易的。

我们结合作者整首作品的意图来看这一句。

“朝阳一仭烟云茫”,开始还没细看,这“烟云茫”是个三平尾啊,虽然是古风,还是尽量少用的好,何况“云茫”二字同属阳平,实在是吟诵大忌,得改。

这个“一仭”是什么意思呢?这位朋友怕么是听多了“万仞山”,误以为“仭”就是“座”?那也解释不通啊。“仭”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周制一仭八尺,汉制一仭七尺。那么“八尺朝阳”又作何解释?“仭”在古代也通“刃”,也就是“刀口”的意思,那么请问“朝阳一刀”又作何解释呢?

结合标题“渔村晨雾”,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这里是要写什么样的一个场景。是想写朝阳一片,一束?何苦要用这种让人产生误解的词?所以你问这一句有语病吗?当然有。

那要怎么改呢?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接收到你写的渔村晨雾中朝阳的形状——这个只有你自己去改,去根据当时看到的形态选择合适的词汇表达。这就与写诗无关,而是文字表达能力的问题。

但是我可以根据个人想象对整首作品做出虚拟调整,不见得就合乎你当时的所见,但尽量贴合你当时的所感。

估摸着是朝阳一线,穿不透渔村晨雾。诗人可能是想把阳光形象化成一座高山(我猜),在“烟云”中茫茫不见。我们将这一线阳光做个较古的比喻,配合后面的“笛”,就用“箭”,阳光像支利箭射入渔村,却在海雾之中消失。

朝阳一箭烟云渺 平平仄仄平平仄

顺便把尾字改动成为仄声字,目标是将这首七言古绝改成平起不入韵格式的七言律绝。

第二句“穹宇如笼海如塘”,这一句如果要调整合律,必须把第二个“如”字变化为仄声,成为与首句相对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内容上来说,这个比喻有点意思,将天地比作笼子,将大海比作池塘——这显然是雾锁渔村的缘故,这个比喻可以接受,我们就只进行平仄调整。

穹宇如笼海似塘 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也可以不改,如果喜欢“如……如……”的节奏感的话,那就是一首出律的古风,这里只是展示往格律上进入,不代表就更好。

第三句“在水一方谁家笛”写得相当随意,“在水一方”是成典,美人意象固化,如果你没有这种表达美人的想法,最好就不要使用。这几个词的本意何其简单,但是意象已经超出本意,可以用,但是尽量不要乱用。何况“方”字与“家”字失替,这实际上是写诗的朋友偷懒,捡来现成的“在水一方”和“谁家笛”两个现成意象,拼凑出来自己的句子。这在初学者是常有的事,甚至可能觉得自己信手拈来,化典于无形——其实这对诗词进阶是要不得的。

化典不是这么化的,要意象相合才能事半功倍,像“在水一方”用在这里,很容易导致有诗歌基础的读者往“有位佳人”去想象,但是再看下去,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关系——就好像押韵给人心里上落实的安慰,产生节奏感,而在这里使用的意象,居然在后面没有回应,读者的心里就会产生不满足,进而导致对这首作品的不认同。

就好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吧,前面到处草蛇灰线,埋下伏笔,结果全是坑,到最后一个都没填上,观众是不是要大骂编剧傻A?这是一样的道理,意识被撩拨起来,却得不到回应,这种事情,我们写诗也不要做。你不打算写佳人美女,“在水一方”这些带有固定意象的词组或者典故就不要使用,以免读者产生心理需求而得不到落实。

按照七绝写法,这一句其实比较关键,要做出一定转折,或者为第四句做好铺垫。但是看他的整首诗,后两句也就是写隐隐笛声,并没有对诗歌内容进一步拔高,也就是说这完全就是一首写景诗,那么就无所谓了。我们只要把平仄调整好,反映出那种不知笛声何处来的感受即可。

根据“粘”的原则,这一句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咱们适当做出字词和结构调整。

短笛谁家遣风送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水韵)(锦鲤翻波)

第3句自问,尾句自答。“使疑西母宴未央”,这一句平仄也要调整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完成一首七言律绝的转变。这一句的字词也有问题,“使疑”,使谁疑?使我疑?动宾补的结构,缺乏关键的宾,这是不对的。而且在表达中,这基本上也是废话,是你在写诗,当然是使你疑。“西母”应该是对“西王母”的简称,虽然能猜到,但也是典型的削足适履,这种简化并不合适。

表达琐碎而且错误,需要进行理顺,我们配合平仄调整,同时这种虚词也是对七绝精炼字词的浪费。

瑶台歌宴几曾央 平平平仄仄平平

连起来,就成为了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七言律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渔村晨雾朝阳一箭烟云渺,穹宇如笼海似塘。短笛谁家遣风送,瑶台歌宴几曾央?

改完之后,发现第二句是败笔啊。“海似塘”的比喻还是小气了,和整体气质不搭。但是啰里啰嗦已经三千字,具体的修改方法和修改思路已经全盘交代得清清楚楚,也就懒得多说了。

这一句要如何改好呢?就留给作者自己和耐心看到这里的您吧,不妨在评论区大显身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树林里的上帝2023-12-21 19:15树林里的上帝[甘肃省网友]203.189.7.59
    感觉作者对自己作品要求很高啊不过真诚创作态度让人敬佩。
    顶2踩0
  2. づ紸錠譕淚ゞ2023-10-20 23:25づ紸錠譕淚ゞ[甘肃省网友]163.179.102.129
    这七古绝真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深情和不满很有意境。
    顶4踩0
相关阅读
“人淡淡 水蒙蒙 吹入芦花短笛中”六首纳兰性德曾经遗失的诗作

“人淡淡 水蒙蒙 吹入芦花短笛中”六首纳兰性德曾经遗失的诗作

在很多版本的纳兰词中都没有这六首词,最近在一本书中看到有补遗卷这一部分,翻开看看,的确是鲜为人知的作品,今天与大家分享这六首词,看大家有没有听

2013-06-12

修改后的终版七言绝句《游青州古城》 到底该不该修改呢?

修改后的终版七言绝句《游青州古城》 到底该不该修改呢?

结合诗友们的意见,我对原作进行了修改,最终成诗如下:游青州古城驻雨轻寒古巷深,一城秋色半城云

2022-12-28

东方文学史上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以及“新罗时期”的文学是怎样的

东方文学史上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以及“新罗时期”的文学是怎样的

奴隶制时期朝鲜文学的基本形式是故事传奇性质的说话和歌谣

2020-09-28

中国古代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继诗经以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