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初中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每日一词专项训练:安

时间:2023-05-06

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则内心焦虑不宁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初中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每日一词专项训练:安

【追本溯源】

在古代的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件大事。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则内心焦虑不宁。古人称娶亲成家、平静日子为“安”,称衣食充足而娱乐养心为“宁”,“安”是“宁”的基础,“宁”是“安”的高级境界。因此,“安”就有“安定、安宁”的意思。后来还引申做代词,有“怎么、哪里”的意思,如“安知非福”。

【义项归纳】

①安定,安宁,安稳,稳定;②安逸,安乐;③指安身,养;④怎么,哪里

【课内积累】

【学以致用】

(一)解释下列句子或成语中“安”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练习。

马亥舆①,则君子不安舆;庶人②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注释:①舆:车。 ②庶人:百姓。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君子不安舆 ____________ ②则莫若静之 ____________

③则莫若惠之 ____________ ④兴孝弟 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概括荀子的政治观,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____________ (2)先主器之 ____________ (3)先主遂诣亮 ____________

(4)孤不度德量力 ____________ (5)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______ (6)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 人 可 就 见 不 可 屈 致 也 将 军 宜 枉 驾 顾 之

1l.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

参考答案

一、课内积累

①怎么,哪里; ②安稳,稳定; ③安逸,安乐; ④安稳,稳固

⑤怎么,哪里; ⑥怎么,哪里; ⑦安身,养; ⑧怎么,哪里

二、学以致用

(一) ①安定,安宁; ②安逸,安乐; ③使……安定

(二)

1. ①安稳; ②使……静; ③加惠,给予恩惠; ④通“悌”,敬爱兄长。

2. 百姓在政治上安稳了,然后君子在职位上也就安稳了。

3. 荀子以舟与水的关系比喻君与民相互依存的道理,虽然是为统治阶级巩固同志着想,但他看到人民的巨大力量,并提出安民主张,体现出可贵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参考译文

马害怕驾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稳地坐在马车上;平民百姓对政事惊恐,那么君子就不能安稳地坐在政位上。马害怕驾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对政事惊恐,就不如施恩惠给他们。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百姓在政治上安稳了。百姓在政治上安稳了,然后君子在职位上也就安稳了。古书上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

9.(1)亲身 亲自 (2)器重 看重 (3)往 到 拜访 访问

(4)衡量 估计 推测 考虑 (5)通“伸”,伸张、想。(6)疑问代词,怎么

10.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卑鄙”“枉屈”“顾”,各1分)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已”1分;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通顺1分)

12.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初中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每日一词专项训练:安》,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摘抄 值得思考的哲理句子盘点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摘抄 值得思考的哲理句子盘点

荀子是我国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周游列国,钻研儒家思想,集百家之长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我们看看荀子的名言名句都有哪些吧。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解释:不经过一年中最寒...

2023-07-20 #经典句子

「理型语文出品」|2022年北京高考50篇必背古诗文精品资料

「理型语文出品」|2022年北京高考50篇必背古诗文精品资料

...、必修上(16)1.《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2022-11-30 #经典句子

这篇文章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篇 已在中学语文中存在了近70年

这篇文章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篇 已在中学语文中存在了近70年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但是很多人只知孔子和孟子,却不知荀子。其实,荀子的贡献和影响力并不亚于孔孟,要知道,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和李斯,都出自荀子门下。更主要...

2024-01-19 #经典句子

350字《劝学》背了100遍 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 答对才是真学霸

350字《劝学》背了100遍 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 答对才是真学霸

...深厚的同学,很可能一分也拿不到。其中一题考的就是《荀子·劝学》,《劝学》已经是老少皆知的名篇了,必然也是考试前老师反复提到的重点背诵文章。但是我们熟记于心的名句要么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

2023-01-03 #经典句子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追溯《文子》成书渊源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追溯《文子》成书渊源

...接下来将进一步提供佐证,证明《文子》与战国后期的《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文献有关。所谓战国时语,是指常见于《战国策》、《荀子》、《吕氏春秋》以及《管子》中的《白心》、《形势》、《自术》、《...

2023-07-20 #经典句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试卷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试卷语文试题

...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儒学的重要人物,荀子延续了将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众所周知,《论语》首篇《学而》开宗明义便突出了“学”,《荀子》首篇《劝学》首先提到的也是“学”。这一篇章结构上的...

2023-10-10 #经典句子

锲而不舍写一句话造句子 逆境总是有的 人生总要进击

锲而不舍写一句话造句子 逆境总是有的 人生总要进击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二十一)、探索科学,探索生活,生活中蕴含的就是科学,只有充满信心,锲而不舍,才能得到科学的真理(二十二)、在学骑自行车的过程当中,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

2022-11-21 #经典句子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的方式是,意会全句,而不是逐字逐字翻译。以《荀子·劝学》为例,下面这段话,不用翻译我们就能看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2023-05-06 #经典句子

「庆斌晨语」知天命 畏天命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考

「庆斌晨语」知天命 畏天命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考

...,乃当致人力之地,不可归之于天”。李说,这有点近乎荀子了。我又查荀子怎么说的,荀子说,“节遇之谓命”。程树德认为,天命是悟境。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引明儒顾宪成的话说: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

2010-08-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