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语文早读即背即测(1)

时间:2023-05-06

语文早读即背即测 1 模块一 语用积累高效识记,基础抢分模块二 名篇名句先背后测,巩固提升模块三 文言常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模块四 古诗鉴赏要点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1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语文早读即背即测 (1)

模块一 语用积累(高效识记,基础抢分)

模块二 名篇名句(先背后测,巩固提升)

模块三 文言常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模块四 古诗鉴赏(要点解读,博览精进)

模块五 佳作赏读(借鉴范文,仿套出新)

模块一、语用积累(高效识记,基础抢分)

【成语识记】

①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往往被误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②半青半黄:庄稼没有成熟时呈现出青色与黄色混杂的颜色。比喻事物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被误解为:脸色铁青,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③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往往被误解为:少之又少。

④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指老年,形容时间长;新,新交。相交时间虽久,但互不知心,还跟刚认识一样。指彼此交情不深。往往被误解为:友好到老。

⑤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惊恐、害怕。往往被误解为: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⑥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往往被误解为:处境险恶。

⑦表里山河: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往往被误解为:占有山河。

⑧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往往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或著作。

⑨城下之盟: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的和约。往往被误解为:牢不可破的结盟。

⑩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往往被误解为:威力巨大。

【即背即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随着“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当代人心中地位的不断动摇,被海外国家优渥生活激发了视野的本土中国人开始走向了移民之路。

B.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C.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奇妙难言的,有的人会倾盖如故,而有的人却白头如新。

E.他一想到不久后将被捕判刑,就会不寒而栗,冷汗淋漓。

答案:B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如果韩国政权不顾人们的强烈反对,引“萨德”入室,那就真的暴虎冯河了。

B.义军只要占领了这个军事重镇,就可以长驱直入,表里山河。

C.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

D.俄罗斯得寸进尺,倒逼该国签下城下之盟。

E.突然,一声虎啸穿云裂石,从远方急速传来。

答案:AB

模块二、名篇名句(先背后测,巩固提升)

【原文识记,要点挖空】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róu,古通“揉”,使东西弯曲)以为(把……做成)轮,其曲中规。虽有(通“又”,再次)槁(gǎo,枯干)暴(pù,通“曝”,晒干),不复挺者,车柔(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lì,粗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参省(检查)乎已,则知(通“智”)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古通“企”,踮起)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zhāng,明显,显著)。假(凭借)舆(yú,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也,而绝江河(长江与黄河)。君子生(通“性”,资质,天赋)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012全国大纲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半步)步(等同于今天的两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成江海。骐(qí,有青黑色纹理的马)骥(jì,好马)一跃,不能十步(名词性短语用作动词性短语, 跨出十步);驽(nú,劣马,走不快的马)马十驾,功在不舍。(2009年全国卷Ⅱ)锲(qiè,用刀子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雕刻)。蚓无爪牙(爪子和牙齿)之利,筋骨之强,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013年新课标卷2)蟹(xiè,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六跪(guì,脚或腿)而二螯(áo,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寄身,容身)者,用心躁(zào,性急,不冷静)也。

【即背即测】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观点相同。

(5)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8)《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0)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模块三、文言常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易错实词】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爱】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误:按照 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误:报告 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 齐孝公伐我北鄙。【鄙】误:轻视 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壁】误:城墙 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病】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 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除】误:免除 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 师进,次于陉。【次】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卒】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模块四、古诗鉴赏(要点解读,博览精进)

【赏析理解、复述要点,多次重复、美感养成】

1.(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①(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秋兴八首》组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

(1)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羁旅诗.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环境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环境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把握,“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点明了时间地点,突出了了阴森冷寂的环境,渲染出诗歌沉郁悲凉的基调,为下面的写景埋下伏笔.

(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词的情感的题目,是词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这首诗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答案】(1)(5分)①点明时节、地点;②照应诗题;③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气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的环境气氛;④寄寓了老大伤悲、抑郁苍凉的情怀;⑤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⑥奠定了全诗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答对其中任意一点1分,五点满分)

(2)(6分)①为时局动荡不安、国运光景暗淡而忧愁苦闷;②为滞留他乡、漂泊无依而落寞伤感;③为心系故园却欲归不得而焦灼无奈.(每点2分,若学生给出的答案系“贴标签”,该点不得分)

【译文】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赏析】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备一说.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此地虽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点评】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三种类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体现在:①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模块五、佳作赏读(借鉴范文,仿套出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们是哲学、法律、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

有网友评论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才”了;基层招聘高材生是浪费人才。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我们觉得基层很锻炼人;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这里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讨论会上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指导:

作文题是聚焦社会热点型材料作文题,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陈述事件,主要告诉我们本次作文的核心,我们要能从中用关键词概括出核心事件——优秀人才(大学生),基层。

第二部分是评论,主要告诉我们思考的角度和方向,我们要能结合事件核心、自己的经验积累,从中选出适合自己写的角度。

第三部分是任务,也就是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我们要看清并明确写作任务。本题是“引起了那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适合写议论文;还要求写“发言稿”,这是文体要求,要注意格式要求和对话意识。

二、“诗句+观点“型分论点(可套用)

(一)流云秋风金黄,月落舟窗。歌一曲个人素质的笙箫。

花开岁晏沉香,文明生长。奏一曲国家形象的琴调。

飞鸿遥踏雪泥,莫问征程。唱一首实干精神的羽声。

(二)细柳夹道生,飞鸟何翻翻。凌冬散去点亮了卫生意识的火种。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凌冬散去点亮了责任意识的火种。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光辉。凌冬散去点亮了团结意识的火种。

(三)宿雾尚未醒,朝阳未吐间。当浮躁浅薄盛行,你我用什么来安放躁

动的灵魂?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做事,当怀纯粹之热爱,探求真理而不为外物所扰。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做人,当怀纯粹之热爱,不因求名求利而失却本心。

(四)《身姿如树,品行如月》

低调谦逊,深扎树根——硕根如坚磐,汲水为灵生。

危言危行,挺直树干——坚松铁石姿,飞渡仍从容。

为国为民,葳育树冠——皦皦清白影,一身尽是月。

三、可模仿的优秀范文:

登高自卑 来日方长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当看到昔日“高高在上”的清北学子站到中学讲台,戴着光环的“天之骄子”走进社区基层,我心潮澎湃。在此,我想说:趁年轻,去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就梦想!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就是《登高自卑,来日方长》。

一步一汗水,一岁一年轮。趁年轻,去基层,脚踏实地,扎实根基。

新时代领路人曾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驻守农田,扎根基层实验,解决了我们的吃饭;“民歌之父”王洛宾,从首都北京到西北边陲,从大学殿堂到戈壁牧场,给了我们如诗如画的歌唱;“天眼之父”南仁东,许身山沟,深入一线,让我们有了机会对满天星辰亲切仰望。对于坐在教室“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青年来说,基层的工作与经验就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沃土。愿你我,在基层的沃土之上,深深扎根,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能富有朝气,顶天立地。

一步一坚定,一玉一琢磨。趁年轻,去基层,行远自迩,不问征程。

人生路上的每一个路口,我们不能决定它崎岖还是平顺,但我们能决定自己如何前行。天山雪水伴,戈壁红柳友,那支援边疆基层建设的大学生们,不畏艰险,豪情万丈。白水明田,碧草蓝天,唐根根大学毕业后,选择返回湖北孝昌,赶着洁白的羊群,带领家乡走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化为百色大山里最美的朝霞,永远不再离开。他们,下定决心,扎根基层,用自己所学守护这方热土。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愿你我,抓住这机遇,到最能实现价值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步一台阶,一览众山小。入基层,爱基层,行稳致远,来日方长。

羊有跪乳恩,乌有反哺情。我们从沃土中汲取营养,更要回馈沃土。否则,人人只知索取,不讲回馈,这基层的土壤怎会不愈来愈薄弱贫瘠?贫瘠的土地上,又怎么能屹立起民族复兴的大厦?“吾貌虽瘦,必肥天下”,愿每一个优秀的青年,不忘来路,用所有春天的消息,让这片土地愈来愈肥沃,写下传奇。

同学们,“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趁年轻,去基层,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不管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我们终会达到梦想的远方。

愿你我: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练就无价少年,乘风破浪!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共896字)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语文早读即背即测(1)》,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摘抄 值得思考的哲理句子盘点

荀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摘抄 值得思考的哲理句子盘点

荀子是我国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年轻的时候周游列国,钻研儒家思想,集百家之长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我们看看荀子的名言名句都有哪些吧。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解释:不经过一年中最寒...

2023-07-20 #经典句子

「理型语文出品」|2022年北京高考50篇必背古诗文精品资料

「理型语文出品」|2022年北京高考50篇必背古诗文精品资料

...、必修上(16)1.《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2022-11-30 #经典句子

这篇文章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篇 已在中学语文中存在了近70年

这篇文章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篇 已在中学语文中存在了近70年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但是很多人只知孔子和孟子,却不知荀子。其实,荀子的贡献和影响力并不亚于孔孟,要知道,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和李斯,都出自荀子门下。更主要...

2024-01-19 #经典句子

350字《劝学》背了100遍 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 答对才是真学霸

350字《劝学》背了100遍 不料高考考的却是这句 答对才是真学霸

...深厚的同学,很可能一分也拿不到。其中一题考的就是《荀子·劝学》,《劝学》已经是老少皆知的名篇了,必然也是考试前老师反复提到的重点背诵文章。但是我们熟记于心的名句要么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

2023-01-03 #经典句子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追溯《文子》成书渊源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追溯《文子》成书渊源

...接下来将进一步提供佐证,证明《文子》与战国后期的《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文献有关。所谓战国时语,是指常见于《战国策》、《荀子》、《吕氏春秋》以及《管子》中的《白心》、《形势》、《自术》、《...

2023-07-20 #经典句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试卷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压轴试卷语文试题

...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儒学的重要人物,荀子延续了将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众所周知,《论语》首篇《学而》开宗明义便突出了“学”,《荀子》首篇《劝学》首先提到的也是“学”。这一篇章结构上的...

2023-10-10 #经典句子

锲而不舍写一句话造句子 逆境总是有的 人生总要进击

锲而不舍写一句话造句子 逆境总是有的 人生总要进击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二十一)、探索科学,探索生活,生活中蕴含的就是科学,只有充满信心,锲而不舍,才能得到科学的真理(二十二)、在学骑自行车的过程当中,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

2022-11-21 #经典句子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的方式是,意会全句,而不是逐字逐字翻译。以《荀子·劝学》为例,下面这段话,不用翻译我们就能看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2023-05-06 #经典句子

「庆斌晨语」知天命 畏天命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考

「庆斌晨语」知天命 畏天命 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考

...,乃当致人力之地,不可归之于天”。李说,这有点近乎荀子了。我又查荀子怎么说的,荀子说,“节遇之谓命”。程树德认为,天命是悟境。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引明儒顾宪成的话说: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

2010-08-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