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以语言的名义 记住他们的名字与生命:《波斯语课》

时间:2015-09-19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记忆,都由语言组成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2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前言

语言想必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事物了,它像空气一样重要。我们的名字,我们的记忆,都由语言组成。当一个人失语时,也就失去了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就像去往一个陌生语言的国度,漂浮无依。可以说,一门独特的语言是人与社会文化的基础

在《波斯语课》中,出现了一门只有两个人会说的语言。这门语言由死去的犹太人的名字组成,这门语言由犹太民族的苦痛记忆组成

受难者的名字是一种新的语言

关于二战纳粹集中营的电影如今数不胜数,经典如《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冷门如《一颗弹子》等,制作者们在历史中着力挖掘新的叙述视点,以不同面向和表现形式展现历史苦难与人性复杂《波斯语课》也另辟蹊径,选择了语言作为切入点。

人的本能在死亡面前,会做出一切令人意外之事。当枪口指向吉勒斯时,他拿起刚才别人送给他的波斯神话大喊:“我是波斯人!”于是他有幸免于死亡,因为德国纳粹党的卫军上尉科赫正想学波斯语。吉勒斯被押往法国的一处集中营。

但另一个问题来了,身为比利时犹太人的他,又怎么会说波斯语呢?为了继续存活,他答应教授科赫波斯语,而这门波斯语,是吉勒斯自己创造的。在这之后,他只能忘记自己的名字,以“雷扎”的身份才能活下来——这是写在那本救命书上的名字。

面对科勒学习单词量的需求迅速增长,吉勒斯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创造无限的新词汇。与此同时,科勒让他书写记录送进集中营的犹太人信息。

于是,吉勒斯看着那些名字,赋予他们新的意义,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单词。这些名字代表着一个个无辜生命,他们就这样含冤死去,被所有残暴的屠杀者遗忘,但吉勒斯记住了他们,以语言的名义,为同胞的冤魂找到了安息之地。

科勒在学习假波斯语时,由衷感叹了这门语言的优美,还用它写诗享受这种美。本是正常的情景却由于他的身份而显得无比荒唐讽刺:他身为纳粹军官,却不知道,正在学习的这门语言,背后承载的是犹太民族的记忆与血。

随着剧情推进,这门语言的创造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吉勒斯不只是从信息簿上记住名字,而是通过真实的接触:当他为同胞盛饭时,会问他们的名字,然后在心中默默记住,将他们纳入这门语言之中。

吉勒斯依靠着同胞的名字存活了下来,犹太民族的鲜活记忆也因为他活着,得以不被遗忘。

假波斯人与后勤军官

从主角设定来看,一位是假波斯人,一位是后勤军官,波斯语课是表面的宁静,战争与屠杀才是深层的动荡。

与传统的集中营电影不同,电影中的科赫不是集中营最高指挥官,犹太人的生死起落并不直接由他决定,他只负责管理后勤。从表面来看,他双手不沾鲜血。随剧情推进,人性的复杂在我们眼前慢慢展现。

科赫找吉勒斯学习波斯语时,有着发自内心的真诚,在这过程中渐渐产生了对他的友谊,但当他怀疑吉勒斯骗了他时,却凶相毕露,大打出手,无法掩盖他的残暴性格

当他把以前穿的衣服送给吉勒斯,云淡风轻说出“在营地里我都长胖了”的时候,亦无法掩盖纳粹党人共有的对生命的漠视。军官的长胖对比集中营的屠杀性质,这句话多么令人毛骨悚然!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科赫在平常生活中表达了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纳粹的普通愿望:他想念他的家人,他想过普通的生活,想在伊朗开一家饭店……但这一切不是他能决定的。

从上帝视角来看,吉勒斯是幸运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死去,他的内心深处饱受折磨。自己的同胞正在经历非人的苦难,鲜活的生命正在自己眼前消失,而他却独善其身。对自身处境与集体苦难的思考,让他决定逃跑,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死。

吉勒斯明白,无论科赫对他的待遇有多好,在他们眼里,犹太人低于他们“高贵的雅利安人”,甚至都不算是人,不值得重视。当科勒为自己辩护:“我不是杀人犯!”时,吉勒斯反驳他:“你不是吗?你负责让杀人犯们吃好喝好。”

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840个生命,同一种苦难

吉勒斯想与同胞一起赴死的愿望破灭了,因为他被科勒救了下来。科勒不能理解,为什么他要为了一群无名之辈去死?

对吉勒斯来说,所有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真实的人。正是因为科勒等纳粹党人,才让他们成了毫无意义的无名之辈。

电影开始时焚烧名单的火焰与吉勒斯逃跑的森林,形成了红与绿的鲜明对比,挣扎在影片初期就已经显现。到影片快结束时,这两个镜头再度出现,与开头相呼应。

名单被纳粹党烧成灰烬,不意味着发生过的事也将成为灰烬。吉勒斯所记住的2840个名字,是2840条生命。他带着这些名字,带着无数人的生命与记忆逃离集中营,逃离那个噩梦。这些名字应该让历史记录下来,而不只是他一个人记得。

影片末尾极为震撼。在极其克制的中景镜头里,吉勒斯在盟军收容所里平缓地念出每一个名字。越来越多的人围在他的周围,聆听,感受,这令人颤栗的一幕。2840个名字代表的是同一种苦难,来自战争,来自屠杀,来自对生命的漠视。

结语

整部电影的基调幽深而克制,平静而压抑,达的反战呼声却是激烈无比的。语言这一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事物,贯穿着人类的生活,它成为了记忆的容器与反抗的武器承载着那2840个生命的重量,也承载着受难之人的呼喊。

用同胞的名字编成一门语言教给侵略者。这是一种最柔软的抵抗,甚至根本看不出什么效果。但实际上,这才是最具杀伤力的抵抗,因为它能让那些罪恶的帮凶们一辈子都被这些名字所缠绕,成为他们一生的噩梦,也成为那些冤魂们曾经存在过的铁证。

我们说着语言,是为了不忘记过去,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语言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

没有人能忘记战争与屠杀带来的痛苦,没有人能忘记那些对生命进行残忍践踏的行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以语言的名义 记住他们的名字与生命:《波斯语课》》,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波斯语课》我教你的语言是2840条生命!

《波斯语课》我教你的语言是2840条生命!

...的体力活动等,但是,这些都是人类的压力反应。影片《波斯语课》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因为故事的主角在他们生命受到威胁时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创造。影片以一场屠杀犹太人为开端,主人公用半块三...

2022-12-26 #经典句子

最特殊的语言

最特殊的语言

...人,并拿出自己用半块三明治从另一囚犯那里得来的一本波斯语书。于是他被带到了一位德国军官面前。军官科赫想要学习波斯语,打算战后去德黑兰开一家餐厅。对波斯语完全一无所知的吉尔斯为了活下来,只能硬着头条随便...

2023-11-20 #经典句子

两个人的语言却要两千来人教!

两个人的语言却要两千来人教!

到了随便瞎写写环节这次想介绍的是 波斯语课,这部电影算是很少见的我看过的语言类题材的电影,其实说实话对于语言我是一点也不感冒,基本没有看过这种,但是深入下去发现这是一部用语言包裹着二战题材的作品,其实...

2023-08-23 #经典句子

马可·波罗到底会说几种语言?

马可·波罗到底会说几种语言?

...体是哪四种外语专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第一种可能是:波斯语八思巴蒙古语突厥语畏兀儿语(维吾尔族在20世纪上半叶开始宣称他们的祖先是畏兀儿人)这种看法的原因是,游记中有大量的地名采用的拼写(发音)方式是波斯...

2017-04-14 #经典句子

为什么把汉语叫做“孤立语”?是因为被其他语言孤立了吗?

为什么把汉语叫做“孤立语”?是因为被其他语言孤立了吗?

...(汉语,藏语,泰语,缅甸语等)2. 印欧语系(印地语,波斯语,俄语,英语等)3. 阿尔泰语系(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等)4. 闪-含语系(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豪萨语等)5. 乌拉尔语系(芬兰语,匈牙利语等)6. 高加...

2010-05-12 #经典句子

北京:把好语言关 防疫沟通不再难

北京:把好语言关 防疫沟通不再难

...疫情防控需要,定向招募英语、意大利语、韩语、日语、波斯语5个语种志愿者。招募消息一经发出,就得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4所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响应,短短两天,成功选拔招募28名...

2023-10-21 #经典句子

《波斯语课》每一个单词 都是鲜活的生命

《波斯语课》每一个单词 都是鲜活的生命

...男主角吉尔斯来到了盟军的基地,靠着那门并不存在的“波斯语”的这些单词,还原成那一个个本应被战火烧成灰烬的名字,让后人永记那些名字所代表的数千个逝去的生命。这种新的“波斯语”,仿佛一座刻满了名字的纪念碑...

2010-11-26 #经典句子

影响阿拉伯语方言的5种语言 你知道几种?

影响阿拉伯语方言的5种语言 你知道几种?

...示经常性的行为词汇的尾缀,如:---、------、------(三)波斯语阿拉伯语标准语包含很多波斯语词汇,比如: ,这些词很早就被字典收录。同样,大量的波斯语也成了方言词汇,比如海湾国家方言中(),()、( )等。(...

2023-11-1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