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学习指导

时间:2013-05-07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能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里面的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都是描写的春季的景色,但是他们描写的角度各有不同。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能自己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我们先来看《绝句》。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我们在跟孩子介绍了绝句的定义之后,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思考,这首绝句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绝句。

《绝句》是由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杜甫字子美,人称“诗圣”,与李白合成“李杜”。

这首诗里面的“迟日”“泥融”“两个词不太好理解,那么就需要引导孩子看诗句右侧注释。

迟日:春天白天渐长,所以称“迟日”。

可能有的孩子看了这个注释还是不太理解,那么就要我们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我们拿春天和冬天对比:冬天的时候,光照时间很短,天黑得很早,我们每次放学没过一会儿天就黑了。而春天的时候,光照时间渐渐变长,天黑得没有那么早了,我们放学后还能到处溜达一下。是因为光照时间变长,所以白天才变长的。那么我们这里就可以把“迟日”翻译成“春日”,“日”即太阳。

“泥融”相对“迟日”就比较好理解了。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

因为春天天气回暖,冰冻的泥土融化了,所以泥土变得湿润。

诗句中的难词弄清楚了,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翻译古诗,感受诗中的美景。我们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给孩子一点提示:

诗句中的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中的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孩子们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了,翻译诗句就没有什么难的了。

诗意: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山河显得无比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温暖的沙滩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作者通过“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鸳鸯”勾勒出了一幅明丽的春色图,突出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弄清楚诗意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诗句的节拍: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学完这首诗,要求孩子会写“融、燕、鸳、鸯”四字,其中“融”要注意左下角只有一横,“燕”不是草字头。

再看《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由北宋诗人苏轼所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本诗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画《春江晚景》所作的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写在画上的诗。

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解释下“蒌蒿”、“芦芽”“河豚”,最好是借助图片来理解。

蒌蒿:生长在洼地的一种水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河豚每年春天会从近海逆江而上,回到淡水中产卵。

大家记得引导孩子认识河豚是一种珍稀动物,我们要保护动物,杜绝杀戮。

这首诗的前三句是根据画里的内容所写,最后一句是诗人联想到的。

诗句的意思比较浅显易懂。

诗意:竹林外,桃花开了几朵。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水中嬉戏着,它们最先感知到春江水已变暖。江岸边长满蒌蒿,芦苇冒出了嫩芽,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透过诗人笔下的春景图,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节拍: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完这首诗,需要会写的字为“惠”“崇”“芦”“芽”“短”,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崇”是翘舌音,“芦”下面是“户”,不是“卢”。

我们最后来看《三衢道中》。

这首诗是由宋朝诗人曾几所作。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他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写了他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江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

许多孩子在第一次接触这首诗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诗中的难字比较多。比如题目中的“衢”字,看着好复杂。我们可以看看诗句右侧的注释,理解三衢的意思。然后再来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山的道路上

接下来,我们需要孩子弄清楚“曾几”的读音。“曾”在这里是姓氏,读“zēng”,“几”读“jǐ”。

再来给孩子们强调一下“泛”“却”“阴”和“尽”的意思。

泛:乘船

尽:尽头

却:又,再

阴:树荫

翻译:梅子熟透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着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的树木非常茂盛,绿树成荫,不比来时的路上的差,树林中时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

我们在一旁适当地提醒,“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但诗人那里那时候却是天天晴朗,这种好天气是非常难得的,那此时的作者的心情必然是非常愉悦的。当诗人在绿树成荫的道路上时不时听到几声黄鹂的鸣叫时,他的心情是十分惊喜的。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这首诗。

节拍: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首诗里面要求孩子会写“梅、溪、泛、减”。其中“溪”字要注意右下是“大”不是“小”,“泛”字的右边乏字的笔画,有的孩子喜欢把最后两笔当成一笔写。

三首古诗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春天马上要到来了,大家要鼓励孩子门走进春天,用心品味春天,学着描写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学习指导》,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四年级下册第9课现代诗——冰心《短诗三首》教材习题答案!

四年级下册第9课现代诗——冰心《短诗三首》教材习题答案!

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本诗三首诗歌语言优美,满含深情。第一首诗歌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朗读时语速略慢,语调轻柔;第二首诗歌由连续的反问句组成。具有...

2023-09-05 #经典句子

高二语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

高二语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

...)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该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唐代诗歌。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在本单元继李白的浪漫激情后...

2023-12-05 #经典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月是故乡明》预习要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月是故乡明》预习要领

《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是国学泰斗季羡林在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写的一篇怀念故乡的散文。课文题目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先了解作者:季羡林(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

2023-12-02 #经典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孩子需要补充这些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孩子需要补充这些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课本知识点少,孩子应该这样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们会学习到《语文园地二》一课,本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本上的知识点不多,相比较之前的语文园地一来说知识点并没有太多,这导致很多孩子...

2023-01-26 #经典句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学习指导很详细)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学习指导很详细)

识字加油站学习目标:1.认识“帚、抹”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2.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学习方法:1.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扫帚”的“帚”,“簸箕”的“箕”, “擦玻璃”的“璃...

2023-11-03 #经典句子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学习指导知识点讲解带同步练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学习指导知识点讲解带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一包含三部分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词句段运用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城市和农村生活的词语,再仿照例句写一段话。日积月累要学习...

2023-08-25 #经典句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学习指导很详细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学习指导很详细

口语交际交际方法:1.看图辩一辩(1)认真观察图画,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读一读图中人物说的话,看看他们打电话时都说了些什么。 2.我来说一说 (1)回忆一下你自己打电话的经历,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打...

2022-12-16 #经典句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最新期中考试卷(共三套) 老师 想拿95很难!

一年级语文下册:最新期中考试卷(共三套) 老师 想拿95很难!

一年级语文下册:最新期中考试卷(共三套),老师,想拿95不容易在最近的线上学习中,大熊发现小同学经常会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口到手眼没到的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学习,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家...

2017-01-26 #经典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可打印)+习作指导(读后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可打印)+习作指导(读后感)

习作指导:《写读后感》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二的内容。要求学生从读过的书中或者文章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要真实、具体。#五年级语文下册#“写读后感”在五年级的学习中是一...

2020-10-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