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综述二: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时间:2008-08-18

当然以上都不是孔子的教学内容,而是他总结的心得,也就是他说的温故而知新的新的领悟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4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上篇说的孔子的知识理论有一个中心思想贯穿着,这个一贯之道就是仁,那么整部《论语》具体讲了什么呢?

《论语》共有20篇,《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现分别把篇名和主要内容罗列如下:

学而篇第一:本篇内容较杂,有讲好学、仁、孝悌、礼、君子作风等;

为政篇第二:本篇相对集中了些,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但也讲了孝、君子,尤其是孔子讲了他自己的一生;

八佾第三:本篇是集中讲礼乐,尤其是礼;

里仁篇第四:本篇讲仁、道、义、孝的道理;

公冶长篇第五:本篇讲孔子品评古今人物;

雍也篇第六:本篇讲孔子评述他的弟子们,以及做人的道理;

述而篇第七:本篇讲孔子的言行;

泰伯篇第八:本篇讲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本篇讲孔子的言论,主要是孔子的行事风格;

乡党篇第十:本篇讲孔子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篇第十一:本篇讲孔子的教育言论;

颜渊篇第十二:本篇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篇第十三 :本篇讲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篇第十四 :本篇讲孔子和其弟子论为人之道;

卫灵公篇第十五:本篇讲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言论;

季氏篇第十六 :本篇讲孔子的礼法治国;

阳货篇第十七 :本篇讲孔子的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篇第十八 :本篇讲孔子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途中隐士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篇第十九 :本篇讲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和赞颂;

尧曰篇第二十 :本篇内容较少,主要讲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当然以上都不是孔子的教学内容,而是他总结的心得,也就是他说的“温故而知新”的新的领悟。他那个时代,可用的教材很有限,他施教的内容应该就是《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以《诗经》为主要的教学重点,因为《诗经》的内容正与孔子的思想相契合,孔子说,《诗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邪”,而孔子特别教育人的就是“真诚”。由此看出,孔子不是为了《诗经》而教《诗经》,他是让弟子们培养真诚的情感,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圣贤,努力行善,成为有道德的君子。

孔子有很多学生,据说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贤。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7》),这里的“束修”是讲礼物呢还是讲年龄?众说纷纭,一部分人说是肉干,是学生给老师的见面礼,或者说是学费;而另一部分人则说是指年龄,十五岁以上。依据是古代男子十五岁入学,所备之礼即为束修,行此礼之男子的年龄可用“行束修”称之。因此,东汉郑玄为“束修”所下之注语即是:“谓年十五已上”(《后汉书》卷六十四,《延笃传》注)我想如果是指学费的话,孔子或其弟子完全没有把它写进《论语》里;其次像颜渊、原宪等贫困子弟,他们家未尝能拿出肉干来,他们不也成了孔子的学生吗?只要年龄符合,他没有不教的。

孔子说:“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38》),孔子说他在教学时,不会给学生分类,不管学生贵贱、贫富、智愚、善恶,都给予教诲。但也正因为学生有类,所以孔子因人施教,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学,典型的例子如《论语·先进21》篇中他对子路和冉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为子路和冉有性格的不同,所以孔子分别给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促其进,一个促其退。

再如对于学生们问仁,他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了不同的回答,他告诉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但他对子贡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之方,他对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材施教是很切实际,很接地气的教学方法,为师者应该好好研习,细细琢磨,并用之于实践中。

而孔子正是因材施教的典范,所以他被称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

孔子提倡教学之循循善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19》)教导学生应循序渐进,才能日有所进,渐至高明。在教学方法中,他常用“未若”,“必也”这样的词,“未若”意思是这么做不如那么做,是给更进一步的参考;“必也”的意思是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是不违君子之道的必须选择。

他的教学不厌、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述而33》)作为一个老师,能做到不倦是他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是全身心的投入,是无私的奉献。

孔子也知道教学一定要学生的配合,他身教重于言教,他认为教和学是二方面的,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教的过程中,他“吾无隐乎尔”,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还要致力实践(学而时习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得,有所进,否则可能是事倍功半。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1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8》)都是讲学生要先思考,要有学习知识的动力和决心,这样他施教起来,往往就会事半功倍了。子曰:

孔子也有不教的人,如《论语·述而8》篇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于不能举一反三的人,孔子说他不想再教导他们了。还有如《论语·泰伯16》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孔子对于狂妄而不直爽,愚昧而不忠厚,无能而不守信的人,他也拿这些人没办法了。

孔子一生栖栖惶惶,累累若丧家之狗,但他在教育事业上都是从容淡定,尽显大家风范。他循循善诱,孜孜不倦,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而且更让他的仁义道德思想遍洒人间,让儒学成为人们循规蹈矩,遵德守礼的主流思想。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综述二: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孔子说:“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论语》孔子说:“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南怀谨先生言:“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朽的价值。”《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20卷,1105字,由孔子的弟...

2012-09-09 #经典句子

孔子《论语》中哪些语录还在影响着我们?

孔子《论语》中哪些语录还在影响着我们?

...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所以,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论语》,由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弟子编纂,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在战国初期成书。《论语》是儒家经典作品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

2019-03-03 #经典句子

论语:父亲告儿子不孝 孔子为什么拖延不判决第一篇

论语:父亲告儿子不孝 孔子为什么拖延不判决第一篇

今天小编和您分享:论语:父亲告儿子不孝,孔子为什么拖延不判决第一篇。大家好,我们今天还是来讲2.11则,这一则我们上一次已经讲了,一讲,我们讲的是这一句话的后面的五个字可以为师矣。我们说一般人们都以为这一...

2014-11-03 #经典句子

孔子的这些名句 越读越觉深刻

孔子的这些名句 越读越觉深刻

...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023-10-09 #经典句子

凌通国学院20-017《论语》:孔子用四种方法教育学生

凌通国学院20-017《论语》:孔子用四种方法教育学生

凌通国学院20-017《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四种方法教育学生:文献典籍,知行合一,忠于内心,恪守信义。文,指六艺,学习指导实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朱熹讲:“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

2020-03-11 #经典句子

孔子爆粗口 一句话流传千年成“金句” 至今老师们也常说

孔子爆粗口 一句话流传千年成“金句” 至今老师们也常说

...止给记录下来,之后再整理成册,这才有了名扬后世的《论语》。很多人都想不到,文质彬彬的孔子居然也会骂人,据说,他曾经说一个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而这句骂人的话也流传至今,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会用这句话...

2022-12-27 #经典句子

吾爱吾师:论语里的孔子艺术形象

吾爱吾师:论语里的孔子艺术形象

...触摸他的内心。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是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们教学的答问记载,论语集合了孔子与弟子们的交流实录,是领悟体会孔子精神风貌的好资源。反复的阅读论语,反复的领悟论语的语句含义,反复的揣...

2023-08-05 #经典句子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表示不服 后半句才是我要说的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表示不服 后半句才是我要说的话

...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出自于论语第17章,要想了解这句话的原意,还要根据当时的背景来说,在春秋乱世之中,孔子周游列国,原本希望去卫国施展报复,可惜自己人生的理念并不能为卫国国君所用...

2023-10-1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