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书评|文学如何体现“空间想象”?

时间:2008-08-04

李贺的梦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张祜运用大图视野欣赏古老画卷的诗歌、元稹和白居易富有地理信息的唱和诗等,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制图学之眼的烙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7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

(长江人文馆)

作者:[美]王敖 著 王治田 译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中唐时期的地理学发展是如何进入当时文学世界的空间想象的?这一跨领域的联系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与地理学两大领域又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对不同文类文本的讨论,揭示了当时地理学与文学之间多样且流动的关系。李贺的《梦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张祜运用大图视野欣赏古老画卷的诗歌、元稹和白居易富有地理信息的唱和诗等,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制图学之眼”的烙印。中唐文学大师们,以其对地理学的稔熟与兴趣,使得不同地点、相互区隔的人群以及旅行的文本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在本书中,作者为传统中国的学子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关键的透镜,透过它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地理学与制图学之间确凿不移的联系。

我认为任何一位严肃的汉学家都会对下列问题有所关注:

第一,地理信息(特别是地名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在传统文学文本中无处不在;第二,具有高度描述性的文学语言见于许多前现代地理学著作中。

然而,在一些用中文写作的当代学者已经着手研究传统时期文学与地理学的关系之时,只有少数用英语写作的中国专家对这一现被称为“文学地理(literary-geography)”的研究领域展开认真考察。这种忽视现象是令人惊讶的,因为那些通常为中国学者所参考和借鉴的文献,大多数是出自那些由于频繁迁官、经常在各省间流转的文人之手。这些文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大部分呈现为跨空间(space)、往返于具体场所(places)之间的移动(movement)。

因此,他们在行程中遇到的场景与场所,几乎总是对他们如何书写自身关切,尤其是对他们如何理解(或想象)周遭的物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王敖的新作《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正如书名所示,论述了中唐时期(他界定为约790年代至820年代)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包括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个话题,此前并无学者用任何一种语言撰写过相关著作。

两个一般性前提构成了“空间想象”(Spatial Imaginaries)的基础。

首先,安史之乱(755-763)后的帝国重建阶段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激发人们在“新语境”中采取“空间视角”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其次,伴随这种新知识和新世界观而来的,是一种被作者称为“空间想象”的现象,用以形容一些唐代文人对于“人居与未辟之地”(引文皆出自中译本)的多层面描述方式。

王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捋清在他所谓的“前现代中国的剧变时期”,地理知识的生产、真实或想象的空间呈现、文学实践与想象这三者之间存在的“交汇与重叠情况”和“类同与互动的关系”。

本书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

第一章作为引入部分,介绍了中唐以前有关地理学和文学的背景信息,它们增强了唐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地图及其制作、图经(map-guides)中的地理意识。此外,本章还对李吉甫的行政地理巨著《元和郡县图志》进行了细致分析。

第二章

第二章《大图》,探究了文学和地图之间的关联,作者认为这造就了“中唐文学世界中的壮丽奇观”。通过仔细阅读经选取的中唐文学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联系。在王敖看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披露了常见于地图中的地理细节,这往往彰显了当时文人“空间想象的宏阔壮美”。以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游黄溪记》为例,王敖指出,这是柳宗元从制图学的视角出发,与中央王朝展开的一次富有创造性的对话。

第三章

在第三章中,作者考察了主要来自图经的地方知识是如何激发唐代文人描写当地场所和胜地的新方式的。王敖将这一过程称为“跨学科互文”(cross-field intertextualizing),即作家们利用图经或地理知识的其他来源,将从中获取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产生新的“空间想象”。本章选取颜真卿、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等人的几篇文学作品作为案例研究,目的是揭示出地方文学写作所“扎根”的“地理学地基”。

第四章

第四章《南荒》,主要通过分析元结、柳宗元等人所撰的山水游记名篇,探讨“帝国南荒那些未被开发的景观”,这些人大多是政治流放者。王敖认为,这些文学作品如柳宗元颇负盛名的永州游记,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即安史之乱后中国大规模的移民南迁,这一南迁大潮正有助于重塑中唐作家对帝国的看法和理解。然而,我不确定柳宗元和其他政治流放者在南方穷乡僻壤之地营造的“空间想象”是否如王敖所言,为某种真实的或想象的“家园”或“故园外的家园(home away from home)”。至少在柳宗元的案例中,他曾不止一次地把自己描述成一个生活在被蛮夷(barbarians)占据、瘴气弥漫的土地上的“囚犯(prisoner)”。不过,王敖有一点说得对,元结、柳宗元等人对蛮荒但充满魅力的湖南山水的欣赏,有时确能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官愉悦”。但这种赞赏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应对政治流放所带来的羞耻感和尴尬感的生存策略。

第五章

第五章,同时也是最后一章,讨论了中唐文学创作和当时地理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从中唐时期两位最重要的诗人——白居易和元稹所著的文学瑰宝中可见一斑。这里存在一个前提即,他们诗歌的传播是基于他们唱和诗篇中的动态地理维度,尤其是那些创作于九世纪初的诗篇。元稹是一位制图学专家,而白居易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因此,他们对于文学(以诗歌为主)和地理学的认识与交互模式是迥乎不同的。然而,他们的唱和诗、回忆、经历、梦境,甚至是想象中的旅途,似乎都奇迹般地联结在一起,使二人进入到虚幻的“重聚”中。王敖据此总结,这种类同性正是中唐时期文学与地理学之间密切相关的绝佳体现。

这是一本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值得每一个有志于从事前现代中国研究的学生去研读。王敖对中国诗词及其他作品的英语翻译不仅忠于中文原文,且富有美感。他的文学分析细致严谨、精深广博,他的论点兼具创新性和启发性。在这本《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中,作者为传统中国的学子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关键的透镜,透过它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地理学与制图学之间确凿不移的联系,这也正是作者为该领域所作的一大贡献。

注:本文英文原文首发于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本文译者:李诗瑶

关于作者

王敖,《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作者。耶鲁大学博士,现任美国维斯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东亚学院副教授。学术论文曾发表于《哈佛东亚学报》《中国文学研究前沿》等刊物,写作的章节收入《哈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如何阅读中国诗》等书。曾获安高诗歌奖,《人民文学》和《诗建设》等杂志的诗歌奖,并译有《读诗的艺术》《人之链》等。

王治田,《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地理学、制图学与文学》译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与诗学等。与曲景毅教授合作出版专著《唐诗艳逸品:唐诗中的女性书写》。发表文章有《大历联句酬唱的“学问化”倾向及其诗歌史意义谫论》等多篇。

名人“书评”

安史之乱导致的族群、人口和生活的大变动,在中唐时期引发了有关“中国”地理空间再发现和再定义,在这个变动时代,诗人如何呈现他们对这种地理空间变化的惊讶、喜悦或困惑?通过对中唐地理学、地图学与文学的综合考察,王敖给我们提供了阅读唐诗的一个新途径。让我感慨的是,王敖有两张面孔和两副笔墨,写诗的时候他是个充满激情的诗人,在写书的时候他却是言必有据的学者。

——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中唐时期是中国文学传统发生激荡变化和强力创新的时期。王敖的新书,兼具批判的眼光和诗性的敏感,涵盖了不同的文学体式,对中唐文学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新见解。 该书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是对中国的中古文学和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田晓菲(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王敖的这一开创性的研究,着眼于中唐地理与文学的关系,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材料处理得当。在分析这些文本的过程中,他将文学、艺术、地理、地图学、生态学、哲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揭示了一部丰富的知识分子探索的文化史。本书对中唐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钱南秀(美国莱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王敖这本书对唐代中期地理想象力和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有新意和挑战性的研究。本书使用的材料广泛,其中许多无论是地理学史家还是文学研究者都鲜有研究。作者令人信服地展示了许多最杰出的中唐文人如何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重新想象他们的物理和文化环境,以产生新的空间想象。

——田安(Anna M. Shields,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这是一本开创性的研究,每一个研究前现代中国的学生都应该读一下。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批判性的视角,通过这种视角,传统中国的研究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与地理--地图和知识之间不可否认的联系,这是一项有重大贡献的研究。

——何瞻(James M. Hargett,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本文转载自《文学报》2021年9月30日第12版

来源:《文学报》

排版编辑:符 琳

责任编辑:夏 萍

审 核 :毛 娟

原标题:《书评|文学如何体现“空间想象”?》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书评|文学如何体现“空间想象”?》,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豆瓣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第一名《夜晚的潜水艇》书评

豆瓣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第一名《夜晚的潜水艇》书评

...熟程度的惊讶,出于焦虑的缓解:夏天来临,年轻一代的文学还不至于早衰。由于肉眼可见的文学质地,事实的进展和想象一样迅速。很快,陈春成的小说便进入了理想国的出版序列,我也在今年夏天拿到了试读本。为了确认我...

2023-05-24 #经典句子

别被琐碎和平凡冲淡了理想 | 西语小说《留住黑夜》书评

别被琐碎和平凡冲淡了理想 | 西语小说《留住黑夜》书评

...面塌陷、陷落其中。社会变得冷漠,人情变得孤独,这是文学要所关注的地方,也正是这部小说所描述的地方——让“我”去看看风景,喝喝酒,大醉一场,或是吃掉安眠的药睡一觉,用一切方式支撑自己的快乐,不要被那黑夜...

2008-06-20 #经典句子

译论|“梅”开墙外:芮译《金瓶梅》在英语世界中的书评考察

译论|“梅”开墙外:芮译《金瓶梅》在英语世界中的书评考察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转自: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作者简介:胡桑,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摘要:英语世界不同媒体上刊载了芮译《金瓶梅》书评,评论家和读者不仅对《金瓶梅》本身的故...

2023-07-09 #经典句子

当代书评|跟着纳博科夫捉蝴蝶 与海明威一起在马德里 林颐评《文学履途》

当代书评|跟着纳博科夫捉蝴蝶 与海明威一起在马德里 林颐评《文学履途》

...风景。在《洛丽塔》成为经典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无数文学爱好者仿佛化身成了奎尔蒂——那个一路尾随亨伯特和洛丽塔的人。兰登·Y·琼斯,《人物》和《财富》的编辑主任,也把自己变成了奎尔蒂。不过这样说并不完全,...

2016-08-06 #经典句子

拆解这篇10w+的书评后 才发现书评文的写作是这样

拆解这篇10w+的书评后 才发现书评文的写作是这样

...容。本篇书评带有情感文的文风特点,因此在行文中更偏文学。情感类的书评多注重生活感悟,从书中找到三个触动点来深刻解读。结构基本上是场景引出痛点——介绍书籍故事确定一个主题——从书中找到三个触动点拆解主题...

2023-09-15 #经典句子

当代书评丨极简美学话语中的“活句”叙事——读龚静染最新诗集

当代书评丨极简美学话语中的“活句”叙事——读龚静染最新诗集

...种可能性的启示。专注于以“微观”视觉对撞入我们心灵空间的外部事物进行描摹与刻绘,不仅需要耐性上的守诚,心性上的守静,更需要超级细腻,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内外发生的瞬间气象变化的捕捉能力——令词语的语用...

2023-07-26 #经典句子

书评︱传灯·清规·问答·语录——中国禅宗形成的思想史机制

书评︱传灯·清规·问答·语录——中国禅宗形成的思想史机制

...识的。小川氏将其系统化后,使一直以来在禅宗史籍灯录文学中并立的马祖和石头二系,从思想史层面得到了印证。其次,对禅宗特征之一的“机缘问答”加以历时观察,从中区分出两种性质迥异的类型,即“唐代禅”中有意义...

2022-12-26 #经典句子

塑造孤岛:殖民话语下的上海租界丨书评

塑造孤岛:殖民话语下的上海租界丨书评

...研究的规范,这些“习惯”为他的非虚构类近代中国犯罪文学的写作提供了精致的学术外衣。更难能可贵的是,法兰奇对近代外侨当局档案材料的吸收上,刻意避免着东方主义与殖民话语的再生产。对笔者而言,本书最吸引之处...

2023-12-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