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第一句子大全 > 标签 > 俞樾
清末文人俞樾制作谜语 当时8成人猜不出来 里面的故事更长见识

清末文人俞樾制作谜语 当时8成人猜不出来 里面的故事更长见识

俞樾(1821-1907),字萌南,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俞樾痴爱灯谜,他所制的灯谜全部收录在《春在堂全书》第四十九卷《曲园杂纂·隐书》内,总数约百条。俞樾的灯谜讲究通达平易例如:轻薄桃花逐...

2017-10-07 #经典句子

论语史鉴:对父母要孝 但不一定要顺

论语史鉴:对父母要孝 但不一定要顺

...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大师俞樾(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今浙江湖州市德清县人),1850年中进士,深得曾国藩赏识,曾任翰林院编修,后被罢官而潜心学术,其学识、人品、修养都为人称道。1891...

2015-06-26 #经典句子

你去过春在堂 老龙井吗?你知道三生石 横塘吗?这些文学地名背后故事多多

你去过春在堂 老龙井吗?你知道三生石 横塘吗?这些文学地名背后故事多多

...很多园林,其中有一处袖珍园林叫曲园,它是清代大学者俞樾所造的私家园林。俞樾在晚清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当时的主考官是曾国藩。殿试时,俞樾所写的诗句“花落春犹在”,曾国藩看后大为赏识。因为在那个...

2024-01-05 #经典句子

赞美旅游胜地西湖的楹联 看看你知道几句!

赞美旅游胜地西湖的楹联 看看你知道几句!

...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俞樾《九溪十八涧》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飞来峰下冷泉亭》

2023-01-29 #经典句子

感冒非医学术语 词源来自官场

感冒非医学术语 词源来自官场

...感风簿演变成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

2007-10-24 #经典句子

节后余生——古代著名诗人竟联手为本文写藏头诗

节后余生——古代著名诗人竟联手为本文写藏头诗

...是突然出现的,因为清朝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来的。比如俞樾的《官府年假》写道:“今制未知何时更定,亦宜查考也。”至于这个假期用来干嘛···这么长时间还不想干啥干啥了。古人放假虽没有手机电脑,但可以呼朋唤友,...

2023-12-15 #经典句子

不仅是被唱歌耽误的演员 采访称其“逃犯克星” 一句话显高情商

不仅是被唱歌耽误的演员 采访称其“逃犯克星” 一句话显高情商

...奖的回敬就好了,谁不喜欢受人嘉奖、表扬,古时候就有俞樾“戴高帽”的典故,人家刚出师门就送出去一百顶高帽中的一顶给了老师!“所以,无论你是在我演唱会也好,去便利店买东西也好,还是去做一些不被抓的事比较好...

2014-12-15 #经典句子

2021新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想象 这里有专家考察方向指导

2021新高考古诗文阅读专题想象 这里有专家考察方向指导

...必奇怪。预测题语料:1.苏轼《石钟山记》(全文);2.俞樾《春在堂随笔》(节选,200字);3.《地理知识》1979年第5期刊登的文章《湖口石钟山》(260字)。(1)考查实词(略)。(2)考查虚词(略)。(3)考查文言句式(...

2023-12-06 #经典句子

他和胡适是好友 既写诗又研究红楼!说的这8句话让人眼前一亮!

他和胡适是好友 既写诗又研究红楼!说的这8句话让人眼前一亮!

...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创始人。俞平伯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曾参加中国革命民主同盟、新潮社、文学研究会、...

2023-10-12 #经典句子

“从井救人”该不该 看看孔子是这么说的——《论语》读书笔记

“从井救人”该不该 看看孔子是这么说的——《论语》读书笔记

...句意思就成了君子可以叫他远远离去,但不可以陷害他。俞樾在《群经平议》里认为这里的“逝”是通假字,通“折”,意思说君子可以摧折,但不可以陷害,杨伯峻先生认为也可以说得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注解里,大部分...

2018-07-06 #经典句子

成语“接人待物”或“待人接物”中 “待”是什么意思?

成语“接人待物”或“待人接物”中 “待”是什么意思?

...九》:“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俞樾《群经平议》:“待,犹忍也。”顶着五陵贤人的名头做出这样不仁义的事,还有谁能够容忍呢?(7)想要;打算。比如辛弃疾《最高楼·送丁怀忠教授入广》:“待...

2013-03-27 #经典句子

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何被误解最深?因全句被史家改了两字

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何被误解最深?因全句被史家改了两字

...,即,他将“寡”和“贫”二字做了互换。清代著名学者俞樾也认为,应该这么互换,文理才通顺。因为“贫”和“均”,是从财富着眼的;“寡”和“安”,是从百姓着眼的,二字互换,才能上下贯通,词达意切。他们普遍认...

2023-10-06 #经典句子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 三十六人不过渡” 走江湖时 套路是关键

俗语“五人三姓莫走路 三十六人不过渡” 走江湖时 套路是关键

...份精神追求,寄托于小说的快意恩仇。比如清代石玉昆和俞樾合著的《七侠五义》应该是最早也是最完整地描绘江湖的著作,时至今日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小侠艾虎、双侠丁兆兰和丁兆慧 、东侠黑妖狐智化 、西侠白面判官...

2016-02-11 #经典句子

男怕孤女怕寡 狼怕托狗怕摸 这句俗语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偏了

男怕孤女怕寡 狼怕托狗怕摸 这句俗语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偏了

...道,试图来教化民众,但是大多数都多于艰涩难懂,清代俞樾在《湖楼笔谈》中说道:“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相比较而言,民间通用的许多俗语,更加易懂易辨。有这样一句俗语:“男怕孤女...

2013-10-15 #经典句子

经典的古代文人书房对联集萃 你知道的有几幅?

经典的古代文人书房对联集萃 你知道的有几幅?

...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俞樾 题“红叶读书楼”联。此楼为孙叔莲读书处。上联写书楼之盛之美,连神仙都为之迷到。下联点题,与楼名关合,落叶满屋,奇书满床,乃红叶读书楼之特色。囊无...

2012-11-15 #经典句子

民国趣闻:廖冰兄说了自己名字的来历 郭沫若一句话让人笑喷

民国趣闻:廖冰兄说了自己名字的来历 郭沫若一句话让人笑喷

...在儿时就埋下了对中医的钟情与志趣。他耳濡目染于先生俞樾,遍涉医典,也是得益良多。晚年更是投入大量精力在医学研究领域。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2023-12-29 #经典句子

梨花带雨 水木清华 岸芷汀兰:唯美的古风成语 读一下都好美

梨花带雨 水木清华 岸芷汀兰:唯美的古风成语 读一下都好美

...例句】一叶知秋,虽古有此说,然安能应声飞落?(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梧叶报秋》)衣香鬓影【释义】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出处】北周·庾信《春赋》:“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2010-06-22 #经典句子

喝西北风 阿猫阿狗居然是成语 是不是成语如何界定?广西专家这么说

喝西北风 阿猫阿狗居然是成语 是不是成语如何界定?广西专家这么说

...西可吃,饿肚子,现多用于口语。“阿猫阿狗”取自清代俞樾《缪悠词》,泛指一般的、平庸的人,并不指真的猫和狗。热议近年来新词热词不断收录成语、俗语、惯用语如何界定?“喝西北风、加减乘除都是成语?真是长见识...

2009-12-25 #经典句子

以乡 会试为例 探究清代科举考试的文体

以乡 会试为例 探究清代科举考试的文体

...十三年改为七百字,后成为定制。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俞樾曾为八股文的写作技法做过这样的描述:“……其法第一在命意,同一题目,而我之所见深人一层,高人一着,读者自欢欣鼓舞而不自知。次之在立局,虽意思犹人,...

2010-08-11 #经典句子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林景观草木皆有情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林景观草木皆有情

...位于耦园西北隅的藏书楼名曰“鲽砚庐”,据清末文学家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记载:“沈仲复观察与严少蓝夫人,伉俪均能诗。仲复在京师得一异石,文理自然成鱼形。剖而琢之为二砚,砚各一鱼,夫妇分用之,名日‘鲽砚...

2023-08-07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