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国的祖先崇拜到儒家文化形成的孝道使人注重清明祭扫

时间:2024-01-20

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类活动现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时节的扫墓,传承至今依旧不衰,因而被专家视为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与此观念相适应的有关祭祀活动曾多得不胜枚举。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类活动现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时节的扫墓,传承至今依旧不衰,因而被专家视为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那么,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为何国人始终对清明节扫墓祭祖如此重视呢?

清明祭祖源于寒食节,寒食节扫墓源于重耳祭介子推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正如陈久金、卢莲蓉《中国节庆及其起源》中所说,“唐朝以前扫墓,都在寒食节期间。将清明与寒食节相混淆,大约起自唐朝;将寒食扫墓混淆为清明扫墓,大约也只是从唐朝才开始”,一般认为是承袭自寒食节的传统。

那么寒食节扫墓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自宋代以来便争论不休,至今难有定论。例如有人根据《旧唐书·玄宗本纪》中“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的记载,认为寒食扫墓习俗源于唐玄宗时期。例如《湖广志书》便采纳了这种说法,其中有“墓祭,士庶不令庙祭,宜许上墓,自唐明皇始”之语。

但是,又有人在《唐会要》找出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宜许上墓”诏令的原文,其中有“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之语,可见早在唐玄宗之前民间寒食扫墓的习俗已经开始流行,唐玄宗只是用法令的形式,对这种习俗予以了认可而已。

李治

然而,这还不是最早的,根据《唐会要·缘陵礼物》的记载,永徽二年(651年),便有人上书唐高宗,表示唐太宗在世时,便有“朔、望、冬至、夏至伏、腊、清明、社”向献陵(即唐高祖墓)“上食”的习惯,因此认为唐高宗也应该遵循此例。可见,早在唐太宗时期便已经有了寒食扫墓的习惯。

而再往前,应劭的《汉官仪》中又出现了“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其亲”的记载,而这里的“二十四节气”显然是包括清明的,因而又有人认为寒食扫墓早在汉朝以前就已经出现。

那么,民间寒食扫墓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呢?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源自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重耳祭奠介子推。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在位时,晋国爆发“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在介子推等大臣的协助下逃到卫国,饥寒交迫之际,介子推甚至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了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国继位,却在论功行赏时独独忘记了介子推,之后派人去请,介子推却背着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想通过纵火烧山将其逼出,结果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最终却只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体。晋文公自责不已,便将母子二人安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同时,晋文公下令将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都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这天率领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

而除了晋文公重耳祭奠介子推之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三国时期诸葛亮治理蜀地深受百姓爱戴,但诸葛亮去世之后由于朝廷没有为其修庙,因而百姓们便在寒食节时在田野道路上进行祭拜。另一种则认为寒食扫墓源于上古先民在春分时祭祀高禖(即高母),母系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人们认为祭祀高禖就是祭祀祖先。

介子推

如上所述,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因晋文公祭奠介子推从而形成了寒食节扫墓的习俗,而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较为接近,久而久之,两个节日被合二为一,进而形成了清明节扫墓的习惯。

清明扫墓这一习俗为何得以传承,从祖先崇拜到“孝道”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古代习俗都已经渐渐消失,而清明时节的扫墓活动却始终得以传承,而且历朝历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这又是为何呢?

随着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人们开始逐渐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过渡到祖先崇拜。古人普遍认为,人去世之后只是肉体死亡,灵魂则依然会存在,只是生活在另外一个时空罢了,而已经去世的家族长辈灵魂,则可以庇佑本族成员、为儿孙后代赐福,因而逐渐形成了祭拜、祈求其祖宗亡灵的宗教活动。

随着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出现,祖先崇拜便已经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而这种崇敬祖先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无疑极为重要和突出,一直传承至今。这种祖先崇拜的思想,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从古至今传承不断的“孝”文化。

孔丘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因以复兴周礼为宗旨,因而坚持敬天法祖的基本立场,强调敬奉祖先,这无疑使得“孝”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的著名人物,如孔子、孟子、曾子、荀子等,都曾针对“孝道”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看法。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对社会影响尚为有限,但从西汉时期开始,儒家学说的影响力开始剧增。西汉从文帝开始,便极为推崇孝道,例如西汉皇帝的谥号均带有“孝”字(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又如西汉采取的官员选拔制度被称为“举孝廉”(孝被作为衡量人才品行的重要标准),从而开启了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

到了汉武帝时期,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汉武帝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就此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而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孝道”的影响力则就此被发扬光大。

此外,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将先天的血缘关系扩大延伸,从而将没有血缘关系的异姓之人,编制到自己的血缘网络中,从而形成了“泛血缘关系”,这一点至今都深深影响着中国人,例如臣子称帝王为“君父”,百姓称官员为“父母官”,军队被称为“子弟兵”,部门被称为“兄弟单位”,行政区划之间称为“兄弟省份”、“兄弟城市”等等。这种“泛血缘关系”,无疑使得“孝道”也可以应用于异姓和阶层之间,从而稳固封建统治。

如上所述,从父系社会的祖宗崇拜,到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再到长期以来形成的“泛血缘关系”,都使得“孝道”成为了中国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祭祖扫墓”作为孝道的一种直接体现,在这种传承千年的“孝道”思想影响下,自然也就一直得到传承和重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和你合作2024-01-20 11:30和你合作[网友]203.1.66.97
    @962464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让我们有机会回忆过去并传承这份浓厚的温情传统。
    顶46踩0
  2. 9624642024-01-20 09:30962464[网友]45.114.98.125
    中国文化的传承确实令人佩服,儒家思想中孝道的重要性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顶8踩0
  3. 手捧初梦☀2024-01-20 07:30手捧初梦☀[网友]43.250.103.42
    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代表着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顶0踩0
相关阅读
以孝治天下: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孝文化?

以孝治天下:魏晋南北朝 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孝文化?

...商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当时的人们信奉鬼神,认为他们的祖先是至高无上的神,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孝道,以此求得祖先对于后代的护佑。西周时期,周人将殷商“尊祖敬宗”的孝道传统扩展开来,强调孝道的等级性,将孝道政...

2023-11-05 #经典句子

从孝文化谈谈宋代的思想教化

从孝文化谈谈宋代的思想教化

...在中国传统孝道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儒家所所倡导的,并且为历代君王奉做无上的治国理念。孝道在中华历史上不断演进,它不仅是传统美德、治国理念、文化内核,更是历代君王巩固统治、凝聚国家的统治...

2023-11-05 #经典句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国文化经典《论语》告诉你 父慈子孝才是正解

...一个人改过,需要的是对他真正的教育。【被误解的中国儒家思想】首先,这句话被误认为是中国儒家的思想范围,这样的误解至少也存在了上千年,然后有的人又把这个归结为孔子所说的,然后孔子就成了不幸家庭教育的替罪...

2008-05-31 #经典句子

伏羲祭祀仪式及文化内涵的变化

伏羲祭祀仪式及文化内涵的变化

...崇德报恩。按照祭祀的内容,祭祀可分为天地神灵之祭和祖先人鬼之祭。天地神灵之祭就是指的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湖泊等自然神灵。上古时期,先人认为自然现象(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背后存在一种超自然的...

2011-05-29 #经典句子

浅谈传统中华“孝道”文化精神内核

浅谈传统中华“孝道”文化精神内核

...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传统儒家孝道文化中的“孝”普遍适用于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从个人延伸到家庭,再从家庭延伸到整个社会,包括君主和统治者。在普及实施的过程中,也强调个体的内在自觉...

2023-11-05 #经典句子

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什么?

...国文化博大精深离不开自身多元的构成。自从汉武帝独尊儒家以后,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为辅。到了东汉,佛法传入中国,天然的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从而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且...

2013-07-03 #经典句子

他是中国第一圣人 不小心说一句脏话 如今被老师们当做口头禅

他是中国第一圣人 不小心说一句脏话 如今被老师们当做口头禅

...。然而,自先秦时期以来,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就是“儒家思想”,所以,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才会被中国后世称之为千古第一圣人。秦始皇时期, 为了推崇孔子的思想,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可见,...

2023-09-17 #经典句子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

...,文化知识很少,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很肤浅,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在先秦时期很流行,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精神信仰。孔子如果直接说世上不存在“鬼神”,它们是一些人创造出来糊弄人的东西,势必要伤害...

2022-12-0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