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读了这么多年《论语》 真的懂得“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时间:2024-01-02

古人写书有个习惯,经常会把整个文章的重点放在第一章的第一句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9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古人写书有个习惯,经常会把整个文章的重点放在第一章的第一句。那么孔子的弟子把这句话放在《论语》的第一句,有什么含义呢?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常情况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到的东西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么?”,相信大部分朋友在学校里学的都是这种翻译,并且这样的翻译有一定的道理,复习的过程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强与巩固,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是这种翻译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学习”和“时常复习”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无论是“学习”还是“复习”,都只是一个过程,并没有结果,连结果的“好”和“坏”都不知道,怎么能说是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首先,这里面的“学”不仅仅指的是“读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更应该是广义上的“学习”。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从吃喝拉撒,到上学读书,到人情世故,等等一切经历都是学的过程。

“习”字的古汉语写法是“羽”字下从“日”,原意指幼鸟在日光下练习飞行。在这句话中可以翻译成“实践”的意思。因此“习之”就与“学”字相对应,意思是实践所学的东西。

至于“时”字,在古汉语中有“时常、按时”的含义,也有“及时、适时”的意思。

那么“时习”到底是“经常实践”,还是“按时实践”,还是“在合适的时候实践”呢?这里还是要参考“习”字的含义,“羽”下“日”,幼鸟为什么要在日光下练习飞行,而不是在雨天或者风雪天练习呢?因为对于鸟类来说,只有晴天才是“天时”,万事万物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要懂得利用天时,与天其时,方能事事半功倍。因此我觉得这里的“时习之”简单理解为“在合适的时候实践所学的知识”更加合适。

综合以上的解法,我们从头来看这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不断地学习,虽然学习的过程是辛苦的,可能不那么快乐,但是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证明了你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你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么?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比较通俗的翻译就是:“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么?”。这种翻译同样漏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朋友过来就要高兴?朋友是过来做什么的?是求你办事?还是找你借钱?还是单纯地看望?

所以想要理解这句话,一定要先弄清楚朋友是过来做什么的。

首先说“有”字,大部分人认为“有”就是“有无”的意思,然而实际上在古汉语中,经常把“有”字用作成通假字。“有”字通“友”,可以成为“友”的人,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人,可以相互合作的人。

而“朋”字的古汉语意识是把两个贝壳串在一起,那么串贝壳有什么用呢?贝壳在古代是被人们当成货币来使用的,而“朋”字更是货币的单位。

所以对于论语中的“有朋”,就不应该用现代汉语的思维,简单的翻译成“有朋友”,而是通过古汉语的角度,理解成“志同道合的人,前来寻求合作,一起挣钱”。

在理解“有朋”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自远方来”。这句话在翻译上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从远方来。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事,古代的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一般的马车一天也就200公里左右,且不谈出一趟远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要是路过深山老林,碰上几个绿林好汉,连生命的是问题。

再结合“不亦乐乎”,就翻译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劳苦,主动上门,愿意与你寻求合作,一起挣钱,搞事业,难道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么?

怎么样,是不是比之前“来个朋友就高兴”那样的翻译,要通顺得多。

但是这样的翻译其实也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那就是有点像一句废话。“一起搞事业,挣钱”当然高兴了,换谁谁都高兴,这还用孔子这样的教育家对弟子特意说么?

所以这里的“不亦乐乎”,就不能和“不亦说乎”一样,简单的翻译成“高兴”、“愉快”的意思,甚至这个“乐”字根本不应该读成“le”,而是应该读成"yue"。

“乐”字最初的含义就是“音乐”,“乐器”的意思,并且这个字之所以有“le”的读音,就是因为在古代乐器是能给人带来欢乐的。

我们说现在有朋友到家里来,除了吃饭以外,看电视,上网,或者出门去一些娱乐场所,但是古代没有这些啊,没有电,也没有网,因此在古代“音乐”非常重要的社交手段。

因此个人觉得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像是在告诫弟子,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不辞辛苦地来找你,那么你也应该用足够的诚意去招待他,而不是敷衍了事,伤了合作伙伴的心。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相处方式。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关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比较通俗的解释是: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这难道不是君子吗?这句话与之前“有朋自远方来”的翻译一样,听起来没毛病,但其实是一句废话。

“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这样的人当然是君子,这有什么疑问么?这是根本就需要争论的事情,用得着孔子说“不亦君子乎”么?

“不亦”是双重否定句,意思是难道不是吗?所以我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大部分人都认为“人不知”不是“君子”,但是孔子却告诉弟子“人不知,但是不愠”,就可以算是“君子”。

这里的“君子”的含义就不展开说了,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品性和德行都比较出众的人”。

这样看的话,“人不知”就不该是“不知到”“不了解”,而是“人不智”,与《论语》中的另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字一样,通“智”,表示聪明,智慧的意思。

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不是很聪慧,读书读得也不怎么样,什么都不懂,可能别人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自身不会因为自己的愚笨而恼怒生气,这样的人,一样可以算得上是“君子”。

因此我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其子弟子在求学心态上的指导。

学习进度停滞不前该怎么办?学不会怎么办?感觉学得没有别人多该怎么办?

这些都没关系,没必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和恼怒,坚守本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你也一样是“君子”。

4、总结

最后还要把这三句话结合起来,孔子的弟子们把“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这三点拿来作为《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绝对不是随意为之。

“学而时习之”讲的是人与外界的关系,要懂得利用“天时”,在合适的时候,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

“有朋自远方来”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合作之道。

“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人与内心的关系,在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不知的时候,能做到不愠。

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这三个角度,几乎包含了我们生活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一句《论语》便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坦白说,我并不觉得这些吹捧有任何意义。因为“治天下”和“解决问题”的从来都不是《论语》,而是每个读《论语》的人。

不同的人读《论语》又会有不同的感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论语》,亦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究竟哪种感悟是对的?到底哪个翻译才是正确的?

我觉得根本没必要争论这些,只要是有所得,有所感悟,都是不亦说乎,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就算我读不出那么高深的道理又如何?就像孔子说的,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读了这么多年《论语》 真的懂得“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妙子2024-01-17 01:37妙子[山东省网友]203.31.51.159
    @ㄣRцī学习《论语》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感慨良多。
    顶7踩0
  2. ㄣRцī2024-01-14 01:42ㄣRцī[吉林省网友]103.45.169.71
    @azhang阅读《论语》多年,终于理解了其中蕴含的智慧,感到非常满足。
    顶7踩0
  3. azhang2024-01-11 01:47azhang[广西网友]203.18.110.15
    虽然读了很久的《论语》,但是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还是不太明白。
    顶9踩0
  4. 宗守2024-01-08 01:52宗守[四川省网友]202.41.13.88
    读了《论语》多年,才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真是太好了!
    顶0踩0
  5. 陌上伊甸园2024-01-05 01:57陌上伊甸园[宁夏网友]203.7.129.10
    学习《论语》多年,终于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不亦快哉!
    顶8踩0
相关阅读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意思 很多人理解错了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意思 很多人理解错了

...一段话,你理解对了吗?很多人理解的不准确。这段话是这么说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这段话,对大众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了,常被人提起和引...

2023-08-13 #经典句子

《论语》:一部足以使你脱胎换骨 功成名就的智慧典籍(一)

《论语》:一部足以使你脱胎换骨 功成名就的智慧典籍(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人人争当经济强人的年代谈论成圣人之道,也忒不靠谱了。当然,任何的不靠谱都是站在一定立场上的,而圣人的不靠谱,必须有非圣人...

2023-11-07 #经典句子

重读华夏经典:论语1

重读华夏经典:论语1

...丁点都没有。宵小安知孔子之论语之神也!孔子后的2000多年中,肯定有大学者能于易而通透论语而通透孔子,但他们或出于尊师重道的原因,或出于为论语隐的原因,行而不作,导致论语之光辉被长期掩藏。下面,本公众号尽...

2023-07-17 #经典句子

论语经典:“学而时习之” 有九成的人都理解错了

论语经典:“学而时习之” 有九成的人都理解错了

...就开始接触国学经典《论语》,其中很实用的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一篇的第一句。原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稍微有点文言文常识...

2023-12-24 #经典句子

《论语》.学而第一解说词

《论语》.学而第一解说词

...)古人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功夫是如何炼成的?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古人是我们没有今天意义的课本,也没有今天意义的纸笔。学习要靠老师口耳相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实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要反复的“学而...

2013-10-10 #经典句子

解读《论语》学而篇第一句(一)

解读《论语》学而篇第一句(一)

《论语》学而篇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效仿和模仿的意思。比如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

2023-08-20 #经典句子

读《论语》:你还因别人不理解自己而烦恼吗?孔子一句话点醒你!

读《论语》:你还因别人不理解自己而烦恼吗?孔子一句话点醒你!

...能详,基本人人都知道,但这三句话中真正的智慧,或许懂得人并不多。真正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足以解决我们人生很大一部分烦恼,助我们成就自我人生价值。首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寻常的解释是边学习边复习,...

2023-07-09 #经典句子

论语心得1:学而篇1.1学之乐

论语心得1:学而篇1.1学之乐

...有冒失的小子大胆反驳了一句,“那可太渺茫了,像老师这么好的学问,不是也到处碰壁,很不得意吗?我们恐怕就更难以实现自己的追求了。”对这种非常现实的反驳,恐怕孔子本人也是感到无奈的。于是,作老师的又诱惑学...

2023-10-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