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里仁篇13

时间:2023-12-25

当时皇位争夺的热门是四皇子和六皇子,老六特别聪明,文武全才,深得道光喜爱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3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要谦让不要忍让

清朝道光皇帝上岁数以后,不知道该传位于哪一位皇子。当时皇位争夺的热门是四皇子和六皇子,老六特别聪明,文武全才,深得道光喜爱。四皇子本人资质一般,但有个高手老师。老师给他分析,说你们哥俩要是比能力,你不如他,要想取得胜利,只有以退为进,对外表现出忍让,打仁厚牌。

一次道光带着皇子们出去打猎,四皇子的老师认为机会来了,就叮嘱他不要打任何动物,皇上要问起来你就如此这般的说。等打猎结束,其他皇子都有收获,唯独四皇子两手空空,道光责问他怎么回事。四皇子回答说我并非没有能力打猎,只是现在是春季,正是动物们繁育的季节,我不忍心射杀它们,也不愿和兄弟们争功。道光皇帝被深深打动了,认为这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模样,于是传位给四皇子,这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翻译:孔子说:“能够以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治国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如何能实行周礼呢?”

老陈说:孔子希望所有人都能按照规矩生活,有礼貌,互相谦让。有礼就有规矩,礼就是不同身份和等级的人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它的优点是待人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这是很好的。

让就是谦让,两千多年的谦让,造就了中国人宽厚温和的性格,谦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四岁让个梨,就能被传唱两千多年,可见我们是多么推崇这种行为。让也是不争,中国人自古就讲究淡泊名利,功成不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把鲜花和掌声留给别人,取得胜利后,自己就退居二线当当顾问就行了。

谦让是一种特别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放在任何民族都是光荣伟大正确的,我们都应该在这一点上感谢孔子的提议。谦让就是在乎,就是替别人着想,就是爱别人,就是仁爱之心。人人都谦让,孔子心中理想的仁爱社会就会实现,但现实是一直没有实现,因为啥?

人人都遵守礼制还有一个作用,可以让人迅速找到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就像一群狼到了饭点进食的顺序,说到底是强化了等级观念。谦让也有个隐患,很容易过分谦让,不好意思争取自己应得的名利。这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赚去了便宜,你退一尺他进一丈,又不好意思讨回公道,客观上助长了社会上不公平和贪得无厌的歪风邪气。而且孔子是希望所有人都礼让,但这个想法越往上层应用起来越困难。

皇上希望老百姓都礼让,这样方便他管理,但皇上本人是不会礼让的,别人都要礼让他,他说什么都对,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长此以往只会不断加剧社会不公,让各阶层人民的矛盾越来越大,最后憋不住了就会出事。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礼让,老陈认为要谦让,不要忍让。日常生活中懂礼貌,尊重别人,值得提倡。但繁文缛节的礼仪,和那些强调身份地位的规矩,该扔的扔,人格是平等的,尊严是没有等级的。

老子说的不争,最终目的还是争,而且要争到;孔子的不争,是彻底不争,就图个高风亮节,图一声喝彩。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群众,用不着都以圣人视角做决定,把道德标准定得过高,长在新社会讲究按劳分配,根据自己的付出,取得合理回报,天经地义。

道光皇帝想法是好的,他想选一位礼让仁厚的君主,既能对老百姓好,也能和其他皇子和平共处。问题是他没料到这位四皇子是装的,是考试提前背的答案,就这样作弊赢了考试。成绩和本人真实水平严重不符,最后肯定把国家管理的一塌糊涂。最后咸丰皇帝除了留给后人一个满目疮痍的帝国外,还有一个说一不二的女人,他的老婆慈禧皇后。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里仁篇13》,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爱情的卑微 真实的那么假2024-01-12 12:08爱情的卑微 真实的那么假[国外网友]114.141.68.109
    每次读《论语》都能有新的感悟,孔子的思想真是不愧为千古传世之宝。
    顶7踩0
  2. 11094338182024-01-06 10:031109433818[江西省网友]103.3.109.79
    孔子的智慧在这一篇中展现无遗,对待他人如何才能算是仁?
    顶0踩0
  3. 寂寞少年红2023-12-31 07:58寂寞少年红[安徽省网友]110.213.11.234
    这一篇真让人深思,对仁的理解一直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顶6踩0
相关阅读
雅韵网——《论语·里仁》: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雅韵网——《论语·里仁》: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释义】周:合群;比(音bì):勾结。君子能团结人而不与人互相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是团结人。【延伸】团结和勾结,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011-11-29 #经典句子

我读《论语》62:里仁为美

我读《论语》62:里仁为美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是论语的第四篇第一章,也即为《论语.里仁》的第一章,《论语.里仁》共计26章,主要谈仁、义、利等,整体而言较谈礼的《论语.八佾》更务实、更精彩一些。孔子:居住...

2016-11-13 #经典句子

论语里仁第四4.7 4.8 4.9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7 4.8 4.9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7原、文及翻译「原文」:子曰:“人之过①也,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③矣。”「注」:①过:过失。②党:类。③仁:通“人”。「本段的意思及翻译」:孔子说:“人的过错,各有总类。观察他所犯的错...

2018-03-10 #经典句子

论语里仁第四4.25 4.26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25 4.26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25、4.26原文及翻译「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①。”「注」:①邻:邻居,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本段的意思及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必然会有敬从之人,如居之有亲邻。”「...

2017-06-13 #经典句子

论语里仁第四4.22 4.23 4.24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22 4.23 4.24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22、4.23、4.24原文及翻译「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①也。”子曰:“以约②失之者鲜③矣。”子曰:“君子欲讷④于言而敏⑤于行。”「注」:①逮:及,做到,赶上。②约:约束。③鲜:少...

2011-11-15 #经典句子

论语里仁第四4.13 4.14 4.15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13 4.14 4.15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第四4.13原文及翻译「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注」:①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容易。②如礼何:即“如何礼”,意思是要怎样对待礼仪呢?「本段的意思...

2009-08-02 #经典句子

读论语:里仁第四·朋友间也需要距离 否则物极必反

读论语:里仁第四·朋友间也需要距离 否则物极必反

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也请你多多指教。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说:侍奉君主太繁琐,招侮辱;朋友间太密切,会...

2009-01-04 #经典句子

怀川讲堂|乐读《论语》里仁第四(21):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怀川讲堂|乐读《论语》里仁第四(21):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感到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年事已高而感到担忧。”【评析】 本章夫子谈论为孝的...

2012-07-11 #经典句子

论语:里仁篇第七十一篇

论语:里仁篇第七十一篇

原文: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这段话有点绕,其中力不足者的意思是,一个...

2007-05-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