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河湟地区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从何体现?河湟诗歌

时间:2023-12-24

因而,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边陲之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6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河湟地区东接秦陇、西通西域、南交蜀藏,北护甘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区位优势。因而,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的边陲之地。自唐以降,唐、浑、蕃三方多次在该地区展开军事争夺战。此外,河湟地区民族众多,有汉、吐谷浑、吐蕃、苏毗、白兰、党项、多弥等多个民族。

同时,河湟地区又是农业文化与牧业文化共存的区域。可见,河湟地区是一个区位因素丰富多元的区域。与河湟区域有关的唐诗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包含了河湟地区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生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历史意义

一、具有证史和补史的作用

河湟地区地处西部边塞和“汉藏黄金桥”交通要道,故而,河湟地区与边塞诗人和使蕃诗人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许多河湟诗歌不仅记载了河湟地区的自然气候风光和历史人文风情,同样也记载了这些外来文人的人生经历,对于研究这些文人及其文学作品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河湟边塞之旅是其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不仅是其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还是其文学生涯的重要创作节点。高适在入幕河陇边塞的途中所创作的诗作《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对此次出行过程记录得十分详细。高适这首诗不仅具有补充高适行踪的作用,还具有反映河湟边塞史实的作用。

唐代初期,吐谷浑原是唐朝的藩属国,唐高宗龙朔三年,被吐蕃灭国,自此沦于吐蕃统治之下。元稹和白居易的同题之作《缚戎人》详细描写了唐蕃统治者的暴行,陷蕃汉民的痛苦……这些诗作对于唐蕃统治者的残暴行为描写的十分形象、具体、深刻,这在史籍中是很少能见到的。

诗歌讽刺了唐朝边将放弃责任,不思收复失地,虚奏边功,不分青红皂白把没蕃汉人当作蕃人流放到偏远南方的无耻行径。由此,可以得知,这些河湟诗对唐朝的政治和历史具有补充和印证作用,是我们了解真实唐朝社会政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资料。

二、记录了河湟地区的经济状况

兰州粮食丰收,果木丰裕,一片繁荣景象。河湟地区与兰州相邻近,当时的河湟农业发展情况也应该和兰州相类似。数量众多的汉族农民的存在也侧面证实了当时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延续和兴盛。

唐代河湟诗中对河湟地区的农业景观亦有反映,吕温在《经河源汉村作》中云:河源军,在鄯州西一百二十里,归唐陇右节度使管辖,是唐朝抵御吐蕃最前沿的军事重镇,又云赵充国亭侯地。

这首诗是吕温出使吐蕃期间路过河源军故地所作。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尽管此时河源军已被吐蕃占领,但当地仍然留居有大量汉民汉村,且他们都保留着汉人耕作的传统和习惯。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河源军故地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还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唐代河湟地区不仅有发达的农业,还有发达的畜牧业。唐代河湟地区拥有良好的天然牧场和悠久的游牧传统。自古以来河湟地区就是培育名马的地方,吐谷浑人培育的“青海骢”和吐蕃在河曲之地培育的“河曲马”在唐代驰名中外。

由于青海骢品质优良,名扬四海,因此即使身在中原内地的人对它也并不陌生,常常引之入诗,吕温《蕃中答退浑词二首》其二:“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这也是第一次把青海湖中的神岛海心山和这里产出的青海骏马联系起来写。

三、记录了唐代河湟地区的人文风貌

河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到了唐代,河湟地区民族构成更加复杂,主要的民族有汉、吐谷浑、吐蕃、苏毗、白兰、党项及多弥。这七个民族群体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河湟风情。唐代河湟诗歌对河湟地区的民俗风情多有反映,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上。

在居住环境上,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住的是穹庐,这是由少数民族的游牧习惯所决定的。敦煌佚名氏的诗作中对此有诸多描写,“山河远近多穹帐,戎俗迢观少物华。” 时至今日,西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仍然还在使用。

在衣着服饰方面,河湟地区与中原有明显不同,多使用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裘大衣,衣服前襟向左侧掩,与中原汉族向右侧掩正好相反,如“俗殊人左衽,地远水西流。”此外,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五拍对唐代边塞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做了十分详细的描述。

诗歌描述了一幅草原辽阔,草鲜水美,羊马成群,毡帐点缀的草原美景图,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河湟九曲地区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畜牧为生的生活方式。

四、记录了唐蕃关系中的友好往来

自公元 7 世纪以来,唐蕃关系就在曲折地发展着,之所以曲折发展,是因为唐蕃之间由于利益纷争,时战时和,前前后后持续近两百余年。提到唐蕃关系,通常大家想到的都是民族入侵和战争苦难,但实际上,唐蕃关系还包含许多和平的交往细节。

唐代河湟诗歌一方面记录了唐蕃战争带来的边地失陷和战争苦难,另一方面也真实的记录了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唐蕃之间的和平交往主要体现在和亲和出使活动上。唐蕃历史上共有两次和亲,一次是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一次是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墀德祖赞。

憾的是,《全唐诗》中没有留下关于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诗作。但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的诗作在《全唐诗》中保留有不少。中宗景龙四年正月,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中宗亲自率领百官文士至始平县为金城公主送行。在饯别宴席上,中宗命令随行大臣赋诗为公主饯行,于是留下了许多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蕃的诗歌。

诗人认为公主和亲能够安稳人心,促进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张说《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张说把公主和亲比作天上的潢星出现,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兆,并大加赞美唐蕃之间的舅甥近邻关系。

五、见证了佛教在河湟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隋唐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在青海地区传播的第二个高潮期。自吐蕃立国以后,原本吐蕃信钵教,但随着吐蕃与唐朝发生多次和亲与战争,吐蕃第三十七任赞普墀松德赞执政期间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接受佛教教义,大力推广佛教。

吐蕃赞普不仅在吐蕃境内宣扬佛教,同时还在攻陷的河湟新占领区内大力发展佛教,使得佛教在广大西北地区的得到了长足和繁荣的发展。这一事实不仅存在于史书记载中,也同样反映于唐代河湟诗中。如高适《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文学意义

一、丰富了唐代边塞诗歌的文学意蕴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代是中国古典诗发展的顶峰时期。边塞诗则是唐代诗歌花园当中最具特色的种类之一。唐代边塞诗涉及的地域范围包括西北、东北、西南以及内蒙古一带,但是最能代表唐代边塞诗的成就和魅力的当属西北边塞诗。

纵观中国文学史,唯有唐代如此集中、大量、全面地描写了西北边塞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生活。唐代河湟地区地处多民族聚居的西北边防军事重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交通地位,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故而,唐代诞生了许多围绕河湟地区山川自然风貌、气候环境、民俗风情和历史政治的诗作,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杰出的边塞诗。可以说,唐代河湟诗歌是唐代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内涵又远比边塞诗丰富。

二、维系了唐代诗坛深沉厚重的气韵

唐诗中,大量作品相对地显得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往往挺拔健举,而不流于卑弱。唐代河湟诗歌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唐代河湟诗歌主要围绕的焦点是河湟战事与唐蕃关系,主要关涉的地域是西北陇右地区,主要关涉的民族是唐、浑、蕃三者。

因此,从宏观上来讲,无论是北方地域文化所具有的贞刚之气,还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带来的雄强之气,都是使唐代河湟诗充满厚重气韵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时代而论,唐诗的骨力,在盛唐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盛唐时期,唐朝经济发达,政治开明,国力强盛,军事屡次获胜,外交也多占据主动状态,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因此,整个盛唐时期的文人精神面貌普遍积极乐观、昂扬向上,充满进取精神。

民族意义

一、汉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有唐一代,唐王朝与其它民族部落政权接触十分繁多,其中,对唐王朝及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民族关系非唐蕃关系莫属。唐王朝共存世三百年,吐蕃存世近二百年,在二者共存的时间里,双方进行了频繁、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其本质是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唐王朝代表的是一种以农耕为主的汉文化,吐蕃代表的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文化。在双方的碰撞与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吐蕃文化会影响汉文化,另一方面,在吐蕃同化汉民族的过程中,吐蕃文化也会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相互杂糅,同时并存发展。河湟诗歌在记录唐蕃战争与交往的同时,也真实的记录了唐蕃两种异质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反映唐王朝的民族观念

河湟地区自古就是华夏边陲,是民族产生、发展、融合的历史集结地。唐代河陇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吐蕃、吐谷浑、党项、氐人等等。就民族关系而言,唐与吐蕃、吐谷浑的战和关系一直是唐代民族关系的重点。

唐代之前的民族观念,严格夏夷之防,强调华夷之辩,具有狭隘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偏见。到了唐代,日益融合的民族关系催生了一种新的胡汉和平共处、共治的民族观念,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单方面汉化或者胡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唐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联姻通好。

通过河湟诗作,我们可以看出,唐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和平共处、友好往来、和谐包容的民族观念,也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热爱和平与团结的友善民族。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河湟地区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从何体现?河湟诗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两只蚂蚁2024-01-12 04:39两只蚂蚁[山西省网友]203.12.219.133
    河湟诗歌让人感受到了当地文化的深厚底蕴,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令人心驰神往。
    顶0踩0
  2. 。入戏三分、2024-01-05 20:01。入戏三分、[海南省网友]113.212.102.169
    河湟诗歌是对当地文化的生动写照,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河湟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顶0踩0
  3. 白马王子2023-12-30 11:23白马王子[香港网友]45.124.38.84
    这体现在河湟诗歌中,诗人们以婉约清新的语言描绘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河湟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顶30踩0
相关阅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组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地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组件”

...材完全满意度高达86.3%,充分说明了接纳态度;对古诗文文化内涵的理解也较为多元,教学方法较为丰富。但是,对教材的理解还停留在单元教学的路径上,组件意识不强,对整合教材古诗文教学内容的意识不强。对课文设计的...

2015-09-17 #经典句子

贵阳乌当区偏坡乡举办全域旅游民族地区文化话题研讨会

贵阳乌当区偏坡乡举办全域旅游民族地区文化话题研讨会

贵阳网讯 9月12日,“全域旅游民族地区文化话题研讨会”在偏坡乡陌上小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偏坡乡人民政府、贵阳陌上花影文创工作室主办,乌当区政协副主席赵晓素、乌当区政协智力支边办主任张恩全、偏坡乡人民政府...

2007-12-29 #经典句子

鉴赏诗歌 从而提高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鉴赏诗歌 从而提高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诗歌鉴赏学习对学生十分重要。诗歌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厚的思想情感,而且朗朗上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表达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需要充分遵...

2023-12-25 #经典句子

白居易诗歌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白居易诗歌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大菜系,各有各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烙印。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实,中国饮食早在唐朝就已经和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唐朝诗歌文化兴盛,大诗人白居易诗歌近三千首,白居易的诗歌对研究唐代的饮食文化有很高的史料价...

2023-09-29 #经典句子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唐诗中璀璨的剑文化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唐诗中璀璨的剑文化

...们出入奢华的场所。(二)剑文化和唐诗的渊源深厚唐朝诗歌是我国古代比较盛行的,是当时的一种风尚,一直被后人传承和赞颂,剑文化又有着这么与众不同的地位,可见剑文化和唐诗的结合是多么让人欣喜。唐朝时期政局比...

2020-03-16 #经典句子

中华美食历史悠久 花色品种多样丰富 更值得一品的是其中的文化

中华美食历史悠久 花色品种多样丰富 更值得一品的是其中的文化

...常说:“吃在中国。”中华美食,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花色品种多样。中华美食,注重美感、味感,令世人垂涎三尺,是饮食美学的历史积淀。八大菜系,五大全席,色香味美,堪称世界美食之最。除了品它的...

2017-04-28 #经典句子

民俗文化 | 藏族汉语诗歌的韵律传统与变革

民俗文化 | 藏族汉语诗歌的韵律传统与变革

...诗、谚语、民间说唱和民间戏剧等方面均有传世的作品。诗歌这一韵文体式尤其发达。在藏族的古典诗坛上,有米拉日巴的“道歌体”诗歌、阿旺·罗桑嘉措等的“年阿体”诗歌、仓央嘉措的“四六体”情歌、萨迦·贡噶坚赞的...

2016-12-25 #经典句子

诗歌的开创和繁荣——一座华夏文化艺术的宝库

诗歌的开创和繁荣——一座华夏文化艺术的宝库

诗歌是中国文化这条大河的重要支流,用优美的文字来记叙故事、抒发感情是华夏先民思想文化早熟的体现。现在的中国人,不管受教育程度高低,多多少少都能背诵几句押韵的诗句,这就是厚重的诗歌文化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

2023-10-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