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时间:2023-12-17

其实这些解释,末学感觉都不是孔夫子的本意,大家都误会孔子了,下面谈谈末学对这句话的理解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有一句千古名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解释的都有,有的说是上等的智者和最下等的愚笨之人,不容易改变;有的说是孔子感慨教育的局限性,这两种人没法接受教育;甚至因为这句话,有人说孔子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鼓吹者,是要被打倒的对象。其实这些解释,末学感觉都不是孔夫子的本意,大家都误会孔子了,下面谈谈末学对这句话的理解。

想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论语》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那就是:“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看似很散乱,东一句西一句的,其实内容都是很连贯的,是有一个整体思路在里面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的本性本来是很相近的,但是因为后天的生活习性、兴趣习惯有很大不同,才造成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

孔子讲的这个“性”,其实和佛教讲的“自性”是很相似,基本是一样的道理,佛教讲我们每个人的自性都是佛,都是相同的,为什么看不到我们的自性呢?佛说是因为妄想执着、烦恼习气障碍住了自性;孔子说是后天的习惯、环境影响了我们,其实意思都一样。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也是讲的“自性”,这个“善”不是善良,而是非常好,非常完美的意思,是一句赞叹的话,就是赞叹我们本来原有的那个佛说的“自性”,真的太好了!

我们回到原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是什么不移呢?古人的话很简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如果没有上面那句话,我们很容易胡乱猜想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有了上面那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问题就显而易见了,孔子说的就是我们的自性不移。

那为什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呢?

所谓“上智”,就是最上等的有智慧的人;所谓“下愚”,就是最最愚笨的人;所谓“移”,就是转移,改变。为什么孔子说这两种人的自性不会改变呢?孔子说的这两种人,正是佛教中常讲的上上根和下下根人。一个智慧到极点,一个愚笨到极点,俗话说物极必反,一个最有智慧的人,往往看起来很愚笨,所谓“呆若木鸡”,这在佛教中就是明心见性了,这种人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一个最愚笨的人,往往也是根器最好的人,这点我们大家可能难以接受,不过可以想想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还有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里的小男孩,大家可能就会有所感悟。

为什么这两种人的自性不容易转移呢?这点大家应该比较容易接受,最有智慧的人,例如古代的圣贤大德,孔子、孟子、老子、六祖惠能等等,都已经觉悟,明了自性,明白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规律,他有自己的主张,不会违背规律去自讨苦吃,更不会违背自己的自性,别人想转移他,想影响他,当然就不容易了。

那另外一种人呢?最愚笨的人呢?人要是笨到极点,他的自性,也就是本性,保持的就比较完美,受到外界所影响的就少。比如现在吧,越是荒僻的小山村,民风就越淳朴,人们的本性就保持的比较好,这是因为他们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较少。而最愚笨的人呢,太笨了,外面流行的东西,他根本接受不了,别人教他什么,他也什么都学不会,所以别人影响不了他,外界环境转移不了他,他的自性保持的就比较完美一些。

在农村老家里,就有一个比末学大几岁的男的,叫小涛,就是这里说的那种最愚笨的人,大家都认为他是傻子,所以一直也娶不上媳妇。但人家从小到现在,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都四十多岁了,还和十岁时候是一个样子,这个小涛为人很善良,只要在大街上看到老弱病残,他都会主动上前去帮忙,他见到摔倒的老人肯定会扶起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敲诈勒索,根本不会去想什么后果。末学的老母亲,每次去村子中央的大水坑里挑水,只要小涛看到,都会身先士卒的帮母亲打水、把两桶水提到大坑岸上。村里还有一对夫妇,一个瞎子,一个瘸子,生活比较困难,家里很脏很乱,一般人根本不想靠近,但这个小涛,只要没事的时候,就跑人家去,帮瞎子忙里忙外,干这干那的,跟在自己家干活似的。村里都觉得这个小涛傻,但末学觉得他不是傻,是菩萨再来。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呢,其实是在夸赞这两种人,只有这两种人,才最接近于“道”,接近于我们的本性、自性。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儒家讲的“中人”,这个可不是什么社会地位等级,而是中等根性的意思。我们这些人的特点呢,说句实话,就是俗话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这是真话,大家别介意,末学也属于这种人。越是有点知识、文化吧,就越难相信别人,越难接受别人,习气一大堆,好高骛远,遇事爱较真,爱耍小聪明。要是听别人讲经或者讲点道理,非得死气白咧的彻底捯饬明白了,这才会相信,才会接受。所以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上智”和“下愚”这两种人容易教化,我们中间的这些人,才是最难教的,最让人头疼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夜叉2024-01-06 00:34夜叉[甘肃省网友]202.40.140.24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具备高智商和远见的人才能摆脱愚蠢的局限,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顶0踩0
  2. ⅠⅤへ轮回2023-12-27 02:04ⅠⅤへ轮回[甘肃省网友]43.247.76.34
    这句话我觉得是说只有那些智慧超群的人才能超脱愚昧,智者因此能保持超然的姿态。
    顶44踩0
相关阅读
在孔子的语境里上智和下愚是不是阶级固化的藩篱?

在孔子的语境里上智和下愚是不是阶级固化的藩篱?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孔子的这句话,两千年来,争议最多,正确地理解这句话,非常重要。孔子是以一道贯之的,如果孔子的确是按照智慧和愚蠢把人分成社会的上下等级,或者孔子思想中含有按照人的先天禀赋和才...

2023-11-21 #经典句子

观点造句和解释

观点造句和解释

...lì chǎng bù wěn):对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不能持之以恒9、下愚不移(xià yú bù yí):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10、唯物主义(wéi wù zhǔ yì):认为世界就...

2023-05-25 #经典句子

电话诈骗为何屡禁不止?孔子在《论语》里的一席话让人茅塞顿开

电话诈骗为何屡禁不止?孔子在《论语》里的一席话让人茅塞顿开

...语》,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的通俗意思是:只有上等聪明的人和最下等的愚笨人是不能改变的。这里所说的聪明人和愚笨人,孔子的标准是人性本善。上知的人因为已经是至善之人,就不需要...

2023-10-16 #经典句子

曾国藩几句家训 揭开家族兴旺的秘密

曾国藩几句家训 揭开家族兴旺的秘密

...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

2024-01-13 #经典句子

孔子的这些名句 越读越觉深刻

孔子的这些名句 越读越觉深刻

...意是:对于主张不同的人,不必和他互相商议。现在常用这句话表示思想观点、政治主张不同的人,不宜交朋友,也不便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表示不愿跟思想观点不一致的人一道共事。《论语·卫灵公》40.朝闻道,夕死可矣。...

2023-10-09 #经典句子

论语大义(崔栢滔)里仁篇 第一章

论语大义(崔栢滔)里仁篇 第一章

...从仁对人的作用意义,或者说给人带来的实际利益,以及如何得到仁等各个层面探讨关于仁的话题。【大义阐微】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钱穆说:“孔子言礼乐,本于周公,其言仁,则好古敏求而自得之。”礼必然是应...

2014-09-28 #经典句子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东西?这句话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东西?这句话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皇帝尽管早夭,其实还是挺聪明的,他为了逗老师笑,把这句话解释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泪不轻弹,所以叫“君子不哭”。这样解释有道理吧?曾经见过一个小孩,看着消防栓上的三个字大声读道:“灭火哭”...

2018-05-23 #经典句子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句话应该如何去理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句话应该如何去理解?

...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女子和小人很难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太近了容易失去礼数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社会上有部分女性对孔子的这一观点提出一些质...

2023-12-0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