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周筱赟居然敢这么说:中国当代文学不说真话!

时间:2023-12-08

看了这位同行的简历,很是显赫:在新京报、东方早报、潇湘晨报、华商报、南方周末等发表时评若干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来源: |银川史记 ID:yuanyinnx」

中卫残疾拾荒者胡雷

周筱赟,广州媒体人、知名网友、资深网络爆料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财新传媒卓越驻校记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专业硕士生兼职导师。

看了这位同行的简历,很是显赫:

在《新京报》、《东方早报》、《潇湘晨报》、《华商报》、《南方周末》等发表时评若干。

《舒芜:一个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悲剧》,载《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8月31日;

《世博会与亚运会的不同舆论生态》,载《炎黄春秋》2010年5月号;

《我在中石化“天价酒”漩涡中的十天》,载《看天下》2011年4月28日;

《中国当代文学为什么不说人话、不说真话》,载《长城月报》 2011年8月;

《中国有个高耀洁》,载《白纸黑字》2011年9月版;

《毒胶囊事件当激活惩罚性赔偿制度》,载《南方周末》2012年4月26日;

《“新闻娱乐化”在揭黑爆料中的运用》,载《南方传媒研究》2012年5月第35辑;

《地方政策不是违法的挡箭牌》,载《南方周末》2012年8月9日;

著有:《中国谁在不高兴》(与叶楚华、廖保平合著)。

不过没想到的是,周筱赟这家伙骂起中国当代作家也居然是这么狠!好歹他呆过的南方周末也是作家诗人成堆的地方。

可是骂起作家来,他可是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

这家伙说:我早就说过,文学就是垃圾,文人就是流氓。如果看我不爽,要来砸砖头就赶快,干脆来个更痛快的,有种就来砍我,没种就闭嘴,废什么话?但文青除了敢嘴巴上骂人爽爽,敢砍人吗?当然,我指的是,且仅仅是中国当代文学。

真是足够嚣张啊!

是不是他对中国作家有深深的敌意和偏见?

对此,他解释说:

对当代文学失望,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偏见。记得整个上世纪80年代,文学的地位无与伦比,一篇小说的发表,朝野震动,人人争睹,能改变个人命运自不必说了,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路径。以至那个时候,连征婚广告都要以“爱好文学”自诩。而现在呢?文学早失去当年的轰动效应,文学刊物举步惟艰,如果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还到处说自己爱好文学,想当作家,估计要被视为异类的。

是的,20世纪80年代,的确如此,一个长篇小说就能引起全社会轰动,比如宁夏作家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般是女人》。

出版之后,追捧者如云!

吴亦凡 陈冠希 两个加拿大人

看来,他并非是还有偏见,而且还有说这些话的论据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文学没有市场了。在基数庞大的中小学生当中,在韩寒所调侃的城乡结合部,郭敬明的青春文学还是很有市场的。因为我的腾讯博客有超过4600多万的点击,所以常常有不认识的网民来问我,不少人第一句话往往就问“你是一个作家(或文人)吧?”

一开始我还耐心解释:作家或文人,通常是指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而我从来只陈述事实,不写虚构作品。不是写文章的人就叫作家(或文人),还有记者、学者等等;也不是所有文章都是文学作品,还有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学术研究等非虚构作品。

但他们多半会表示无法理解。除了拒绝回答者外,我几乎都问过,基本上都是初中在读学生或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者,《知音》、《故事会》就是他们理解的文学。

当然这怪不得他们,得怪糟糕的中学应试教育。我在博客做了“我写的不是文学”的声明后,还继续有人这么问,我就会回答提问者:“我不是作家,你才是作家,你全家都是作家!”或“我不是文人,你才是文人,你全家都是文人!”

这话有点损,把咱们作家损成这样,毫无颜色么?

暴雨将至

但我看完这段话,不仅哑然失笑,其实,平时咱们开玩笑也是这么说的,你们全家才啥啥啥的!

其实这样的类似段子,在我看起来,恰恰是表现出无奈的荒诞的戏谑讽刺的无厘头!

当下么,世相百态,比舞台上的喜剧悲剧还有悲欣交集。

不是吗?

看看现在的社会新闻你就知道了。

而周律师骂中国当代作家的狠,其实是这个:

文青喜欢不说人话的文学,自然是他们的自由,可以理解为个人偏好,但文学不说真话,却是这个时代作家集体堕落的表征。

这个词太用力了吧:集体堕落!

真的吗?

是这样吗?

是信口雌黄?

周筱赟这家伙显然是早有雄辩之论:

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之所以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公众的呼声,如平反冤假错案、农村所有制改革、反腐败等等,而现在呢?记录这个时代命运、反映最真实社会生活,本该是作家的职责,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优秀作家和作品。

今天我们去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可以全景般了解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我们去读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的史诗,而我们现在有什么呢?在各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政府行政权力扩张加剧、恶性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当下中国,我却几乎找不到一个作家作为公权力批评者和监督者出现。

所谓“文学”,几乎蜕变为个人无病呻吟、官家粉饰太平的文字的代名词。作家的写作属一种公共写作(即写给不特定的普通公众阅读),他们本该是社会的牛虻,要以他们的良知和勇气直面社会问题,对社会积极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但现在是学者和媒体人承担了这一社会责任,作家早已集体缺席。

牛虻,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咱们作家哪有这样的么?

读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的还有吗?

咱们只有小清新。有吴亦凡呢。

对了,还有六六,迷吴亦凡那是迷恋的不行,迷恋到这男不男女不女的小男人进去了,才赶紧补救道歉,还心有不甘!

所以人家周筱赟这些话貌似有点道理: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当代作家集体患上了软骨病(是遗传还是感染,还需要研究),文学不再说真话,因为说真话是有风险的,而“歌德”体文学是最安全的。除此之外,吟花咏月、感时伤怀的文字,以及抽象的谈论人性、关怀、环保等一些正确的废话或不正确的废话,永远不涉及现实利益冲突,安全系数也很高。

上面这些都摘自周筱赟的《中国当代文学为什么不说人话、不说真话》。

这篇文章他写于2011年1月,距今正好十年。

十年是个坎。

十年,貌似他说的这些依然在着,依然波澜不惊。

那一年,他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只是,真实的现实比李承鹏的小说更残酷,让人情何以堪呢?

现在更是叫人情何以堪啊?

如何看待银川市爱依宝幼儿园虐童事件

突然想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

1863年,俄国社会民主主义先驱,作家、批评家和经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被囚于彼得保罗要塞期间,用110天在单人牢房里写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长篇小说《怎么办?》。

美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约瑟夫·弗兰克高度评价《怎么办?》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他写道:“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所提供的最终导致俄国革命的激情动力,远远超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这么伟大的怎么办!

《怎么办?》里有这样一段话,很著名:“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以此结尾。

以此送给骂咱们作家的周筱赟!

文中部分文字,图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周筱赟居然敢这么说:中国当代文学不说真话!》,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古流行着2024-01-02 13:07古流行着[河北省网友]103.56.75.78
    我认为周筱赟这番言论有点片面,毕竟文学是多元的,不同作家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顶6踩0
  2. 茧之光2023-12-20 21:44茧之光[浙江省网友]113.202.140.86
    周筱赟的观点太激进了,中国当代文学中还是有很多作家勇于表现真实生活的。
    顶1踩0
相关阅读
“一句真话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 巴金的忏悔就是要努力讲真话

“一句真话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 巴金的忏悔就是要努力讲真话

1978年底,已经75岁高龄的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 12月 1日写下第一篇谈 , 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怀念胡风

2023-01-24 #经典句子

陈丹青:“我的母亲就像一条狗一样死掉了” 文化人都这么说话?

陈丹青:“我的母亲就像一条狗一样死掉了” 文化人都这么说话?

死亡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古往今来,东西世界,有无数的先贤能人对这个命题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有人说死是生命的终结,也有人说死是生命的另外

2023-10-08 #经典句子

厚植人文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从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看作文考查新特点

厚植人文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从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看作文考查新特点

本届大赛命题有哪些特点?对中学生写作有哪些启发?小标题紧贴时代背景 立足生活实际记者了解到,大赛命题立足时代背景,围绕百年巨变设计决赛题目

2012-01-19 #经典句子

鲁迅最经典一句名言 仅33个字 却道出了先生的伟大之处!

鲁迅最经典一句名言 仅33个字 却道出了先生的伟大之处!

所以很多人把真心话都藏在心里,不说,也开始学会说假话,因为他要生存

2023-12-07 #经典句子

湖南名刊大刊丨《小溪流》:以儿童文学精神给予一代代读者温暖庇护

湖南名刊大刊丨《小溪流》:以儿童文学精神给予一代代读者温暖庇护

小溪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成长

2010-02-06 #经典句子

三人谈:正面描写国企与工人后劲大 “大厂文学”不过时 主旋律

三人谈:正面描写国企与工人后劲大 “大厂文学”不过时 主旋律

为深入研究其写作路径与方法,给国企改革文学一个实验的标本,主打文学评论的作家吕万林,专攻社会时评的新闻家范长敏,与该小说的作家蒋杏,曾有过一次

2007-07-10 #经典句子

改稿会|探寻散文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改稿会|探寻散文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当诗歌在情感的浓度上高于散文,当小说在虚构的层面上超过散文,散文这种文体能提供哪些新鲜的东西?如何定位它?它的独创性又在哪里?这是散文作者必须

2023-08-17 #经典句子

优选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方案3

优选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方案3

2 读完整本书,了解故事内容,从行云流水的文字中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2-11-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