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学书法的精髓其实只有一句话 有人注意到了 有人没当回事

时间:2023-11-01 03:32:01

相关推荐

学书法的精髓其实只有一句话 有人注意到了 有人没当回事

看这题目,一看就是初学书法之人所提,本以为俗题,无话可说,不愿答。

但转念一想,非也。

此题乃是初学书法必经之历程,乃人皆有的思想矛盾(想求精髓而艺不精的矛盾),也是学书法“能入门否”的思想指导关键之处,此非俗题,乃为要题。

学书法可不懂理论,不影响写的好。

学书法可不勤,也不影响写的好。

但是学书法不得其“道”,乃是读理论至多,学习至勤也写不好的。

前 引

学书过程中,所需悟书法之精髓,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是每个人都经历的过程,有些人注意到了,学的就比别人快些,有些人没注意到,则废了几十年功夫。

所谓“俗书”乃“老干体”“江湖”“账房先生”,为何这些字被称为“俗书”?是因为写的不好看吗?当然不是,历史上如杨维桢,张雨,傅山,徐渭的字也不是很受民间青睐。

我通常解释这些高低书品的区别在“法度”“神韵”!

则对初学者来说,又是迷糊一些了,何为法度?何为神韵?

以前我说:

“行笔有法则为法”每一笔要有“起笔,行笔,收笔”每一笔画的组合“如横折,竖折等等”要有“提按转折”。

“结字要有法”一字之向背,奇正,收放,布白等等,都要符合古帖。

好像我说完了,没什么用,我也一直在反思,问题如何解决。

《书谱》中有一句话叫“当仁者得意忘言,罕述其要”,我认为这是一种解释。当学书的人掌握了书法的一些规律,便很少讲述其规律了,因为规律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识,一种感觉,千变万化,难以总结言说。

我记得初学时,我每当遇到一个感觉没成长的“瓶颈”时,都会记下其感受,以期后日之反思。我见很多朋友的疑问也都如我当初有过的差不多,这大概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上的心理历程吧。

所以,今天我不讲法度,只讲学书历程,至于其中能体会到什么,就因人而论了。

至于其中悟到的“精髓”,也不过是书法入门的“钥匙”罢了,算不得书法的精髓。

简述初学书法之“要”

《书谱》名言两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是很重要的两句话,可能在初学者眼力这可能是两句废话,因为学书法肯定要学的像才行。

但是在过来人眼力,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书法的水平提升,无外乎是从这两句话开始的“读帖从不精到精”“临帖从不像到像”。

所谓“法度”是一种标准,但也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因为“法度可千变万化”,有些人这么写也对,那么写还对,但是有些人无论怎么写都是错的,这就让初学者很难受。

此二句的经典之处在“读帖尚精”“临帖贵似”只要临的像,越来越像乃至一样,则写出来就可以做到“有法度”,临多了知晓变化,则可做到随意变化而不逾法度。

这就是法度的由来。

初学如何知晓法度?当然从临帖读帖中来,只要临的准,一点一划的位置都准,自然就有法度。

所以,抛去“法度”这个概念,单纯说“像”的问题。

这两句话中,每一句都有一个字是关键,我认为“尚”“贵”是两句话的点睛之处。

“尚”有追求之意,“贵”也有向好之意。

二者说的就是一个过程,读帖要越来越准,临帖也要越来越准,只有越来越准才能有水平的提升。

此,一也。

孙过庭对书法的理解和总结能力非常强,初学几年的过程,两句话就解释清楚。

清代包世臣则对这两句话做了非常深刻的解释,是通过他自己经历来说的,我看过以后,跟我个人的思考经历差不多,以前在文中也介绍过,故而觉得大家也可参考。

《答三子问》中,包世臣说到对“察”“拟”的解释:拟虽贵似,而归于不似。然拟进一分,而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亦精,终身由之,殆未有止境也。

个人非常喜欢包世臣的总结,因为其对学书过程思想的总结,也非常到位,尤其是文中陈述顺序,非常重要,虽然意思好懂,但是这个顺序,我还是想做一下解释。

拟虽贵似,而归于不似:学帖要像,但是最终要归于不像。这是第一句,是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大体上指的是整个临帖学书的过程。

然拟进一分,而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亦精:意思是,学的越像,读帖可以越精,或可理解为眼力越好。重点是“先能察而后能拟”,这句话按照正常顺序应该放在“拟进一分察进一分”之前。但是放在了后边,这个也很有意思,也有一种陈述之后又详细解释的味道。“先能察而后能拟”的意思是,我们学书法都是从看到临的,初学时大多人都是拿一本字帖去笨手笨脚的模仿,看一笔写一笔。故曰“先能察而后能拟,则拟进一分,察可进一分”

读帖和临帖是相辅相成的,初学谈不上读帖,就是看一眼然后模仿。如果写不像,则眼力就不会提升,因为我们的眼睛天生就有“对比纠错”的功能和意识,如果连一横都写的歪歪扭扭,如何谈把一横写的粗细有变化呢?只有先写直,才能谈粗细变化,然后才可以学很多种横的变化写法。

首先第一步就是“做到”,横能写平之后,注意力自然就不在“如何把横写平”的问题上,自然而然就会追求更深一层的东西。

所谓的法度,从无法到有法,也是一样的过程。从不像到像,是一种过程,是学习法度的过程。

从像到不像,则是一种把古人法度化为己用的过程,这是不一样的。

如果让“老干部体”“江湖体”去临帖,他们肯定做不到像,因为他们如果懂笔法,会用笔,就不会成为“老干体”“江湖体”,这是一个死循环。

为何强调临帖?为何强调像?

我不愿意再此贬低那些说:临帖不求像,意到即可的人。此类人多数没有临像过,因为临像过又追求临不像的,不会这么说话,他会告诉你好好临帖。

所以通常我看评论,大抵就能清楚一个人的水平,如果大家能到一定水平,自然也可以看清一个人的评论是写字的还是不写字的,一眼便知。

临帖要像,但不求全像!

这句话是何意思呢?临帖终究还是要用的,好比“吃鸡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长鸡肉”

临帖,一定要把一家做到像,非常像,证明你通了这一门路的笔法。

再临其他人的字帖时,自然就会代入习惯,此时的习惯虽不合临帖内容,但是符合法度,所以可以做到不像,能知取舍就好。

如果连一家都未通就求不像,那是痴人说梦,不是在“求不像”,而是根本做不到“像”。

至于包世臣在最后说一句:终身由之,殆未有止境也。

意思就是临帖是学到老临到老的,没有止境可言。张旭光在临圣教序十五年之后,每次翻圣教序,还都有所收获,此时他都已经五六十岁了。

如果看历史上文征明赵孟,晚年临帖也不在少数,几乎都是意临,形虽不似,但气韵更胜。

所以临帖是没有止境的,只有阶段不同,标准不同,追求不同。

其实贯穿整个初学阶段,何为入门?

个人认为就是通晓法度。

书法理论如何入门?

如果法度都不懂,又如何能看懂理论?

法度由何而来?

临帖,临的越像,眼力越精,眼力越精,临的越像,到一定程度,自然知道何为笔法,也自然知晓一字难度在哪一部分。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数年。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到了“瓶颈”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个人初学时的解决方法就是,放着不管,再临一个星期看。

其实多数时间是都能看到显著进步的,初学非难,只是这个缓慢的过程让很多人望而止步。

学书也非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写个三五年能写出一首诗的作品就不错了,不要要求太多。如想写长文,或许需要十几年的铺垫,这些都是日积月累而来的。如想三年五年就成书家,练一笔让人羡慕的字,大概是把书法想轻了。

三五年固然能被外行叫好,然有何用?

都说书法是一个悟的过程,都以为书法有窍门,其实哪有什么窍门,初学乃至入门,乃至有个不错的水平,都是在临帖中“悟”罢了。

如何才能把这一笔写的像,如何才能把下一笔的转折写的更流畅,如何才能把握这个字的结构。

这些思考都是“渐悟”的过程。

但是突然间,这一笔知道怎么写了,突然间,这个字的字眼在哪里,精华在哪里看出来了。

这就是“顿悟”的过程。

所谓的“悟其精髓”不过是这个过程罢了,需要的方法就是“拟,察”。

写的越像,悟的越多。

今天学到了转折笔法,明天知道了收放结构,后天知道了向背取势等等

这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否则大书法家也不会到老还临帖了。临帖是为了检验自己在古人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至于创作,才是检验自己所学是不是能随心所欲的应用。

何为精髓?太多了,到兰亭序中,一转一折都是精髓,但是初学者能看到吗?即使有些水平,学起来也比较慢,即使是大书法家,也只能取其部分,没有全学的可能。即便王羲之本人都写不出第二遍。

不要觉得书法有窍门,有技巧。

不过多练而已。

有人说“唯手熟而已”其实也是不对的,如果不讲究方法,怎么会有水平高低,学习快慢之分?。

庄子云“道在屎溺”

连“屎坑子”里都有“道”,书法如何没有?

只是要善于观察体会罢了,只不过书法的道不是一天能体会全面的,可能一天一个“悟”只会得到其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但是在长远来看,这已经是进步了,只不过自己不知而已。

我能做的不多,就是解释了一句话,一句谁都能听懂的老生常谈的“废话”,但是未必谁都能做到的“经典”。

“书于师授之外”,方法自古就有,书谱几千字,金玉良言很多,可谓“师”。

至于老师在这摆着,有多少人能听懂看懂,就不是老师能决定的了。

古往今来,学书谱者多了,能出名的好像也不多。

差距在人。

这次又是一次几千字的长文,写起来很麻烦。但是我从不怕没人看,因为初学者看长文看不下去去,意味着以后书看不下去,今人理论旁征博引,比我的要晦涩,比我的要长。古人文言理论,如看解释则失去了自己思考的余地,如看文言,则又是一种能力。

看不下去意味着写好字的几率不大,看的下去起码说明以后进入理论学习的时候有了一点看长文的基础,不怕长。

如我写之文与古人相比,无异于“屎溺”,如果这都能看下去,看古人应该会更舒畅一些。

所以,我希望能看完的人,都是我以微薄之力能帮到的人。

话不多说,请点个关注谢谢,毕竟写起来真的需要时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心雪霏霏2024-02-05 02:40心雪霏霏[宁夏网友]101.4.140.201
    可惜有人没当回事,或许缺少了解这门艺术的深刻内涵。
    顶29踩0
  2. 小处看股2024-01-04 02:57小处看股[江西省网友]202.8.0.197
    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点,不仅是欣赏艺术,更是在追求心灵的宁静。
    顶8踩0
  3. 葬!2023-12-03 03:14葬![上海市网友]203.25.46.15
    学书法的精髓其实只有一句话,但这句话蕴含着千锤百炼的智慧。
    顶5踩0
相关阅读
李渊退位时说了一句话 李世民却没当回事 16年后 果真应验

李渊退位时说了一句话 李世民却没当回事 16年后 果真应验

因其骁勇善战,屡立奇功,在李渊登基后,册封为秦王,在其众多儿子中,最有作为就是次子李世民,但李渊最喜欢的却是太子李建成,他是窦皇后的长子,虽然

2023-11-08

军校校长上任讲了一句话 学生都没当回事 谁知他用生命兑现诺言

军校校长上任讲了一句话 学生都没当回事 谁知他用生命兑现诺言

但像蒋百里这样为了一句无足轻重的诺言,而掏枪自杀的确属少见,这起事件发生在他出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期间

2023-09-03

海贼王剧场版:巴雷特实力强大 却因路飞一句话分神 导致败北

海贼王剧场版:巴雷特实力强大 却因路飞一句话分神 导致败北

这部剧场版绝对是粉丝的大爱,因为剧中出现了很多以前的角色,有的只是匆匆一闪而过,有的也就只有一句台词

2024-01-05

抑郁倾向的人 4句话常挂嘴边 可惜很多人没当回事 希望你没有

抑郁倾向的人 4句话常挂嘴边 可惜很多人没当回事 希望你没有

在我的后台一直有患者来咨询健康上的问题,但偶尔也有一两个人会将其当成树洞,分享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一个患者让我印象深刻。她表示自己今年25岁,在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