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如何上出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

时间:2023-09-02 05:43:01

相关推荐

如何上出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

思维能力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式的硬核。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自觉行为。而语文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帮其建立语文思维,扩展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

————————————————

教师有没有训练学生思维的意识,是语文教学有没有思维含量的前提。要想上出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就要从提高教师训练学生思维的意识开始。无论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处理,对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还是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点拨,都要有强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意识。

上有思维含量的语文课是我多年来深入思考与实践的教学改革方向。只有让语文教学有了思维含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变得主动而积极,教学才能更灵动而有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9版)》提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文本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同化或顺应,即把新的知识技能内化到原有的知识技能系统之中或把原有的知识技能拉入新的知识技能系统。但无论是同化或顺应,要想离开思维的参与,都是天方夜谭。

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如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他所拥有的知识,而是他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式。而思维能力恰恰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式的硬核。思维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更好地成为一个人。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语文课,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语文教学过于追求唯美。走进语文课堂,尤其是相对优秀的语文课堂,就能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教学设计的唯美,语言表达的唯美。教师总想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口成章之才。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或排比,或反问,或复沓。教师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语文教学中的“彩”不应出在教师身上,而应出在学生身上。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预设不应精心设计要说的每一句话,要思考每个环节教学中学生学习可能出现怎样的结果,又怎样运用策略去引导、启发、点拨。教学中,有些教师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可学生的学习状态却被动、消极。教师用尽心思却劳而无功。

语文教学过于追求正确。语文教学相对于数学等学科而言,并不过于追求正确答案。然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总会早早地给每次的提问设置好标准答案,这也是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教学看似有思维训练,但这种思维训练没有广度,缺乏深度。在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表达只是走个过场,图个热闹,无关乎结果如何。教《花钟》一课时,有教师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能概括这段话大意的句子。学生说是第一句“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教师质疑:是第一句话?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另一学生说是第二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教师质疑:为什么说是这一句?学生议论纷纷。教师见状,告诉学生:是因为这段话后面的内容讲的就是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是第二句话。乍看,该教学环节有学生思维的训练,但是这种思维训练是浅层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永远体会不到因为高阶思维所带来的高峰体验。

我执教这一课时也遇到了类似的现象。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概括这段话大意的句子后,有学生说是第一句,也有学生说是第二句。面对这一现象,我适时引导:既然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想想:认为是第一句的,从这段话中找出理由;认为是第二句的,也从这段话中找出理由。此刻就成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机会。学生从该段中读到并依次介绍了牵牛花、蔷薇、睡莲等不同的花不同的开放时间。为此,学生不仅找到了充分依据,也读懂了这段话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感受着作者语言表达的规律与特点。

语文教学过于追求模式。虽然教无定法喊了很多年,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却从未停止过对模式的迷恋。学习诗歌,一定是解诗题、知诗人、悟诗意、表诗情这几个步骤。学习一篇小说就一定是围绕情节、环境、人物转。更不要说任何课文的教学一定是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重点感悟、总结升华这四步走了。有时候,到了高年级,不用教师说,学生就已经能猜得出教师下一步要干什么了。这样的课没有一点神秘感,没有一点个性,怎么会让学生喜欢?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真正有思维含量?怎样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我认为,语文教学有思维含量,不能仅从形式或手段上进行思考、实践,要立足学生学习,构建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只有教师心中有课,心中有学,心中有人,才能让每一堂语文课充满思维含量。

教师心中有课。一般教师备一节课需要花一天或两天甚至更长时间,而一位真正心中有课的教师,是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准备。用一辈子去备课的教师,在面对某一节具体的文本教学时,常常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或半天时间准备即可。教《慈母情深》一课时,我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备课。第一遍读课文后,设计了第一个具体学习要求:请同学自由、完完整整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读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课文后,基于单元人文主题“舐犊之情”和阅读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根据文本表达的特点,即作者梁晓声借助对母亲外貌、语言等细节描写表达了深厚感情。然后设计了课堂教学第二个具体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读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句子旁边。

其实,与这节课相关的,课堂上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或是无须作为教学素材的相关资料我早期就阅读过、思考过、积累过。如作者梁晓声的生平及家庭背景,我读过并深深记得,知道梁晓声的父母都是文盲,父亲是一个崇尚体力的文盲,母亲却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文盲。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爱读书,长大后靠文化立足社会。小时候,梁晓声的父亲长年在大西北工作,他从小在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成长。这些关于梁晓声的素材,我在读《梁晓声文集》中早已获知。教学《慈母情深》时,有一处教学生成的环节印象深刻。我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该环节在教学方案中已有预设。对于高年段学生而言,引导学生进行概括能力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近乎在复述课文内容。于是我对学生说:刚刚听你说了很多,老师听出了两个主要人物和两个主要事物。我随机在黑板上写下“我、母亲”“书、钱”,然后面对刚才概括的学生说:再试着围绕这件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和两个主要事物概括地说说。学生说:我想得到那本书,于是去向母亲要买书的钱。母亲把钱给了我,我却拿着钱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给母亲。母亲数落我后,又给了我钱。我拿着母亲给的钱买下了自己想得到的书。这显然是教师进行的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

教师心中有课,才会在生活的每一天里去阅读、去思考、去设计课堂、去聆听学生表达,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最佳的学习支架,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教师心中有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研究学习的规律,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展开的,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怎么去克服。《可见的学习》一书中说,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想着学习这一概念,努力让教学顺着学习的路径徐徐展开,在学生面前把学习敞亮开来。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或许是因为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预测,所以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带着学生一边读一边进行预测,力图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预测、如何进行预测。仔细一想,问题就出来了。这是一篇课文,所有的文字都已经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课本上,这篇课文学生课前早就已经接触过了,后面的内容一清二楚,如何预测?这完全就是为了预测而预测,彻头彻尾的伪学习。真正心有学习的教师,会正视这一真实学情,转换一个角度,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助学系统,猜一猜泡泡中的学习伙伴为什么这样进行预测,还原他预测的心理过程,从而找到预测的路径。继而在结尾充分利用课文对原文有改动这一资源,告诉学生原文结尾不是这样的,让学生猜一猜原文中老屋最后倒了吗,故事最后是怎样结尾的。让学生实践之前所学到的预测策略,感受预测所带来的阅读愉悦,学会预测,爱上预测。只有当教师心中时刻想着学习的原初面貌,时刻记着学习的规律,不是为了追求理念而追求理念,不是为了追求行云流水而对过程进行阉割,把传授让位于建构,把知识让位于学习,学生自然就会调动他们的思维来呼应教师的行为,课堂也就回归了思考和学习的朴素本质。

教师心中有人。语文教师要深知,只有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要想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思维含量,教师就要时时处处真正做到心中有人。教师心中有人,强调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站着”的人,他们虽是学生,却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心中有人,抛弃教师的课堂“霸权”是关键。教师的霸权将让学生在课堂上处处被动,更谈不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及探究的机会。教学《四季之美》时,有教师曾这样设计:请带着喜爱的心情读(齐读),请带着赞美的心情读(齐读)。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思维无法进行训练,因为教师根本没有给学生进行思考的机会。是教师让学生怎样读,学生就得怎样读。这就是典型的教师“霸权”。我在教《四季之美》一课时,请一位学生读题目。学生读得挺有感觉的。我追问:你为什么用这样的感情来读这个题目?学生的回答是“我读着这个题目,眼前好像看到了春天的百花齐放,夏天的绿树浓荫,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银装素裹”。我肯定学生:原来是这样,读题目,边读边想象与文字相关的画面,感情自然就有了。我又请一位学生读题目。学生读得一般,我继续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学生这样回答:我在没有读课文前,暂时不想把题目读出什么感情,只是觉得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就行。我同样肯定:许多情况下,仅从课文题目上看,是难以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的。当你把课文读完后,相信对题目怎么读会有更准确的把握,我赞同你的思考。试想,有多少学生在没有真正读课文,或是读懂课文时,就直奔“有感情”,呈现出的常常是“拿腔捏调”。尊重学生的理解、思考与表达,不强迫,不霸权,就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探究的能力。

语文教学有了思维含量,学生才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活跃的学习状态;语文教学有了思维含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1年06月16日第4版

作者:汪智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季丶末____2023-12-26 16:54季丶末____[云南省网友]1.116.147.13
    希望老师们能够多采用讨论、分析文本和实践方法让语文课变得更有趣、有思维含量!
    顶0踩0
  2. 阿鼻叫唤2023-10-29 23:18阿鼻叫唤[山东省网友]180.94.103.204
    这个问题真是太重要了!语文课不应该只是死记硬背是应该引发学生们思考和讨论内容。
    顶16踩0
相关阅读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2023-12-15

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快速提升“三步法”——思维训练提升写作力!

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快速提升“三步法”——思维训练提升写作力!

不过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可以说烦恼不已,因为写作无从下手,或者写出的作文自己都觉得惨不忍睹

2022-11-17

考试作文开头如何写?别苦恼 五种靓丽开头让你抓住阅卷老师眼球

考试作文开头如何写?别苦恼 五种靓丽开头让你抓住阅卷老师眼球

所以考生想要抓住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做文章

2014-08-23

一堂课如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一堂课如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并且在课堂的最后总结常常会说请同学们想想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爱,说一说你的亲人对你的爱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