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高考模拟试题|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试题

时间:2023-01-09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39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8 分钟。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 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分)

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②“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

③“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分激动。

④“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⑤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

⑥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我的书包咧?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

⑦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⑧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

⑨“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你……好,好!我不连累你……”

⑩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她曾经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在……她难过,失望,从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起来……

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展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向远方。在一块伸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学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别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她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

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乌云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刚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里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可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

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这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摘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6.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

B.第⑨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C.第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D.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

7.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欣喜。“练羽”是指她尚待历练成长。

B.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旨在展现成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与困惑,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小说内容。

C.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夕阳斜照”“旭日初升”“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对人物心理有暗示作用。

D.文章大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成瑶,第④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传达了她由兴奋到失望的情绪变化。

8.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闵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B. 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名秋试。

C. 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四个字。

D. 旬月,十天为一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一个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曾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 范杲凭借文才,以求仕进。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 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宋太宗召他人朝修撰,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 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阴奉阳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14. 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陈 藻

年登犹藉米船通,去岁那堪一大凶。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

晴空又似骄阳起,罄室谁支此患重。甘雨连望虽未洽①,莳②田渐喜泽边农。

【注】①洽:遍。②莳:种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所写“年登”并不是真正的谷物丰收,只不过是救灾所需粮食运送及时形成的假象。

B. 瘟疫使许多人死亡,旱灾让秧苗枯焦,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诗人不平静的心情。

C. 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以夸张的手法来写“罄室”,凸显了灾情之重、影响之大。

D. 尾联在描写对象和抒发感情方面均发生逆转,紧紧扣住题目,表现雨泽农田的景象。

16. 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孟子的有比生更有意义的,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到“三月桃花开”“八月麦子成熟”之类的句子,①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有差异,东西有差别,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四五月才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桃花开了”“麦子熟了”就足够说明问题。

不仅桃花和麦子,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② 。桃花开时,所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可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春天才算坐稳了。

与桃花相呼应的,是布满田野的蚕豆花香。中纬度地区,霜降前后种植蚕豆。蚕豆不择生长的地方,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只要有一抷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到这时节,蚕豆茎秆长成两尺来高,半腰上,全是蚕豆花。蚕豆花的香味是不可复制的,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浓淡适宜,轻重适当。长相也好看,无论是白色的花瓣还是红色的花瓣,花瓣中央都有一对黑色的眼睛。

18. 文中二、三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 比喻、对比、拟人 B. 拟人、借代、对偶 C. 对偶、对比、通感 D. 通感、比喻、拟人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田野的各个角落,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得很旺盛”,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4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生态环境的好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③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④消费是生产的先导,⑤如果经济刺激措施不能新发展理念为引领,⑥势必导致更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⑦从而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⑧促进绿色消费,⑨不仅能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刺激,也有利于产业绿色化程度的提升。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公告称: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新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各学校都要求教师网上授课。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网课”是利用电子设备进行远程教学。学习者可通过“网课”达到学习、练习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由于学习者是居家学习,家长往往还要起到督促作用。疫情得到控制,学校开学,“网课”结束。

高三某班准备搞一个有关“网课”利弊的主题班会,让长时间沉浸于“网课”的学生畅所欲言。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3分)C(A.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B.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才有了……”。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对人类的界定错误。)

2.(3分)B(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

3.(3分)D(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D项是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强调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4.(4分)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2分)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2分)

5.(6分)①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③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3分)C(A.错在“不希望”;B.错在“违心的话”;D.错在“侧重叙其革命经历”。)

7.(3分)B(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有误,成瑶有焦虑紧张和不安,但没有“困惑”。)

8.(4分)①推动情节发展。书包里的《挺进报》引发兄妹争执,造成成瑶对二哥的误解,而梦中的书包也让成瑶模糊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进而理解了二哥的斥责;②丰富人物形象。找书包、梦书包、按书包等情节反映了作为学生的成瑶警惕性不足的特点,也衬托了成岗作为革命者的成熟沉稳和高度警觉。(每点2分)

9.(6分)文章通过全知视角对兄妹二人进行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二人冲突,其间又交替使用限知视角,先是以成岗的眼睛观察成瑶的成长变化,后以成瑶的心理活动(噩梦及回忆反思等)讲述自己和成岗的经历等,(3分)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叙事角度灵活多样,使叙述的对象更加生动立体,展示了成瑶逐渐成长成熟的形象特点,也丰富了成岗勇敢、坚毅、睿智的革命形象。(3分)

10. D “因上言兄老”中,“兄老”是“上言”内容,作“上言”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杲既至”中,“杲”作“既至”的主语,“杲”前断开,排除B;“而晞吝如故”和“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为并列的两件事情,分别独立成句,应在“且”前断开,排除C。整段话翻译为:于是上奏说兄长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哥哥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

故选D。

11. C C项,“大多是四个字”错。古代年号大多“两个字”。

12. C C项,“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错。原文说“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说明这只是范杲的主观臆测,不是客观上宋太宗打算委以重要职务。

13. (1)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

俄,不久;求显用,被动句,请求被重用;其,自己;效,成效。

(2)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

亲故有自长安来者,定语后置句;绐,哄骗;靳,吝惜;无算,无法计算,形容多

14. 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

本题需要回答“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原文说“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意思是说,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故整合答案为:“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

参考翻译:

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任青州从事。范杲幼小时丧父,笃志求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写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羡慕效仿他。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两次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范杲曾拿着文章拜谒陶谷、窦仪,两人都很称赞欣赏他,对范杲说:“如果参加进土考试,应把你录为甲科。”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范杲逐渐升为著作佐郎,外放担任许、邓二州从事,因事获罪免官。太平兴国初年,范杲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太宗认为他很有勇气,提升他任知制诰。范杲家境贫寒,借人几百万钱。哥哥性情吝啬,曾担任兴元少尹,居住在京兆,经商获利巨万。有从长安来的亲域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 范杲听后很高兴,于是上奏说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兄长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转任寿州知州,上奏道:“家庭世代任史官,希望能执正直之笔,写成国朝大典。”被召担任史馆修撰,范杲坚持请求任掌诰词,皇帝答应了他。当时翰林学土宋白贬官鄜州,贾黄中、李沆任参知政事,苏易蠡转任承旨,范杲接连发送书信到相府,请求出任学士,并且对宰相李昉说:“先父曾授我制诰一编,认为我有这方面的才能。”于是取出给李昉看,李昉多次开导劝解他。不久,太宗用飞白书书写“玉堂”匾额赐给翰林,范杲又呈上《玉堂记》,趁机请求任职。太宗厌恶他急于进取争竞,改任他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太宗因太祖朝廷礼仪制度的策书还不完备,就决定召范杲。范杲闻命非常高兴,认为将提升官职,昼夜兼程快速前来、到宋州,遇到朗州通判钱熙,范杲拿“朝廷决定将任命我什么官”的话问他,钱熙说:“重修《太祖宝录》罢了。”范杲不说话,坐了很久。感染重病,到了京师,不长时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太宗可怜他,录其儿子。范杲性情虚假,喜欢当面赞誉背后说坏话,只有和柳开交好,互相吸引,始终亲密无间。不善治理家业,家境日益贫困,范杲整天端坐,不知道从哪里想出办法。

15. C C项,“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错误,“晴空又似骄阳起”的意思是“晴空中又像要出骄阳”,并不是比喻。

16. ①对大灾之下百姓的同情。作者描述了在饥疫和旱灾之下,严重的灾情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②对突降甘霖的喜悦。农民久旱逢雨,喜不自胜,作者也甚觉欣慰。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描写旱灾后百姓因饥饿而死,并且引发了疫病,大地上的植物被太阳烤焦,诗人的的内心无比焦急,骄阳似火,谁能承受住这样的灾难呢?诗人内心充满了担忧之情。“甘雨连望虽未洽,莳田渐喜泽边农”,大雨虽未下遍大地,但是也给百姓带来了希望,大雨润泽了农作物,百姓丰收有望,此时诗人的内心也感到宽慰。

17. (1) 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8. D 本题,文中二、三段中没有借代和对比,故排除A、B、C三项。“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等为拟人,“黑色缎子”“黑色的眼睛”等为比喻,“清新中有透明,纯粹中有高雅”等为对偶,“蚕豆花的香味……轻重适当”为通感。

19. 不好。①原句表意更准确具体。写出了蚕豆不择环境,“生长在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等。②原句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感染力。“安身”写出蚕豆适应性强的特点,“蓬蓬勃勃”展现出蚕豆旺盛的生长状态。

【19题详解】

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句比改句有两处明显不同:一是原句说蚕豆生长在“狭窄的田埂边,角度倾斜的坡地上、巴掌大的荒地上、房前屋后”等,写出了蚕豆不择环境,表意更准确、具体。而改句只是说蚕豆生长在“田野的各个角落”,很笼统,不能看出蚕豆具体的生长环境。二是原句说“只要有一抷土,只要能容下一粒种子安身,它便蓬蓬勃勃地把命立起来”,“安身”写出蚕豆适应性强的特点,“蓬蓬勃勃”展现出蚕豆旺盛的生长状态。而该句只是说“只要能撒下一粒种子,它就能长得很旺盛”,这样的表述没有写出蚕豆适应性强和旺盛的生长状态,没有原句生动形象。

20. (1). 常觉得句中的月份多余 (2). 也是长在动物身上的

【20题详解】

本题,第①处,结合后句“桃花在你家三月开,可在别的地方,可能一月开,也可能四五月才开;麦子可以八月熟,也可以四五月熟。若使大家不多心,只要‘桃花开了’‘麦子熟了’就足够说明问题”可知,此处是觉得诗句中的月份是多余的。故此处可填写“常觉得句中的月份多余”。

第②处,首句总说“所有的生物都可注释相应的季节”。然后用“桃花开时,所谓的春风还镶着冬天的牙齿,水也冰冷,随时打算回过头去做冰”句对应“季节是长在植物身上的”句,那么,和后句“青蛙和蛤蟆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洒下一阵雨水,便在窗外大声歌唱自己的爱情,它们的歌唱填满了空旷的夜晚。当一群身披黑色缎子的蝌蚪在水中反射着阳光、悄无声息地时聚时散,春天才算坐稳了”对应的就应该是写季节也是长在动物身上的,即此处应填写“也是长在动物身上的”。

21.①“生态环境的好坏”改为“良好的生态环境”。②在“防治”后加上“攻坚战”或“这个战役”。③“提高”改为“增强”。⑤“不能”后加“以”。

【21题详解】本题中,第①句,搭配不当。“生态环境的好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两面对一面。应把“生态环境的好坏”改为“良好的生态环境”。第②句,成分残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缺宾语,应在“防治”后加上“攻坚战”或“这个战役”。第③句,搭配不当。“提高”不能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搭配,应把“提高”改为“增强”。第⑤句,成分残缺。应在“不能”后加“以”。

22.教育部发布公告, 2020年高考推迟到7月7日至8日举行,湖北和北京提出安排意见,经教育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22题详解】

概括新闻内容要抓新闻的核心信息,如何人、何事、何结果、何时、何地等。本则新闻共三段内容,第一段讲述了教育部发布公告;第二段介绍了2020年高考推迟到7月7日至8日举行;第三段介绍了湖北和北京提出安排意见,经教育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最后将三段的关键信息组成简洁流畅的语句,注意不要超过字数。

23.【详解】

审题过程:

对于长期接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学生来说,网课算得上是新生事物。疫情期间,学生身在网课之中,自然体验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但亦有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作文题意在让学生更加理性地去认识或看待网课,如果只是将彼时彼刻接受网课情绪带进去,进行矫情的夸赞和恶毒的诋毁,都不是主题班会的应有之义。学生可以理性、辩证地看待网课现象,既可彰显其利,又可针砭其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与建议。切忌隔靴搔痒,套话连篇。就试题材料而言,可以从与传统课堂比较、学习者、督促者等角度切入,客观理性地分析,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单方面强调利或弊都有失偏颇。

参考立意:

网课利弊皆有,取舍因人而异;

网课诚可贵,育人价更高;

让网课健康发展;

网课虽便捷,但不要过度;

正确对待网课;

长于自律,乐于求学者,网课必然获益匪浅;

……

(来源:免费网络。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高考模拟试题|长沙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助力高考!2018年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解析!

助力高考!2018年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解析!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分析】(1)考查修改病句,要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句子含义。(2)考查补写句子,要结合上下文语境。(3)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解答】(1)“这艘船经历了...

2022-12-25 #经典句子

如何拿下高考语言扩写题?一线语文教师给你支招

如何拿下高考语言扩写题?一线语文教师给你支招

高考扩写题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一个考点。这个考点从高考考查的角度看,属轮流考查,即每隔一年或两年考查一次;考点赋分一般为5分或6分。从考查目的上看,这个考点实为对考生微写作能力的考查,从近些年的...

2022-11-24 #经典句子

实词推断有方法 补写句子应逢源——蚌埠一中语文教研组开展公开教学展示课活动

实词推断有方法 补写句子应逢源——蚌埠一中语文教研组开展公开教学展示课活动

...真可谓欢乐不断、学习不断,收获亦满满。补写句子作为高考语文的一种考题类型,向来为师生所重视,亦难倒了不少学生。针对这种情况,王敏老师带领高三(9)班的学生共同演绎了一堂以“瞻前顾后 左右逢源·高考复习之...

2022-12-02 #经典句子

在游泳中学游泳:2020年高考语用题型汇总与预测

在游泳中学游泳:2020年高考语用题型汇总与预测

2020年高考语用题型汇总与预测高考语用,多是命题专家的试验田,每一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大变化,多在语用题。相对阅读题来说,这一题不算难,稍微有点语文基础,仔细审题即可拿分,而且这一题答案开放不唯一,只要写了...

2022-12-01 #经典句子

高考改革愈演愈烈 2020年高考语文怎么拿高分?少春中学来帮你!

高考改革愈演愈烈 2020年高考语文怎么拿高分?少春中学来帮你!

2019年高考已经结束了大半年,但余温依旧没有降下去。从今年高考情况来看,高考改革与往年对比,有诸多亮点,一些教学水平高的地区已经着手进入高考改革的工作了,高考正式划分出“新高考改革地区”,改革区的一举一...

2023-07-17 #经典句子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复习?高考名师如是说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复习?高考名师如是说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组类题,这组题一共有5道,赋分20分。从每年高考结束后,相关媒体发布的统计情况看,考生答题情况并不理想。那么,这5道题究竟该如何复习,方能在高考中占得先机,夺得比较好...

2023-09-29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冲刺攻略:必得分――语言应用基础选择题

高考语文冲刺攻略:必得分――语言应用基础选择题

在高考语文的150分里面,语言应用基础题占20分,三个单选加两个主观题,这几年两个主观题几乎年年在变换题型,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其实题的难度不大,但是很多同学往往在此大量丢分,所以,在平时的训...

2022-12-04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学霸爱刷题」2019全国2上下文连贯 压缩语段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学霸爱刷题」2019全国2上下文连贯 压缩语段题型解析

...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关注我,不迷路,高考语文带你上高速!

2023-07-17 #经典句子

独家|2018年山东高考语文数学试题解读及2019年备考建议

独家|2018年山东高考语文数学试题解读及2019年备考建议

2018年高考今日开考,50多万山东考生同赴考场。今年,山东全面使用全国卷,语文、数学科目继外语、综合之后,首次迎来全国卷,并率先考完。全国卷的命题思想、考察方式与山东卷均有很大不同。今天考完的语文、数学试题...

2017-12-0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