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透过中国古代香包的演变历程 聊聊其背后的香包文化

时间:2020-01-13

于大而言,它是中国古代各时期社会状况中礼仪一面的反映,微观来说,也是代表了古代社会各时期主流文化的结晶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1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载体多样,香包作为其中一种承载着装饰、把玩、辟邪、祈愿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形式,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之中亦有自己存在的重要地位与不同时期变化形式。

于大而言,它是中国古代各时期社会状况中礼仪一面的反映,微观来说,也是代表了古代社会各时期主流文化的结晶。了解古代香包艺术形式演变的过程,同时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演变经历。

一、香包的最初起源与文化意义

香包最早被称为容臭。记载于《礼记 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舆漱,栉縦,拂,总角,衿缨,皆佩容臭...”由此可得,容臭在先秦时期人们生活中除了装饰之外亦有起到辅佐礼仪的作用。青年人去拜见长辈时要佩戴容臭以示礼仪周全、尊敬之意。

二、先秦时期香包文化的发展

1.先秦时期的经济面貌带来的文化变动

先秦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形时期,其佩戴容臭的不同制式亦反映了这一变革时代的社会精神面貌。

男子多配皮革样式,用来表示男子将从事劳动,女子则多以丝帛为原材料进行缝制,表达则是女子将来从事女红之事。男女所配容臭的不同制式体现了男耕女织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合作的搭配形态。

2.百家争鸣影响香包文化形式的表达

同时,先秦后期也是中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人们对礼法与自身本性的追求,使得社会配置与习惯同样发生变化。由于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旧式贵族的纹样从高阁之中解放,流向于民间大众,并且流行起来。

甚至于百家争鸣之后士大夫品格成为社会主流追求时,佩戴容臭的兰花、兰草等香草亦成为君子士人的象征。屈原《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一句正是体现了文人大夫高洁的品格与容臭带来的自然香气的交融,品格与气息合一。

三、秦汉以来香包纹样与材质演变文化内因

1.民族交流对香包纹样呈现的重要作用

秦汉时期,香囊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纹样材质的进一步升华。

伴随着农耕文明的逐渐稳定,秦汉时期小农经济逐渐发展成熟,我国农耕文明正式进入稳定阶段。社会状态逐渐安定,便存在对外交流的趋向性与积极开拓性。

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冲突对峙中,其外来文化交流影响着我国文化,直接体现在文化表现形式的材质上,深刻影响则体现在与我国文化相辅相成的文化内涵中。

其中明显表现在香包文化上瑞鸟灵兽等纹样,正是由草原文化中斯基泰文化的兽形意匠纹传入中国并演化而来的。香包在这一文化交流之中,所制材料也变得逐渐多样丰富起来。

由于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反过来催促香包更为精细地制作,同时也出现了更多香囊香包的形式。在马王堆汉墓考古过程中挖掘出土的四件香囊,均是由一种桑蚕丝的材料制成。香囊上有手工制绣的精制信期、乘云绣纹饰,使得原本丝质的香包更加美奂绝伦。

同时,由于秦法汉儒的主要流行思想,对香囊所配的规制,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身份之分与规格要求。香包的礼仪意义相较于前代而言,更加严谨与重要。佩戴香囊,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身份象征的形式。

2.冲突与对抗对香包文化的内涵拓展

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形式已经逐渐成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思想界继百家争鸣之后再次活跃起来。本土道教系统化,儒家自汉武帝以来的独尊地位不断受到挑战,外来佛教受到冲击。

更有甚者,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的同时,佛儒道三教合一迹象跟随着民族冲突交流趋势越发明显。

在这一时期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同样受到了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香囊上的体现,则是具有了不同民族的风格样式和民族融合的特色,与此同时也出现丝织物做成的荷囊。

3.汉民族自尊文化对香囊制度的推动作用

由于民族之间冲突不断,逐渐形成的佩囊制度成为用来维护汉族文化尊严的手段之一。在这一汉族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冲击的时代,官员士人强调自己身份区别于蛮夷所作出的种种措施,佩囊制度形成应运而生。

为了强调自己阶级身份与民族特征,对香包佩囊作出规定。《隋书 礼仪志六》曾经记载到:“(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

便可以看出对官员佩戴香囊的规定。与此同时,由于儒家独尊地位受到挑战影响,对人束缚减小,女性与儿童也可以佩戴简单的香囊香包,进行装饰或者祈福等行为。

香包所含香料也有长足发展,这一时期有种类多样的香料由民族交流等途径传入中国,不再局限于本土香料。见于史书与目前挖掘出土文物可证实的香料就有鸡舌香、沉香、檀香、乳香、藿香、甘松香、泽兰香等多种香料。

四、隋唐时期香包文化发展的进一步演变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也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化达到的一个新的顶峰。

香包存在形式也就更为突破前朝风格,金银香囊铃、香盒、香炉等由香包演变而来的形式,使得香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更为多样。香包文化更是体现了唐朝开放、繁盛、大气的社会面貌。

1.盛世社会面貌对文化形式的意义

在这一历史时期,三教合一最终确立,儒教相比以往传统儒教更具革命性与创新性的发展,这一文化精神风貌使得香包装饰纹样突破汉代以来对天人合一之中天文化的崇拜,多转向于更加实用化、生活化的图案。

更由于唐朝绘画风格写实一派的盛行,反映到香包图样文案的绘制上多用动、植物等纹样来呈现。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唐朝统治者秉承一视同仁平等的民族政策,使得形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民族融合盛世局面。

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相辉映,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相融局面。其中波斯文化独特的萨珊王朝艺术风格深深影响了我国文化,也影响了我国香包之中纹样弧线走势与图案。

五、宋明时期理学成熟与对于香包文化的作用

宋朝重文轻武风气对香包纹样的影响在宋朝整体重文轻武的社会背景与统治政策下,随着文人士大夫社会地位提高,其香囊图案线条形式更加偏向于柔弱、纤细。

由于理学对儒学进一步发展与规束,封建等级秩序被推向神坛,奉为天理。其香包文化作为士大夫身份的象征,自然同样受到严格的文化规定。

其图案也重归于龙凤等传统天文化中人们崇拜的动物样式,其植物纹样也被限于象征君子品格梅兰竹菊。与唐朝张扬、热烈的香包文化相比,多了一份内敛与柔软的意味。

士大夫阶层在内部文武冲突与奸臣当道的矛盾,与外来民族对宋王朝的征伐的忧虑之间,通过不同形式文化形式来表达对自身命运的考虑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思考。

这一思潮反映于香包文化上则是更加沉稳地布料选择与颜色搭配,将宋朝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体现其中。

2.明朝理学进一步完善与成熟对香包作用

明朝时期则又是一个中国古代社会顶峰时期,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更为往后的明王朝对外交流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带来明王朝对外交流一个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香包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更胜一筹。香包形象也多突破传统样式,出现其他大型动物身影。

与此同时,明朝发展宋朝文人画形式,使其更为走向生活化与日常化。其香包图案秉承这一绘画文化发展走向,也更加自由与日常。用色虽然拘束于理学的影响,但是受到社会发展影响,变得更加复杂与随性。

在香包选材上也更加多样,传统金银、织绣,除此之外,玉石、象牙随着新航路开辟带来各大洲物种交流,逐渐成为选择。

总结

香包文化从前秦发迹直至近代,其中它变化的形式样式材质图案等,都受到了时代文化大背景影响与作用。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社会生产力相较于原始社会的提升,使人们有余力开始重视自己的审美需求,从而推动香包出现直至其具有礼仪的作用。

秦汉时期社会稳定发展,独尊儒术又赋予了香包文化阶级身份的象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外来民族交流与冲突使得香包文化更加具有民族特征与内涵。隋唐时期万国来朝的景象使得香包文化更加具有汉族代表性与自信。

宋明时期理学,同样赋予了香包更加深邃的文化生命。称之为香包为历代文化结晶,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1.《锦绣荷包》

2.《古代香包艺术形式演变的文化内因探究》

3.《香包的前世今生》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透过中国古代香包的演变历程 聊聊其背后的香包文化》,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芦爱玲——探寻文化底蕴 成就“香包奶奶”

芦爱玲——探寻文化底蕴 成就“香包奶奶”

...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挖掘文化传承...

2024-01-03 #经典句子

没有电话 没有微信 古人是怎样抒情达意?浅谈古代香包文化

没有电话 没有微信 古人是怎样抒情达意?浅谈古代香包文化

...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香包文化。每个人都会喜欢香气,而不是喜欢臭气,香包在中国古代最起初的作用是用来驱虫辟邪。久而久之,人们都会把这种香包挂在自己的身上,用来散发香气驱走蚊虫。...

2023-09-07 #经典句子

传统节日作文之端午节 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包 转给需要的孩子吧!

传统节日作文之端午节 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包 转给需要的孩子吧!

当各大超市的货架上、大街小巷的摊位上出现粽叶的身影时,这就意味着端午节来了。端午节这天,我们一起包粽子。奶奶的手很巧,她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但奶奶最喜欢包长粽。奶奶拿起一片大粽叶,折起一条长边用手压紧...

2007-04-01 #经典句子

你最爱的腰包演变历程:如何从人类古文明发展到奢侈潮流品?

你最爱的腰包演变历程:如何从人类古文明发展到奢侈潮流品?

“腰包”无论称呼为:Waist bags、Belt bags、美式术语:Fanny packs,还是英国叫法:Bum bags,今天它已成为时尚界的新宠。今天的青年男女喜欢携带一款腰包出门,是一种潮流的象征,同时也是市场上比较受关注的热门产品之一。仅...

2008-11-29 #经典句子

香港文化土壤里生出的璀璨

香港文化土壤里生出的璀璨

...一展香港过去一甲子流行文化之演变、多元、自由创作之历程,深有所感。观者即使未能与每件展品产生连结,却也了解到其社会背景和艺术特色,皆是香港社会民生之缩影,找到属于自己的“潮物”和一份回忆。在时光隧道中...

2023-12-31 #经典句子

寿光仓颉汉字艺术馆:感触汉字内涵 赓续传统文化

寿光仓颉汉字艺术馆:感触汉字内涵 赓续传统文化

...字一脉相承,写照着中华民族融合进步、走向统一的文明历程。“传承汉字文化,创新汉字之美,是我们每一位国人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守并弘扬汉字文化,是我们遵循的不二选择。”工作人员介绍。“寿光仓...

2016-05-15 #经典句子

高三寒假复习之语言运用题:病句 补写(衔接) 压缩 选词

高三寒假复习之语言运用题:病句 补写(衔接) 压缩 选词

...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 )。不仅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而且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促进技术创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

2023-02-03 #经典句子

《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黎跃进:丝路文化视域中的中 印古代神话故事传播交流研究—

《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黎跃进:丝路文化视域中的中 印古代神话故事传播交流研究—

...广为人知的一位神祗。有论者论述:“阎罗王形象本土化历程中出现了一定独特性,即出现了对中国本土神灵信仰的‘套用’现象。阎罗王在刚刚进入中国民众的视野,嫁接在已经形成一定影响的本土地狱神泰山府君身上,所以...

2023-12-2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