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道德经2·2》构建和谐社会形态·老子展现一文生三意义的奥妙

时间:2019-07-20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5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二·构建和谐社会形态(我的首创提出)

(一)序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这段话可以领悟出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两大规律,也就是天之道。这一段话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老子为我们描绘了构建社会形态命题的初步设想,它是《道德经》的重点之一,老子思想核心。

而下一段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模式命题,这就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这一章老子提出《道德经》的核心思想的两大命题,构建社会形态和社会管理模式两大命题。

老子是社会学说和管理学的奠基人。

学习和解读《道德经》,如果脱离了老子所处的社会背景,只是单纯(可惜历来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从字面上去解读,那简直就是闭门造车。

老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奴隶社会行将土崩瓦解的社会大老子的大智慧数千年来被历代封建王朝束之高阁,其实是没人真正领悟其社会价值。

(二)老子真有一生三的本领

老子用生活中常见而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罗列出8对矛盾体来阐释《道德经》的核心命题。这8对矛盾体是老子所要运用的天之道,用于引申‘无为而治’的圣人之道。无为而治是社会管理手段,它相对应有一个被管理的社会形式。所以老子用这8对矛盾体阐述一个社会形态,也就是老子所要构建一个施行无为而治的社会模式(或国家模式),社会模式和管理模式是相辅相成关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白话文: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为什么会显得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行是人们所推崇,那是因为有邪恶的存在。

老子的意境:美与恶(善与不善)是事物中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又是相互依存,却又相互斗争的统一体。这是对立统一规律。

它们在相互斗争中,达到一定的条件后,相互之间会相互转化,当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量值是质就会发生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如果还需要用实例来阐释,那就有人两个网红人物一个是张桂梅老师,她用自己孱弱的身躯托起一千多个贫困女孩子的生活希望,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关怀与默默付出,把一千多个贫困女学生送入大学校园。另一个是郭MM漂亮的九流女演员,在背后富豪老板的扶持下,无下限炫富,最后闹的身败名裂。

从这两个人身上都能充分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

下面直接说重点,美是人们所追求的 ,善的行为人们所赞赏的,也是社会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但是,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丑和恶的方面,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对于恶势力和恶的行为,我们要进行分化教育,尽量使之往良好方面转变。

重点来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对立关系揭示了社会必须具有包容性,所以老子说: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善于分化教育的包容社会。分化教育就需要法治,包容体现了自由和民主。

他们体现包容性的各尽其能的社会特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在老子的年代,家庭种粮食的过程,把种子撒在地里,就是无的开始,等到粮食收成了,是从无到有,吃粮食,吃着吃着粮食没了,就是从有到无,有无相生。

难易形成以一个春晚相声小品来说明,一个人著名的相声演员说:我是一个跨界能手,干哪一行,都是最好的那一个,你还别不信,我是歌唱家中演戏最好的一个,是演员中相声說得最好那一个,说相声中歌唱得最好的一个,这就蕴涵了难以形成的哲理。

重点,有与无、难与易的对立统一矛盾体,揭示的是合理的社会分工问题。社会分工就需体现平等和诚信。

有无相生和难易相成体现了共生共进的社会特征。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长与短,家里的牙签、筷子、擀面杖(竹竿),兵营中的匕首、剑、刀、枪等。高与下,高楼、楼房、平房,家里的柜子、桌子万物作焉而不辞、椅子、凳子。长与短、高与下的辨证原理就不再细说了,有兴趣请到评论区交流探讨。

直接重点,它们在社会形态中体现的是优势和长处互补,社会职位的分工和高低,所以必须体现民主和公正。

他们体现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特性。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如果你想唱一首歌,那么就需要有歌词,还要给歌词配上优美的旋律,古代用五音编旋律,这样才能达到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你就想象天安门的阅兵式那雄壮的队列。

还是直接重点,前与后、音与声的辨证关系揭示的是社会良好秩序,她体现了和谐和友善。

他体现了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特性。

这8对矛盾体蕴涵了辨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我们通过其矛盾的基本特性,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可以演绎出老子在这8对矛盾体中还蕴涵了一种社会形态特征(我首次提出的,首创噢)。所以,老子用同样的一段话(也就是8对矛盾体)阐释了三个范畴的内容,既是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以及社会形态特征。

(三)《道德经》核心命题·构建社会(国家)形态(首创)

老子在本章的第2部分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纲领。但他在这一章又不明言无为而治的对象是一个什么形态的社会(或国家),也不说经过无为而治的理念治国理政后的社会(国家)会有什么进步。但老子留下非常明显的伏笔让我们自己领悟。

我是全网首次提出本章老子提出构建社会(国家)形态,应该属首创者。

老子所罗列的8对矛盾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既是无为而治必须解决的社会根本矛盾,也是通过无为而治的方法治理后的社会(国家)达到的治理效果的形态。

施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纲领能使社会(国家)达到如下特征:社会成员包容互生、共生共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

这个社会(国家)体现的价值观也就是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谐、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

老子说:圣人应该致力于打破没落的旧世界,努力建成一个这样的新世界,施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纲领和社会管理制度,让人们安居乐业。

关于老子构建社会形态命题(我首创),目前我应该是唯一的倡导者。如果老子真有如此的社会模式构想,好好发掘老子有可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祖师爷,《道德经》就是一部社会学巨著。

敬请大家在评论区批评指正,发表宝贵见解,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学习,争取共同进步。希望对你有借鉴作用

第二章解读未完,请待下回。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道德经2·2》构建和谐社会形态·老子展现一文生三意义的奥妙》,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道德经》中的这四句话 揭秘了成功的奥妙 句句在理

《道德经》中的这四句话 揭秘了成功的奥妙 句句在理

今天我们解读《道德经》的第33章,知人者智。知人者智。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够看清每一个人,能够识别优秀的能者,那么他本身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从古至今,成大事者莫不如此。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用...

2016-06-05 #经典句子

《道德经》中六句经典句子 道尽人生哲学 发人深思 我先收藏了

《道德经》中六句经典句子 道尽人生哲学 发人深思 我先收藏了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圣哲。他的著作《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八十一章,但是却影响了几千年,道出了宇宙的终极真理与天地万物的奥妙,内容还涉及修身、齐家、治国、用兵、养生、为学等诸多内容。对中华民族魂...

2022-11-19 #经典句子

《道德经》开篇一段文字 仅仅几句话 道出无尽真理

《道德经》开篇一段文字 仅仅几句话 道出无尽真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经》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我们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几乎都和老子的“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子曾留下五千字化胡经,当年在函谷关曾出现紫气东来之景象,正是侧面说明老子思想的可贵、可敬之处...

2023-07-08 #经典句子

道家有多先进?智慧都在这两句话上 如果能参悟 不成仙也能成圣

道家有多先进?智慧都在这两句话上 如果能参悟 不成仙也能成圣

...”,也包括在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如果研究过老子《道德经》,你会发现道家的智慧,基本就集中在两句话上。老庄之说,尊道贵德要谈道家的智慧,就绕不开两个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按司马迁的说法,老子名为李...

2023-05-26 #经典句子

若你身处逆境 请细品《道德经》中最经典的三句话 读后豁然开朗

若你身处逆境 请细品《道德经》中最经典的三句话 读后豁然开朗

《道德经》又名《老子》,作者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属河南省)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老子晚年骑青牛西去,并在出函谷关之前留下了五千言的著作,即《道德经》。...

2023-07-28 #经典句子

老子《道德经》10句智慧名言 一生必读的经典!

老子《道德经》10句智慧名言 一生必读的经典!

1、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先秦《老子》第一章。“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了。这句话说明事物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道家对于事物本体与现象之...

2023-09-24 #经典句子

语言:世间最锋利的刀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1章(3)

语言:世间最锋利的刀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1章(3)

书接前文。前两篇文章读懂了,理解《道德经》这15个字就有了较好的基础。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故这个字,在这里是因此的意思,这个字用作理解第1章最后一句话有用,我们以后再说。常无欲,以观其...

2015-06-03 #经典句子

抚慰心灵的老子:4层解析道德经1句话智慧格言 悟透生活幸福如意

抚慰心灵的老子:4层解析道德经1句话智慧格言 悟透生活幸福如意

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啮咬心灵的毒蛇。圣人老子所推崇的上古淳朴民风,随着历史发展早已不复存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现代人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殊不知,千年之前的大...

2023-12-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