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语言:世间最锋利的刀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1章(3)

时间:2015-06-03

前两篇文章读懂了,理解道德经这15个字就有了较好的基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书接前文。

前两篇文章读懂了,理解《道德经》这15个字就有了较好的基础。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故这个字,在这里是因此的意思,这个字用作理解第1章最后一句话有用,我们以后再说。

常无欲,以观其妙。

理解这7个字,有三个难点。

第一,常字,这里不能换为恒字。也就是说,这里的常字是通常、经常的意思。为什么不能换,这个问题要结合第16章来看。 (研究《道德经》要将全文烂熟于心)

有人说,那如果是圣人在观呢,是不是恒无欲? 我只能这么说,《道德经》不是给圣人看的。

第二,无欲,不是绝对的无欲,是在观其妙之时无欲。

第三,其,这个其是观的是。 象这个词,我们今天用的不多。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眼前以及心中的事物的运行。

我们也以说这个其,指的是上一句“无名万物之始”所指的对象。如果这么说,万物也不是指全部的物,只能是我们所观的事物。

翻译一下《道德经》第1章第3句话:

当(一个人)没有欲望之时,他就能看到事物运行的奥妙。

所谓的万物运行的奥妙,这里讲的是万物和谐一体的状态。当我们看到万物和谐运行的时候,那么万物即是一物。

与之相反:常有欲,以观其徼。

还是以开车举例。

当我们自己会开车,或者看到他人驾车时人车一体的状态,我们就会感觉“妙”,那么大的一辆车时快时慢,时左时右,与司机合为一体。

当我们刚学开车时,或者说当我们不会开车而去开车时, 人和车不能合一,不能合一就是“徼”。

当人与车合一时,我们无法对“人+车”这种和谐一体的状态命名,老子说这是妙,妙不可言即指此。 而当一个人不会开车时,人是人,车是车;所以徼就是边界,你是你,我是我。

所以,这里的妙,我更愿意把它意译为不二。这里的徼,我更愿意把它意译为二。

延伸一下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例如:

我们现代社会人与人发生了冲突,为什么找法官断案?

因为法官无欲。

法官什么情况断案会出问题呢?

1,对法官必备的技能掌握得不够,也就是能力不够,这时他对法的运行之妙没掌握;2,有欲,比如受贿或者受上级压制以及个人偏见等。

当一个法官,面对一个案件时,如果他的能力不够,他就没有了解司法运行之妙,所以他也观不出妙来。

如果他有欲望在其中,他会视“妙”而不见。

最近几年翻案的冤假错案,一定是有人的欲望在其中。所以作为旁观者的老百姓,在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很容易明白其中之“妙”。

大问题。

有道,无德,会出事。 比如:这个不用比如了,不胜枚举。

道行越高,无德,会出大事。比如:李斯,杨广,还有我们现在所谓的大老虎。

明白了以上的这两条,我们就要思考两件事:

1,道德这个词的形成和词义的演变演变过程

为什么“道德”这个词,演变到今天只剩了一个词义?

我们百度一下:

道德:一定社会阶段形成的通过舆论约束人们言行的准则和规范。

我思考的结果是,“道德”这个词的演变需要专业人士研究它的形成以及演变的历史过程。而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和德,是两个字,它们从未在《道德经》组成一个词。

2,《道德经》的版本问题

《道德经》,又被称为《德道经》。

也就是说,《道德经》的若干个版中,有的是通行本第1章的内容在最前,这种版本被称为《道德经》,即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

有的版本是能行本第38章的内容在最前,这种版本被称为《德道经》,即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

那么究竟应该在哪个版本是历史的真面目呢?

我的结论是:无所谓。

但有一个问题要明确,所谓的“道”经,不是指这部分内容讲的都是道;所谓的“德”经,也不是指这部分内容讲的都是德。

不论老子在留书时从形式上留的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从研究的角度看,这是个为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为道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不是智慧问题。

我的建议

研究《道德经》的朋友们,不要在老子是谁、以及《道德经》版本上做太多的文章 ,从前的文章已经足够了。

如果在高校或者研究所,想混个学位或者评个职称,《道德经》这面旗还可以一直扛下去。

我们现在更该用力的地方是《道德经》的义理,而不是考据了。

很多教授、博士写的文章,包括很多有才华的学者研究《道德经》的作品不得其门 ,看着真有些让人着急和惋惜。

世界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用丰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语言:世间最锋利的刀 如何理解《道德经》第1章(3)》,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共时性思维方式的语言体系是所有哲学最高层级的形式

共时性思维方式的语言体系是所有哲学最高层级的形式

...系,周易,现生成,全部世界的形式显示哲学体系。老子道德经的道居其中心为中点。道在中心的中点,承前而启后,连接着哲学的存在论和生存论。道以大脑中心形式的统摄,链接着哲学的存在与哲学的再现思维,实现了哲学...

2024-01-17 #经典句子

读完《老子》这十句话 安身尘世间 做个明白人(如梦初醒)

读完《老子》这十句话 安身尘世间 做个明白人(如梦初醒)

《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从古自今,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

2023-01-24 #经典句子

专访:从中文到阿文 做没有“语言中间商”的图书——访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主任安瓦尔·

专访:从中文到阿文 做没有“语言中间商”的图书——访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主任安瓦尔·

...转译的著作会产生重要信息的流失和偏差。他举例说,《道德经》阿文版就是从德语和英语翻译而来,一些内容令人不易理解。2006年,隶属于埃及文化部的埃及国家翻译中心正式成立。为保证“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思想介绍给阿...

2020-05-28 #经典句子

老子在《道德经》用一句话告诫人们 为人做事不求极致 只求刚好

老子在《道德经》用一句话告诫人们 为人做事不求极致 只求刚好

老子在《道德经》中第九章,特别注重的就是“分寸”2个字,做事要“持满而戒”、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就是说,什么事做过度了,反而适得其反。比如,人们都知道人身是大补之品,价格昂贵,可是也不是随便乱补的。对...

2023-09-11 #经典句子

经典反思:这本书真有道 名言佳句点醒人

经典反思:这本书真有道 名言佳句点醒人

#华夏文明#老子西出函谷关,写出《道德经》。有一个人的收获最大,他叫尹喜,看了《道德经》他开悟了,也写了一本道书。尹喜是函谷关的领导,不仅会带兵也很有学问。他知道老子不是光有学问那么简单,而是有道之人,...

2014-08-19 #经典句子

老子通释:余秋雨蛰伏30年 用最朴素的语言解读最难懂的道德经

老子通释:余秋雨蛰伏30年 用最朴素的语言解读最难懂的道德经

...文明是智慧的宝库,而那把钥匙就是流传了2500多年的《道德经》。几千年来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能达到老子的高度,即便是孔子,当年也曾问礼于老子。5000字的道德经就像人类文明的智慧灯塔,指引着我们文明的未来,但...

2023-12-28 #经典句子

老子《道德经》里8句经典名句 语言精辟 至理名言 值得收藏

老子《道德经》里8句经典名句 语言精辟 至理名言 值得收藏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选自《老...

2023-09-24 #经典句子

《道德经》中的俗语 “自知之明” 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

《道德经》中的俗语 “自知之明” 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

...人之明,”这四个字,也许广为人知吧!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是聪慧.聪明。它的意思是,自身要有认识自己的聪明,与此同时能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能力。这四个字看起来简...

2019-03-1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