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谁说文言断句难?三条原则帮你忙

时间:2013-07-22

而要想正确流利地读好一篇古文,还存在一只拦路虎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想学好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诵读。而要想正确流利地读好一篇古文,还存在一只拦路虎。如何给一个文言句子断句?

现在大部分古籍再版时都加注了标点,似乎已经解决了断句的问题。但是,一来有些标点的位置不尽合理,二来标点通常解决的是大的语音语义划分的问题,一些小而必要的停顿节奏的划分仍然要靠阅读者自行解决。如果不掌握一些基本的套路,停顿节奏有误倒在其次,考试丢分可就亏大了!因为现在文言文考题中常常会出停顿节奏划分的题目。

其实,划分节奏固然重要,但是关键就两点:音节和语义。划分时要么按音节要么按意义要么二者兼顾。当然,也不能随心所欲,无论侧重哪一点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四字句的节奏一定要是“二二式”吗?未必!

例句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刘禹锡)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建议中将上面这个句子这样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很明显,这是按照音节来划分的,看上去很工整,两字一顿,读起来也上口。但只要一深入就会发现问题。片面强调形式上的整齐而枉顾语义真的好吗?试问“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此句不妨如此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意义准确,而且突出了“山、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以“山、水”起兴的意图。同时,节奏上也富有变化,不单调不僵硬。

例句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在参考答案中对上面这个句子的划分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种分法并不妥当。因为,在本句中的“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意思是“他(她)的”,分别与紧跟其后的“心志”、“筋骨”、“体肤”、“身”、“所为”等名词构成名词性偏正短语,依次充当“苦”、“劳”、“饿”、“空乏”、“乱”这几个使动词的宾语。这些词本身就形式不同,有的是单音节词,有的是双音节词,所以组合起来本就有别,划分时就更应区别对待而不该一成不变。否则势必讲不通。

据上所析,此句按如下划分更为恰当: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第一条原则:断句后意思要能讲得通。

2.形式相仿就同样对待吗?不成!

例句3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彭端淑)

许多人都习惯这样来断句: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分析一下:这样划分,句中的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分别跟“昏”、“庸”构成介宾短语,两个介宾短语又构成了并列关系,译成“同愚笨,同平庸”,似乎也能说得通。而且这也符合人们的习惯啊,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划分呢?这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看了,“昏与庸”一直是作者连在一起讲的情况,二者是一个整体,不宜切割。实际上,第二个“与”字是连词,“和、同、跟”的意思,跟前一个“与”字并不相同,只是惯性使然,作出误判罢了。

更准确的断句应是: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这样,前一个“与”是介词,同后面的连词“与”连接起来的名词性并列短语构成了介宾关系,译作“跟愚笨和平庸的人没什么区别了”。是更尊重原作意图的一种分法。

这是第二条原则:节奏划分要符合原文。

3.现在都这么说,你就这么说?不行!

例句4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致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一般情况下,笼统地将此句这样划分: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这种分法既能说得通,也符合情理,但这是现代人的说法,与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不符合。“可以”独立成词较晚,之前大都作为两个词出现。

如《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译作“能够,可以”,“以”,译作“凭,凭借”;《隆中对》中“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译作“可以”,“以”译作“把,将”;《鱼我所欲也》中“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译作“能够”,“以”译作“用来”。本句中“可”译作“能,能够”,“以”译作“通过”。

所以本句宜断为: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这是第三条原则:断句要符合古汉语语法。

三条原则灵活运用,可解决大多数文言句子停顿节奏的划分问题,何不试试?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谁说文言断句难?三条原则帮你忙》,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技巧」利用“对仗性原则”攻克文言断句 只需这三步

「技巧」利用“对仗性原则”攻克文言断句 只需这三步

...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节干货,教大家如何利用“对仗性原则”秒解文言断句题,为新学期助力,童鞋们赶快上车吧。句子有整散之分。所谓整句,就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或一组句子。因为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所以适合...

2023-12-07 #经典句子

中考语文之文言断句

中考语文之文言断句

...矣”“耳”后边加圆圈(。)*注意:根据题意划分几处,原则上先从大处着手,然后再看小处。喜欢的朋友请继续关注,后续考点在不断更新中!

2023-10-24 #经典句子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 零基础也能看懂!给你洪荒之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 零基础也能看懂!给你洪荒之力

...料分享《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总结》:从基本概念和原则出发,提炼断句的方法和技巧,结合例题,把握考试出题命脉,给同学们加深印象。想要用这份资料复习的同学,可以滴滴我【语文】。打印出来。(这里篇幅有限,...

2023-08-14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技巧:看对话 找标志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技巧:看对话 找标志

...言断句呢?我们一般情况下秉承着先易后难,寻找标志的原则。而文言句子中会有许多标志,比如找虚词,定句读,找名(代)词,定主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个规则,那就是察对话,找引文标志。一、例子分析文言中的对话...

2023-06-02 #经典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之断句实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之断句实战技巧

...个选项,存异去同,迅速缩小范围,重点突破。基于这种原则方法,除去这道题四个选项中断句相同的部分,只剩下“芝坐爽下狱”及“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两处断句不同的地方。根据选文內容的前后联系来仔细推敲,“芝坐...

2008-11-08 #经典句子

必须学会的文言文断句的五个技巧点 提高语文考试古文成绩

必须学会的文言文断句的五个技巧点 提高语文考试古文成绩

...看懂读懂古文,则是非常痛苦的事!所以学习古文的首要原则是要学会和掌握“断句”的技巧,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那怎么断句?如何确保断句的正确性以及合理性呢?那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

2023-10-26 #经典句子

2020年高考答题模板之六:文言文阅读

2020年高考答题模板之六:文言文阅读

...姓氏称谓、衣食住行。古代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注意...

2024-01-12 #经典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 看完一定多加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 看完一定多加分

...。(“信”占8分,“达”占2分。)(2)答题要领(一大原则四项注意):①不脱离语境理解句意;②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③注意特殊句式;④注意词类话用;⑤注意译文通畅。(3)答题方法:①先分解(按句子成份剖解,...

2023-09-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