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大家|翻译家郑体武:带读者重回俄语文学“白金世代”

时间:2012-11-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文学史上被称为白银时代,它与19世纪前期以普希金为代表的黄金时代,是俄国诗歌发展史迄今的两座高峰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5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由俄语文学翻译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郑体武翻译的《白银时代诗歌金库》两卷本上架后,将无数读者重新拉回那个严肃、深远的诗歌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文学史上被称为“白银时代”,它与19世纪前期以普希金为代表的“黄金时代”,是俄国诗歌发展史迄今的两座高峰。从1980年代开始,郑体武对这一时期诗歌的研究和译介就从未停止,尤其是翻译,他说,自五十几岁后,方觉渐入佳境,而译无止境,完美永远是一直进取的目标。

1983年,郑体武高中毕业,考入当时的上海外国语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俄语专业。填志愿时,高中俄语老师挺惊讶,以为他会报考中文系,因为他喜欢文学,从小就想当作家。

那时候,郑体武其实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仅在高中一二年级就不下400本。他按照国籍阅读,除了中国的,还有苏联的、德国的、西班牙的……不仅崇拜原作者,对译者也很敬仰。

郑体武回忆,有两件事直接影响了他的选择。一是他当时在《世界文学》上读到翻译家王佐良一篇去美国的访问记,叫《诗人勃莱一席谈》,文后还附上了一组由王佐良先生翻译的勃莱的诗歌。二是他看到了另外一篇文章,诗人邹荻帆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苏联,并在伏龙芝也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留下一段话:“我爱伏龙芝,有音乐也有诗,更有深挚的友谊。”

在当时还是一名高中学生的郑体武看来,做一名翻译家,新鲜而且浪漫,可以出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与外国诗人对谈,翻译他们的诗歌。那个时候,郑体武决定大学不读中文系,而是要学外语,将来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

依照郑体武当时的愿望,如果高中学习英语,那就选择英美文学,如果读法语,那就是法国文学。升入高中时,正值学校恢复俄语教学,郑体武被编入俄语班,“我琢磨着将来肯定就是考虑俄苏文学了”。后来之所以选择上海外国语学院,是因为它的招生简章上专门提到了培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人才。

1986年,国家教委从全国10所高校的俄语专业中选派30名留学生,前往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学习,郑体武是其中之一。那是中苏关系恢复之际,中国向苏联派出的首批留学生。郑体武回忆,前往苏联的飞机上,他们遇到了诸多平时在电视上看到过的体操明星,包括苏联的舒舒诺娃、罗马尼亚的科马内奇等。郑体武和另外14名留学生来到莫斯科大学,当地的学生得知他们是从中国来的,挥着手说“加油”,老百姓也对这些从远道而来的留学生比较友好。

“我在大学喜欢屠格涅夫,想着研究屠格涅夫,后来到苏联去了,碰到了俄国现代派诗歌这个新的领域。”郑体武说。于是他放下屠格涅夫,投身“白银时代”的研究。

1980年,相较于其他一些经典作家作品,关于“白银时代”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几近空白,其中的很多作家作品,种种原因,很难见到中文版本,甚至是俄语版本,有些即使能在柏林、巴黎等地方出版,但也不容易拿到。

列宁图书馆是当时苏联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距离莫斯科大学只有几站地铁的路程。图书馆里藏有很多旧书,包括郑体武想要研究的现代派诗歌作品。在那里,郑体武看到了很多没有出版过的诗人作品,以及一些难得一见的版本。

“去苏联之前,我已经对俄苏文学有一定了解了,但那个时候的问题是,关于‘白银时代’有很多欠缺。我那个时候到了苏联之后,开始研究勃洛克,研究‘白银时代’,研究现代派。”郑体武说。

1987年,郑体武在莫斯科大学就读的第二年,他就应国内出版社的邀约,翻译了《勃洛克诗选》。从那之后,郑体武30多年来的译介研究始终围绕“白银时代”领域,著有《俄国现代主义诗歌》《俄国现代派诗选》等专著、译著近30部。

去年出版的《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则是一次精心编选和拾遗补缺,收录了25位诗人的400多篇诗歌代表作,既包括读者熟悉的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阿赫马托娃、茨维塔耶娃等著名诗人,“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不容忽视的米哈伊尔·库兹明、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伊戈尔·谢维里亚宁等名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郑体武在《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写的前言中,足以见得他对这一时期诗人诗作的推崇和敬意,特别是他在向读者和诗歌爱好者“郑重推荐”其中女诗人的成就时。

因为在译介和研究俄罗斯文学方面做出的贡献,郑体武获得了俄罗斯外交部、俄罗斯文化部、俄罗斯作家协会、俄中友好协会、世界俄语协会颁发的多种荣誉,比如普希金纪念奖章、莱蒙托夫奖章等。

借由翻译,那些俄语诗歌在中文的语境下重新获得生命和诗意。郑体武认为,诗歌的翻译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正确,它们是俄语的诗歌,也是汉语的诗歌,他们是俄语的诗人,也是汉语的诗人,“这里的微妙,一言难尽”。

郑体武坦言,自己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教学,或者写点其他的东西,或者指导学生、出差,所有的时间里,专门分配给翻译的并不是那么多,“但是,大多数时间,我都在阅读它,欣赏它,甚至于我翻译过了之后,我还是经常会读原作的”。

这些年的翻译和研究经验里,郑体武的体会就是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到了如今五十几岁以后,我觉得是像我另外一位翻译家朋友说的,渐入佳境。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译者,渐入佳境。”对文学的理解需要知识的储备、阅历的积累等,对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正如我国译界前辈姜椿芳先生所说,翻译家要大器晚成。

郑体武说,任何时候都不敢说自己的工作完善了,“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往往说,这个书昨天出来了,今天我看了之后,还会时不时地产生哪句话要修改修改、哪个词要润色润色的冲动。译无止境。完美,永远是一个目标,永远不能说达到了终极目标,只是不断地向终极目标进取”。

郑体武30多年前翻译的一些内容,如今还在修改。在他看来,严肃认真的翻译家,从来不是书出版了就完事了,还是希望以后有机会修订它、完善它。

在今天图书市场的外国文学畅销榜单中,很难见到俄国当代文学作品。“不能把热闹看成水平。”郑体武说。他认为,俄罗斯文学从来不太善于应对市场,因为它的写作自古以来就不是面向市场,而是面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它不盛产畅销的大众文学,更不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而生,而是追求道德的纯洁性,讲求担当和责任。郑体武说,从思想、精神力量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说,俄罗斯文学并没有输给或者逊色于其他国家的作品。在他看来,人们今天的精神生活里,“文学中心主义”已经退场,这样的严肃文学尤其值得重视。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大家|翻译家郑体武:带读者重回俄语文学“白金世代”》,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的古代俄罗斯语言文学巨匠左少兴

中国的古代俄罗斯语言文学巨匠左少兴

...品,共计达1500余万字。2007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同时,他著有《中国翻译史话》等。不幸,他已于几年前驾鹤仙去。顾蕴璞,则性格外向、活跃,乐于助人。他以“俄罗斯诗歌翻译家”著称。代表译...

2023-06-09 #经典句子

致敬网格本经典 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出第一辑21本

致敬网格本经典 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出第一辑21本

...著丛书”首发式在京举办,多位作家、出版人与会。现场翻译家们的“翻译故事”现场翻译家们各自分享了自己翻译外国作品时的工作状态与体会。法语文学翻译家余中先谈到:“翻译就是拿着一本书认认真真读、理解,用我们...

2023-08-22 #经典句子

64年前翻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他 13年前第一次踏上俄罗斯说了这句话

64年前翻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他 13年前第一次踏上俄罗斯说了这句话

...上》,被国人传唱了60多年,他就是著名音乐学家、资深翻译家薛范。昨天下午,薛范在上海图书馆携《薛范60年音乐文论选》,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共话60年来其在音乐文学事业中的成就,并向观众分享了自己翻译生涯的一...

2023-05-25 #经典句子

师从李叔同 29岁皈依 53岁学俄语 18月后译小说:靠1个笨法子

师从李叔同 29岁皈依 53岁学俄语 18月后译小说:靠1个笨法子

...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及翻译家,精通英语、日语和俄语。丰子恺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29岁皈依佛门。53岁开始学习俄语,9个月后开始阅读列夫·...

2019-01-26 #经典句子

刘捷: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历史回顾与前瞻

刘捷: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历史回顾与前瞻

...活动家罗亦农、王一飞等,有军事家萧劲光等,有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曹靖华、韦素园等。刘少奇和任弼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2. 1922—1927年上海大学的外语教育1922年10月23日,被称为“红色...

2020-05-15 #经典句子

苏俄文学史上的神仙颜值!盘点俄罗斯20世纪有颜有才的大文豪们!

苏俄文学史上的神仙颜值!盘点俄罗斯20世纪有颜有才的大文豪们!

...父是植物学家,曾担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外祖母是翻译家。勃洛克是“白银时代”象征主义流派的代表,他被马雅可夫斯基高度赞扬:“勃洛克的诗作标志着一个完整的时代。”03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

2007-01-13 #经典句子

高考作文材料:数学至简 翻译至真 玫瑰至美

高考作文材料:数学至简 翻译至真 玫瑰至美

...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诠释!二、翻译至真:独一无二的俄语翻译家草婴没有工资,没有编制,没有职称,他呕心沥血于翻译事业。20年独自完成了400多万字的译著,一部《安娜.卡列尼娜》的译本,印出几百万册,但2000元稿费仅够...

2017-09-12 #经典句子

我与俄苏文学的40年情缘

我与俄苏文学的40年情缘

...毛蒜皮的小事,我还始终记着。作者:孙越,旅俄作家、翻译家

2009-09-1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