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袁枚《子不语》唱歌犬:通篇都是人性的丑恶与癫狂

时间:2010-11-10

此书还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清朝中期的民俗人情和社会状况,书中因果报应观念极强,往往都是做恶者必遭天谴,就拿其中的骷髅报仇来说,其中写道:常熟孙君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笔下《子不语》以儒家《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而命名,书中记载了神鬼志异,山野奇闻,等一系列让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故事。

此书还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清朝中期的民俗人情和社会状况,书中因果报应观念极强,往往都是做恶者必遭天谴,就拿其中的《骷髅报仇》来说,其中写道:

常熟孙君寿,性狞恶,好慢神虐鬼。与人游山,胀如厕,戏取荒冢骷髅,蹲踞之,令吞其粪,曰:“汝食佳乎?”骷髅张口曰:“佳。 ”君寿大骇,急走。骷髅随之滚地,如车轮然。君寿至桥,骷髅不得上。君寿登高望之,骷髅仍滚归原处。君寿至家,面如死灰,遂病。日遗矢,辄手取吞之,自呼曰:“汝食佳乎?”食毕更遗,遗毕更食,三日而死。

常熟有个叫孙君寿的人,平日里性情凶恶,对鬼神不敬。有一次他与友人出游,内急寻厕所之时,竟去荒坟上找了一个骷髅放在屁股下面,还出言讥讽,最后自然是自食恶果,不得善终。

从书品观人品,可见袁先生也是一位心怀正义之士,《子不语》中也大多都是类似《骷髅报仇》这种脑洞大开,让人感慨报应不爽的故事,虽道理明确,却并没有在人们心中激起太多涟漪。

但有一篇是例外,这一篇出自《子不语·续卷十》,名为《唱歌犬》,其中并未提及一丝一毫的鬼神之事,读之却让人遍体生寒,因为此篇所描述的人性丑恶,让人毛骨悚然。

话说,长沙城集市上,经常有两个人牵着一条狗前来卖艺,这狗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便是耳朵鼻子都和人长得一模一样,而且这狗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开口说话。

当时的百姓不明所以,纷纷掏出钱财换狗高歌一曲,久而久之,去看演出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唱歌犬的奇闻便四散传开。

恰巧,一位姓荆的县令路过,他见那“狗”好生怪异,便故意说要带回去给太夫人看看,这二人哪有不从的道理,于是任凭县令将“狗”牵走了。

回去之后,县令问那“狗”是人还是狗?狗摇头表示不知,县令又问为什么跟着那两人,那只“狗”也是一问三不知。

县令又换了一种说法,问那两个人平时是做什么的,“狗”终于知道了,它说每天早上被他们带出去卖艺,晚上收场之后,就带回来就关在木桶里面,至于他们具体是干什么的,“狗”表示不知情。

不过,有一天下雨没有出去,二人把“狗”放出船上喂食,它看到木桶里面有很多木头人,眼睛手脚都能动,还看到船板下面躺着一个老人,不知道有没有死。

县令一听是又惊又怒,二话不说着衙役把那两个人拷了过来,起初二人是死不松口,最后施加了酷刑,才从二人口中得出了真相。

那二人说:“此犬乃用三岁孩子 做成。先用药烂其身上皮,使尽脱;次用狗毛烧灰,和药敷之;内服以药,使疮平复,则体生犬毛而尾出,俨然犬也。”

而且,这种方法用十次不见得有一次能够成功,可见不知道有多少条人命已经断送在了他们手上,而木头人也是他们拐来的小孩子,拐来后让他们自己挑木头人玩,选择瘸子的,把腿打折,选择盲人的把眼戳瞎,然后让他们去乞讨换钱。

至于那位老人实则是一张九十岁老人的皮,里面填充着干草,这张皮烘干磨粉弹到人身上,就是绝佳的迷魂药。

这位县令揭发艺人的凶恶行径后,将其赐死,那唱歌犬后来也饿死了。

(此为《唱歌犬》的白话文内容,至于文言文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阅。)

正如上面所说的,《唱歌犬》通篇没有提及一丝一毫的鬼神之事,但却要比鬼神故事更让人惊惧。

因为鬼神之说,毕竟存在于传说之中,可人却满大街都是,这个故事将人性的丑恶与癫狂展现的淋漓极致,但是很多人只看见了艺人作恶,却并未发觉旁观人的恶,与县令的恶。

艺人为“利”,残害生灵,是为恶

此篇中有一句话叫做“此法十不得一活,若成一犬,便可获利终身,不知杀小儿无限,乃成此犬”。

这句话是艺人的供词,按照他们所说的,用小孩炼制唱歌犬,只是为了盈利,而且十次不一定有一次成功,这就代表他们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对于这方面的悔恨,仅仅是说“若成一犬,便可以获利终身”,他们只为一个“利”字。

为了利益,便可以害人性命,还将人残忍的变成“狗”,此乃罪大恶极。

旁观者麻木,竟无人心生怀疑

一只狗如何能开口说话?一只狗的脸面长得与人无异,竟然没有人去怀疑此事的怪异,反倒是从腰包里掏钱去叫好,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若是这群人但凡有点常识,也不会被这种把戏蒙骗过去,这些人虽没有直接参与此事,却也是充当着恶人的角色。

县令虽慧眼破迷局,却饿死唱歌犬

荆县令不愧是当官的,一眼便瞧出此事有蹊跷,他处置艺人的办法也是大快人心,这两位作恶多端的艺人可谓是恶有恶报。

可文章最后提了一句“犬亦饿毙”,意思是说唱歌犬被饿死了,其实袁枚大可不必去多写那么一笔的,可他既然写了就说明了县令的“恶”。

荆县令既然破了案子,得知所谓的“唱歌犬”其实是三岁儿童,他为何不将其好生安置,反倒是饿死他呢?

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发现,但是细想起来不由得让人心里升起一股寒意,县令破获案子本是大功一件,可饿死活生生的人,这难道不是恶吗?

袁枚的这篇《唱歌犬》好就好在貌似忠良的艺人竟是人性扭曲的罪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也充当着恶人角色,而看似高尚伟岸的县令却将唱歌犬饿死。

整个故事,通篇都是人性的扭曲、残忍、癫狂、愚昧,所以说它虽未描述鬼神,却比鬼神之事更可怕。

——编辑谪仙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袁枚《子不语》唱歌犬:通篇都是人性的丑恶与癫狂》,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袁枚《子不语》开篇故事 描绘了怎样的地狱

袁枚《子不语》开篇故事 描绘了怎样的地狱

《钟孝廉》是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子不语》的开篇之作。《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袁枚用《子不语》命名文章集,正因为它是一本讲“怪力乱神”的书。《钟孝廉》讲了一个因果轮回的故事,今世为人方正...

2008-01-22 #经典句子

袁枚为何将《子不语》改为《新齐谐》?

袁枚为何将《子不语》改为《新齐谐》?

袁枚所撰《子不语》是清代文言小说中影响很大的小说集。但它的名称却似乎让作者游移不定,因为在此书的版刻史上,出现了两个书名,而且均与作者有关。不仅如此,被作者放弃的那个命名却在读者的接受中重新成为此书的...

2019-09-29 #经典句子

袁枚《子不语》卷一(19):阿龙

袁枚《子不语》卷一(19):阿龙

袁枚《子不语》卷一(19):阿龙三乐大掌柜译文系列之《子不语》,每日一更,多有舛误,敬请谅解,也烦不吝赐教。苏州有个书生,叫徐世球,在木渎这个镇子上居住。听他说,年少的时候,曾经去苏州城里读书,住在韩其...

2010-03-30 #经典句子

“南山顽石”是清代作家袁枚的《子不语》故事之一

“南山顽石”是清代作家袁枚的《子不语》故事之一

在明代,浙江海冒有座肃愍庙,里面供奉的是一位叫于谦的大清官,死后,明孝宗皇帝赐封谥号“肃愍”,人们经常来这里朝拜。有一个姓陈的秀才,这日前来祈福,从庙里出来见有一棵大树便坐下纳凉,恍惚中见于肃愍走过来...

2007-02-02 #经典句子

袁枚一首写孩童的诗 入选小学课文 短短20个字 让你回到小时候

袁枚一首写孩童的诗 入选小学课文 短短20个字 让你回到小时候

...上知了的叫声,于是想要去捕捉知了,所以他立刻停止了唱歌站立在树旁,生怕惊扰到它。这两句其实是在描写这个孩童的心理状态,虽然内容非常简单,只是写他想要捉捕知了的一件小事,但是从他立刻闭口立的这种神态来说...

2015-07-05 #经典句子

《子不语》里最恐怖的故事:会说话的狗 会写字的熊

《子不语》里最恐怖的故事:会说话的狗 会写字的熊

...让人后背发凉,窃以为乃是《子不语》最恐怖的篇章:会唱歌的狗,会写字的熊。会唱歌的狗(《唱歌犬》)长沙市有两个人牵着一条“狗”,体型比普通的狗大,前脚的爪子比普通的狗长,后脚则和熊差不多,尾巴短小,耳朵...

2022-12-09 #经典句子

从晚明小品文到袁枚《随园诗话》 性灵派文学到底有何魅力?

从晚明小品文到袁枚《随园诗话》 性灵派文学到底有何魅力?

...记》、魏晋南北朝的骈文,虽然都载道,但也不乏鲜活的人性和人情气息。后世的情感文学、性灵文学,其灵感的来源,与这些先秦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传承关系。不仅如此,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更是开...

2015-06-05 #经典句子

袁枚:不仅是诗人还是美食家 他的一篇《祭妹文》催人泪下!

袁枚:不仅是诗人还是美食家 他的一篇《祭妹文》催人泪下!

得到需要的,是福;贪求过多的,是累。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饭,只能吃两碗的饭量,如果贪图饭菜的香味多吃两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处,相反,倒会因为胃承受不了而带来痛苦。可见,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别人...

2009-02-08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