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特色民俗——方言蕴古语

时间:2010-05-06

北朝民歌敕勒歌有句云: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6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来源: |陕西韩城旅游 ID:hcta111」

关注 陕西韩城旅游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过客

吾城 |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韩城方言,有些是当地土语,但更多的,是古语的遗存。

北朝民歌《敕勒歌》有句云:“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这时,“野”不读“yě”而读“yǎ”。而韩城方言将“野”就读作“yà”。

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有句云:“远上寒山石径斜。”在这里,“斜”不读“xié”而读“xiá”。而韩城方言将“斜”也读作“xiá”。

以上例子不算特殊,认真去搜集一下,许多汉字在古代以“a”为韵母,而现在普通话却却改成了以“e”为韵母,但韩城方言却仍保留了以“a”为韵母的古读音,兹列表如下:

类似以上现象者还有很多,如“外”,韩城方言读“wei”,普通话读“wai”等等。将其整理分类,然后研究其变化规律,是语言学、民俗学者的事,此处不予详叙,本文只是想说明,古汉语的许多读音,至今还保存于韩城方言之中。

在韩城方言的一些词汇中,还保留了古人原始的生活状态。比如“麦子”一词,在韩城方言中,把玉米脱去皮,再破碎成颗粒,用其煮出来的汤,就称“麦子”。在韩城乡村,夏秋时的晚饭,就是熬一锅“麦子汤”,既能食麦子,又能喝汤,风味甚佳,为昔日乡村重要的晚餐之一。但是,既为玉米制作的食品,为什么称“麦子”?通过调查研究,始知其得名缘由。

小麦原产于西亚,四千多年前传入中国。在没有发明磨面加工设施之前,当地人只能像吃糜谷一样,将其舂去皮,煮着吃,这是最原始的吃法。起名也就叫“麦子”。至今,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麦子汤”还是其一道有名的特色小吃。

战国时发明了转盘石磨,汉代得以推广。从此,人们可将小麦磨成面粉,以小麦面制做的饭食品种不断增加,用小麦煮汤也就退居了次位。公元十六世纪玉米由拉丁美洲传入中国后,由于小麦在当地较缺,每年需从合阳、澄县等地买进,而玉米属夏秋复种作物,生长期短,产量较高。除了可加工成馒头、搅团等为数不多的饭食外,人们便将其去皮碾碎,代替小麦,充当汤食了,但其名称未变,仍称“麦子”。所以,我们通过“麦子”一词,可约略窥见古人的生活状态及食物的进化信息。

在韩城乡间还流传着一个词叫“推硙”,“硙(wei)子”是石磨子的古称。磨面时,在其上扇固定一根粗木杆,人推着转圈,于是便产生了“推硙”一词。以后虽然变为牲口拉,再后来使用了磨面机,但乡村人至今仍把磨面称为“推硙”,“推硙”一词,给我们保留了一幅古人的生活画面。

韩城方言还保存了一些古老的地名。如北原有一个村,书写为王家庄(旧时的《韩城县志》和《陕西通志》都是这么写的),但当地乡民却口称“玉家庄”。什么原因?因为在秦代,小篆书写“玉”,没有那一点,与“王”字笔划相同,其区别是“玉”字三横画距离相等,“王”字的三横画距离不等,一、二 画距离稍近。秦汉时隶楷承接了篆体的写法,这就出现了念“玉”却写作“王”的现象。而为了区别“王”和“玉”,在“王”字第二横画或第三横画上加一点,则是后来的事,说明该村建在“王”字加点之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村人、外地人一见村名上的“王”字就顺便读作“wáng”了,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念“wáng”的人越来多。于是“玉家庄”便变成了“王家庄”,而其原始读音,只保留在当地人的方言之中。

将“王”读“玉”的现象在韩城并非个例,在距王家庄以南几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王封”,在距“王封”以西几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王村”,现代人都将“王”念“wang”,但民间的老人却念“玉”。这中间存在一个语言文字由古到今的变化问题,其中之规律,尚待探索。但不管怎么说,韩城方言是中国古汉语的宝库。

=作者:郭德源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怀、最态度的平台

史记韩城 · 黄河文明

古刹炉烟袅袅香,

晨钟暮鼓声声远。

琴瑟笙歌游人醉,

亭台望月灯火晚。

市井烟火的悠闲、澽桥望月的怀远、院落烹茶的雅趣,每一帧画面都典藏着韩城人全部的“浪漫”追求。

崇贤仰圣的风尚、耕读传家的传统、为国忧民的气节,每一个骄傲的背后,都成就着人文鼎盛的韩城、文节俱高的韩城。

心往韩城,长乐未央。黄河边的文史圣城,文明古国的诗意栖居地!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特色民俗——方言蕴古语》,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这些陕西的民俗文化特色 你知道几个?

这些陕西的民俗文化特色 你知道几个?

陕西省民俗文化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历史悠久。大家对于陕西的印象,可能是各种美食,或者是各种驰名中外的景点。除了这些,陕西还有许多有趣又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快来一睹为快。No.1关中皮影关中皮影源于...

2020-04-22 #经典句子

五台特色的土豆文化

五台特色的土豆文化

...,人们常常用它来形容历经磨难、饱经风霜的人。如旧的民俗消失了,那么反映这种民俗的方言词语也会逐渐消失,但并不会立即消失,将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最终销声匿迹。土豆文化作为五台的一种民俗事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2019-03-16 #经典句子

《东岚讲坛》丨听黑哥讲平潭古语背后的故事!

《东岚讲坛》丨听黑哥讲平潭古语背后的故事!

...听端详。”7日上午,第九期《东岚讲坛》邀请到了平潭民俗爱好者黑哥,为大家带来《平潭谚语》主题讲座,平潭方言时不时引来现场阵阵笑声。讲座伊始,黑哥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平潭古语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

2014-02-13 #经典句子

米糕从何而来 又有何寓意?高淳特色饮食文化等你来发现

米糕从何而来 又有何寓意?高淳特色饮食文化等你来发现

...迎亲自动手做出这特别的美味品尝。如果你也对高淳传统民俗文化感兴趣,欢迎经常来做客呦!风雪文化说,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2017-11-24 #经典句子

背篓人家——民俗文化是民族特色餐厅的灵魂

背篓人家——民俗文化是民族特色餐厅的灵魂

...业进入消费升级时代,随着消费者崇尚"洋餐"回归到品尝民俗菜系,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主题餐厅正悄然绽放,成为被业内看好的一片领域。一个叫做背篓人家的湘西少数民族特色餐饮品牌,从2008年创立,不知不觉间,已发展到...

2017-08-16 #经典句子

福建龙岩连城的客家话有多“难”听懂?同村不同音 同乡不同语

福建龙岩连城的客家话有多“难”听懂?同村不同音 同乡不同语

...异呢?与异彩纷呈的乡音相联系的,还有多姿多彩的地域民俗文化,那让人心荡神驰的风情。每一个片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活动。甚至,每个片区还可细分为若干小片区,这小小的片区也仍然有自己的特殊方音与特殊民...

2023-05-11 #经典句子

举例家乡的文化和特色美食 浅解古语“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

举例家乡的文化和特色美食 浅解古语“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

古语有云“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由衷的欢喜,为我的家乡——淮南,感到骄傲和自豪。她山川秀美,四季分明,文化灿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花鼓灯,吃到名扬天下的...

2009-09-11 #经典句子

广西特色普通话 日常用语知多少?

广西特色普通话 日常用语知多少?

在广西,主要的方言有4种,分别是:白话、壮话、客家话、桂柳话,这四种方言当中,只有桂柳话是接近于普通话的,另外三种方言跟普通话互不相通。我本人是讲白话方言长大的,从小学到初中(我那时候还没有幼儿园),...

2023-12-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