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高考作文越来越难写?读懂这2首“以小见大”的诗 不变应万变

时间:2009-03-01

文 文火漫炖。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高考作文全民写作大赛 2020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比地方卷多了一个特色,应当引起注意,那就是越来越强调任务型写作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3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文/文火漫炖。原创不易,抄袭必究。#高考作文全民写作大赛#

2020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比地方卷多了一个特色,应当引起注意,那就是越来越强调“任务型写作”。传统观念中,编故事、套模板的写作方法已经行不通。

这不是说高考全国卷作文开始考书信、公文这类“应用文”,而是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与“生活场景”的结合度越来越强,注重考察学生在现实中运用“写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种新趋势,并非没有“捷径”。唐诗中,就有一种常见的“以小见大描写法”,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好方法之一。

下面,我就结合高考真题,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体会。

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的考察重点是什么?

1.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2.全国Ⅱ卷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3.全国III卷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4.全国新高考Ⅰ卷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5.全国新高考Ⅱ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这些作文题的共同特点是:

1.突出“任务型”写作。全国Ⅰ卷考了“发言稿”,全国III卷考了“书信”,这些考察方式说明,现在的高考作文,出现了一个新趋势,那就是越来越注重“现实场景”的代入。编故事、套模板的写作方法已经行不通。

2.强调“个性化”表达。“发言信”也好,“书信”也罢,抑或是发表议论、阐述观点,这些类型的作文,写好的关键都在于“立意”是否新奇。这就让高考作文的考察,从简单的写作技巧,上升到了内容表达,难度的增加不言而喻。

高考全国卷作文的这种命题趋势,反映出现阶段的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察考生通过写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好比是数学中的“应用题”,物理中的“计算题”。“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文写法,已经过时了。

写好“任务型”作文的方法——以小见大描写法

那么,我们要如何适应这种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呢?

我不禁想到一句郁达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无论高考作文考察方式怎么变,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都是屡试不爽的好办法。

不管是什么文学体裁,从小处着眼,借助于某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情的描绘,来表达深刻的思想的“以小见大描写法”,是十分常见的。

在唐诗中,不管是古诗、乐府、绝句、律诗,还是五言、七言等,这一描写法应用得十分广泛,形成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以小见大描写法”,看似简单,实际上要用好也有技巧。我通过2首诗和大家分享一下技巧。

先看王勃的《咏风》。

《咏风》唐·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诗人借咏风意在表达什么呢?这里的风,为山林增加清凉(“加我林壑清”),为山涧底住着的人家驱散云烟(“驱烟寻涧户”),为山上的房屋卷走迷雾(“卷雾出山楹”)。它来去无踪影(“去来固无迹”),但是很有人情味(“动息如有情”),因为它不仅记挂山涧,同时也不忘山顶,急人所急、送人所需。到了晚上,它依然不休息,辛勤地摇晃松涛,为人们催眠(“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可见,诗人赞美的是风无私忘我地为他人奉献的精神与品格。自然界的风,当然不通人性,这种精神品格,只可能属于人类。因此,诗人借咏风,表达的是他的心志——虽然报国无门,但也不坠青云之志。

诗人由“风”——这一自然界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了人生的大道理,体现出“以小见大描写法”的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

1.“小”切口,往往比较具象。用摄影来类比,就是“以小见大描写法”的对象,可以用被拍摄、被感知。

2.“大”道理,往往比较抽象。还是用摄影来类比,一副好的摄影作品,一定有一个绝妙的标题。而这个标题所提炼的,是照片里看不到的,需要人们通过思维转化提炼的。

为了说明“以小见大描写法”的这两个使用技巧,我再借陆龟蒙的《新沙》来分析一下。

《新沙》唐·陆龟蒙渤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这里的“新沙”,指的是海边新淤积起来的一片沙荒地,“渤澥”代指渤海。这首诗的大意是,渤海在潮起潮落中逐渐垒出了一片新沙地,官府比每天在海边飞翔的海鸥还早知道。如果蓬莱仙境有路可去的话,官府一定年年征收灵芝税。

借“新沙”,诗人生动地讽刺了晚唐朝廷搜刮民脂的无孔不入。“新沙”非常具体,肉眼可见;官府“横征暴敛”所体现出来的腐朽不堪,则是抽象的。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用好“以小见大描写法”的关键,就是找到一个具象的事物,阐释一个抽象的道理。以小见大,也是由实入虚的过程。

“以小见大描写法”为什么是“巧立意”的捷径?

因为具象事物往往是常见的、熟悉的,而不同作者头脑中产生的抽象道理,却是充满个性化特征的,这就使得“以小见大描写法”具有将熟悉事物“陌生化”的效果,因而往往可以凸显立意的与众不同。

我们用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真题来举例分析一下。

比如全国新高考Ⅱ卷,要求考生模拟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主持词。

介绍一个地方,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讲,就是什么特色也没有。

最巧妙的方式,是从一个小切口入手,比如一段老街、一碗小吃、一栋老宅等等,从可触可感的物件入手,讲述物件背后的人文掌故。

用“以小见大描写法”,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具象事物的“变化”,来表达一种情感、一种哲思等。这就获得了见微知著的奇妙效果。

正所谓“千古文章意为高”。无论高考作文怎么考,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内容层面的深度和技巧层面的巧度。

“以小见大描写法”是一种巧妙的技巧,能使文章立意高远,实现内容层面和技巧层面的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火漫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高考作文越来越难写?读懂这2首“以小见大”的诗 不变应万变》,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考作文 抓住核心主题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怎么出题都能尽在把握

高考作文 抓住核心主题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怎么出题都能尽在把握

搞定高考作文的主题,需要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也需要追根溯源方向方法。本文立足解读高考作文主题,讲一讲如何抓住高考作文的主题。准确的抓住高考命题的主,有说要从把握命题者的想法出发。此说听得不错,但世间最...

2010-05-03 #经典句子

满分作文必看!能用在高考作文里的45句经典电影台词

满分作文必看!能用在高考作文里的45句经典电影台词

...作文里的,就多积累一点,作文的类型多种多样,但你以不变应万变,把中心思想一样的优美词句段落放到作文里,会为你的作文增色不止一点半点!来看看学姐今天整理的吧~非完整版,完整版↓↓↓↓↓如果有为成绩所烦恼或...

2023-09-13 #经典句子

高考作文:立足不变适应发展 材料储备的同时 更注重能力的提升

高考作文:立足不变适应发展 材料储备的同时 更注重能力的提升

...有用的。要想把握高考的变化,就一定要先掌握那些稳定不变的部分。考试的命题趋势,自然是会和本年度的热点有关,但是在文章的写法,还有宏观的主题,总是有一定的延续性。这个千万不要忽略。越是到后来越是有人比较...

2017-10-20 #经典句子

怎样让作文开挂?高考状元“神仙卷面”让人惊叹

怎样让作文开挂?高考状元“神仙卷面”让人惊叹

...实都是靠不住的。只有通过练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无论高考作文出什么题目,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去发挥,这才是最能靠得住的。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大学习说

2023-09-16 #经典句子

新课标全国I卷的高考作文题 变化多端 神秘莫测岂可画地为牢?

新课标全国I卷的高考作文题 变化多端 神秘莫测岂可画地为牢?

...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综合点评】从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型来看,基本...

2023-12-09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 掌握时事把握热点 占领作文得分制高点

高考语文 掌握时事把握热点 占领作文得分制高点

...。这一特点,和古代科举一点也不一样,明清两代几百年不变的科举考试大纲,以及不怎么变化的科举考题,把人都弄傻了。这个时代多好,我们的考试是在逼着你变聪明呢。生活日新月异,新观念不断涌现,生活要记录,表达...

2022-11-25 #经典句子

人心齐泰山移 以不变应万变——浅谈“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

人心齐泰山移 以不变应万变——浅谈“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

...凭借其不断进化的能力,让危机转化为新的发展机会。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怎么“转折”,我们必须要抓住变化的规律,世上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化”,随时可能发生转折。重要的是,要有应对变化的方案与措施。只要采...

2023-11-28 #经典句子

想知道什么是以后最好的生活?就一句话 以不变应万变

想知道什么是以后最好的生活?就一句话 以不变应万变

...知道该选择什么才能让生活过得更好。其实就一句话,以不变,应万变!大部分人其实对于这句话肯定是很熟悉的,只不过没有好好地想过这东西对于我们选择,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帮助而已。还有一点就是有时候的确都想过,但...

2022-12-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