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这群人在法庭上用手语传话 把同伙忽悠成了无期徒刑

时间:2009-01-03

网上有个问题一直特别火:在法庭上遇到法盲有多可怕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77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大家好,我是陈拙。

网上有个问题一直特别火:在法庭上遇到法盲有多可怕。因为实在太搞笑,我甚至想给你们念两条:

有人因为被判离婚,质问国家什么时候能给他补偿一个媳妇。

更狠的是这个,90多岁的老头进了法庭,直接下跪大喊:老爷为我做主!

刘任侠却告诉我,自己这些年当律师,见过类似的闹剧有挺多,虽然看着挺搞笑,但这些人的行为一般都会被迅速阻止,进入正常的开庭程序。

唯独有一种人比较特殊。

他们就是聋哑人,虽然法庭上明令禁止张口说话,但他们可以通过手语,和其他在法庭上的同犯串供。这事儿刘任侠就碰上过,她说这桩案件的当事人,通过手语,直接指挥了一场法庭上的闹剧。

从业刚一年多,我就接到了一起难缠的案子。

当事人叫杜宽,据说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盗窃团伙的老大,指挥了一起上万元的盗窃案。但经过查证,却发现他居然是个聋哑人。

而我作为新手律师,接到最多的就是这种弱势群体的援助案件,我第一时间去见了他的家人。

杜宽妈妈根本不相信自己儿子会变成小偷。

从小,他被好心的父母领养,得以在一个健全家庭长大。母亲是老师,从小教杜宽练字,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她觉得儿子天生有这样的身体缺陷,尽他自己的努力去做事就行了。

结果杜宽远比她期望的要优秀。

从聋哑人学校毕业后,杜宽开始找工作。有学历,聪明上进,性格开朗,杜宽自然信心满满。

没想到,真出去求职却屡屡碰壁,原因只有一个——他是聋哑人。

后来,终于有家工厂愿意雇佣他,但目的却是为了减税。本来都不需要杜宽来上班。

但他不愿意吃白饭,坚持来工作,甚至要比别人更努力。

他学得认真,上手快,没多久就跟着厂里的师傅学会了画图,师傅很满意,想着重培养他,往技术方向转型。

那之后,杜宽还成为整个车间唯一一个能修得好机床的人。那些复杂的机械图纸,他能迅速看出哪里不完整,哪里需要做标记。

这比工厂其他健全人都强多了,因为他技术一流,还多拿到了一部分工资。眼瞅着工作稳定下来,年龄也不小了,他母亲就给张罗着娶妻,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

工作、金钱、家人和爱情,正常人有的他都有。

因此杜宽性格也不极端,路过的工友跟他抬手打招呼,他不能说话回应,也赶紧第一时间回个微笑。

这样的杜宽,怎么会变成小偷呢?妈妈想不通。

我对此很疑惑,因为我上大学时,在街上多看了流浪聋哑人一眼,就被偷了一部手机,后来我遇到他们总是很小心。我决定跑趟看守所看看,她儿子到底是好孩子,还是个贼。

真正见到杜宽本人时,我才发现,两者都不是。

他给了一个要去偷盗的理由:我不去偷,我的朋友们就要挨饿。

过去我从没接触不能说话的当事人,所以这次和他会见,还特地请来手语老师,经审批才带进看守所。

结果当我问出一个简短问题,手语老师和杜宽手指翻飞的比划上半天,然后转过头来随意应付我两句。

我说你都比划那么多了,能跟我说说,杜宽到底讲了自己是怎么犯罪的吗,这样我才好准备辩护。

可她却说两人聊的只有这些。态度冷冷的,像是对我有所提防。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手语老师 “临阵倒戈”了。因为她给聋哑犯人做过很多次翻译,碰到过太多不负责任的律师。当时她一直比划的,是在提醒杜宽保证自己的权益,要小心被我松懈对待。

而在那个闭塞的空间里,他们在用我看的见却无法理解的手语交流,我只能通过嘴型、表情去猜测他们说话的内容,我突然觉得仿佛自己才是那个“聋哑人”,被他们排除在外,特别没有安全感。

但比起我会不会帮他认真办案,杜宽似乎更关心我是不是和其他人一样歧视他。

我至今记得那一幕——

杜宽和手语老师沟通完,便在纸上向我发问:你是不是觉得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在纸上重重画下三个问号,然后抬起头,锐利的目光透过黑框眼镜直直盯向我。这是一个摆明了的试探。我很紧张,万一没回答错,这案子多半就黄了。

这个问题说明他其实很在意自己聋哑人的身份。如果我说可怜,他自尊过不去,如果我说不可怜,又好像显得不会同情他,更不会好好办案子。

而他问完便不再做任何举动,只是注视着我,试图从我的脸上得到答案。

聋哑人对面部细微表情的捕捉其实比一般人要更厉害,我特别害怕稍有不慎,他在我面前又竖起一道墙。

问题就摆在眼前的纸上,会见室寂静无声。

我不知道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回答,贸然说话,只会把他推得更远。所以这个无声的质问,我决定以同样的沉默去回应。

这场会见,最终以我没有获得更多信息结束,但在不久后,我又一次来到了看守所,还带了一份秘密武器。

“我要改过自新。”

那是一封母亲写给他的信。杜宽看完,摸过一张纸,一笔一划在上边郑重写下这几个字。

我心里松了口气,看来这个方法挺奏效。

我因为在杜宽这里取得不了什么突破,就去见了他的母亲。杜宽妈妈知道我是真心想为她儿子做减刑辩护后,给了我一封信,让我交给杜宽。信里,母亲回忆了从前平稳安宁的生活,还写下了家人对他的期待。

我这才真正取得了杜宽的信任。他挥舞着双手,通过手语老师告诉我,自己这段时间是怎么从一个看似幸福的聋哑人,变成了盗窃团伙的老大。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别人看起来那样幸福。

在工厂里,杜宽拼命努力,想让自己变得优秀,本以为能得到认可尊重,没成想,换来的却是排挤和打压。原本按照杜宽的表现,他有升迁当领导的机会。但真到了公布结果的时候,上级还是把名额给了别人,原因依然绕不开他的残疾。

同事表态得很明显了,他们不能接受一个聋哑人成为自己的上司,更接受不了自己还不如一个聋哑人。

而杜宽还蒙在鼓里,因为听不见,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排挤,每次还一如既往的友善回应工友。

但眼下,这些人开始故意在杜宽面前笑着骂他,他以为别人在笑着对他说话,便也回以微笑。于是,这些人笑得更大声了。

等到带杜宽的师傅退休后,他的日子更难过,同事们开始频繁给他使绊子。杜宽心里难受,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书读得更多,能力也更强,却要被这些人如此对待。

类似不明白的事情越来越多,杜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打击。

那天下班的公交车上,他想到这些,正情绪沮丧时,突然看见几个人在比划手语,用恶毒的字眼骂司机,杜宽忍不住想探个明白。

原来这几个聋哑人上公交车后互相打手语,司机看到就大声提醒乘客:“哎!大家拿好自己的东西,可别掉了!”司机不知道,他们中有的人只是哑了,并不聋。

这下他们愤怒起来,觉得司机看不起人。

“你和我们是同类,所有人都在欺负我们。”

看着一个聋哑人冲自己比划,杜宽一下被击中了。他觉得终于有人替自己“说”出了心里话。

他打着手语,和这帮人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共鸣。

公交车还在缓缓地开着,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命运前进的方向,已经悄悄改变了。

在这帮聋哑人的带领下,杜宽第一次去到了他们的家,他踏进那间简陋的毛坯房时,这个无声的世界热闹了起来。

每个人都很尊敬他,不仅是因为他有文化,有工作和家庭,单单是看穿着都不一样。杜宽穿的是五六百的名牌运动服,而其他人都是二十多块淘来的破烂假货。所有人都对着杜宽问这问那。

而杜宽也在观察这帮人的处境,发现他们和自己完全不一样。这些人在城市边缘租了一套价格低廉的清水房,房子里没有任何装修,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有破破烂烂的床垫。

他们从小因为聋哑被遗弃,有的在孤儿院长大,有的是被要饭的、捡破烂的,甚至是小偷带大。

这些聋哑人没上过学,也没有什么工作,一日三餐和生活用品,全靠顺手牵羊。今天顺到了一袋方便面,那这顿饭就有着落了。

明天呢?

哪管什么明天。

就这么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受尽白眼,他们也没有学到些什么真本事。

对这里的男人来说,谁有本事,能偷回更多东西,谁就能站上“权力”的台阶。

而女人和小孩则是被保护的对象,不需要出去偷盗,被大家集体养活着。尤其小孩儿,承载了这些聋哑人的全部希望,因为他们将来也有老了偷不动的一天,养孩子是为了防老。

只有老人除外,他们体弱多病,行动力迟缓,最不受待见,这样的“拖累”只会被大家打骂、甚至驱赶。

所以,当有稳定收入,能解答任何疑问的杜宽来到这里,成为大家积极拉拢的对象。

男人们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女人们则争风吃醋,纷纷讨好杜宽,他渐渐沉迷其中。

要知道,除了在工作上心不顺,就连在家里的饭桌上,杜宽也一直是那个“缺席”的人。

尽管母亲为了能和他交流,学了一点手语。但大部分时间里,杜宽只能看着父母妻儿的嘴一张一合,他参与不了,只好低头默默扒拉饭。

当初,父母希望能找个健康的儿媳妇,不然万一将来孙子也像杜宽这样,老两口承受不来。

稍微有点条件的,肯定瞧不上杜宽,物色许久,才终于找到一个长相普通,家境也差,没法在城市里立足的姑娘。结婚前,母亲就找杜宽聊过,告诉儿子双方企图都很明确,也希望杜宽能明白这场婚姻的本质不过是各取所需。

可杜宽还是对婚姻有向往,他觉得自己除了不能和对方聊天倾诉,其他方面和一个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甚至比他们还优秀。

然而结婚生子后,妻子也逐渐变得看不起他,这让杜宽格外气愤。

有一次,他在看守所一笔一划向我控诉:她那个条件嫁进来,都没有端正心态和我沟通!写得那手扒拉字,像鸡扒拉出来的一样,而我能写一手好字,我只是不会说话而已,她凭什么看不起我?

就连让他骄傲的儿子也变得生疏,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长大后杜宽想去学校接,儿子都不愿意。因为放学时,别的家长都能在人群中喊出孩子的名字,而杜宽只能一张张脸庞搜索,等孩子找到他。

这些苦闷一直累积,不断给他的情绪施压,杜宽觉得自己的人生看似走在正轨上,内心却早已迷失。他渴望得到认同,渴望被当作正常人对待,渴望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

他越来越不想回家,而是一趟趟跑向那间“无声小屋”。

杜宽在毛坯房的那一个多月,过着“小皇帝”一般的日子,所有人都对他言听计从。

自信心开始膨胀,在这个聋哑人团体里,杜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他觉得自己在这里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之前一直渴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很快,这些人就开始出现经济危机。当他们伙食下降,不得不忍饥挨饿时,就谋划起了盗窃。

目标锁定在附近一家小超市,杜宽正好也要“报仇”。

就在几天前,杜宽还进过这家超市。可一进去,就感觉所有目光突然集中到了他们身上。

老板娘停下手里的活,转身面向收银台,抬手拉了一下放钱的抽屉,确认是锁着的。

超市里其他客人也紧张起来,下意识去摸自己的口袋,深怕一个不留神,手机就不见了。

杜宽他们听不到超市里任何声音,但注意到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谈,他们每往前迈一步,那些目光也跟着挪一步。杜宽想假装不在意,带着大家朝摆水的货架走去,老板娘赶紧扭头盯着监控,确保自己能看到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其他顾客也都伸长了脖子,这么多双眼皮底下,再被顺走点啥东西可就说不过去了。

杜宽心头升起一股屈辱感,他不过是觉得口渴,进来买两瓶水而已。虽然自己是聋哑人,但又不是出不起这两块钱。

他身后那帮兄弟更憋屈了,大家刚搬来这附近没多久,本来觉得应该收敛一些,所以每次也打算是自己花钱,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怎么也洗不掉,那些目光里永远都有鄙夷和警惕。

哪怕结账时把钱递过去,对面也会犹犹豫豫,就怕这钱来路不明。

大家一合计,与其这样,那索性就把这个罪名坐实吧。

几天后,杜宽带着大家再次来到这里,为此还专门制定了盗窃计划。

以往,这些聋哑人偷东西根本没有目标,偷到一瓶酱油也不嫌弃,作案时更不避讳摄像头,被抓到又有什么关系呢?看守所里有吃有喝不是正好。

杜宽动了脑子,指挥大家分工合作,教他们怎么识别好烟,怎么避开摄像头。而且行动一定要在晚上,把门撬了,才能真正拿到足够多的东西,经过变卖,甚至能成为生活经费。

到家后,清点战绩,华子被单独挑出来,剩下那些便宜货就堆在一边准备倒手卖掉。这些赃物赃款加起来有一万多元。

一个女人拆开烟盒,只抽出一根,送到杜宽嘴边。

火苗映在脸上,他猛吸一口。

活了三十多年,这是杜宽第一次尝到华子的味道,也是第一次尝到成功的味道。

后来每次分赃时,好烟好酒大家都自觉只给杜宽留着。起初他还有道德上的负罪感,但很快就被这种生活冲刷得一干二净。

就在大家一次次折服于他的聪明才智时,因为那起上万元的盗窃案,警察找上门将其抓获。

我作为他的辩护律师,能给的建议只能是赶紧赔偿失主,换来谅解书,这样说不定可以判缓刑,不用接着坐牢。没想到失主也是狮子开口,居然索要了五倍于损失的价码。最终杜宽还是没有接受。

如此一来,我只能硬着头皮上法庭辩护了,试试看能不能讲出杜宽的难处,减低量刑。

没想到那场开庭,成了我从业以来见过最大的“闹剧现场”。

杜宽案子开庭那天的场面,把审判长都逼急了。

以往开庭前,如果有人敢说话,就会被审判长制止。但这一次面对一帮聋哑人,审判长的威严失灵了,因为他发现根本制止不了这些犯罪嫌疑人“说话”。

聋哑人不出声,也能彼此顺畅交流,哪怕隔得再远,一比划手势,意思都传达的明明白白。

法官快把判锤敲成了木鱼,台下的犯人却没有一个理会。他们假装看不见,继续毫无顾忌地互相比划着。法警也拿他们没办法,总不能把手都捆上。

一时间场面混乱,法官都要崩溃了,书记员也一脸懵,不知道该怎么记录庭审过程。

杜宽当庭和大家串通,要求更换律师,这是摆明了不想开庭。

因为他得知其他聋哑人伙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援助律师,这对他们不公平,身为聋哑人,要自己为自己争取权利。更重要的,杜宽也想要多争取点时间给家里人,让他们再和失主协商一下赔偿,看看能不能减轻判决。

但这依然没能改变审判结果下达:念在杜宽初犯,判决有期徒刑一年。

我本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他吃完牢饭也能知道好歹,远离那帮朋友,回归正常的生活。没想到过了一年多,我又一次接到他的援助案件,在看守所和他再见面。

这次他犯的还是盗窃案,还是带头制定计划的,而且是直接偷了一万多的现金。这种累犯,估计少不了要被判个两年的。

当时我有些生气,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在杜宽面前一通放声大骂。

他听不见,但我也需要发泄情绪。

骂完之后,杜宽低头写下出狱后的生活,他是想重新开始的,但发现自己回不去了。出狱后想找回原来的工作,却被告知工厂生意萧条,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环节,不能再给他一个岗位了。

失去了工厂工作的机会,他想不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杜宽体会到了比第一次找工作时更甚的无力感,而且情况比当初还要糟,他不但是聋哑人,还有了案底。

母亲提出让他去做保洁,杜宽也拒绝了。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过正规职业的工人,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一群大爷一起擦电梯、刷马桶,还要受这些人歧视,实在太难堪。

而妻子递过来的离婚协议书,成了压垮他“改过自新”的最后一根稻草。

杜宽在那个聋哑人小团体中不缺女人,但是被自己瞧不上的妻子先抛弃,他接受不了。这下一来,工作没了,家也散了,杜宽彻底放下改过自新的念头,开始放飞自我。

那个组织,再一次成为他精神和身体上的收容所。而他也拾起了老本行,带着一伙人偷窃混饭吃。

我问他后悔过没有。

他写道:后悔,我儿子是个阳光的小男孩,学习成绩优异。

我们谈论起他的儿子,只有这个时刻,他的脸上会堆满父亲那种志得意满的笑容,但随即又很落寞,因为儿子也看不起他。

“我儿子以后还能考公务员吗?”

我摇了摇头:“你有前科,想都不要想了。”

杜宽感到自责难过,儿子因为他的残疾或许已经遭受过其他小朋友的歧视,将来长大后,还要为父亲的过错承担一份不公对待。

沉默良久,他告诉我,在那个毛坯房,还养着一个小朋友,因为父母都是聋哑人,到现在都没人知道这个小孩会不会说话。因为没人能教他开口,也没人听得见小孩是否发出过声。

听他说完,我去见了一次这个小男孩,扎着一个小辫,一双大眼睛,特别可爱。只是皮肤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白皙,想必是长年不见阳光的缘故。

“叫阿姨”,我希望能有奇迹。

小朋友竟然笑出了声,可是不说话。

“叫姐姐”,我还是不死心。

可那个孩子依然没张口。我觉得惋惜,哪怕他能发出声音,大概也没人教他说话。这样一个可能是正常人的小孩,如果有好的家庭来帮助,大概人生路上能少受一些苦。

看着这个小孩的处境,我想到了杜宽。如果能拉这个男人一把,他可能也会往光亮的地方靠一靠;但如果我推他一把,他可能真的掉进深渊就起不来了。

我决定再拉他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为了能让杜宽真的长教训,我们使了一些“苦肉计”。

我建议杜宽母亲不要管他,让他多关一段时间,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因为家里不给他出钱赔偿,杜宽发了很大脾气,他张大嘴巴,双眼突出,面部狰狞,想要呐喊,喉咙里却只能发出低哑短促的啊啊声。表达情绪都受限,那一刻,我觉得杜宽有些可怜,也意识到自己其实没有办法对他真正感同身受。

等他吃够了苦头,我给了他一个选择。我希望他能法庭上检举自己的同伙,首先这样也算立功,可能降刑半年。其次更重要的是,只要检举了那些同伴,他以后即使再出狱,也不可能再回去找这些人。

断得干干净净,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但杜宽却给了我一个坚定的答复:不能这么干,以后出来怎么做人呢?

见他拒绝,我也没多说什么,离开了看守所。

他因此在监狱里吃够了苦头,据说遇上过年,他母亲去探监,杜宽哭着要出去,因为监狱的饭菜太难吃,菜上面只飘着几片肥肉,瘦肉都没有。他受够了这样的日子。从前在外面,不管是不是受到歧视,他起码不愁衣食,也拥有自由。

后来我还听说,杜宽出狱后,觉得自己能够重新做人,彻底脱离那个团体。

但我很快又在看守所里见到了他,这一次不再是盗窃了,而是贩毒,重罪。

他最终还是无法接受现实的生活,回到了那个将他视为领头人的团伙。只是这次团伙里有人染上了毒瘾,而且钱还不够,于是专门拉他下水,这样可以利用他的聪明才智让大家以贩养吸。

正常人戒毒都很难,何况是杜宽这样自制力差,没法坚定自己立场的人。

我最后一次见他依然是在看守所。

那之后,他因多次贩毒,加上前科累累,被加重处罚判了无期。

每每想起,我还是会感到惋惜,不是因为杜宽的残疾,而是因为,他曾有过努力生存的可能。

杜宽一直活在自我拉扯里,上学时,他在残疾人的特殊学校就读,同学中,除了聋哑人、盲人,还有智障群体。杜宽觉得自己比这些人都要优秀,哪怕和健全人相比,他也不差,凭什么别人都瞧不起他?

但他也始终无法接纳这具残缺的身体,想要通过同类的认可,弥补这内心的自卑。

在那间毛坯房,杜宽曾短暂找到过归属和自信,却也丢掉了正常生活中的一切。他义无反顾扎进这虚幻中,最后却发现,已经把自己推得太远了。

他被永远困在了那个寂静无声的毛坯房。

侠女说,她最初并不喜欢杜宽,毕竟他犯了罪。但越了解这个人的过往,越是觉得可惜,因为他明明有得救的机会,却在各种环境的驱使下通通失败。

这也是侠女想要记录这篇故事的原因,放下偏见,真正去看待他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但最终写出来以后,她发现这和自己以往的故事不太一样。

这篇故事里明显缺少了很多细节。侠女说,这是因为聋哑人能表达的有限,杜宽只能表述重点,他真正遭遇的一切,都很难全部讲出来。

就连记录一个故事,对聋哑人来说,机会也是“不公平”的。

后来侠女偶然读到一位心理学家的书籍,她很后悔没有早点读到,不然就能早点推荐给杜宽。书上写着: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接纳自己。

侠女说,现在已经没机会把这些告诉杜宽了,但如果再遇到那个无声小屋里的男孩,她一定要说:阴影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它能让我们尝到更多滋味,活得更立体一些。

不要害怕,去接受它的存在。

(文中部分人物系化名)

编辑:大乌苏 魔女

插图:大五花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这群人在法庭上用手语传话 把同伙忽悠成了无期徒刑》,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传话造句和解释_传话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传话造句和解释_传话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传话(chuán huà)。把一方的话传到另一方。[吴祖缃《山洪》:“他吩咐大官到对河香炉脚底去传话。”]传话参考例句:1、替人传话,千万不可任意加减。2、网络伸展千万家,网络连结你我他。平民靠它申正义,网民用它来传话...

2009-07-25 #经典句子

记录庭审的每一句话 是公平正义的起点

记录庭审的每一句话 是公平正义的起点

...是可以形成一些事实,但必须和当事人的庭审陈述以及在庭上的表现结合起来,在当事双方庭上“对抗”的过程里,才能对案件有更清晰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的每一个表现都有它的意义”,蒋梦娴说,进入法院之初...

2022-12-30 #经典句子

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啥区别 手语翻译职业应该学那个?

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啥区别 手语翻译职业应该学那个?

关于手语,有一个国际笑话,2013年南非总统曼德拉的追悼会上。南非请了一位手语翻译成为当年的风云人物,不是因为他和各国总统社会名流同台,而是他的手语,全程都在乱比划,没有人看懂,但也没有人当场点破,后来才...

2023-11-21 #经典句子

顾定倩 “通用手语研究”是国之大事

顾定倩 “通用手语研究”是国之大事

编者按:2011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和中国残联委托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针对全国手语使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1%的成年聋人和85.2%的聋人工作者希望制定国家通用手语。2015年,“国家通用手语标准”课题...

2020-11-22 #经典句子

“手语老师”上新啦 手语情景剧为听障人士普法分享生活妙招

“手语老师”上新啦 手语情景剧为听障人士普法分享生活妙招

...持人 戴曼丽电视新闻类节目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敬业的手语老师“播新闻”。这回手语老师们表演起情景剧。9月16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省残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国家通用手语全媒体节目》,该节目...

2023-05-21 #经典句子

“手语版国歌”两会期间刷屏!这位天津人揭秘“研制”过程……

“手语版国歌”两会期间刷屏!这位天津人揭秘“研制”过程……

...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和她的手语翻译“演唱”了手语版国歌,只是一幕,无数人泪目。视频播出后,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感叹道“无声版的国歌同样令人振奋”。感动之余,网友也纷纷跟着教...

2010-03-14 #经典句子

手语对聋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手语对聋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根据语言迁移现象,聋人手语对汉语的学习有两种影响: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即在学习汉语语言的过程中,聋人手语对它的积极影响;负迁移即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手语对汉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一、手语对聋生学习汉语的...

2023-11-28 #经典句子

解读AI手语翻译机的技术硬核

解读AI手语翻译机的技术硬核

...障碍。据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9亿。与此同时,手语作为听障者使用较多的语言,能正确理解手语的健全人士却寥寥无几。5月16日,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发布“优图AI手语翻译机”。据官方资料...

2023-05-2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