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鲁迅下葬时 16大文豪抬棺 北大校长 国母扶棺 送行队伍十几里

时间:2008-02-01

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新文化发展的方向,他心怀天下,以笔为枪、以诗为武,敢于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35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新文化发展的方向,他心怀天下,以笔为枪、以诗为武,敢于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拯救人民于危难之中。在他的葬礼上,宋庆龄、北大校长等人为他扶灵,送别他的群众在街道上排了几十里长龙,他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

家道中落,感受世态炎凉

1881年9月25日,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迎来了家里的长子周树人,也就是后来的鲁迅。周家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官僚家庭,鲁迅的祖父是地方上的一个小官,受过教育,他的父亲也接受过教育。

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鲁迅从小便具有文学气息,在他年纪稍大之后,便被送到了三味书屋读书学习,课余时间影描一些图画。

这段时间鲁迅过得非常开心,可惜好景不长,在他12岁那年,祖父因为一些事情被抓进了监狱,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也患上了重病。家里的两个顶梁柱都倒了,家道中落,父亲被逼无奈只能带着一家人回到乡下生活,回到乡下的一家人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和讽刺。

1896年,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这让原本艰难度日的一家人过得更加困难了,父亲离开了,留下了母亲一介女流拉扯几个孩子,家族里的一些长辈开始明目张胆的欺负他们一家人,周家家族开会分房的时候,以鲁迅家里人口少为理由,给他们分的房子又差又小。

鲁迅觉得这不公平,拒绝签字还遭到了叔辈们斥责,母亲赶忙安慰他,最终他只能咽下了这口气。这些人的趁火打劫让年幼的鲁迅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世态炎凉,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满心愤恨,暗暗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局面。

弃医从文,用文学拯救人民

在学习上,鲁迅非常努力,他的成绩也非常优秀,和一般文人不同的是,他并不想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叔父让他考取功名他也以各种理由推拒了。光绪三十年间,鲁迅进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知道中国医术的落后,想要学医救治人民,为人民服务,他在这里认真的学习了两年医学。

有一次课间,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日俄战争教育片”,教育片中的一些内容让他大受刺激。他明白了,拯救人民,依靠学医是不够的,他要拯救人民的精神,医学可以拯救人民的身体,不能救治人民的精神,在日本的这几年,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他明白中国的文化究竟是差在了哪里。

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枪,拯救中国那些急需要被拯救的人民,1906年7月6日,鲁迅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中母亲告诉他,自己病重,让他赶紧回来,鲁迅赶忙收拾了自己的行李从日本回家。

回到家中,他发现母亲居然是装病,母亲催促他与定亲多年的朱安结婚,朱安是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给他定下的婚事,成婚之前,两人并没有见过对方。两人的婚礼在母亲的安排下,完全是按旧时的繁琐仪式进行的,鲁迅追求新思想,早年间剪了自己的辫子,为了这场封建婚礼他还装了一条假辫子,朱安深受封建礼教德荼毒,她裹了一个小脚,一下轿子宫鲁迅就看到了她的小脚。

看着这场婚事,鲁迅思绪万千,对于朱安他没有什么感情,两人成婚之后也没有同房,第二天,他便离开了家里回到了日本,回家的成婚经历以及备受封建荼毒的朱安让鲁迅更加确认了自己的选择,他要拯救人民的思想和精神。

加入《新青年》,用作品抨击封建愚昧

回到日本的鲁迅不再入学读书,他来到了东京开展一些翻译、文学活动,后来他离开了日本,回到了中国,1918年,鲁迅参加了《新青年》的改组,担任起了该杂志的编委,开始了他拯救人民思想的第一步。加入《新青年》之后,他便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狂人”为例,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危害有多少。鲁迅抨击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他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狂人日记》的发表,促进了白话文在中国的推广,也唤醒了很多中国人,他们开始抨击中国的封建传统礼教,追求起了民主与科学,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五四运动。

《狂人日记》让鲁迅一夜之间成名,他被大家认为是文学革命思想革命之急先锋,出名之后的他被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高校邀请去做演讲,很多学生追捧起了他的小说,他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作家。

追求正义,推广马克思主义

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非常支持这些学生追求正义的斗争,他第一个冲出来为这些学生发声,哪怕自己最终因为支持正义受到了惩罚他也没有任何后悔的地方。

“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支持民主与正义的鲁迅异常愤怒,他写了《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作品来抨击政府的罪行,他言辞犀利、刚正不阿,批判政府,政府开始追捕他,他在一个医院躲避着才没有被抓捕。

躲避期间他依旧没有放弃写作拯救人民,他写成了《彷徨》一书,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完全不反抗,任由封建势力荼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本书号召更多的人反抗封建势力,追求民主与自由。

鲁迅在早年间看过《天演论》这本书,他知道文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革命的年代,就应该有革命文学,他对革命文学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他搜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作品,觉得这是适合当下的革命文学,他翻译了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作品并且学习。

号召人们追求自由,与病魔斗争

民国十九年间,为了号召人们追求自由,鲁迅和一众人一起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后来他又参与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意在号召人们追求新思想,追求民主与自由,他的行动颇有成效,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逐渐追求起了民主与自由。

1936年1月份,鲁迅的肩膀和肋骨都出现了剧痛现象,他没多想也没有在乎自己的身体状况,咬咬牙坚持继续工作,翻译着作品,为人民作贡献。直到五月份的时候,他再次生病,这次他病倒了,并且是一病不起,医生给他诊断出了是胃部出现了问题,但是没有治好他的疾病。

他隔三岔五的发烧,身体被病魔逐渐折磨得只剩下了三十六公斤,往日的风采再也不见,忍着身体的剧痛,他还完成了一些工作,10月18日凌晨,躺在病床上的鲁迅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他知道自己可能不行了。

他没有叫许广平过来帮助他,他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用尽全身的力气拿起笔,写下了一封给北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的信,表达了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十点不能去赴约的歉意。

患病离开人世,一代伟人作家陨落

一封信写完,这个为人民出头,为正义出头的战士开始了剧烈的咳嗽,他咳出的全是鲜血,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一点点流逝,最终他因为病魔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五岁。

许广平起床之后,发现了病房里没有了动静,她赶忙跑进了病房,发现鲁迅已经离开了人世,她伤心不已,这么多年了,虽然没有名分,但她是真的爱这个男人,默默的陪伴他这么多年,他怎么可以抛下她和他们年幼的儿子离开呢。

她一边哭泣一边将这些事情告诉了鲁迅生前的好友,国母宋庆龄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立即动身前去吊唁,内山完造也在第一时间赶来吊唁。看着好友留给自己的信,他眼里满含泪水,一些好友接二连三地赶来了,看着病床上安详躺着的鲁迅,他们声泪俱下,悲痛不已。

宋庆龄牵着许广平的手安慰着她,许广平冷静下来,她忍住了心中的悲痛以及眼角的泪水,告诉所有人接下来就要准备鲁迅的葬礼了,宋庆龄和她商量之后,由宋庆龄、蔡元培等人组成了治丧委员会处理鲁迅先生的后事。

鲁迅在生前已经写好了遗言,他的丧事要尽快办,早点处理完,而且葬礼上,不可以收礼金,老朋友的不算在其中,还有一条遗言是“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句话既是他留给爱人许广平的,也是他留给所有人的一句话,直到离世,他也在为所有人着想。

人民群众含泪送别,国母、北大校长等人扶灵

鲁迅先生离世的消息发出后,引起了全国上下的轰动,一代文坛巨擘离开了人世,人民群众悲伤不已,开放吊唁之后,来到殡仪馆吊唁的人非常多,第一天就来了几千人,不得已又增加了一天的吊唁时间。

10月22日下午,鲁迅先生的遗体从殡仪馆运往公墓,人们自觉在街道上排起了长队送别这个一生都在为人民作贡献的伟大作家,为他送行,场面十分盛大。到达公墓之后,有16位大文豪为鲁迅先生抬棺,国母宋庆龄、北大校长蔡元培等人为他扶灵,鲁迅先生的棺材上盖上了“民族魂”的旗帜。

灵柩入土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拿铁锹铲土向墓穴撒去,将鲁迅先生深埋在黄土之中,这场葬礼结束了,葬礼的盛大,在上海滩也是空前绝后,可见鲁迅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为民族解放、人民思想解放作贡献,他用自己的作品拯救了许多人,让他们摆脱了封建迷信的桎梏,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之脊梁,他死了,但他活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我们敬佩鲁迅先生,他是一个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感激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他身上的精神,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鞠躬尽瘁,永不后悔。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鲁迅下葬时 16大文豪抬棺 北大校长 国母扶棺 送行队伍十几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慈禧下葬的神秘过程引发老外鸡皮疙瘩

慈禧下葬的神秘过程引发老外鸡皮疙瘩

...非常多,场面看上去乱糟糟的。据荷兰记者记载:在送葬队伍最前端的当属一队阴兵,是一队身着新式军装、手拿长矛的骑兵,他们一个个装束齐整,举止得体。紧随其后的是一列排着纵队、手牵马匹的仆役。再往后面,是几百...

2024-02-03 #大杂绘

事死者如事生 高淳传统葬礼文化 严肃隆重且遵循礼制

事死者如事生 高淳传统葬礼文化 严肃隆重且遵循礼制

...”。这边报丧锣响起,脚夫们合力扛起棺材,缓缓前行。队伍前边是举幡旗的两人,旗上写有“金童领上天堂路,玉女引入逍遥宫”的字样。后面紧跟着执孝幛孝联,轿马灵床,金童玉女等物品的人。最前面敲锣的脚夫,敲一下...

2012-05-30 #经典句子

故事:葬礼上 5岁小孩指着棺材说一句话 随后怪事来了

故事:葬礼上 5岁小孩指着棺材说一句话 随后怪事来了

...以不认识。阿达惊呆了,难道那天坐在棺材上,阻扰母亲下葬的人竟然死去多年的莫老汉?阿达心里一想,也就释然了。莫老汉活着的时候两个儿子不孝,阿达没少给他关照,估计死去的莫老汉知道陈老太那天只是假死,所以阻...

2023-10-19 #经典句子

死人棺材突然变沉 几个大汉也抬不动 村长一句话棺材就起来了

死人棺材突然变沉 几个大汉也抬不动 村长一句话棺材就起来了

...咱们现在带你去再看看你买的地!”说完,村长招呼送葬队伍说:“来啊,咱们走东街,八爷想最后看看他买的那块地,来,抬棺材的再试试!”八个抬棺材的人走上前一试,棺材果然抬动了,送葬队伍吹吹打打很快来到了八爷...

2023-11-23 #经典句子

俗语“雨打坟 出贵人 雨打棺 财人疏”真的有道理吗?

俗语“雨打坟 出贵人 雨打棺 财人疏”真的有道理吗?

...图案寓意着保佑后代升官发财,逝者也能安稳放心。不过下葬过程还有诸多讲究,比如“雨打坟出贵人,雨打棺财人疏”这是什么意思呢?下葬时将棺材埋进土里,所以雨打棺也就是在入土之前雨水打到棺材上,古人认为这是不...

2024-01-19 #经典句子

农村白事一些不成文的陋习 农民们 应该从观念上进行转变了

农村白事一些不成文的陋习 农民们 应该从观念上进行转变了

...事,都是到了那边,一点忙也没帮上,只等着壮大送葬的队伍,送完葬再回来吃喝。现在农村白事,除了事主家,其他年轻人不回家,白事就办不成了吗?答案并不会。就以我前段时间回家参加的一场白事来讲吧:白事的“总管...

2015-01-06 #经典句子

诸葛亮死前的一句话看似简单 实则蕴藏了大智慧!

诸葛亮死前的一句话看似简单 实则蕴藏了大智慧!

...只让四个官兵抬着自己的棺木向南走,到绳子自然断就地下葬。身为蜀国的丞相,如此草草的下葬是为什么呢?又为什么让四个人抬着往南走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看一下当时蜀国的墓葬文化,当时的蜀国盛行薄葬文化,身...

2023-12-18 #经典句子

灵异故事:棺材突然变沉 八个大汉都抬不动 老者一句话就起来了

灵异故事:棺材突然变沉 八个大汉都抬不动 老者一句话就起来了

...不这样,我们再带你去看看你买的那块地!”话毕,送葬队伍换了个方向,老先生说了句,来,抬棺材试试!”抬棺材的八个年经人走过去一试,这棺材真的能抬动了,就这样送葬队伍来到了老林买的那块地。为了能让老林再多...

2023-12-1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