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论语与道德经的理念之争

时间:2024-02-06

论语与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哲学经典,它们代表了儒家与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在一些观点上,两部经典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论语强调的是以德治国,强调人伦关系、礼仪之道...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7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论语》与《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哲学经典,它们代表了儒家与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在一些观点上,两部经典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论语》强调的是以德治国,强调人伦关系、礼仪之道,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德经》则提倡“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主张顺应自然,摒弃功利,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因此,在道德观、政治观和人生观等方面,两部经典之间存在着一些冲突,但也有相互补充和共通之处。这些冲突与共通之处的探讨,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深层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可跳过的前言

其实这篇文章是我以前在网上问答“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怨以德”的一个扩充版本。正巧那时候在看《道德经》和《庄子》所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如今看完《周易》再次回看觉得想要补上一点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以作进步的对比。

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要试着说服一些人在看书的时候放下心中的“对错”,有的时候真的没有必要。

国学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深入心的道理运用

关于报怨以德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是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样才是完整的一句话,大小多少是个前置条件,前置条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周易》爻辞中就有很多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如果只看判词那就会越看越懵。大小多少在我看来简单来说就是公平取“中”,“报怨以德”也是取“中”,和化学一样只有取中,没有偏私才能安稳长久,天地大道就是如此。

古代大型建筑都是有中轴线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中”这个字一直是情有独钟的,从《周易》到《道德经》、《论语》、《中庸》等等全部都含有“中”的思想。其实《论语》概括的最好,一句过犹不及就解决了很多问题。所以《彖传》等无论是否真的是孔子所作都不重要,至少与《论语》作者是有思想相承的,看了《周易》后再看《论语》会更加清晰明了。《道德经》确实一直强调“柔”和“虚”但不是让人退却,而是以“柔”“虚”的姿态去做事,这样才能成功或者不犯众怒等等。

柔有时候意味着韧性

关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论语》,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于这个“直”有很多种解释我个人的理解是采取一种“直”的态度,这个的态度就是公正,所谓正直公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特别要说的一点就是,“对”是对但是有时候“对”没有用,这是我看曾仕强教授的视频中学到的,有些人觉得他很厉害,有些人觉得他不行是伪专家,这些我都不关心,他说的话让我学到东西了我就继续看他的视频,等有一天学不到东西了就不看了。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有这种心态去学习,没有必要去做些无谓的争论,有那时间去看下自己喜欢的专家学者不是更好嘛!所以更是没有必要去做对比。

论语

在看《周易》的时候我同时在看5个人写的注释,这里我就不说名字了免得起争执什么的,其中有个人叫金景芳我多是以他的书为主,有不明白或者不同想法的时候再去看其他几个人的书。他们每个人都有某一爻词写得十分精彩,他们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想法,这其中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思想,这难道不是看书最好的“姿态”吗?同时看到不同想法然后思考找到自己认同的再归纳出自己的想法这多好啊!思想“统一”之日就是文化的“败亡”之时。

周易

总结

所以这么多可能有点乱,其实两位古人,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在说天地,一个在说人,只有不以己之私去判断“德”与“怨”才能了解天地运行之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事做人。

我们看问题也好,看人也好一定要全面一些,正如现代大数据一定要充足后再做判断,另外我们的先贤们都是有智慧的人,他们的道理往往不会是字面上。还有就是这些书籍经过无数时光和无数的人,我们看到的不全是那些先贤们所表达的,正如《庄子》轮扁斫轮说的那样,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建议不要读死书,一个字一个句去弄,当然如果是学术研究另作他论,作为国学爱好者,我个人认为了解主旨大意,知道道理就好,更不必刻意背诵。

读书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论语与道德经的理念之争》,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水月镜花2024-02-06 08:06水月镜花[浙江省网友]103.16.110.233
    这个话题讨论起来很深沉啊,我觉得这两部书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各有千秋。
    顶0踩0
  2. 附魂2024-02-06 07:55附魂[山东省网友]43.254.2.26
    其实论语和道德经都值得尊重,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思想传统,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启发。
    顶4踩0
  3. 你嘴太贱i2024-02-06 07:44你嘴太贱i[辽宁省网友]103.40.112.243
    @蓓蕾校具-客服005我个人更偏向于道德经的理念,觉得里面的哲理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顶0踩0
  4. 蓓蕾校具-客服0052024-02-06 07:33蓓蕾校具-客服005[湖南省网友]203.9.108.214
    这个话题太有意思了,我觉得论语和道德经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很难说谁更优秀。
    顶0踩0
相关阅读
《论语》与《道德经》有冲突?

《论语》与《道德经》有冲突?

正巧那时候在看道德经和庄子所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2023-05-14 #经典句子

跟《论语》学做人 跟《史记》学做事 跟《坛经》能学什么?

跟《论语》学做人 跟《史记》学做事 跟《坛经》能学什么?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4-11-08 #经典句子

《论语》《道德经》推出英文版!都是怎么翻译的?

《论语》《道德经》推出英文版!都是怎么翻译的?

这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用英语全景式展现世界学术经典的巨作,首发的第一辑包括共产党宣言物种起源等18部,接下来还将推出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多部中国传

2020-03-09 #经典句子

为人|对于《论语》的感想

为人|对于《论语》的感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论语是快乐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能够从孔子这里获得启发,而且还能够反省自己的践行,这样对于道的感悟也在变得更深刻

2023-11-23 #经典句子

《论语》只是“伦理之语”吗?不仅如此!孔子还讲到了这些东西

《论语》只是“伦理之语”吗?不仅如此!孔子还讲到了这些东西

三纲者,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也;五常者,父子之慈孝也,君臣之敬忠也,夫妇之爱亲也,兄弟之悌怀也,朋友之诚信也;父慈于子,子孝于父;君敬于臣,

2017-11-19 #经典句子

“道德经 论语 大学 中庸” 这些经史子集读了到底有没有用?

“道德经 论语 大学 中庸” 这些经史子集读了到底有没有用?

现代多数人只是用单一思维,来理解古人智者的四维的感知

2017-04-10 #经典句子

《论语》故事:伦理与法律的冲突

《论语》故事:伦理与法律的冲突

一日,叶公和孔子谈及地方政治,得意地对孔子说:我们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人民都很正直。以前发生过一件偷盗案件。一个人偷了别人的羊,怎么调查也查不到

2015-12-22 #经典句子

国学大师曾仕强:别小看《论语》 它是所有经典中最难的

国学大师曾仕强:别小看《论语》 它是所有经典中最难的

他曾在百家讲坛里给我们讲述易经、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论语,他曾说要给我们讲述更多的经典,却先行而去了

2012-04-02 #经典句子

听梁冬先生说他从阅读《论语》中得到了多的收获

听梁冬先生说他从阅读《论语》中得到了多的收获

在梁注论语中,梁冬先生说他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孔子的一句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知道所有这些变化。也许所有精彩的邂逅

2023-05-1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