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8位民国文学大师 告诉你怎样读书好

时间:2024-01-08

曾任北大校长的教育家蔡元培早年读书时,喜欢各种书都涉猎地泛读,也不大喜欢摘抄和笔记,所以一方面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当时读过有感想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8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但凡爱看书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怎样读书才比较好呢”?

是一目十行地阅读,看得很快很high美其名曰享受过程?还是慢条斯理,看到所有的句子都想摘抄地慢慢吃透每一个字?或者是由着性子想看啥看啥,看了一半就束之高阁的书堆成山?

别着急,不只是我们,其实民国的文学大师们在刚开始阅读时,也走过弯路。

曾任北大校长的教育家蔡元培早年读书时,喜欢各种书都涉猎地泛读,也不大喜欢摘抄和笔记,所以一方面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当时读过有感想的内容事后不方便寻找。

民国时期的文艺大叔——翻译家章衣萍幼时读书时,不求甚解,有些不懂的地方就囫囵过去,自然也是闹过笑话。

虽然这些大家在读书这件事上走过弯路,但还是不妨碍他们最终成为后世所称颂的文学大师。这是因为他们及时总结了读书的经验和教训,发现了好的读书方法。

《怎样读书好》,单看书名都能猜到这是一本关于读书方法论的书。

但不同于我们现在读到的各种讲阅读方法的书,这本书汇聚了近代诸多文人名士的读书之道,是一本几百家言的阅读技巧宝典。

这本书里,既可以看到如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等赫赫有名的文学家的虚心分享,也能看到辞海编纂者张友渔、四角字典发明者王云五等等文艺界泰斗的心得体验,还有蔡元培、胡适等著名教育家和文学家的劝读箴言。

其实现在市场上关于读书方法论的书籍数不胜数,但翻看了这本《怎样读书好》才发现,国内作家总结的或是翻译引进的阅读方法论,早被近百年前的文学大师们总结在了这本200多页的小书里。

WHY|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要考试,因为喜欢读书,因为工作需要,因为无聊,因为爸妈让我读书……

我猜,只要你愿意,你一定可以说出一串读书的理由。在这些文学大师眼里,读书的理由不外乎三种:

1、 被迫读书。比如因为要考试,为了顺利拿到文凭,因为领导/爸妈要求我们读书等等,各种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去读书的行为,都属于被迫读书。

2、 为达成某种目的。例如为了解决工作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去查阅手册,为了学会一门外语去看单词书,或者是现在为了提升阅读效率翻看读书方法的书,都是为了达成目的而读书的范畴,这也是大部分人读书的主要动力。

3、 为读书而读书。这个目的就比较纯粹了,能不能提高自己,是不是有外界环境逼着自己去读书都不重要,就是因为喜欢读书,为着兴趣去阅读。

为读书而读书的动机,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读书习惯和兴趣。

朱光潜说,“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经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般好奇,那般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兴味的锐敏度便须迟钝一分”,所以趁早发现读书的乐趣,未来抵抗诱惑的能力也比别人大些。

而被迫读书和为了达成目的阅读,当外界的压力和迫切需求没有了,我们大概也会迅速抛弃读书习惯。所以,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动因更有助于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

WHAT|读什么书?

搞定了读书的目的,接下来就到了选书的环节了。

去书店或者打开电子书商城逛一圈,就会发现单是畅销书一本本买来读完都困难,更别说一些冷门的书了。面对汗牛充栋的书海,我们怎么选择书籍呢?

著名古典文学界陈钟凡先生认为:“中国的书籍可以分为三大类……是要先研究科学、数学,以(之)为读书的工具和手段”。

放在今天,看书前先看科学和数学,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当时陈先生这么说,是因为我国古代文学大多是综合类书籍,比如红楼梦,除了诗词歌赋之外,还涉及了医学、食谱、建筑、服装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看书前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放在今天,并不是每本书都有那么广的涉猎面,所以陈先生的观点,放到现在,可以引申为先阅读读书的工具书。

比如一些关于读书方法、读书笔记法、阅读效率等等的方法论的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提前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会让读书的效率大幅提升,也会减少因为读书技能不足引起的反复回看或看过就忘的无效阅读的情况发生。

当然,如果是阅读一些可能涉及到专业知识,比如在阅读一些历史人物传记时,提前了解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或是阅读《三体》之类的科幻小说前,能补充些天体物理知识,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所以,在读书的初始阶段,应当视所读书类目的不同,提前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总的就阅读这件事来说,先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和笔记方法,无论接下来要读什么书,都是非常必要的。

HOW|如何读书?

宋代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是不折不扣的书虫,两人常常典当衣服,用当衣服的钱买碑文和水果,然后两人回家之后,一边吃水果,一边赏碑帖和校经籍,对李清照夫妇来说,读书大概就像我们喝着奶茶修图一样放松和自然的事。

而林语堂则认为,“读书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无酒可过,有烟更佳”,虽然耿直,也是先生很独到的读书意境了。

所以,即使对文学大师来说,读书首先也要有放松的环境和心态。有了自己觉得舒服的读书环境,接下来,就可以谈读书方法的硬货了。

要博览群书,也要精读钻研

达尔文在研究生物进化的时候,花了30多年时间,查阅和积累了许多资料,却一直想不出答案,偶然机会读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说人口是按照几何倍数增加,粮食按照数学级数增加,于是达尔文触类旁通地把这个理论应用到生物学上去:譬如海里的鱼也呈倍数增加,海洋一定早就满了,而大鱼会吃掉小鱼,适者生存,于是发现了著名的进化论。

一个生物学家在偶然翻阅社科类著作时,激发了自己领域的灵感,这是博览群书带来的契机,当然,如果达尔文没有30多年在生物领域的积累,即使是看到了《人口论》,也不会由之就想到进化论。

所以,胡适、林语堂等多位大师都强调,读书要博也要精,就是这个道理。

各种知识都有涉猎,在遇到问题时,就能发散出很多方向的解决办法;而在某一方面的精耕细作,会让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更轻松地落入实际。我们读书时,既要阅读各种典籍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要就我们感兴趣的某个方面,进行地毯式的书单阅读,这样才能成为一枚合格的读书人。

勤做笔记

很多人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做笔记有什么弊端呢?

最典型的就是看过就忘,即使当下没忘,可能下个月,几个月后也会忘记看过的内容;其次就是不方便查找,当需要调用书里内容的时候,却想不起来究竟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过这个内容,这种情况要么放弃引用,要么只好把所有书重新翻一遍。

大概早在小学时代,就有老师念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何读好书》中的文学大师们,也早早地发现了勤做笔记的重要性。

朱光潜就说道,记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还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胡适也提到,读书一定要做札记……无论是看来的还是听来的内容,在脑海里不过是零散的碎片,只有整理成笔记后,这综合起来的思想才是自己的东西。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如果你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很快地完成阅读,并且在看完书之后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无论是否和大师前辈们的方法一致,这都是一种适合你的好方法。

不过,在“发明”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前,参看《如何读好书》中28位文学大师的阅读之道,也是一种快速学习高效阅读的捷径。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倾删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8位民国文学大师 告诉你怎样读书好》,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light2024-01-17 12:02light[上海市网友]119.30.54.20
    我一直在找一本关于读书的好书,看来这本正合我心意。
    顶0踩0
  2. 笑着走开2024-01-15 04:52笑着走开[国外网友]103.252.251.150
    @余丹。民国文学大师的经验一定很值得借鉴,期待从中受益。
    顶46踩0
  3. 余丹。2024-01-12 21:41余丹。[广西网友]103.252.38.134
    看到这个标题就很期待,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很有见地。
    顶26踩0
  4. 不想再回首2024-01-10 14:31不想再回首[台湾省网友]182.23.191.67
    这本书简直是文学界的宝藏,我要赶紧去买来读!
    顶17踩0
相关阅读
民国各位文学大师的经典语句

民国各位文学大师的经典语句

民国在每个人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想象,民国也是一个充满各位文学大神传奇的时代,可能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环境造就人们的文学思想是多姿多彩的,多想有一个时光机可以穿越过去,和各位文学大神见上一面,感受他们...

2022-12-03 #经典句子

此人是国学大师 晚年讲授最后一课 一句话让人无比动容

此人是国学大师 晚年讲授最后一课 一句话让人无比动容

...穆兄弟有很多的要求,并希望他们能够完成自己的志愿,读书入仕,钱穆7岁就入私塾读书,12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但母亲却并未让她们辍学,而是继续含辛茹苦的供他们读书,也正是因为如此,钱穆先生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2023-11-26 #经典句子

大师散文集取名“网络言情味” 过度包装遭群嘲

大师散文集取名“网络言情味” 过度包装遭群嘲

...经典作品走进当下年轻人,需要如此包装吗?书名被嘲“民国小言味儿”这套名为《那些路过心上的经典:民国大师经典书系(套装共9册)》的图书,早在2013年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某电商网站上,这套书仍然可以购...

2023-10-06 #经典句子

木心 一代“文学大师” 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木心 一代“文学大师” 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就认为,木心的文字似乎是民国遗风的流动,很有民国的古朴味儿。比此更高一层的评价则是钱钟书的“东西合一”,废名式的玄奥,鲁迅式的雄辩与梁遇春式的忧郁。除此之外,作家陈村也曾在木...

2011-03-19 #经典句子

龚静染非虚构新作全新解密“李劼人往事” 详解文学大师晚年最大遗憾|封面专访

龚静染非虚构新作全新解密“李劼人往事” 详解文学大师晚年最大遗憾|封面专访

...时期,国学大师马一浮在乐山创办复性书院。在乐山武大读书的齐邦媛《巨流河》在书中写到她到嘉乐纸厂参观看到很多漂亮的纸张册子的兴奋。朱光潜、苏雪林等人还入股了嘉乐纸厂。可以说《李劼人往事:1925-1952》不光写李...

2007-02-06 #经典句子

以文为饭 以民国老杂志为茶 与藏书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以文为饭 以民国老杂志为茶 与藏书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知道谢其章这个名字,是源于止庵的《沽酌集》,以及《读书犹如吃饭—对话作家止庵》,从此知道了这两位嗜书如命的而又在收藏界颇负盛名的作家。不过两个人的收藏方向还是不太一样,止庵是避开热点,另辟蹊径,收藏知...

2023-11-25 #经典句子

「读书笔记」黎汪洋:杨绛与钱钟书 民国文坛的爱情传奇

「读书笔记」黎汪洋:杨绛与钱钟书 民国文坛的爱情传奇

...绛产生深刻的影响。杨绛的父母都喜欢在闲暇的时候看书读书,在父母的熏陶下杨绛从小爱上了读书。杨绛从小喜欢读书,父亲杨季康的书房收藏了很多书,小时候的杨绛时常在父亲的书房当中和父亲一起看书。父亲经常把书放...

2014-11-26 #经典句子

古人为何要发明又难记又难懂的文言文 说白话文不更通俗易懂吗?

古人为何要发明又难记又难懂的文言文 说白话文不更通俗易懂吗?

...,人们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多写几个字,但是!但是这时候读书、写字之类的事情是被贵族所垄断的,也是贵族下意识垄断的。而要垄断的话,当然就没有必要让它变得简单,反而还巴不得越来越复杂,只有这样,知识才会掌握在...

2023-11-06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