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古人为何要发明又难记又难懂的文言文 说白话文不更通俗易懂吗?

时间:2023-11-06 03:52:01

相关推荐

古人为何要发明又难记又难懂的文言文 说白话文不更通俗易懂吗?

近几年基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提升文化自信的迫切性,语文教科书文言文的比例虽然不至于直线上升,但确实是越来越大。

备受“背诵全文”煎熬的大家,有时候难免会想:古人是都用文言文说话,不用白话文吗?

如果也用白话文说话,那干嘛不记录也用白话文?这样不就可以从源头解决广大师生的问题了吗!

这里可以明确告诉你们答案:古代也是文白分开的!就是他们用文言文记录!用白话文说话!虽然白话文浅显易懂,但他们就是要用文言文记录!就问你气不气!

至于为什么这样,个中原因说简单简单,说复杂复杂。

学过历史的大家都知道,夏商时期的史料基本都是刻在甲、骨身上的,而这甲和骨又是骨架和牛的肩胛骨。

它们没有更多的特点了,就是硬,所以古人需要用小刀一个字一个字地刻上去,有时候遇到字需要拐弯,说不定就会戳到手。

所以在甲骨上刻字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既然这么难,那古人就想要不那么难,不那么难除了找替代品之外,就只能是少刻几个字了。

少刻字的后果就是语言格外精练,力求一个字就能表达所有,又力求每件事最好都有单独的指代。

比如说打仗,双方摆开架势要打的仗叫“战”,自己骚扰别人到人家门口的叫“攻”,找到借口让自己处于道德高地的叫“伐

即便后来有了竹简,有了毛笔,有了墨水,并且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普遍的推广,秦始皇甚至每天都要看120斤竹简才睡觉,说明竹简比之甲骨的优越性,人们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多写几个字,但是!

但是这时候读书、写字之类的事情是被贵族所垄断的,也是贵族下意识垄断的。

而要垄断的话,当然就没有必要让它变得简单,反而还巴不得越来越复杂,只有这样,知识才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贵族阶层才能一直借此维护自己的地位,所以文言文还是主要的书面语。

等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大行其道,书籍变得普遍,愿意读书有很多方法,垄断已经不现实时,人们想要使用白话文却已经来不及了。

一方面是大家已经习惯了写文言文,就是一想到写诗、写词、写文章,那脑袋里蹦出来的就是文言文。

虽然也有人会尝试用白话文,可其他人都会觉得不高端、不优雅,很肤浅,是在降低文化的门槛。

就比如以现在的文化来说,也确实是文言文难度要大于白话文,白话文门槛比文言文要低,迂腐的古代文人是不会愿意这样做的。

另一方面如果贸然在书面上让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化和历史可能会出现断代。

因为白话文由于地区的不同,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语言的习惯也不一样,甚至连发音也全都不一样。

它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你仔细想想自己看明清的白话文小说,到民国的白话文小说,再到现在的小说,是不是易懂程度现在大于民国大于明清?

所以想要和以前的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一套固定不变、贯通古今专门用来书写的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很不幸地告诉你,如果你穿越到民国,你还能听得懂他们说什么,穿越到明清可以听懂一些,穿越到明清以前那你就BE了。)

不过白话文最终取代文言文那也是大势所趋,宋元明清时期其实民间已经有不少白话小说,为之后需要全民开智来反封建的民国过渡时期奠定了基础。

民国那时期大家深觉越多人看懂文字,反封建的成功率就会更高,于是新文化运动直接喊出“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的口号,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此后对国外的各类文献、小说、诗歌也全都用白话文来翻译,让白话文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更深,就像新体诗,则很大一部分受此影响。

当然白话文对文言文的冲击,也是现代学子对于文言文哀嚎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大家对于文言文的敏锐度都降低了。

于是神奇的结论出现了,让学子们感到“哀鸿遍野”的,并不单单只是文言文,还有白话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哭泣的双鱼2024-02-06 10:10哭泣的双鱼[火星网友]115.55.147.18
    或许是为了保留传统文化,文言文才被保留至今吧。
    顶37踩0
  2. dhsakk2024-01-06 16:04dhsakk[上海市网友]103.55.80.49
    文言文好难理解,白话文更能让人们理解内容。
    顶0踩0
  3. 初来驾到2023-12-06 21:58初来驾到[台湾省网友]115.166.83.145
    文言文确实让人头疼,不过也是历史的见证呀。
    顶0踩0
相关阅读
古人说话写作都用文言文?错了!连雍正帝都爱用白话批文

古人说话写作都用文言文?错了!连雍正帝都爱用白话批文

但感慨之余不禁有些疑问,古人日常交谈是用文言还是白话呢?可以确定,自汉朝到如今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日常交谈都使用白话,书面语则两者兼有

2023-12-29

古人平常说话也都用“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文吗?

古人平常说话也都用“之乎者也”之类的文言文吗?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古人说话也真的都会用之乎者也吗?古人在平常交流说话的时候不会一直使用知乎者也,这就好比我们曾经看到过任何的有关古诗文的节目

2022-12-21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过三” 下半句更为经典 老祖宗的识人智慧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过三” 下半句更为经典 老祖宗的识人智慧

而这些智慧,大多通过现在在农村流传的俗语传世,这些俗语易于传播,我们每个人大都会念那么两句

2023-08-02

古人云:树怕三摇 女怕三撩 下半句才是经典 老祖宗总结的智慧

古人云:树怕三摇 女怕三撩 下半句才是经典 老祖宗总结的智慧

明代有一位大才子叫做冯梦龙,他曾经写过一本智囊全集,书中有这么一句俗语:树怕三摇,女怕三撩

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