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清朝名人一身文人风骨 当官难以出头 反而更适合教书育人

时间:2023-12-31

此人名为蒋士铨,但祖上姓钱,在他祖父那一代,因为避难与家里人走散了,后来祖父被一位姓蒋的好心人收留,从那之后开始姓蒋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清朝时期,有位书生却愿意为百姓出头,此人在当地是有名的才子,也曾当过小官,但后来辞官归家,做了先生为人讲学。

此人名为蒋士铨,但祖上姓钱,在他祖父那一代,因为避难与家里人走散了,后来祖父被一位姓蒋的好心人收留,从那之后开始姓蒋。

蒋士铨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是位秀才,而母亲也知书达理,因此在教育上,蒋士铨从小都没落下,在他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认字之后教四书五经。

因为家教严格,不论严寒还是酷暑,蒋士铨读书从未中断,学了六年,有所小成后,父亲又怕蒋士铨,每日待在家中读书,会变成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便带着蒋士铨游历,走遍了许多名山大川、文人古迹。一路上蒋士铨与父亲,共骑一匹马,涉山涉水,还有受马背上的颠簸,小小年纪却吃了不少苦,因此蒋士铨与一般书生不一样,少年时期便可以自立。

后来,父亲蒋坚又把,蒋士铨安排到大户人家中,去完成九经等书籍的修习,其实也就相当于去书院读书,只不过是私人的而已。蒋士铨十七八岁时,路子有些走歪了,沉迷于淫靡绮丽之书,且收藏有数十册。

在十九岁那年吗,却突然醒悟,将一些不好的书籍、诗词,全部焚烧干净,自此开始专心读书,三年后考中举人,第二年开始入京求仕。

也许人生路就是磕磕碰碰的,蒋士铨刚开始并不顺利,但科举之事只能一步步来,此后又考了三次,到三十三岁才考中进士。

据说当时就算中了进士,也不能马上授官职,也有可能蒋士铨并非一甲进士,史料记载仅是进士出身,清朝分为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所以蒋士铨,只得入庶常馆为庶吉士,需要磨炼三年才授官,而蒋士本是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还熬出个第一名,授为翰林院编修。

翰林院虽然清贵,世人皆知,但想熬出头很难,主要就是为皇帝,编写一些史册有关的东西,蒋士铨一直想要做些实事,但苦于没有机会,又熬三年不得志,辞官南归。

其实辞了也好,以蒋士铨的本性来说,一身文人风骨,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显得太过突出了,且他也不愿随波逐流,自身又无背景,在官场中是迟早熬不下去的。而蒋士铨也很果断,既然混不下去,就早早脱身。

而蒋士铨虽然回了南方,但并没有回江西老家,反而去了金陵,因为老家铅山,并无田地让他耕种,也就是没有生活来源,且金陵有他所敬仰的诗人袁枚,因此在此常住下来,后来他又应郑大进之聘,主持扬州安定书院,做起了教书育人的事业。

蒋士铨此在当地常住后,因为打抱不平的性格,也发生过不少故事,例如有一次,蒋士铨外出游玩,走到一座水碓旁,见几个舂米的乡民愁眉苦脸,就以为乡民有难处,就想过去帮忙,而乡民一见是个书生惊喜不已,连忙请他帮忙。

而蒋士铨经过一番了解,得知是当地县老爷,经过此地看见乡民在舂米,就出了一个“水打轮,轮打碓,舂谷舂米舂秕糠”的上联为难乡民。且只要县老爷回来后,乡民们对不上,就要每人罚没一担米。蒋士铨一听,这不是摆明的刁难吗?

九成的老百姓都是大字不识的,却让他们对对子,蒋士铨对此事自然不乐意,就算乡民不请,他也会主动帮忙。于是蒋士铨问乡民,这县老爷是骑马,还是坐轿子的?

而乡民们一同大声道:“是坐轿子来的。”蒋士铨略一思索,就有了办法,不但教会他们下联,还教他们如何应对县老爷。

不久,所谓的县老爷,就坐着轿子返回了,且志得意满的问道:“你们对上了没有?”却不想乡民们一同大声道:“人抬轿,轿抬人,扛猪扛狗扛死人。”

县老爷一听就发现不对劲,这对子太工整,且还把他骂了,绝不是一帮农民对出的,且当时自己并没有,不准别人帮忙,只能吃个哑巴亏,此后气愤离去。

蒋士铨帮百姓出头,让乡民免受损失,但也间接得罪了县老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以蒋士铨的性格和条件,当官难以出头,反而更适合教书育人。

#蒋士铨#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清朝名人一身文人风骨 当官难以出头 反而更适合教书育人》,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Only小仙2024-01-11 22:33Only小仙[上海市网友]182.51.155.87
    当官难以出头,可能反而让他更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下一代的文化人才了。
    顶5踩0
  2. 醚琞2024-01-06 03:08醚琞[江苏省网友]111.120.237.101
    这位清朝名人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十分注重教育和知识的传承,真是令人敬佩。
    顶0踩0
相关阅读
文艺“漫”生活——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园岭街道邀文化名人讲“古琴与中国文化之根”

文艺“漫”生活——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园岭街道邀文化名人讲“古琴与中国文化之根”

11月6日下午,园岭街道办事处文化站3楼多功能厅内古风雅韵,近50位社区居民和古琴爱好者齐聚一堂,在品饮茗香、琴瑟之音中,听深圳文化名人胡野秋讲古琴

2011-08-27 #经典句子

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丨刘江滨:铜雀春深

文化名人邯郸笔记丨刘江滨:铜雀春深

通过名人见闻式报道,全景展现第六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举办地邯郸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生动实践

2023-06-12 #经典句子

清朝有好诗 6首绝句 文人风骨 字字有力 写尽大时代下的坚守

清朝有好诗 6首绝句 文人风骨 字字有力 写尽大时代下的坚守

它是人立身存世的根骨,也是面对磨难最后的武器

2023-10-22 #经典句子

最令人拍案惊觉的12句话 看完受益无穷!

最令人拍案惊觉的12句话 看完受益无穷!

李鸿章留下的很多副对联,如今读来,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2023-08-25 #经典句子

这个时代是文人的天堂 读书人的乐园 诞生了许多妇孺皆知的名人

这个时代是文人的天堂 读书人的乐园 诞生了许多妇孺皆知的名人

人类文明因多资而繁荣,因厚重而精彩

2023-08-14 #经典句子

同写高考作文题∣带你走近潮汕:那些与潮汕有不解之缘的历史名人

同写高考作文题∣带你走近潮汕:那些与潮汕有不解之缘的历史名人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荣幸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潮汕!作为潮州人,潮汕是我血脉里流动的温情,是我漂泊异乡的念想,是舌尖上永恒的记忆!潮汕地

2020-08-11 #经典句子

几乎人人见过的成语及名人名言 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又能有多少

几乎人人见过的成语及名人名言 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又能有多少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思想的沉淀,文化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人生重要的基石

2018-11-08 #经典句子

天造地设的一副楹联 却出自两位名人诗句 看似超脱实则暗含愤懑

天造地设的一副楹联 却出自两位名人诗句 看似超脱实则暗含愤懑

上下联出自不同诗人的两首诗,请问这是谁的诗句?A欧阳修和苏舜钦B欧阳修和苏轼C苏轼和苏舜钦D苏舜钦和苏轼答案是A

2023-06-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