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1

时间:2023-12-30

一 春秋 此处所讲春秋,是指鲁国春秋,亦即鲁国编年史,按年代顺序编写的鲁国史书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5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1

先秦历史散文一

江山多娇娆著

先秦历史散文,除较早的甲骨卜辞之外,主要是《春秋》《尚书》《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一.《春秋》

此处所讲《春秋》,是指鲁国春秋,亦即鲁国编年史,按年代顺序编写的鲁国史书。其实,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墨子就曾见过“百国春秋”。因为当时各诸侯国都曾设置史官:左史、有史。前者记言,后者记事。记事就是《春秋》。这类历史书起初都存于官府,鲁春秋原是哪个史官所写,已难考证。到春秋末年和战国初期,有人开始对这些官府保存的史书加以整理,编写出新的历史,于是就有私人著述的《春秋》。而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历史著作就是孔子修订整理的鲁《春秋》,也就是文学史上常说的《春秋》,亦即我们所讲解的《春秋》。

这部《春秋》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0年)这二百四十二年间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重要事件。例如:晋楚泌之战,《春秋》就有十二个字的记载:“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泌,晋师败绩。”甚至,当时山川日月天气变化,《春秋》中也有记载。仅日蚀一项,就己有三十七次。书中所记各国大事,孔子还以自己观点予以评断,暗寓褒贬之意,即所谓“微言大义”。

在写作上,《春秋》叙事简明扼要。孔子整理的这部《春秋》,虽然记录二百四十二年包括周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重大事实,但总共只用一万六千五百七十二个字,而每件事起于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何人参加、结果如何,顺序写来,意思完整无遗,却又简明扼要。故《史记》曰:“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游子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能改一字。”

《春秋》用词准确。孔子在《春秋》中遣词造句极其谨严。即使记战争,也根据战争性质、经过、结果、双方态度,选用了十一个不同动词:伐、侵、袭、入、克、灭、取、战、围、歼、追。既表明了作者的看法,也给读者以准确概念。孔子字斟句酌,推敲琢磨,纠正了原来的谬误,使之更加合情合理。《春秋》庄公七年中,原文是“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雨星不及地尺,而复。”意谓“夏季四月份,辛卯这天夜里,看不见恒星,半夜时,星石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到离地不到一尺高的地方,又回到天上去了。”诚然,天体变化莫测,可能会出现某些怪异现象。也确实有过陨石雨。但是,陨石落到离地不到一尺再飞回去,却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因此,孔子将“雨星不及地尺而复”改为“星陨而雨”,陨石像雨一样落下来,就易于理解,符合事实。可见,孔子修订《春秋》,花费过创造性劳动,故而在战国时期已经大行于世,成为儒家五经之一的经典,受到其他各派学者称赞。

这部《春秋》叙事条理,逻辑性强。为正确叙述事件本身发展过程,准确表现各人对事件的认识顺序,《春秋》中使用了变化多样的句式,使叙事条理逻辑,明白简洁。僖公十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意谓“周历正月初一,陨落的流星落到宋国共五块;同一个月,人们看到六只水鸟在天空退飞,过了宋都就看不见了。”)前后的两句中,词序不同:“陨石于宋五”,谓语、主语、状语、定语。与“五石陨于宋”相同,但作者却不说“五石陨于宋”,乃是意味着人们先看到自天上陨落下些东西来,落到地上才知道是石头,不是落在一处,而落在宋国境内,调查后才知道是五块,所以写作“陨石于宋五”。而后一句,“六鷁退飞过宋都”,顺序是主语、谓语、状语。人们先看到天空飞着六只鸟,然后辨认出是鹢,仔细再看,原来是“退飞”。极目视之,看到它退飞过宋都就不见了,所以便写作“六鷁退飞过宋都”。这两句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力和表达力,而且这种句法合乎事物的过程,合乎读者的思维路线,使其得到明晰而完整的认识。

虽然《春秋》具有上述优点,但倘若作为文学作品要求,却觉得失之过简,有些像新闻提要,不如《左传》生动有趣。

二.《尚书》

《尚书》主要是历史书。春秋之前,历史书都是官方史官编写。殷商、周以及他国,都设有史官:大史、小史、左史、右史。君主言行,史官都要记录。“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尚书》,尚者上也,即上古之书。据说,此书原有百篇,编次杂乱,后经孔子纂辑整理,加上序言,遂成经典,称为《书经》。但后人并不相信孔子纂辑之事。自汉代以来,《尚书》有古今之分。亦即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秦始皇焚书时,史书、医、农、占卜之书,可以不烧,故汉初经学家存有《尚书》,是当时通行隶书所写,称为今文《尚书》。据传,汉文帝时寻求能治《尚书》者,只有伏胜能懂,已经年老难行,便派晁措学得,《尚书》得以保存。尔后汉景帝之子刘恭封为鲁王,为扩大宫廷,而拆毁孔子故宅,从夹壁墙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比伏生所传多出十六篇,称古文《尚书》,早就逸失。

《尚书》主要是史官记载周商等王朝君王的誓、命、训、诰。誓,誓词;命,命令;训,训词;诰,告示。

一是反映周、殷等王朝之间的斗争历史。如《牧誓》《大诰》。《牧誓》是周武王继位后第十三年二月初五这日,天还未明,周武王率领西方庸、蜀、羌、袤、微、芦、彭、濮等八国军队和周王室军队在殷都朝歌以南牧野誓师征伐商纣王,指出其五大罪行:一是听信宠妃妲己谗言,说母鸡不能打鸣,否则,家道衰微。纣王听信妲己,使国家衰微。二是废弃祭祀神灵祖先。三是废弃父母兄弟,不加任用。暴虐百姓。等等。说明了讨伐纣王是讨伐无道昏君。继之讲明如何列阵攻击,注意攻击六七步之后就要整顿一下阵容。最后讲明“弗御克奔”,不要虐杀纣王军中投降过来的俘虏。整个誓词,理直气壮,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反映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必胜信心。

《大诰》可谓发表的告示。周武王灭掉殷商杀死商纣王之后,仍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并且命自己两个兄弟管叔、蔡叔监视武庚。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年纪幼小,依靠叔父周公旦辅佐。不料,管叔蔡叔竟然与武庚勾结,叛乱反周。于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兴师东伐,讨伐武庚。出兵之前,乃作《大诰》,告示国人讨伐武庚原因。

可见,《牧誓》《大诰》反映了周殷之间的斗争。

同时,《尚书》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两种思想之间的斗争。从《盘庚》三篇(上、中、下)就可以看出。商代共历三十一王,盘庚是第二十个商王。在他之前,商曾五次迁都。商最早住于河南商丘一带,为开发西部北部,盘庚之前,曾向西迁都三次。后来商地遭受黄河水患,商族便退回到庇、奄(即山东东平到曲阜一带)。盘庚继位后,感到商都设在东方,不能使经济迅速发展,不便于掠夺西方北方游牧部落的人口财富,没法进而发挥军事力量和开发国土,所以决定西渡黄河,迁都于黄河以北的殷地(河南安阳)。但是,这对原来东方奴隶主、苟且偷安的大官吏不利,于是他们便假托天命,利用部分人怀乡恋土的保守思想,制造流言蜚语,煽动民众起来反对迁都。迁都于反迁都的斗争,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是开土扩边与苟且偷安两种思想的斗争。盘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召集大奴隶主、大官吏、商民众,发表了长篇讲话,后人称之为《盘庚篇》。

在这篇散文中,盘庚反复说明迁都理由,把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新生枝芽,说“颠木之有由孽”(倒撲的树木可以生出新芽)。他劝告群臣服从王命,“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要像网一样紧紧系在纲上,才能有条不紊;要像农民一样尽力耕作,才能大有收成);他责备群臣的妖言惑众,说“恐沈于众,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撲灭?”意谓使错误滋长起来,就会像燎原的大火。等它燃烧起来,连接近它都不可能,又怎么能撲灭呢?他告诫民众,要好好服从命令,否则,“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厥哉!尔沈不属,唯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何廖?”意谓倘若你们不服从我的命令,你们就会自找苦头,好像坐船一样,你们不快过河,犹疑不决之中泡烂了你们的船。你们的船沉落了,但是并非只有你自己,你们让大家都沉落到水里去了。你们没有审查这种情形,只是自己发火发牢骚,怎嘛会得到好处呢?作者以不少生动比喻说明了迁都重要。历史证明,盘庚迁都主张的正确,迁都之后殷商经济文化确实有了较快发展。新都安阳小屯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

《尚书》也反映了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对历史经验注意总结的情形。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从历史上,特别是前朝亡国教训中,总结了一些以资借鉴的经验教训,有的仍有启发教育意义。

例如:敬天保民,不图安逸。《无逸》一篇就是从这种思想出发,告诫年幼周成王,不要荒淫享乐,贪图安逸,殷中宗之所以享国75年,高宗享国59年,祖甲享国33年,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稼穑之艰,耕种收割之苦,不敢享乐安逸,而其后君主,“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所以享国日浅,或十年,或七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因此,周公告诫成王,不要乱伐无罪、乱杀无辜,要勤于政事,“怀保小民”,“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酒于酒德”,观点还是比较进步的。

例如:《尚书》主张礼贤良士,不能固执己见。《秦誓》就表现这种观点。秦穆公派兵袭击郑国之前,老臣蹇叔劝谏秦穆公,“劳师远袭,敌军必知,不可出兵”,穆公不听,仍派孟明、西乞、白乙三帅领兵出征。蹇叔哭泣为之送行,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之入也”,穆公愤怒,派人对蹇叔说“尔何知,中寿,尔慕拱矣”意思是你知道什么,你坟墓前的树木长成了,你的坟墓墓门打开了,你该死了。结果,秦兵果然遭到晋兵伏击,三帅被俘,全军覆没。秦穆公非常懊恼,特写《秦誓》: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犹询之黄发,则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弗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人之庆。

意思是:

秦穆公说:“喂,我的群臣们,听着,不要喧哗!我一定要把许多话中最基本的话告诉你。

古人说过:“老百姓都认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好事,固执自己的意见时,就会做出许多邪僻的事。责备别人,没什么难事,但被人责备却能从之如流,才是困难的啊!我所忧虑的,是光阴易逝,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回来。自己虽常怀念古代的谋臣,但却不能实现愿望,成就己之事业。唯有今天的谋臣,姑且可以亲近。虽然如此,尚且还要询问年事已高的退休老臣,请他们参谋,那才不会有什么差错。

那勇武的贤臣,腰板气力虽然已经失去,我仍然亲近他们。而那些体力强壮、有勇无谋的一勇之夫,即使他们骑射驾车的本领相当熟练,我也并不抱着怀才若渴的愿望。而像那种见解浅薄、习惯撒谎、迷惑视听之人,我哪有功夫去亲近他呢?

我梦寐怀念的是这样一位能够担当大任的大臣。他有决断的魄力,虽然并无其他技能。他有宏伟抱负和乐道好善之情,像是有很大容量。他对别人独特的技艺,就像他自己所有的,爱护而不嫉妒;对于别人的才能见解,就像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一样。之所以如此,都是由于他有容纳众长的气度和容量。靠这样的大臣来保护我的子孙后代,就能给老百姓带来长远利益。而有的人,则对别人的长技,嫉妒讒毁,使天才的见解无法实行,就说明他不能容人。用这样的人就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后代,黎民百姓也会因此而受其危害。

所以说,国家的能否安定,是一个人造成的;国家的强盛,也是一个人恩赐的结果。”

从这篇誓词中可以看出,秦穆公从失败中得到了教训,看到了礼贤良士的重要意义,表明他不愧为一位雄心勃勃、有进取精神的政治人物。

同时,《尚书》也反映了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服。例如《多士》,是警告殷遗民之词。殷被周灭之后,周公在洛地另建都邑,将殷之遗民迁去,并以周成王之命,警告这些遗民安分守己:

王曰:“告尔殷多士,今予惟不尔杀,予惟时命有申。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尔乃尚有尔土,尔用尚宁干止,尔克敬,天惟畀矜尔;尔不克敬,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尔厥有干有年于兹洛。尔小子乃兴,从尔迁。”

意思是:秦穆公说:“我重申以前的命令,不杀害你们,还要赐给你们恩德。我对于四方之士,都不加排斥,只要你肯为我服役,供我驱使,替我奔走,那么你们还会保有你们的土地,上天也会怜悯你。如果对我不敬,那不仅要丧失你们的土地,我也会把上天对你们的处罚加到你们身上。”实际就是警告被统治者老老实实,否则就要坚决镇压。

总之,《尚书》反映了殷商、周王朝的历史斗争,尽管不能作为信史认为完全有据可靠,但不失为较好的历史散文。

而且,《尚书》写作上也有特色:文字艰深难读,佶屈聱牙,但是有些篇章,叙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较之《春秋》那种提要式散文,显然有所进步。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1》,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叶落。夜破。秋末2024-01-11 10:57叶落。夜破。秋末[西藏网友]210.52.72.79
    听了这篇讲稿,对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能多多了解相关知识!
    顶2踩0
  2. 星CHEN2024-01-05 07:12星CHEN[重庆市网友]58.68.177.2
    这篇讲稿真是让人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很有启发性!
    顶9踩0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0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0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0先秦诸子散文的硕果下江山多娇娆著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二. 《韩非子》韩非,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出身贵族,为韩国诸侯公子,与李斯从师荀子,口吃,不善说道,却善于著...

2011-11-09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7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7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7离骚之美新论上 江山多娇娆著如何评价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长诗《离骚》?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我们也可以说,《离...

2019-05-03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7先秦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7先秦诸子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7先秦诸子散文江山多娇娆著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时期,特别是这个时期的后半段,亦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繁荣。散文犹如雨后春荀,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蓬勃发展。 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概述 ...

2024-01-08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3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3

中国古代文学讲稿之13先秦历史散文二《战国策》江山多娇娆著《战国策》是继《左传》之后又一部宏伟的历史散文名著。 一.书名和作者《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等国谋臣策士纵横...

2007-07-21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10条经典名句 说透古代家风家训

中国古代10条经典名句 说透古代家风家训

中国古代10条经典名句,说透古代家风家训。1. 因风寄书,此外勤学自爱。——苏轼《与侄千之书》因为想要对你进行劝告而寄出了这封信,希望你能够发愤图强,做到追求真理爱惜自己。2. 却有主张,勿悠悠碌碌随人忙。——...

2019-02-18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文学 名家名篇 古代散文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 名家名篇 古代散文的成就

大家好,我是张雪雪,今天来和大家讲一讲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篇,古代散文的成就。在我国古代,散文是指用散体文字写成的文章,序跋、碑谏、铭箴、颂奏、论说、游记、传记等,都被包括在散文里面。唐以后的古文就是...

2013-05-22 #经典句子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古代中国重铠甲和欧洲重盔甲 风格迥异!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古代中国重铠甲和欧洲重盔甲 风格迥异!

盔甲是骑士的重要装备,中世纪早期最好的铠甲是锁子甲,这种铠甲在公元前200年的斯堪的纳维亚已出现。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锁子甲生产技术进步提高。骑士大多喜欢取锁子甲铁的自然颜色,但也有人喜欢染成其它颜色。然后...

2010-04-27 #经典句子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形成的成语 说出来你肯定知道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形成的成语 说出来你肯定知道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首——潘安。关于潘安的成语:掷果盈车,昙花一现,白发悲秋,望尘而拜,金谷俊游,潘杨之好。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宋玉,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关于宋玉的成语:下里...

2010-10-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