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为什么文章中的“我”不能等同于作者?

时间:2023-12-29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文学分为四大门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0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文章中有主体“我”的存在,而且这个“我”有时候并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文学分为四大门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众所周知,小说是以虚构的艺术手法塑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那么,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场景就不是真实存在的了,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小说中人物比作小说作者。可以说,小说中的人物凝聚了作者构思的结晶,甚至有作者本人的影子,但绝不能等同于作者。鲁迅在说关于阿Q构思的时候说道:“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也就是说,在阿Q身上集中了底层劳动人民所有的劣根性,而不是单单指一个底层劳动人民。虽然阿Q是一个文学形象,但足可以代表那一类人而不是代表他自己。当然,阿Q身上有鲁迅构思的思想在,当然不能等同与鲁迅了。而在《故乡》里,其中的“我”就有鲁迅自己生活的影子了,但也不能等同于鲁迅本人。到了《社戏》里面,那个“我”就有鲁迅真实生活的痕迹了,毕竟是散文,可以简单地看作鲁迅记述小时候的事,其中的“我”就是小时候的周树人。这就涉及散文中的“我”的问题,散文中的“我”是不是应该等同于作者自己呢?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抒情散文中的“我”不一定等同于作者自己,要是作者自己的所思所想,里面有一个“我”,就可以看作作者本人,但要是变化了视角,成了“我是一棵小草”或者“我就是一滴雨”,那么,文中的“我”就不等等同于作者本人了。严格来说,抒情散文中的“我”是不能完全等同于作者本人的,毕竟经过了作者的意识加工,就连里面的“我”也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并非纯客观抒情,当然就会有失偏颇,或者竟至于角色互换了。有的作者为了顺应文体的需要,不惜大量使用华词丽句,虚构场景,也就失掉了作者构思的真实性,出现了文字表达的歧义,读者当然不能把文中的“我”等同于作者自己了。写人写事的叙事散文比较实在,里面的“我”应该是作者自己了吧?也不一定。写人的叙事散文要通过事情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写事的叙事散文要通过对时间的描述来凸显某些人物形象,或者情感倾向,以及哲学道理。为了顾及人物的感情,其实是作者构思的一种权宜之计,就会对叙事散文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虚构或片面化描写,以至于造成一定的偏差,这偏差只是顺应了文体的需要,顺应了语言的需要,顺应了结构的需要,顺应了构思的需要,却没有顺应客观事实的需要,以至于虚构了一些假大空的人物,或者情节和场景也存在一定的虚构失真问题,那么,这类文章中的“我”就不能等同于作者自己。可是,作者明明在叙述“我”呀?为什么不能等同于作者呢?要是答题,可以说文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但要是从文学构思的角度来看,文中的“我”就不是作者那么简单了。

作者构思需要适应文体、语言、结构等需要,原原本本的“我”并没有多少材料可写,于是作者就要对原原本本的“我”进行艺术加工,让这个“我”适应文章写作的需要,起码有足够多的故事来表现人物形象。毕竟,读者只是看到了文章,至于文章是如何构思出来的,文章中的“我”有没有出现问题,或者说有没有存在着偏差和美化的嫌疑,就不知道了。没有哪个读者要刨根问题,非要追究作者构思是否真实的问题。即便作者是个坏蛋,也会在作品中把“我”塑造成一个好人,塑造成为别人奉献的人,即便是找借口,故意美化自己,也要那么写,以此来挑战舆论的攻击。也就是说,作家的人格和他们作品中塑造的“我”可能相一致,也可能大相反,读者不能当真。

既然如此虚假,那为什么还要读文章呢?因为文章中的人物、场景、情节都有可能是虚构的,但说明的事理,表达的感情却是真挚的,可以让人久久回味。不能说这个人是个坏蛋,他的作品就变得一无是处,也不能说这个人是个好人,他的作品就会一如既往的好。还有敌对国的作家,读者不能把人家看成反面角色,更不能把他们的作品看成大毒草,予以清除,而应该用纯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理性看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不能一棍子打死。至于诗歌,其中的“我”更不能等同于作者,即便是叙事诗,也是如此,很多诗中的“我”都带了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还带有很多象征的意思,虽然可以附载作者个人的信息和思想,但并不能在两者之间划等号。尤其是那些跳跃性比较大的诗歌,其中的“我”基本上是指一类人,而不是诗人自己。至于戏剧,就更不能把其中的角色等同于作者自己了,就是明显具备一个“我”也不指作者,而是艺术化构思的一个视角展现,以“我”为一种视角,展现一定的舞台场景。有的时候,戏剧中的“我”只是见证者,并不是亲历者,有的时候既是见证者,又是亲历者。甚至剧作家都没有去过一些地方,只是凭借虚构就写出了一些超时空的场景,还设置了戏剧人物,其实和小说差不多了,当然也就涉及虚构的艺术手法了。

文章构思之后,写出来就不一定令作者满意,要想做到“我手写我口”,基本上很难。既然经过了作家的构思畸变,那么文章中的“我”就不能等同于作者了,更何况还有很多饰伪的文章,让读者不明所以了。那么,文章中的“我”也就变成了作者刻意虚构的角色,真真假假,亦真亦假,让读者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哪里还能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为什么文章中的“我”不能等同于作者?》,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物是人非2024-01-13 14:30物是人非[黑龙江省网友]203.16.10.186
    或许作者故意模糊了“我”的身份,让读者更加主动地思考和参与到文章中来。
    顶0踩0
  2. Soumns╰2024-01-08 10:52Soumns╰[山西省网友]202.41.153.51
    我觉得文章中的“我”其实是作者刻意模糊了身份,让读者更容易投射自己的感受进去。
    顶7踩0
  3. 殁心2024-01-03 07:15殁心[云南省网友]101.102.109.211
    这篇文章真是让人思考,我觉得“我”可能代表了更广泛的群体而非作者个人。
    顶45踩0
相关阅读
咬文嚼字:对黄清老师回忆母亲文章的点评(作者 刘企华)

咬文嚼字:对黄清老师回忆母亲文章的点评(作者 刘企华)

...有太多的不能忘》发表于《文化佳园》和《大洲文苑》。作者从母亲对自己的教育、理解和支持三个方面,记叙了考上师范有了“饭碗”时母亲的喜悦、工作分配奔赴异乡时母亲的理解、回乡改行心情沮丧时母亲的教导、主持正...

2022-11-18 #经典句子

善于修改文章的作者才能写出好文章

善于修改文章的作者才能写出好文章

写东西并不是写完就算完了,改文是很重要的一步。有些大作家的一稿和普通人的作品没多少差别,但他们会一遍一遍改,才是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水准,改文就有这么大的影响。语言感觉不够好的人,一遍写成的东西一眼就能看...

2016-10-23 #经典句子

文章看起来乱糟糟 3个技巧让你的文章简洁有力

文章看起来乱糟糟 3个技巧让你的文章简洁有力

...我们也应该多去打磨自己的句子,多用这样平行的句子。作者在书中讲,使用平行句式要遵照原则,要么每项前面的词都重复,要么只重复第一项前面的词。例如:“她喜欢太阳、沙滩和去海边。”改成“她喜欢太阳、沙滩和海...

2022-11-29 #经典句子

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 状物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家长都说办法好

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 状物类文章的阅读要点 家长都说办法好

...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点:阅读的时候要注意作者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事物,注意要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描述对象的外形和特征来进行描写的,并且还要去注意作者对物体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不管什么样的物...

2023-02-06 #经典句子

写好科技文章需要掌握的技巧

写好科技文章需要掌握的技巧

...。它以科学技术为内容,以文字为表达形式,因而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语文知识,两者缺一不可。医刊汇编译认为,要写好一篇科技文章并非易事,需要科技写作者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首先,要认真提炼主题...

2023-06-23 #经典句子

文章写作:什么是文章的结构

文章写作:什么是文章的结构

...确鲜明地表达出来,甚至会让人读了感到杂乱无章,不知作者要说的是什么。我们说文章的结构,人们写作时常常叫做“搭架子”,就好比盖房子设计蓝图一样。蓝图设计得好,盖成的房子才美观、实用,还能节省材料;蓝图设...

2013-09-17 #经典句子

观点|如果一篇文章多次被抄袭 那就是好文章 评奖 提职称都应考虑

观点|如果一篇文章多次被抄袭 那就是好文章 评奖 提职称都应考虑

...转自:雅理读书、高校人文界编者按:读到结尾处就明白作者的意思了。——翻译教学与研究胡宝国:学术的春天就是不折腾作者:胡宝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主要代表作有《汉...

2010-10-21 #经典句子

如何拟写文章的开头?

如何拟写文章的开头?

...入法提问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并进行回答,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提问的方式有很多,自问自答,自问他答,他问他答,或者人物对话。提问的好处在于,能很有效地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导读者不自觉地将问题...

2017-01-13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