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仁慈宽厚 始终相信:我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时间:2023-12-22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并不懂什么是养家糊口,更多的就是围在母亲的身边的淘气成长,所以每个孩子对自己母亲的依赖往往都更深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理念中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被称为家里的顶梁柱,女人则是操心一家生活的角色。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并不懂什么是养家糊口,更多的就是围在母亲的身边的淘气成长,所以每个孩子对自己母亲的依赖往往都更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性格多数也都是受母亲的影响,一代伟人毛主席就对自己的母亲感情格外的深厚。

“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也可怜穷人”。这是毛主席在跟美国记者斯诺聊天的时候说的。

“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利人的,自己的母亲是属于第三种人”。这句话是毛主席在母亲去世之后写给同学的新中写到的。因为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眼,毛主席还含泪写下了《祭母文》,关于毛主席对母亲的怀念,有很多的资料可查。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一生仁慈宽厚,她始终相信:“我三伢子是有出息的,将来是要干大事的”。

勤劳的母亲

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伟人,有很多人也好奇是什么样的家庭养育出了如此优秀的孩子。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父亲毛贻昌,字顺生,母亲的名字有过不同的记载,有的资料是文素勤,又有人考证叫文其美,她是文家的第七个孩子,所以经常被叫作文七妹。

一个孩子最初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都是来源于家庭的,毛主席的父亲由于常年在外谋生,所以他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是很多。

毛顺生和文七妹一共生了7个孩子,可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只活下来三个,分别是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还过继过一个养女毛泽建。

家里孩子多难以照料,毛泽东就被父母送到了外祖母家里,直到9岁之前他都生活在唐家圫。从文七妹仁慈宽厚的性格中也能看出文家对孩子的教育是很开明的,毛泽东生活在外祖母家的时候也学到了文家顽强向上、刻苦耐劳等家风 。

中国有句俗语叫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几乎在所有人的眼中母亲无论美丑穷富都是最好的。毛泽东也不例外,他童年所有美好的记忆都跟母亲有关,提起母亲心里总是能漾起阵阵温暖。

得益于文家的良好家风,文七妹嫁入毛家之后就开始转变自己的角色,当时毛家的经济要比文家的差一些,但文七妹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现实差异而心生不悦。

文七妹和传统的农村妇女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庭院、侍奉公婆、养育孩子,她将家里家外的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就连丈夫的蛮横和粗暴,她也一样样默默忍受了。文七妹的辛勤劳作给了毛泽东一个安稳的环境读书学习。

善良的母亲

说起毛泽东读书,还有一个插曲是和父亲毛顺生有关,这也是少有的关于毛泽东父亲的记载。

1910年,毛泽东到了读书的年纪,可是父亲却决定将他送到湘潭的米店当学徒,因为当时的毛家已经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富裕人家了,他希望毛泽东能够继承家业从商。

毛泽东小时候爱国心切,一心想读书,他请周围有见识的亲戚和老师劝父亲,最终才得以到东山小学读书,这其中也少不了母亲文七妹的帮助。

毛顺生和文七妹是典型的严父慈母,毛顺生忙于生计也不善言辞,所以很少和孩子交流,还时常因为生意不顺或者孩子淘气而打骂孩子。

文七妹虽然心疼孩子,但她从不挑拨孩子和父亲的关系,而是在中间和事佬的角色,她用自己的温柔和包容维系了一家人的感情。

受母亲的影响,毛泽东从小也心地善良,母亲经常会接济左邻右舍的穷苦人家,毛泽东也是如此。

有一次毛泽东去取卖猪的钱,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很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苦人,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就将钱财都分给了他们。回家之后,文七妹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不但没有责怪毛泽东,而是肯定他的做法。

文七妹看到了毛泽东身上的善良,也知道他的理想和抱负,所以在毛泽东到长沙读书的时候,母亲文七妹深情的说:“我三伢子是有出息的,将来是要干大事的。”知子莫若母,文七妹对毛泽东的一生寄予了厚望,毛泽东也确实做到了。

母亲的遗憾

自古忠孝难两全,走出韶山的毛泽东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从此回家的时间就少了。但是母子连心,远在老家的文七妹时刻挂念着远行的儿子,毛泽东也时刻没有忘记过母亲。

1918年,毛泽东即将动身去北京,他惦念正在养病的母亲,还托人开了药方寄回老家。只要有机会,毛泽东就会将母亲接到身边照顾一段时间,可是毛泽东注定是要干大事的人,早期革命形势十分严峻,所以他和母亲注定是聚少离多。

最让毛主席感到的遗憾的就是没能赶回去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毛主席接到母亲文七妹病重的书信时,他正在领导驱张运动,等他急忙赶回家的手,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家里人告诉他,母亲在临终之前一直念着毛泽东的名字,这也成了毛泽东对母亲最大的亏欠。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在暗淡的灯光下,毛泽东含泪写下了《祭母文》,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切哀思,母亲的仁慈宽厚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不管是在生前还是在去世之后,都是毛泽东不畏艰险、奋勇前行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第一次回老家是1959年6月25日,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他在父母的照片前伫立良久,还专门到父母的坟前去拜祭。

母亲文七妹辛苦操劳一生,晚年病重的时候毛泽东也没能在床前尽孝,等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有条件赡养父母的时候,他们早已不在了。

小结:

一个家的温度是由女人决定的,所以人们常说女人是一个家的风水,好女旺三代。作为一代文人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位仁慈宽厚的传统家庭妇女,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点在她身上都有体现,而且她也深知自己的孩子是由大志向的,“我三伢子是有出息的,将来是要干大事的”。

毛泽东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殷切希望,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救苦难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没有时间在母亲床前尽孝,就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日理万机,总共回老家两次,他对父母的怀念只能深深地埋在心里。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仁慈宽厚 始终相信:我三伢子是干大事的》,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风影-雁落沙2024-01-11 13:32风影-雁落沙[安徽省网友]125.62.77.43
    她对毛主席和三个儿子的信任和支持是母爱的典范,让人深受感动。
    顶1踩0
  2. 蓝玉蝶2024-01-04 19:12蓝玉蝶[浙江省网友]203.56.12.237
    文七妹的一生都充满了仁慈和坚定的信念,这种母爱和毅力令人敬佩。
    顶0踩0
  3. 尘微2023-12-29 00:52尘微[广东省网友]202.123.99.65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是一个真正的伟大母亲,她的宽厚和信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顶8踩0
相关阅读
伟人母亲文七妹:仅留一合照 临终唤石三伢子 毛主席亲撰祭母文

伟人母亲文七妹:仅留一合照 临终唤石三伢子 毛主席亲撰祭母文

她的三个儿子,一个成了中国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一个是闽赣军区司令员

2010-02-14 #经典句子

文七妹: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留下唯一合照 毛主席亲自撰写祭母文

文七妹: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留下唯一合照 毛主席亲自撰写祭母文

而毛主席的母亲文素勤是一位农村妇女,曾在韶山生活过四十个春秋

2017-02-13 #经典句子

毛主席家的第一个烈士是谁?24岁被害 就义前高喊一句话令人敬佩

毛主席家的第一个烈士是谁?24岁被害 就义前高喊一句话令人敬佩

其实毛泽建并非是毛主席的亲妹妹,而是被寄养在毛主席家的,毛泽建的父亲是毛尉生,也是主席的亲叔叔,这个叔叔很早就得了严重的肺病,再加上毛泽建的母

2023-05-23 #经典句子

得知母亲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毛泽东痛哭 含泪写下《祭母文》

得知母亲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毛泽东痛哭 含泪写下《祭母文》

他还有一个小习惯,喜欢穿长筒棉纱袜,因为母亲从小就给他穿长筒棉纱袜,穿上它,就好像母亲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一般

2015-11-02 #经典句子

母亲52岁患病去世 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毛泽东深夜写出祭母文

母亲52岁患病去世 临终呼喊石三伢子 毛泽东深夜写出祭母文

66岁的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湖南老家韶山冲

2012-10-26 #经典句子

伟人66岁回故乡宴请宾客 一句话让乡亲们惊诧:只差我干娘没来

伟人66岁回故乡宴请宾客 一句话让乡亲们惊诧:只差我干娘没来

他虽然不是在这里出生,却是在这里长大的,所以倍感亲切

2022-11-27 #经典句子

1954年表兄文运昌逗留北京不肯回乡 毛主席下逐客令:我不管你了

1954年表兄文运昌逗留北京不肯回乡 毛主席下逐客令:我不管你了

管了,他们有意见,不管又不行,我看,还得要管

2007-05-12 #经典句子

1927年 毛主席对乡亲们说了一句话 果然应验

1927年 毛主席对乡亲们说了一句话 果然应验

1959年6月25日下午4时许,在湘潭通往韶山的公路上,几辆小车在尘土飞扬中向韶山急驰而去,其中一辆灰色吉姆车上,坐着的就是韶山的儿子当时中国人民的领

2012-11-1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