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当材料作文题目逻辑不严谨 只有这样审题才保险

时间:2023-12-12

正课开始 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44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鞭辟入里的严谨逻辑训练,

层层推进的审美思辨提升,

这是目前我见过的最好的议论文实战教程。

【正课开始】

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荀子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刘备运筹帷幄的能力虽不足,但他能借助诸葛亮的智慧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

田径场上,运动员自身的弹跳能力有限,但他能借长竿一跃而上,从而越过目标高度。

借助外物,我们得以生存发展。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题解逻辑:精准审题 成功一半

这个题目材料从三个不同角度举例子,没有进行概括过渡,而是直接得出一个“借助外物,我们得以生存发展”的结论,属于典型的举例推理。

从逻辑角度来讲,举例并不能形成严谨推理,例子所对应的道理,一般来说,只能局限于例子本身,放在其他例子中不见得能成立。所谓特殊到一般的关系,通常需要对大量“特殊”进行归纳,才能整理出相对合理的“一般”结论来。这是科学归纳的基本原则。但从初中生写议论文角度来说,实在是没办法做到这样的严谨思维,所以,说归纳,不如说“提取”更恰当。尽管从例子中提取结论可能不够严谨,但写作文时,还是不得不在例子和结论之间找到比较准确的对应关系,以形成相对合理的逻辑。

这个材料中的三个例子,其实每个例子中的所谓“借助外物来得以生存发展”的意思,都不是很严谨。“假舟楫者”不见得能“绝江河”;刘备的蜀国能鼎立于三国,也不是单靠了诸葛亮一人之智;撑杆跳的运动员个个都有一根长竿,但并不是个个都能越过目标高度。这还真不是抬杠,的确是说:“借助外物”是不错,但真的不是“我们得以生存发展”的充分条件,尽管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考试的材料作文题,有时没有在意这样的严谨逻辑,只要能从例子中提取出相关意思,就直接给一个肯定的结论,我们不妨理解为:这是刻意给同学们挖的坑。如果你直接把结论当作论点来写,那就上当了,这个结论本身其实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论点,而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一个立意方向而已。何况,即使结论的逻辑比较严谨,也不适宜当作议论文的论点来写。议论文的论点,必须要自己从材料的整体语意中提炼出来。

所以面对这个“借助外物,我们得以生存发展”,你得思考:什么条件下才需要借助外物来生存和发展?该怎样借助外物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借助外物得来的生存发展,和不借助外物的生存发展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思考还不能泛泛而谈,你得落到实处,就事论事,否则根本构建不起逻辑。比如空泛地说:当我们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必须要学会借助外物才能渡过劫难,获得活下去的机会。你会发现,这其实似是而非,简直不知所云,越说越混乱。

对于材料作文来说,这样的思考是有条件限制的,那就是材料的“整体语意”。这个题目材料,也要求从整体语意来思考,真是比较头疼。因为三个材料以并行的关系出现,看起来最多只是三个不同的角度,彼此之间是松散关系,并没有严谨的逻辑联接。还因为结论中提出的“生存发展”,除了刘备和诸葛亮那个例子可以对应上,其他两个例子好像并不能直接对应,不管是渡河还是撑杆跳高,离“生存发展”还是有点远。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审题时,就不得不为材料和结论之间构建逻辑,难渡就要更大一些。构建逻辑的前提是,先能精准分析现象和结论各自的意思。先来分别分析。

①荀子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游泳能力强,却能够横渡江河。这是基于“渡过江河”的这个问题而言的,面前横着一条江,必须渡过去,就要做各种努力,想各种办法。借助外物,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至于造个桥走过去,拉个绳索滑过去,坐上热气球飞过去,总之都是在“靠自己游过去”之外的办法,都是“借助外物”。这是强调了“借助外物”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这个材料的内核,可以说是关于解决问题的。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一般材料作文题目中出现文言语句的时候,都会标注这文言出自哪篇文章,如果是初中课文中出现过的,那就不标注。出自哪位作者的哪篇文章,是为引用的文言提供了背景材料,这个背景,通常是需要在审题分析中兼顾到的。如果知道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就必然会思考这句话与学习的关系,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写一个学习的角度。

为了便于同学理解,这里把与这句话相关的一个段落抄录过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个段落中间的内容都是打比方,关键在于首尾两句。首句的意思是:一天到晚苦思冥想,可能还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尾句的意思是:君子天生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也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吧。从前面的“须臾之所学”来看,这里的“君子”是指那些学问大的人。前后结合起来看,就是借助外物的学习,效率比较高,能在同样的时间里学更多的东西。这是君子学习的智慧,或者说,有这样学习智慧的人更能成为君子。

总结一下:这个材料所包含的元素,有“借助外物”解决问题时包含的目标、方法、效率、结果,这为我们写议论文时建立论点逻辑提供了明确指向。

②刘备运筹帷幄的能力虽不足,但他能借助诸葛亮的智慧联吴伐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

这个材料,初中生并不陌生,在初中课本里就学过《诫子书》、《三顾茅庐》、《出师表》,只是不见得对三国那段历史就了解得非常完整。可能有人因此说:那平时看过名著《三国演义》、或者读过《三国志》的同学,是不是占了便宜?其实不然。之前我说过,材料题中提供的材料,不管是不是历史素材,进入这个材料的语境,其实已经自建逻辑了,能不能准确抓住这个逻辑,提炼出相关论点,跟历史常识储备是否丰富并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可以从历史角度来提炼论点;如果没有,只要基于这个逻辑来提炼论点,也是一样的。但要特别注意一个陷阱:进入题目的历史材料,未必就是历史的全部真相,所以要重点分析材料表述逻辑构成的意思,它可能并非真实历史事件传递的常规意思。

这个材料与其他两个不同,所谓借助外物的物,并不是一个物,而是一个人。尽管把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定位为“借助外物”,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似乎违背了他俩那种互相信任、互相依靠的战友关系,但前面说了,历史素材进入作文题目材料中,只能按题目材料的表述逻辑来理解,不要去纠结历史真相。这个材料,是拓展了“借助外物”的选材范围,告诉我们这篇作文的“借助外物”,不仅可以写人与物的关系,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关系。但是这个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意不要掉进功利陷阱。这个材料中刘备“借助外物”的目标,可以理解为并非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这种目标方向,在作文立意中必须要重视。

并且,这个材料中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借助外物”,不仅是取他人所长,补自身所短,还包含有合作的内涵。这属于“人与人”之间特有,“人与物”之间是没有的。找到对的人,为着共同的目标,实现美好理想,这是这个材料的完整逻辑。如果仅仅停留于自己在某方面遇上困难,要善于寻求身边人的帮助,那么不仅显得浅显,还有可能偏题:寻求他人的帮助,有可能成为自己不能直面困难的理由,那样的“借助外物”就适得其反了。

这个材料的内核,可以说是关于追求梦想的。

③田径场上,运动员自身的弹跳能力有限,但他能借长竿一跃而上,从而越过目标高度。

跳高这项体育运动,目标是要翻越横杆的高度。不借助外物,跳高的世界纪录是2.45米,但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是6.17米,因为借助了一根长竿,就把翻越的高度提升了2.5倍多。这的确充分说明了“借助外物”的结果,让人类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个材料的表述基础是田径场上的比赛,但其实这种创造奇迹与比赛没有关系。如果理解成“在比赛中借助外物,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那就偏离了材料的基本逻辑了。这里的借助长竿进行跳高所越过的目标高度,只是相对正常跳高的目标高度而言,在比赛中,跳高和撑杆跳高,是两个不同的项目。也就是说,这个“借助外物”的目标并不是比赛成绩,而是“目标高度”,想要越过看起来超过人类跳高极限的高度,可以“借助外物”来实现。所以,这里的材料指向,仅仅是指田径场上撑杆跳高这一种翻越高度的形式。

这个材料的内核,可以说是关于超越高度的。

④借助外物,我们得以生存发展。

通过对前面三条材料的精准分析,同学们可以判断一下:这三条材料是否能够推理出最后这句结论。【此处可闭上眼睛思考一下】

从初中写作层次来说,“我们得以生存发展”,通常从人生角度切入比较合理,当然也可以写关于社会的,关于国家的,只是那对视野宽度和审美高度的素养积累要求比较高,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先学习对中考最实用的。

前面三条材料内核:解决问题→追求梦想→超越高度,这其实构成了人生三部曲。

人生中,有些河是不得不去渡的,有些问题是不得不去解决的,比如关于学习问题,朋友问题,与老师、与父母相处的问题,手机问题,追星问题,爱好问题,等等。很多问题都会成为人生的坎,必须学会努力迈过去。现在少年自杀的问题日益突出,就是没有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终于没能迈过少年的坎。“借助外物”,可以说是少年时代解决生活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生存的智慧。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这梦想当然绝不局限于考个好分数。没有梦想的人生,很容易陷入浑浑噩噩的生活,学习就是完成任务,既缺乏主动性,也体会不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这样的学习生活,回望时会发现几乎是一片空白。学习当然不能完全靠自学,在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自学能力的时候,如何“借助外物”,需要审时度势,需要合作精神。这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帮助,是发展的智慧。

如何超越人生高度,将人生价值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为这个世界创造美好,这显然是在追求更卓越的人生。现代社会有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分工,是一个合作社会,个体力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单薄而脆弱,合作才能共赢。“借助外物”,在追求更卓越的人生,正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当我们发现三层材料可以构成人生的三层台阶时,就抓住了这个题目材料整体语意的底层逻辑。不过在写作文的时候,并不一定非要三层并重,可以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一个层次进行详写,其他两个层次进行略写。从自己熟悉的方面来树立论点,详细论证,其他方面可以当作分论点的扩展,点到即止,只要把整体语意表现出来就可以了。至此,我们应该可以写出一篇完全扣题的议论文,也知道如何建立完整逻辑了。

如何基于这个精准审题进行哲理思辨、深度立意,确保高分、争取满分呢?下面接着探究。

哲理思辨:深度立意 高分保障

对于初中生来说,深度立意的基本原则,是要进行具体化思考,要以小见大,触类旁通,在具体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演绎推理。

在写作文时努力探究深度立意,是追求高分甚至满分作文的基本方法。这不仅是审美上的考量,更是严谨逻辑的绝佳训练形式。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当材料作文题目逻辑不严谨 只有这样审题才保险》,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爱か只为这一刻2024-01-04 03:09爱か只为这一刻[浙江省网友]43.242.98.67
    审题怎么这么不靠谱,感觉考试不公平啊,希望能有所改进。
    顶5踩0
  2. 我不是毛线球2023-12-23 14:40我不是毛线球[台湾省网友]103.251.35.236
    这种作文题目真的很让人头疼,感觉得需要特别小心谨慎才能答对。
    顶9踩0
相关阅读
高考作文最后的叮嘱:记住3个口诀 写好主题作文 绝不会跑题

高考作文最后的叮嘱:记住3个口诀 写好主题作文 绝不会跑题

...的叮嘱,想要不跑题,写好主题作文,须记住3个口诀:审题先自问、作文要真实、逐层深入立意。语文作为高考的第一场考试,对于考生而言,压力也是很大的,尤其是作文的书写,直接关系到整个高考的心态。有的同学觉得...

2023-05-06 #经典句子

语文作文如何写?技巧与总结

语文作文如何写?技巧与总结

...框架和逻辑体系呢?古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审题和立意。这两个实际梳理下来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对题目相关信息进行发散。审题第一要对题目了解,就像审讯犯人一样,要对犯人的各个信息都要掌握,这样才能...

2023-07-08 #经典句子

省考申论大作文分数太低?这3大技巧你要掌握!

省考申论大作文分数太低?这3大技巧你要掌握!

...5分(总40分)2.2老师点评:优点:结构较完整。缺点:①审题偏差,总论点不够精炼。从标题看,本文是涉及到城市建设的,以此为总论点就很容易造成切入点过于宽泛的问题,在具体展开论述过程中就会分散文章的议论聚焦点...

2023-06-05 #经典句子

“勤劳”“爱国”“师生情”“民族复兴”今年的高考作文怎么写?

“勤劳”“爱国”“师生情”“民族复兴”今年的高考作文怎么写?

...活;2. “任务驱动型+阐释+时评”写法已趋于成熟;3. “审题”+“立意”不那么重要了,要多关注形式;4. 考生需要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5. 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需要更有个人想法,并能够有条理地表达...

2023-11-04 #经典句子

写作技巧:作文不会审题怎么办?

写作技巧:作文不会审题怎么办?

1不会审题怎么办?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去做:(1)认真细致地阅读试题所包括的所有文字,并在重点之处用点或线标明。(2)对试题进行逐行逐句逐字分析,弄清这样几个问题:文体是什么样的;选材范围是什么;作文表达的角度是什...

2020-11-05 #经典句子

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1)——从《是 首相》的经典台词说起

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1)——从《是 首相》的经典台词说起

...小伙伴都在关心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最迫切想知道如何「审题、解读材料、把控论点」,具体内容为:一是「怎么审题」,即怎么让自己的大作文主旨符合出题者的要求;二是「怎么解读材料」,尤其是「怎么把大作文涉及的材...

2024-01-18 #经典句子

考试技巧:高考作文怎样才能打高分?

考试技巧:高考作文怎样才能打高分?

...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审题时都要弄清楚。文体如果弄不清楚,作文就会跑题,也就必然导致全文失败。第二,你要审清重点,也就是“题眼”。题眼是命题中关系到主题的关键词语,它是题目...

2023-08-30 #经典句子

围绕疫情为主题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设计与写作构思 圆你高分梦

围绕疫情为主题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设计与写作构思 圆你高分梦

...作。除了要照顾到身份感和交际写作要求外,这道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辨过程,在于清晰地明确这些战“疫”者之间的特异性或差异性,这样才能达到“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堕”的论述效果。研读上述...

2019-06-29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