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20考研英语强化阶段之完型填空的选文行文结构

时间:2023-12-06

这一知识点之所以成为我们理解上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对同学们从宏观角度去把握文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1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讲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时,有一大重难点就是选文行文结构。这一知识点之所以成为我们理解上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对同学们从宏观角度去把握文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什么是文章的选文结构。

首先,在说完形填空的结构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完形填空的题材问题——完型填空是一篇议论文。这就决定了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有理有据(即论点与论据相结合),二是行文上开门见山(中心论点在首段首句,段落分论点在段落段首句)。

我们讲了上文的结构特征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在实际考试中面对的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我们就可先看文章的首段首句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另外,当我们遇到论点处给大家挖空出题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议论文的总分关系的特点,即前后内容的一致性,根据后面论据的信息去解题,即“后推原则”。具体后推原则是什么,我们一会详细说。现在我们先来验证一下我们刚刚说的理论是否可用。

2006年英语一完形文章。现在看这篇文章的首段首句:The homeless make up a growing percentage of America’s population.读懂这句话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在说美国无家可归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这件事。到底我们的判断是不是这样的,我们看第二段首句和第三段首句:他们分别是:1.-- everyone agrees on the numbers of Americans who are homeless. 2. Finding ways to --this growing homeless popul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句话其实都是和美国无家可归人口相关的。另外我们来验证一下段落首句,以第二段为例,第二段的首句是在说:每个人都同意美国无家可归人的数量这个事情。这一段的第二行600000 to 3 million是在说数量,第三行的the number of the homeless 和第四行的 the homeless of the number 都对应首句的意思。所以我们前面提到的首段首句和段落首句就是我们特别注意的点。

验证了首段首句和段落首句之后,我们可以怎么运用结构特征解题呢?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后推原则。什么是后推原则呢?我们原来的惯性思维是根据前面的已知信息推测后面的未知信息,后推原则其实就是反过来,根据后面的已知信息去推测前面的未知信息。后推原则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一是运用逻辑语义——即根据前后文的语义关系去解题,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我们的总分关系。第二是运用代词还原——当我们看后面的句子发现有代词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去前文找这个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因为这个代词处往往就是我们的命题处和解题点。那完形填空中常常出现的代词有哪些呢?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一共有三种情况:

1. 第三人称代词:he,it,they,she;(完形填空是学术性的议论文,要求客观严谨,因此多为第三人称,而没有第一人称或者第二人称)2. 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3. 具有指示替代作用的词或短语:the former,the latter,such,so,the+名词;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来一起看到例题。

The score for the next applicant would _____by an average of 0.075 points.This might sound small,but to undo the effects of such a decrease a candidate would need 30 more GMAT points than……A. jump B.float C.drop D.fluctuate

解这道题,我们仍然先用句法关,判断选项都是动词,辨析词义,jump是增加,跳跃的意思,float是漂浮,浮动的意思,drop表示下降的意思,fluctuate是浮动,波动的意思。运用选动词,找名词的解题技巧,我们找到看前面的信息,分数上升,下降或者浮动,好像都说得通,无法解题。那我们就去找题干中的逻辑关系词,找到“but”,but是表示转折的关系词,通过判断题干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but”是第二句话的句内转折,不涉及前面我们选项的信息。所以现在就考虑是不是可以用后推原则来解题,我们看后面的信息,首先出现了第一个代词this,指代的是平均0.075分。然后出现了第二个具有指示替代作用的短语such a decrease,说明前文出现过表示”decrease”意义的词,但是我们在这个题干中的已知信息中又没有发现表示“下降”意思的相关词,所以这个题的选项应当是一个表示“下降”意思的词,因此,选择C答案。另外我们补充一些知识,drop出现的时候,常见的搭配是drop by或者drop to。Drop by 表示“下降了多少”的意思,而drop to 表示“下降到多少”的意思。

到这里,我们完形填空的选文行文结构就给大家讲完了。希望以上的内容能让同学们有所收获!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20考研英语强化阶段之完型填空的选文行文结构》,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心冷怎暖2024-01-07 00:21心冷怎暖[海南省网友]202.20.117.161
    虽然完型填空一直是我的短板,但是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我对这部分题型的掌握有了更好的信心。
    顶10踩0
  2. zpp10102023-12-27 09:48zpp1010[西藏网友]103.55.153.222
    选文的选择和行文结构很考验阅读能力,但通过强化训练,感觉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都有所提升。
    顶2踩0
  3. 節啪噐-歸蕶2023-12-16 19:15節啪噐-歸蕶[云南省网友]203.14.118.232
    这个阶段的完型填空练习真的是太有用了,让我对英语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开头部分两个核心任务 四种行文结构 助你的大作文先成功一半!

开头部分两个核心任务 四种行文结构 助你的大作文先成功一半!

...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之路上砥砺前行。化解过去高速增长阶段逐步积累下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要通过转型升级激发长远发展动力。行文结构三:名人名言+中心论点例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开头】商业巨子李嘉诚有句名言...

2011-01-02 #经典句子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之对比论证法 行文结构分析及应用举例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之对比论证法 行文结构分析及应用举例

...秦对比;而纵向的对比呢,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的对比,例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对比论证,既可以是全文的整体构思,也可以是...

2023-09-27 #经典句子

根据行文顺序与结构形式划分层次 培养观察与分析归纳的能力

根据行文顺序与结构形式划分层次 培养观察与分析归纳的能力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元宝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我发现无论是在语文的学习还是考试中,“阅读”永远是最让老师和同学们头痛的内容。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开设了“语文阅读小课堂...

2022-12-23 #经典句子

根据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学习游记写作方法

根据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学习游记写作方法

...如何去写?这些都是写游记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其实小学阶段的游记并不难,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写作方法。今天我们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剖析一篇游记课文《观潮》,来学习和分析写游记的方法和步骤。首先,课文中的潮来...

2010-08-24 #经典句子

联想是一种想象活动 与诗词的情感表达方式 行文结构紧密相关

联想是一种想象活动 与诗词的情感表达方式 行文结构紧密相关

...在的景物联想到主观的情感,使得诗词在情感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的文学样式。联想与诗词情感表达的含蓄性。诗词是诗人词人以自己特有的禀赋和气质,对客观世界的千姿百态和微观世界的万般奧秘的艺术...

2012-08-16 #经典句子

如何获得作文基本分?找准结构布局是关键

如何获得作文基本分?找准结构布局是关键

...发表的随笔不同的是,考试作文一定要有逻辑关系。一切行文是为了题目而写的,而不是信马由缰,这里写一点,那里写一点。所以,掌握好行文的结构,能让自己更好下笔,也利于改卷老师了解你的布局,从而打出一个不算太...

2023-09-27 #经典句子

从《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学习总分结构

从《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学习总分结构

...3、4段是分写。而且第2、3、4段的内容也是按照总分结构行文的,这三段都是围绕各自段落的第一句话来写的。比如第2段首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是关键句,后边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第3段首句“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

2007-08-12 #经典句子

秒懂4种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结构 答题稳提速 解题变轻松!

秒懂4种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结构 答题稳提速 解题变轻松!

.... 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3分)2. 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3分)3. 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 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2023-01-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