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说文解字》第149课:成语“含英咀华”的由来

时间:2023-12-05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49课,讲六个汉字,都是说文解字的口部汉字,分别如图:1、咀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8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标题中的问题答案先奉上:(1)成语“吮毫搦管”中,“吮”的意思是用嘴含吸;(2)成语“含英咀华”来源于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用来比喻读书时细细琢磨以领会文章的精华,详细解释见“吮”、“咀”两字词条,其他不感兴趣的内容可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49课,讲六个汉字,都是《说文解字》的“口”部汉字,分别如图:

1、咀。读jǔ。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这一个读音。给的解释是:“咀,含味也。从口,且声。”形声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含而味之。”咀的本义是品尝,玩味。比如韩愈的《进学解》有句:“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大意指:深深沉浸在优美文章的境界中, 仔细地品味文章中的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这一句中的“含英咀华”后来发展为成语,“英”、“华”一般指精华,由于“华”与“花”古字相通,所以也有直译为口中含着花瓣细细咀嚼的。都是用来比喻读书时细细琢磨以领会文章的精华。

本义之外,咀还有几个用法:(1)咬嚼;嚼食。《苍颉篇.口部》:“咀,噍也。”《释名.释饮食》:“咀,藉也,以藉齿牙也。”比如《管子.水地》:“(人)三月如咀。”尹知章《管子注》:“咀咀,口和嚼之,谓三月之胚浑初凝,类口所爵食也。”古人认为胚胎三个月的时候,人形还像在嘴里咀嚼碎了的食物一样。

(2)组成专用词“<口+父>咀”。意指配药方。《广韵.语韵》:“咀,<口+父>咀,修药也。”比如汤显祖《牡丹亭.诊祟》:“小姐,我去咀药来。”

(3 )通“诅”。咒骂。比如《后汉书.左雄传》:“(王)圣造生谗贼废立之祸,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欢快。”这里的诅嚼,其实就是咒骂。

咀的小篆写法如图:

2、啜。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1)chuò。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这一个读音。给的解释是:“啜,尝也。从口,叕声。一曰喙也。”形声字。《尔雅.释言》:“啜,茹也。”《广雅.释诂二》:“啜,食也。”啜的本义是尝;喝。比如陆游《睡乡》:“有酒君勿啜,入肠作戈矛。”劝人不要喝酒。再比如,茅盾《子夜》七:“侍者拿上咖啡来。吴荪甫啜了一口,便放下杯子。”

《说文解字》给的另一个解释是“喙也。”喙字我们前面学过,就是指鸟兽的嘴。

本义之外,啜还有两个意思:(1)羹汁。《史记.张仪列传》:“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司马贞《史记索隐》有:“按:谓热而啜之,是羹也。”这里的啜,指的就是羹汁。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赵王)与代王喝酒,暗中告诉厨工说:“趁酒喝到酣畅欢乐时,你送上热羹,趁机把斗柄(那个斗是特别加工加长了斗柄的)反转过来击杀他。”

(2)哭泣抽噎的样子。《释名.释言语》:“啜,惙也,心有所念,惙然发此声也。”《集韵.薛韵》:“啜,泣也。”比如《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毛传》称:“啜,泣貌”。这句诗的大意是:有个女子被抛弃,呜咽悲痛心伤痛。呜咽悲痛心伤痛,追悔莫及向谁告!啜泣这个词,现代汉语属常用词汇。

(二)zhuó。唠叨。也写作“諁”《广韵.薛韵》:“啜,言多不止。”《集韵.薛韵》:“諁,多言不止谓之諁。或从口”。

(三)chuài。读这个音时,只用作姓。

啜的小篆写法如图:

3、<口+集>(GBK字库没有这个字,部分设备无法显示这个字,就是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集”)。读j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噍也。从口,集声。”形声字。本义是咀嚼。下边噍字会详细讲。

<口+集>的小篆写法如图:

4、嚌。需要稍稍提一下的是,这个字一般流行资料称“哜”是其简化字,但在1986年的《简化字总表》中并无“哜”字,因此,在严格规范用字的情况下,“哜”其实属不规范用字。嚌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jì。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这一个读音。给的解释是:“嚌,尝也。从口齊声。《周书》曰:‘大保受同祭嚌。’”形声字。本义是微微尝一点。是古代行礼时的仪节之一。又“嚌”与“啐”对举时,则“嚌”特指吸入酒时只到牙齿而止,不吸入口,吸入口则叫“啐”。可见古代对于礼的规定有多细致。《仪礼.士冠礼》:“有干肉,折俎嚌之。”郑玄注称:“嚌,尝之。”引申为品尝。比如苏东坡的《泂酌亭》:“既味我泉,亦嚌我诗。”味是品尝滋味的意思,既品尝了我的泉水,又品味了我的诗。

本义之外,嚌又用作吃;吸。比如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下》:“蚁喜甜芽,可嚌其甜汁也。”

(二)jiē。读音出自《集韵》。用于专用词“嚌嚌”两个意思:(1)管弦声。比如《太玄.乐》:“锺鼓喈喈,管弦嚌嚌,或承之衰。”范望注说:“嚌嚌,忧悲也”因此,嚌嚌应当是指悲伤的管弦之声。(2)众鸟鸣声。班彪的《北征赋》:“雁雝雝以群翔兮,鹍鸡鸣以嚌嚌。”李善注引《楚辞》称:“鹍鸡嘲哳而悲鸣”,集以上两义,“嚌嚌”,应当不是欢快的声音。

(三)zhāi,音出《集韵》。用于专用词“嚌啀”。笑貌。《集韵.皆韵》:“嚌,嚌啀,笑貌。”

嚌的小篆写法如图:

5、噍。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jiào。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啮也。从口焦聲。嚼,噍或从爵。”形声字。本义同“嚼”,用牙齿把东西咬碎。《荀子.荣辱》:“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大意就是:也只是知道慢吞吞地嚼东西,香喷喷地吃个饱罢了。再比如陆游的《老马行》:“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借老马自比,人生理想已经无法实现了,只能像老马一样,只能在嘴里咀嚼着枯败的草料。

本义之外,噍还有两意:(1)指活着的人或动物。《汉书.高帝纪上》:“项羽为人慓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用可以咀嚼,代表活着的人或动物,项羽的军队过后,杀光屠光,所以是“无噍类”。

(2)通“谯”,责备。比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绾,绾日以谨力。”大意是:到了文帝驾崩,景帝继位,一年多不曾责备过卫绾,卫绾日渐谨慎尽力。

(二)jiāo。读音出自《广韵》,声音急促。《集韵.宵韵》:“噍,声急也。”

(三)jiū。读音出自《集韵》组成专用词“噍噍”,同“啾啾”。鸟细小的叫声。《集韵.尤韵》:“噍,燕雀声。通作啾。”

噍的小篆写法如图:

6、吮。读shǔ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吮,欶(嗍suō)也。从口,允声。”形声字。本义是用口含吸。如吮奶,吮血。比如钱起《江行元题一百首》之二十一:“诗癖非我病,何妨吮短毫。”古人常常有把毛笔放在嘴里吮吸以弄湿或调整笔毫的做法,比如电视剧《大宅门》里白老爷子作画,就是这样,如图:

这首诗的“吮短毫”,也指此事;晋代陆机《文赋》里也有:“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梁书.刘孝绰传》里也有:“由此而谈,又何容易,故韬翰吮墨,多历寒暑。”其中的“含毫”和“吮墨”指的都是这件事,后来,“吮毫搦(nuò)管”发展成为成语。毫指毛笔的笔尖;吮毫:将笔尖含在口中,指以口润笔;搦管指执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构思作品或准备写作,也用来指凝神遐想,进行写作。

吮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149,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说文解字》第149课:成语“含英咀华”的由来》,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冰牛奶丶天羽2024-01-06 17:13冰牛奶丶天羽[浙江省网友]103.37.216.214
    对于这些古代成语的来源,总能让我感叹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
    顶4踩0
  2. 动感超人BBBBBBB2023-12-26 21:46动感超人BBBBBBB[国外网友]103.57.139.141
    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背后,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顶0踩0
  3. 晓 ヽ 婷婷@2023-12-16 02:20晓 ヽ 婷婷@[宁夏网友]203.202.239.252
    这篇文章太有意思了,学到了很多关于成语起源的知识!
    顶7踩0
相关阅读
说文解字:学习成语“指鹿为马”的思考与启发

说文解字:学习成语“指鹿为马”的思考与启发

说文解字:学习成语"指鹿为马"的思考与启发文/成长新视点我们中国的文字里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成语,很多的成语都是由一个历史故事演变而来。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带来的思考和启发。一、糖...

2010-09-01 #经典句子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介绍了本组的学习成果,涵盖了与所研究的汉字有关的成语、诗词、人物、典故、历史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们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其他知识。师生们在解读文字历史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电影片段中...

2018-02-26 #经典句子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德育教学相结合 七中金融中心学校“说文解字”活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

...,介绍了本组的学习成果,涵盖了与所研究的汉字有关的成语、诗词、人物、典故、历史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们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其他知识。师生们在解读文字历史演变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电影片段中...

2007-12-21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408课:详说“诚”字 成语“修辞立诚”何解?

《说文解字》第408课:详说“诚”字 成语“修辞立诚”何解?

...实也。”修饰言辞出于真心诚意,就可以积蓄功业。这是成语“修辞立诚”的出处,后来多用以指撰写文章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夸之文。(修辞立诚)诚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比如:(1)真实。《增韵·...

2008-07-14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457课:细说“诈” 成语“尔虞我诈”是啥意思?

《说文解字》第457课:细说“诈” 成语“尔虞我诈”是啥意思?

...国家之间,更多的是互相欺骗,所以后来这组词就发展为成语“尔虞我诈”,比喻你骗我,我骗你,互相欺骗,互不信任。成语中的“诈”用本义:欺骗。(尔虞我诈)现代汉语,诈的本义也经常使用,老舍《骆驼祥子》第二十...

2014-05-16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252课:成语“出言不逊”的“逊”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第252课:成语“出言不逊”的“逊”是什么意思?

...灾乐祸,说话也很傲慢无礼。“出言不逊”后来发展成为成语,逊:谦让,恭顺,有礼貌。成语的意思是指某人说话态度傲慢粗暴无礼,言语不客气。再比如:《宋史·范仲淹传》:“元昊答书语不逊,仲淹对来使焚之。”你看...

2012-04-23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第472课:细说“讨”字 成语沿波讨源中讨字何义?

《说文解字》第472课:细说“讨”字 成语沿波讨源中讨字何义?

...就像沿着水波而寻找到了水源。后来“沿波讨源”发展为成语,意思是沿着水流寻找源头,喻深究事物之本末。这里的“讨”,意思就是寻找。另外,成语“自讨苦吃”中的“讨”,同样是寻找、找的意思。(3)声讨;公开谴...

2019-03-25 #经典句子

说文解字:词语“囫囵”和“囹圄”要分清?不要混淆喽

说文解字:词语“囫囵”和“囹圄”要分清?不要混淆喽

...看到词语“囫囵”,咱们马上就会想到【囫囵吞枣】这组成语。它的本意是:表示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借此来比喻读书或者做事情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湛渊静语》这本书,在小学课本中是使用率非常高的...

2007-07-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