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古代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说过哪三句话 如今读来还让人感动?

时间:2023-12-05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92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庭,今天当我们翻阅史籍中那些虽说有些枯燥的文字,但仍然能感受到来自这个家庭中的血缘亲情与温暖。“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是《旧唐书·吐蕃传》中吐蕃赞普写给唐朝皇帝的一段话,为我们打了历史上甥舅和亲关系的话题。当年的唐王朝与吐蕃王朝之间正是靠这种和亲政策带来的“亲情关系”,帮助双方度过了关系最困难的日子,时时弥合着双方之间的裂痕,同时也让后世的赞普子孙不能忘怀。但是,这种关系也绝不止唐朝与吐蕃之间。

吐蕃服饰画像

高昌回鹘,是840年漠北回鹘汗国溃散后“投安西”的一支,散居于天山中部地区,奉庞特勤为“碛西回鹘”之共主。这支回鹘有两个大的集团,西州回鹘与龟兹回鹘,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史称高昌回鹘王国。公元981年,高昌回鹘国王阿斯兰汗遣使朝贡。因唐朝曾将公主嫁给回鹘可汗,所以他向宋朝皇帝自称是“西州外甥师子王”。同年,宋廷派王延德为使,率团回访高昌,历时四年的艰辛跋涉,返回后王延德撰写了著名的《西域使程记》。而王延德到达高昌时,受到了阿斯兰汗的热情接待。“其王及王子、侍者皆东向拜,受赐。旁有持磬者击以节拜,王闻磬声乃拜,既而王之儿女亲属皆出,罗拜以受赐,遂张乐饮宴,为优戏至暮。明日泛舟于池中,池四面作鼓乐……”充满对北宋使臣的友好热情。

回鹘人今天维吾尔族人的祖先。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曾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回鹘可汗历代受唐朝的封号,其大臣受唐朝的直接任命及罢免,甚至回鹘军队也受唐朝中央直接征调。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急于打败叛军向回纥借兵。回纥人派了精兵四千人日夜兼程赶来,郭子仪安排接风,让回鹘兵大宴三日再上战场,但回鹘叶护(地位仅次于可汗)却说:“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暇食为!”意思是说,唐朝有急事,我们远道而来帮助,哪有时间吃饭!虽然这里面有唐肃宗“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鹘)”的无耻条件,但一路风尘的回鹘叶护这话听起来还是让人有些感动。

今天的维吾尔族姑娘

阿豺为4-6世纪建立之吐谷浑王国统治者之一,其在位时间为418年—424年。他不但留下了非常著名的“阿豺折箭”故事,也给了人们一段关于“归宿”的佳话。《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九》记载,有次阿豺到西强山狩猎时,观看垫江源头,向群臣问道:“这条河向东流去,名字是什么?从哪个地方流进哪条河水?”他的长史曾和回答说:“此河经过仇池,流过晋寿,出宕渠,名叫垫江,到巴郡汇入长江,经广陵后注入大海。”阿豺说:“水尚且知道有个归宿,我虽然只是塞外一个小国,而能偏偏没有归宿么?”于是,阿豺便派使者联系南朝宋,向南朝宋贡献地方物产。原文:水尚知有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在提到我国东北地区肃慎族时就说,自从虞舜以至周朝,西边地区就像中原朝贡,东部肃慎氏也一样。他们(肃慎)走了很长时间才到朝廷,其距离之远可想而知。汉代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探究黄河源头,经历许多国家,并设置都护府统治各地。这样,才知道西域的事,史官才能记载得很详细。魏国兴盛后,西域各国虽然不能都来朝贡,但其中一些大国如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等每年都要朝拜进贡,与汉代情形大致相近。

阿豺折箭的故事

1980年3月,在新疆阿图什县发现了大批喀喇汗朝的钱币,其中十余枚背面铭文中有“苏来曼卡得尔桃花石可汗”字样。据学者推测,这些钱币很可能是1023年(北宋仁宗明道元年)登上大可汗之位的苏来曼·本·玉素甫时期铸造的。那么,喀喇汗朝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桃花石”这三个字呢?即是即“桃花石”一词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

元代时,元朝政府与高丽之间也保持了“舅甥之好”的关系。从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年),高丽世子王愖迎娶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即齐国大长公主)开始,元朝共有七位公主嫁给高丽国王,基本上与元朝相始终在两国长达百余年的友好交往史上,双方在诏书、制、表以及往来书信中多次用“舅甥之好”一词来表述双方的姻亲关系和友好关系。(文/路生)

喀喇汗王朝钱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或者关系呢?这是因为边地少数民族想要通过对中原的隶属或依附,在保持双方经贸交流的同时,学习中原王朝先进的科技文化乃至政治制度,进而把控自我的发展趋向。当然,在与中原王朝联姻的过程中,边也少数民族首领亦可提升自身在部族中的地位和政治影响力。而这也恰恰体现了中国“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以及“国家在中”的民族融合概念。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与网络,感谢原作者。本文谢绝转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古代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说过哪三句话 如今读来还让人感动?》,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在今生今世里2024-01-01 07:09在今生今世里[广东省网友]103.10.18.201
    古代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说过:请您们理解我们的生存需要,不要迫害我们。如今读来还让人感动,少数民族对待生存的渴望是人类共同的心声。
    顶4踩0
  2. Gentle°2023-12-18 17:15Gentle°[浙江省网友]103.38.76.29
    古代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说过:求你们放过我们吧,我们只是想安居乐业。如今读来还让人感动,少数民族的求生欲望令人深思。
    顶8踩0
相关阅读
新疆南部除了维语 剩下的第二方言就是中原官话 这是为啥呢

新疆南部除了维语 剩下的第二方言就是中原官话 这是为啥呢

...王朝时期,清朝的闭关锁国造成了丝绸之路的没落,同时少数民族势力的崛起,本来定居于此的操着汉话的人们,开始大批量的逃亡,南疆的”中原官话“区域大幅度缩小。但是随着1878年左宗棠平定了内乱,提出了“他族逼处...

2023-12-06 #经典句子

楼兰:灭国数百年却被诗人写进诗句屡屡提起 中原痛恨楼兰为哪般

楼兰:灭国数百年却被诗人写进诗句屡屡提起 中原痛恨楼兰为哪般

...”,主要因那个特定的时期,中原王朝屡屡遭受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唐朝中前期是突厥之祸,而后期则是吐蕃、回纥之害,这些游牧民族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楼兰”作为汉朝数次征服的异族,被诗人们写进...

2014-03-28 #经典句子

韩国人为何认定高句丽是本国历史?

韩国人为何认定高句丽是本国历史?

...代朝鲜半岛上的风云演变高句丽是建立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发祥地为汉朝疆域内的高句丽县,后来逐步扩张成为横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强大政权。历代中原王朝如曹魏、后燕、北朝、隋、唐,均多次对高...

2024-01-01 #经典句子

楼兰为何让中原人如此憎恨 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

楼兰为何让中原人如此憎恨 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

...不好,那他到底坏在哪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在面对汉王朝和匈奴王朝时摇摆不定,前文提到,中国不喜欢摇摆不定,做墙头草的人,而楼兰,正好在唐朝最鼎盛时当了墙头草。当然楼兰最后被灭国了,它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世...

2014-04-16 #经典句子

都是想脱离中原闹独立 安南与高句丽为啥同样不同命?

都是想脱离中原闹独立 安南与高句丽为啥同样不同命?

...别,但两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原本都是受到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区,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独立。但高句丽最终被中原王朝所收复,而安南却最终独立成功,那么这两国为何命运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安南最早从中原体...

2020-09-23 #经典句子

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 让中原王朝如此憎恨

诗句“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 让中原王朝如此憎恨

提起楼兰国,稍懂历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它是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小国家。楼兰之名始见于《史记》的所载,又名鄯善国,位于如今的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很多读者对楼兰的认识,都是通过唐诗名句得知的。唐朝著名边...

2023-12-07 #经典句子

地理 文化 盖世英雄 得天独厚的三大条件造就了汉族的伟大

地理 文化 盖世英雄 得天独厚的三大条件造就了汉族的伟大

...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可中华文明不同,你看看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比如壮族、苗族、回族、蒙古族、满族,他们在古代的人口数量都已经突破了百万,要知道全球2000多个民族,能够突破百万人口的民族只有200个不到,而中华...

2010-03-13 #经典句子

“重写中国文学史”的本来意义就在于重新构建文学的学术框架

“重写中国文学史”的本来意义就在于重新构建文学的学术框架

...种单一的民族视野不仅会误导民族文学史的构建,也会让少数民族在单一民族视野影响下纷纷转向对各自民族文学的强化,远离多民族间的交往。”民族史观唯有突破“汉民族”的单一视角,才能真正拾起其本质价值。费孝通先...

2017-12-31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