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2019年高考全国III《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文言文(附译文翻译)

时间:2023-12-03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5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文: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文: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2019年高考全国III《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文言文(附译文翻译)》,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小情绪ˇso2024-01-06 04:10小情绪ˇso[山东省网友]103.239.181.62
    希望高考不要再出这么难的古文阅读题了,考生太辛苦了。
    顶4踩0
  2. 郑洁27313992572023-12-25 19:32郑洁2731399257[山西省网友]43.228.241.12
    我觉得这种题目考察的是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能力,挺有意思的。
    顶5踩0
  3. 上官子云2023-12-14 10:54上官子云[吉林省网友]203.100.200.132
    这个题目好难啊,文言文真的不好懂。
    顶1踩0
相关阅读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文言文详解(王彪之)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文言文详解(王彪之)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2023-08-14 #经典句子

来对答案了!2020贵州高考(全国卷III)语文试题及答案出炉

来对答案了!2020贵州高考(全国卷III)语文试题及答案出炉

2020贵州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是本于左传

2023-07-26 #经典句子

2019年高考英语试卷 全国卷III 答案及解析 短文改错

2019年高考英语试卷 全国卷III 答案及解析 短文改错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

2018-09-01 #经典句子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 高分攻略!

高考语文解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 高分攻略!

不过受篇幅所限,没有聊的尽兴,今天继续

2023-11-05 #经典句子

2017年高考真题 英语 (全国III卷)

2017年高考真题 英语 (全国III卷)

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2023-12-28 #经典句子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III卷七选五试题分析 助力高考备课

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III卷七选五试题分析 助力高考备课

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和语句之间的逻辑推理能力

2023-05-04 #经典句子

资深语文老师漫谈中学重点名著《史记》

资深语文老师漫谈中学重点名著《史记》

所以,要学好文言文,一方面需要把课内学的的文言文知识迁移运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文言文的阅读,读一些适宜的文言文著作,增强文言文的积累

2023-08-30 #经典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要想得高分 复习时应当这样做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要想得高分 复习时应当这样做

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痛,感到不好拿高分

2023-12-25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