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一个人 真正彻悟这句话 往往离苦得乐 好运自来!

时间:2023-10-22 02:55:02

相关推荐

一个人 真正彻悟这句话 往往离苦得乐 好运自来!

王维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生活中,对于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如果苦苦追寻而不得,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要任性胡来、自暴自弃,而应该静下心,认真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及时调整,及时改过,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一个人,真正彻悟这句话,往往离苦得乐,好运自来!

哪一句话呢?

外其身而身存——语出《道德经》

意思是说,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欲望感受都置之度外,客观公正的做人做事,反而可以长保自身。

换言之,放下自我,才能成就真我。

有人会说,我都放下了,都置之度外了,不是就会一无所有了?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就是这么奇怪——紧紧抓住不放的,未必能够被你拥有;毫不在意的,反倒在你身后紧随不舍。老子说:正言若反,客观规律和主观意愿,很多时候,真的是相反的。

我们的主观愿望当然是时时站在自我立场,处处维护自身,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客观结果未必能够如愿以偿。以自己的内心想法为出发点的人,很多时候反而令自己捉襟见肘,寸步难行。

国学经典《菜根谭》中有这么一段话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意思是说,船行于惊涛骇浪之中,坐在船中之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危险,而岸边观看的人却已胆战心惊;有的人在酒席上大放厥词,自己没有警觉,过分的言语却让旁边的人深感震惊。所以说,有境界的人,虽然人在事中,却要做到心在事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在局中,往往意识不到危险,而之所以会入局,多是由于自我意识太重的缘故,因而对境生心,迷失本性。

局,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的,别人只是诱因,归根结底在自己。不往套里钻,不往局中走,唯有跳出自我,超然物外的人可以做到。

一个人执着于自我意识,就会被别人轻而易举的引诱进局中而浑人不觉;如果可以做到不受主观感受摆布,跳出自我,以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话可以说。

当局者迷。无论是聚会,交际,各种突发状况,莫不如此。人在事中,很多时候自己是不知道对错深浅的,完全处于下意识的状态,可是旁观者是清醒的,你说的话,他马上就有明显的反应,如果你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自己,就会立马清醒——哦,我这句话怎么就说出口了呢!太不妥当了!

当一个人,过分在意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得失,往往任由自己的感受而胡来,或者急于平息自己的感受而不顾一切。那么就失去自控,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会有危险。

过于在意自己感受的人,活的会很累,即便拥有再多,依然不得自由

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很容易对境生心,妄念不断,烦恼重重,他们的喜怒哀乐,无不是建立对外界做出的反应之上,因而,他们活的很累,即便物质财富丰厚,也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禅宗讲究顿悟,也就是说,修习的法门是明心见性,一个人总是容易对境生心,《清静经》说:人有妄心,即惊其神,即惊其神,即着万物。执着于万物带来的感受,因而被动而无奈,如果能从执迷之中摆脱出来,也就算是开悟了。

柴陵郁禅师,就是因为狠狠摔了一跤,从苦思冥想的“参禅”的状态清醒过来,瞬间让他明白—众生与佛一体无二,先天自性人人本有,迷时即为凡夫,觉是即佛,然而何为迷,何为觉?———执着自我的思维分辨就是迷,放下主观感受和分辨就是觉,当柴陵郁禅师从苦苦执迷的自我之中跳出来,瞬间开悟,并吟诗一首,被后世传诵至今——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而柴陵郁禅师的弟子白云守端禅师多年修行却不能入门,方会禅师想要点拨他,就寻了一个机缘,问白云守端:你还记得你的师父是怎么开悟的吗?

方会禅师意在让他清楚:苦修是没有意义的。无所住、无所执才能迷途知返,明心见性,而白云守端显然悟性不够,没有领悟方会禅师的意思,他说,我记得我的师父是摔了一跤才开悟的,开悟之后还吟诵了一首诗。

方会禅师盯着白云守端看了一会儿,忽然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白云守端顿时愣了,心想,我那句话说错了呢?方会师父为什么要嘲笑我呢?

回到住处,白云守端越想越是疑虑,越想越是困惑,简直茶饭不思,坐立不安,折磨得实在受不了,他忍不住来到方会的禅堂,想要问个究竟。

方会听闻白云的来意,意味深长的说,你看过庙会上表演的小丑吗?那些小丑不惜以古怪之相示人,使尽解数,只为博人们一笑而已,别人笑出声,他们就开心得很,我那天对你大笑,你不但不开心,反而茶饭不思,负担这么大,你岂不是连一个小丑都不如,还参个什么禅呢!

白云守端内心一下子震撼了——原来自己一直执着于自己的感受和念头,一直对境生心,妄想不断,所以才一直无法开悟!

外境皆是我心的折射,执迷其中,必然画地为牢,跳出自我,方能云开见月。白云守端禅师心下顿时释然,从此开悟。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人大多对自己,对自身,包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绪过于看重,因而失去客观立场,受到一点点外界干扰就紧张的不得了,遇到诱惑就不能自持,或者别人的几句铺垫,就嘚吧嘚的没深没浅,轻易的走进圈套。

正因为自我意识太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因而无形之中,常常自己给自己设局,不知不觉误入其中,一旦铸成大错,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

老子说:外其身而身存,跳出自我,才能成就自己,真正明白《道德经》的这句天规,站在客观立场看问题,遵循客观规律做事情,把自身利益,自我意识都放下,人在事中,心在事外,能为此者,福运自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水镜缘2024-01-15 20:15水镜缘[吉林省网友]203.34.242.205
    真正理解这句话人会会到福报临祝福每个悟性朋友!
    顶0踩0
  2. 黑 板 檫2023-12-03 23:35黑 板 檫[新疆网友]163.53.189.33
    个人真正彻悟这句话往往离苦得乐好运自!
    顶27踩0
相关阅读
佛前摆放供果时 牢记一句话 好运自然来!

佛前摆放供果时 牢记一句话 好运自然来!

那位信众买了整整一箱水果,当我走到佛前时,发现已经没有位置再去摆放供果了

2023-06-17

文殊菩萨:祈愿众生智慧增长 破除无明 见者增福

文殊菩萨:祈愿众生智慧增长 破除无明 见者增福

又言:佛灭度后,一切众生,其有得闻文殊师利名者、见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堕恶道

2023-06-05

佛教:烧香拜佛时 心中默念这4句话 功德无量!

佛教:烧香拜佛时 心中默念这4句话 功德无量!

其实,万般皆苦,只可自渡,我们拜佛不是拜自己的欲望,不是功利主义的求佛,发心不真诚,做再多供养也是徒劳

2023-05-29

佛教的核心思想 就是这七句话 一定要牢记!

佛教的核心思想 就是这七句话 一定要牢记!

学佛也是在学习佛法,学习佛法就要知道,佛法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佛法号称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叶子,千千万万,但树根树干却只有一个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