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克松:美国原子弹可摧毁地球十几次!周总理一句话让他无言以对

时间:2023-09-15 05:08:01

相关推荐

克松:美国原子弹可摧毁地球十几次!周总理一句话让他无言以对

前言:热爱和平,拒绝战争。但,不想被欺负,就要自身足够强大,因为这个世界依然遵行着“丛林法则”。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三军统帅,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 美国总统每届任期是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两次。

今天咱说一下美国第46届总统尼克松。

1968年尼克松在当年的大选中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第36任副总统和第37任总统(大家注意,届和任有区别,因为有的人干了两届总统)。尼克松毕业于杜克大学,是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

他是第一个访华的美国总统,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辞职,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

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

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政绩卓越,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抑制通货膨胀,重振了美国经济。对外他提出“尼克松主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接触。他本人更是于1972年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尼克松访华后,在随后发表的上海联合公报上,美国郑重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

尼克松:“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周没有架子,但却很沉着坚强,他通过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

他这次访华,虽然与其他美国总统有所不同,但是骨子里依然带着“美国第一”、“军事胁迫”等傲慢的心态。

尼克松虽然表面表现得很“礼貌”,但他在访华期间对周总理说:“美国拥有原子弹足够把地球摧毁十几次了。”

显然,他这是炫耀自己的国力和军力,也是想用原子弹这种强大的武器威胁中国,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周总理听尼克松这样说,并没有表现出很惊讶,毕竟美国人的傲慢一向如此,何况他们的确有原子弹,也能做到尼克松说的那样。但是,接下来周总理一席话却让尼克松“很没面子却又没丢面子。”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回答没有让双方难堪,还缓解了尴尬的局面。更是让中国和美国能平起平坐。也显示出周总理不卑不亢的态度和智慧。

周总理听尼克松说完这句话后,没有反驳他,而是按照他的思路微笑着说:“我们中国那、就不行了……”

在会人员听周总理第一句话的时候就感到意外了,都静静地听他说,现场的气氛也显得很凝重。周总理又环视一圈后微笑着说:“我们原子弹太少了,只能摧毁地球一次。原子弹不管是毁灭一次,还是一百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听完周总理这几句话,尼克松有些尴尬,但还是面带微笑表示赞同。更多的是对周总理的敬仰。也让这位美国总统认识到,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惧怕美国的威胁了。在面对威胁和刁难时中国不会屈服,还能用委婉、幽默的话语令对方哑口无言。当然,这也是实力的表现。以前西方那种霸权主义,在这里行不通了。

你能让地球毁灭100次,我们只能毁掉1次,其实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周总理这么说既反击了对手的威胁和刁难,又不失大国风度,更不至于让场面过于紧张尴尬和。双方说的话可以当作玩笑,不会对接下来的会谈起到负面作用。

在接下来的接触中,尼克松也是对周总理充满了更深的敬意。

周总理作为外交部部长,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在外交场合上打破了各种僵局,让世界上很多的国家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

有一次,周总理接见的一位美国记者不怀好意,他充满挑衅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

这明显就是侮辱人的意思,周总理没有生气,面带微笑地回答他:“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这个美国记者有些尴尬,但仍不死心,思考了一下后觉得自己能赢下第二局,就信心满满地问:“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微笑着回答他:“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三个问题下来,这位记者已经哑口无言,除了羞愧就是敬仰。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尼克松说出“我们美国的原子弹能够摧毁地球十几次”时的表情。如果他这句话说给没有原子弹的国家听,会是什么效果?是不是在接下来的会谈中只能乖乖就范?如果面对这样“挑衅尖锐的言辞”,让一个血气方刚的外交人员回复,有没有可能拍案而起直呼:“你吓唬谁呢?”

如果出现那样的场景,是不是场面就失控了?

其实,在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来到北京之后,面对接待规模表达了不满,可以说十分恼火。毕竟当时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他作为美国总统,是这个第一强国的一家之主,竟然没有看到十分隆重的欢迎仪式。还在休息时间叫去面见伟人,会面地点也不是传统的会见厅,而是伟人毛主席的卧室里(尼克松开始也不知道是在伟人毛主席的卧室见面)。

虽然有些不悦,但尼克松见到伟人毛主席的时候,他心中的不满情绪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发自肺腑的敬佩。

毕竟是长途跋涉,在和周总理等人一起吃过午饭之后,尼克松便沐浴一番准备休息。尼克松这时候其实已经很累了,而且还要倒时差,所以迫切想要休息。这时候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却匆匆忙忙走过来,传到了伟人毛主席想要接见他的想法。

“毛主席想要见您。”

“什么?”尼克松有些不理解,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 现 在 ?”

“是的先生。”基辛格肯定地回答。

尼克松听基辛格说完后也是火冒三丈,“我可是美利坚的一家之主,谁也不能命令我做事情。”

基辛格让尼克松放松一下,别冲动,尼克松还是难以接受现在就去见毛主席,就愤愤不平地说:“他想什么时间见就什么时间见?”

基辛格也有些无奈,就劝说尼克松:“这是他老人家的规矩,您可以选择不去,但是我不能保证之后还能再见到他。”

尼克松听基辛格这样说也是很震惊,怔在了原地疑惑地看着基辛格。他明白,如果如果这次来北京见不到他老人家的话,那么此行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对自己和美国都是一种遗憾和损失。

思量再三后,他选择重新穿上自己的西服,梳洗打扮一番,决定去见伟人。当然,虽然内心还有一些不愉快,但对于这次会面他还是非常重视,甚至问工作人员自己的领带是不是合适。可见他多么想给毛主席留下一个好印象。

打扮妥当后,尼克松被工作人员带进了一个房间,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的时候,让他更意外的是,他会和伟人在卧室会面。

“在 毛 的卧室见面?”尼克松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基辛格。

“是的总统先生。”基辛格给出非常肯定的答案。

尼克松很意外,也很疑惑,不知道伟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到来到这个神秘的国度没给自己安排盛大的欢迎仪式,国家元首首次见面是在卧室里会面也不符合外交惯例,所以尼克松心里还是有些不快。但是,就像基辛格说的那样,现在离开可能就没机会见到伟人了。虽然有些愤怒,也萌生了离开的想法,但理智让他接受了现实,更坚定了他要马上见到这位神秘的伟人。

实际上,当尼克松见到伟人那一刻起,一切的疑惑和不愉快都消失了。阴霾烟消云散,有让恍然大悟,是自己想多了。

那么:尼克松所见到的伟人和他想象中的伟人到底有何区别?他的情绪为什么变化那么快呢?

1972年2月21日上午十一点半,尼克松的专机飞临北京。

由于当时双方还没有正式建交,伟人让周总理和政府的一众领导干部去机场迎接他。因为这也不是一次国外领导人的“正常访问”,所以接待的规格并不是顶级的。

当尼克松乘车路过北京的各个街道时,没发现有前来欢迎的百姓。和他想象中路边摆满鲜花,人群耸动的场景不同。那时候他就感觉自己不受重视,没受到大国元首该有的待遇。

尼克松面见伟人也有一段花絮。

基辛格告诉尼克松:“您即将见到一位十分朴素的人,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伟人的裤子上补 满了补丁,并且已经穿了有五年时间了。”

“What?”尼克松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

“先生,您会相信的。眼见为实,当您面对这样的一位伟人,如果您还在为接待规格而纠结的话,那这是十分自大,且愚蠢的行为。”

当尼克松来到这个神秘的国度的时候,已经被这里的一切吸引,就更迫切想见到伟人毛主席。

当尼克松见到毛主席的时候瞬间惊呆了,他也相信并且理解了基辛格所说的一切。站在他面前的这位伟人真的穿着一条满是补丁的裤子,并且还穿着一双破旧的拖鞋。虽然衣服打着补丁,但很整洁。他不敢相信自己面对的这位伟人会如此朴素。也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感到羞愧和自责。

当然,之前的疲劳和不悦一扫而光,尼克松此时更希望能和伟人毛主席仔细地交流。当尼克松刚想开始讨论双方关系的时候,伟人毛主席就打断了他接下来的发言。

当尼克松错愕之际,毛主席摆摆手微笑着说:“这些小事你就和周总理谈吧,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哲学。”

不谈政治,只谈哲学,这让尼克松更惊讶了,也更佩服眼前这位伟人了。

会面快结束的时候,好奇的尼克松问了伟人这样一个问题:“您最擅长什么东西?”

伟人听后也是会心一笑,然后很认真地回答他:“我最擅长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这更让尼克松感到惊讶了,当然也对眼前这位伟人更敬佩和感到神秘莫测了。

1976年2月21日至29日,尼克松夫妇再次访华。此时他已不是总统,但重病的毛主席仍按总统“规格”会见了他。这次会谈依然很愉悦,双方会谈时间长达1小时40分钟。尼克松甚至还引用毛主席的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担任国务院总理、兼任外交部部长。

我们也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不是“很友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对新中国实施孤立,在经济上进行封锁。任何事都想对我们指手画脚,充当教师“爷”。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更希望我们对他们俯首称臣。所以,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尼克松访华意义重大。毕竟隔空喊话容易火上浇油,面对面交流能省去很多麻烦,也能化解一些误会。

有一次,西方记者想要难倒周总理,就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总理阁下,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

周总理知道他的提问不怀好意,但依然表现得非常绅士,如谦谦君子一样回答到他:“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还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赫鲁晓夫批评周总理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还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讽刺。

他说:“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如果是一般的人,估计已经被赫鲁晓夫这番话“刺中”了内心,但周总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镇定自若地反讽他:“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简单的一席话让赫鲁晓夫无地自容,他没想到,自己会因为被自己说的“刻薄话”反讽。

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周总理在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早逝的叔父周以淦为嗣,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长大。年少的周总理,喜好读书。周总理也喜欢习武,在南开中学期间跟随韩慕侠(1877-1947)学习了一段时间武术。可谓是能文能武。

1911年,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周总理在课堂上坚决地回答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同年,辛亥革命爆发,也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1917年,周总理从南开学校毕业。他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奖学金,考入指定的日本学校之一。

当然,1917年9月来到日本的周总理还是很艰难,因为他日文成绩不好,次年第一次报考没有被录取。虽然经过努力,日文水平有很大进步,但是周总理抑制不住内心的爱国冲动,多次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打乱了很多学习计划,所以第二次考试 又没有被录取。

1919年3月,听到南开大学即将开办大学部后,周总理下定决心回国,而且是归心似箭。

回国后又赶上五四运动的高潮。

1920年初,周总理领导天津129运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决定到欧洲留学考察。

1921年1月5日,周总理到英国对社会主义现状进行考察。经过一系列考察后,周总理更坚定了走马克思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外交更是重中之重。周总理废寝忘食,作为新中国的国家总理,可以说他是全世界上最忙的人。最直接的体现是,他的身影总是匆匆。就连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周总理走路非常快,简直就是健步如飞。这可能是和周总理学习过武术有关,但我觉得更是珍惜时间的一种体现。

除了走路快,周总理吃饭也特别快。吃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工作人员知道周总理是想争取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工作,但还是很担心这样吃饭对身体不好,大家都劝他吃慢一点,但是周总理却不愿意改变。

最让人难受的是,周总理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有时候还要通宵连续工作。周总理为什么不愿意把节奏慢下来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原因,因为周总理早已决定以身许国,为人民服务在他心里不是一句空话,他必须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工作,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当了解了尼克松访华时,伟人毛主席选择在尼克松想要休息的时候让他来卧室见面。而尼克松对周总理说,“美国拥有原子弹足够把地球摧毁十几次了。”的时候,这些历史更让我们肃然起敬了吧?

尼克松访华后,在随后就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是我国领导人和外交人员的努力,以及祖国变得强大有很大关系。

最后我觉得用周总理这句话结尾最为恰当,这句话永远都适用:“我们中国那,就不行了!我们原子弹太少了,只能摧毁地球一次,原子弹不管是毁灭一次,还是100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向伟人们致敬!(文:徐江宝)

#怀念伟大的人民好总理周恩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ribekad2024-01-22 15:53ribekad[广西网友]103.235.49.188
    @うふTransformation╰☆╮周理谈判技巧真是高明让美国无以对!
    顶18踩0
  2. うふTransformation╰☆╮2023-12-10 12:18うふTransformation╰☆╮[甘肃省网友]43.250.74.129
    美国原子弹威力实在太可怕了希望世界不要再有战争。
    顶3踩0
  3. 荼靡年代2023-10-28 08:43荼靡年代[安徽省网友]202.21.132.175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和平不是战争。周理智慧和冷静让人佩服。
    顶8踩0
相关阅读
1972年尼克松访华 看到“打倒美帝”的标语 周总理的解释真高明

1972年尼克松访华 看到“打倒美帝”的标语 周总理的解释真高明

短短不到三分钟的公告,却仿佛往滚油里泼了一盆凉水,一时间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2007-03-21

国宴上惊现法西斯标志 宾客愤怒质问?周总理一句话轻松化解

国宴上惊现法西斯标志 宾客愤怒质问?周总理一句话轻松化解

虽然之前他们曾多次就此事进行商讨过,但此次作为他们访华行程开始前的最后一次交流,意义重大,且此次谈话还给尼克松带来一丝不悦

2023-08-05

日本首相说给中国添麻烦了 周总理一句话 田中角荣直接扣头致歉

日本首相说给中国添麻烦了 周总理一句话 田中角荣直接扣头致歉

9月25日在首都北京的机场上落下一架飞机,里面乘坐的就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2023-11-05

冀朝铸 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 因周总理一句话:40岁的口译该转行了

冀朝铸 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 因周总理一句话:40岁的口译该转行了

这个人名叫冀朝铸,素来拥有中国红墙第一翻译之美名,可在他的人生中,有一憾事令他一辈子无法放下,即是1972年周总理与刚刚走下专机的尼克松的合影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