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1972年尼克松访华 看到“打倒美帝”的标语 周总理的解释真高明

时间:2007-03-21

短短不到三分钟的公告,却仿佛往滚油里泼了一盆凉水,一时间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58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1971年7月15日(洛杉矶时间)晚7点半,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全体美国人民发表了电视讲话。

短短不到三分钟的公告,却仿佛往滚油里泼了一盆凉水,一时间在国际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份公告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中美双方仔细推敲,有着丰富的内涵。

尤其是那句“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是引发了众多议论。

公告里加上这句话,尼克松本来是拒绝的。

他希望公告里能写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邀请尼克松总统访问”,毕竟作为“世界第一”的大国,资本主义的标杆,甚至还和中国在朝鲜打过仗,结果二十年不到,就主动向中国“求出访”“求关注”,实在是有打脸之嫌。

结果我方直接拒绝了美方的要求,并回复说,如果美方决意要改变说辞,那这次访问可以先搁置一下。

咱们能等,可尼克松等不起啊!无奈之下,他只有接受了这一提法。

一切敲定后,这份公告的英文版由尼克松在电视上播出,中文版则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通过播音广播的方式在24小时内循环播送了七次。

就这样,这场半个世纪来最伟大的破冰之旅终于要到来了。

这场中美之间的会面是如何发生的?会面时又有哪些故事发生呢?今天笔者就来讲讲尼克松访华的那些事。

20世纪60年代后期,因为我们在越南战场上积极支援越南小兄弟,通过游击战把六十多万美国人死死的摁在了越南战场上,使得美国佬在与苏联的争霸中陷入被动。

而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在1959年和苏联人也闹翻了,苏联人一直以社会主义老大哥自居,想在咱们中国建长波电台基地,甚至要中国割让旅顺港作为苏联的军港。

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我们一向是毫不退让的。

苏联一怒之下,撤回了苏联的专家,并向我们讨要抗美援朝期间的贷款(这个事上回讲过,贷款有12个多亿的卢布,约合现在的人民币4000亿)。

赫鲁晓夫可能觉得中国会就此妥协,毕竟这笔钱以中国当时的国民税收来还的话,那就是一笔天价。

可咱们中国人哪能被他们就此拿捏住?还就还!在这之后,又经历了中苏论战等事情,中苏矛盾愈演愈烈,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之后,美国人敏锐的觉察到,中苏不是表面上的“铁板一块”,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尼克松一上台,就多次试图与我方改善关系,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

70年代初,毛主席和周总理又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作为第一个采访毛主席的西方记者,斯诺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了。

在1970年的八月份,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

如果有心人去找一下毛主席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的照片,你将不难发现,这张照片上只有毛主席、斯诺夫妇和站在身后的翻译,旁边或者身后的其他人都被技术性处理了。

显然,这是一张我方在含蓄地向美方释放善意的信息,毕竟,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记者,他竟然能得到毛主席的超规格接待,这本来就是一种近乎明示的“暗示”了。

没想到的是,一向逮着个苍蝇都恨不得分析出它出自哪个母苍蝇的肚子的美国人竟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信息,就连基辛格自己都承认“(他们)过高的估计了我们的分析能力”。

由此可见,美国人虽擅长于技术分析,但是也太过于迷信技术。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国人能够用重炮把上甘岭的山头削去两米,但却永远都无法明白,为什么本应“连跳蚤都该被杀死十次(美国大兵自述)”的志愿军阵地上,仍然会有我英勇的志愿军愤然发起反击!因为他们不明白,决定因素永远都是人,而不是技术、资本和上帝。

见美国人没有接住我们的梗,当年12月28日,毛主席又一次接见了斯诺。

当谈到中美关系时,斯诺作为资深记者,适当的抛出了这个问题:“主席愿意见尼克松吗?”

毛主席适时的抓住了话头,缓缓地伸出一根手指头,对斯诺说:“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悄悄地来”。

末了,主席还用了他独有的毛式幽默说到:“我看我不会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

无奈的是,我方释放的这些善意美国人仍没有get到,我们也很无奈啊,这人太不开窍了。

幸好,转机马上就来了。

1971年的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举办。

中国代表队临行前,主席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要求。

这种要求其实也是堪称“前无古人”的,大家想想,奥运会的主题是啥?是“更高,更快,更强”。

在常人看来,比赛就是为了争第一嘛。

但伟人的眼光就是不一样,他觉得比赛只是一个形式,输赢是次要的,关键是要通过比赛打开封锁,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果然,现场的运动员都被中国运动员的球技和处事风格所折服,纷纷跟中国运动员切磋技术。

一天,中国代表团正准备去比赛场馆,有个叫科恩的美国球员误上了中国运动员的车。

科恩上车后,我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向他打招呼,两个人都是年轻人,又都是乒乓球运动员,在车上越聊越投机。

临分别时,科恩就说,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去中国交流。

庄则栋拿不准主意,赶紧向上级请示,上级也拿不准,只有层层上报,结果这样一个小事竟得到了中美两国最高层的关注。

得知此事的毛主席高兴地说:这个小庄不仅球打得漂亮,搞外交还是把好手呢!我方决定正式向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发出邀请。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到北京,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访问交流。

一时间,中美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交流,成为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新闻,就连周总理都在百忙之中接见了他们。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在中国受到高规格接待,尼克松激动万分,这一次,大直男终于开窍了。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

中美“乒乓外交”成功之后,毛主席和尼克松都有进一步接触会谈的想法。

为稳妥起见,尼克松决定先派一名特使去巴黎跟黄镇(时任中方驻法大使)会面。

选择巴黎,是因为当时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比较友好。尼克松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着手安排这件事时,巴基斯坦驻美大使悄悄来到了白宫。

他带来的消息让尼克松精神一振:“中国政府同意在北京公开接待美国特使。

虽然周总理说可以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但尼克松觉得一切过早的公开的话,时机还不够成熟,思虑再三后他决定派基辛格以国事访问巴基斯坦的方式在巴转机后前往北京。

基辛格秘密抵达北京后,他与周总理进行了长达17个小时的密谈。在这之后,基辛格又先后两次来京,同周总理就尼克松访华时的具体行程和安保问题交换了意见。

这时候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

一天,一名美国外交人员直接找到周总理,他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行字,问周总理是什么意思。

总理一看,报纸上赫然写着“打倒美帝野心狼”七个字,估计是酒店里的服务生故意/无意留下的。

毕竟那个时候中美关系很紧张,服务人员竟然看到酒店里住进了美国人,所以就想“警告“一下他们。

因为报纸是在房间里发现的,所以这些美国人感到十分紧张,以为中国人在“暗示”不欢迎他们,甚至觉得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

听到这里,周总理哈哈大笑地说:这不过是一个“口号”,你们不也天天喊着消灭我们吗?

这样一来,一个原本可能会变成外交事件的事情就被总理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方只等尼克松访华,而尼克松为了这次访华做了充分准备。

比如尼克松突击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甚至苦练了一番用筷子进食的技巧,所以通过照片,我们会看到周总理给尼克松夹菜的场景。

有了这么多道前菜的铺垫,大菜终于要上桌了。

1972年2月17日,总统的专机离开华盛顿,尼克松带领近四百人的代表团前往中国。

尼克松事前一再要求随行记者,当他下飞机时和总理握手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抓拍下这一幕。而他也将配合记者,将握手的时间更可能延长一些。

表面上看,我方这一边对中美会晤没有美方这么迫切,但我们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当时外国元首来北京,我方派出的三军仪仗队一般为150人左右,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却安排了整整360人的仪仗队。这一下子就让尼克松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满满诚意。三军仪仗队矫健铿锵的动作,给尼克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双方高层终于会晤了。

尼克松一下飞机就主动向周总理伸出了手,两个人的握手时间长达一分钟,(我方说这是为了补偿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总理握手的错误。其实很有可能是尼克松为了让记者拍一张最好的照片。毕竟仅仅是这样的一张照片,就够他秒杀前面几任总统了,他可是第一个和红色中国领导人握手的美国总统)。

有趣的是,两人的握手的背景上贴满了“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的标语。

有人说,这些标语没有撤掉,是当时我们的外交工作没有做仔细,“忘记”取下了;还有的说,反正标语都是中文的,撤不撤掉的美国佬也看不懂。

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

首先,我们的外交工作一直坚持的原则都是“外交无小事”,总理本人经常会事无巨细地关注接待外宾的相关事宜,甚至包括用什么颜色的桌布,他都会亲自过问,怎么可能连如此明显的标语都忘记撤掉呢?

再说美国佬不懂中文这事吧,就算尼克松本人不懂,他的随身翻译肯定也懂吧?更何况,估计尼克松可能也是懂的。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世界都在受到中国的革命风潮的影响。法国人有五月风暴,逼得戴高乐出走法国;美国也有工人和大学生上街游行,难以独善其身。在尼克松访华前,大批民众在白宫前集会,高举“亨利,见到毛主席不要害怕”的标语,就算尼克松不认识中国字,看到这一片中国红,估计把内容也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不过尼克松也是有城府的人,心里虽然有疑问,但却没有马上表露出来。

怀着内心的疑问,尼克松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到达钓鱼台国宾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尼克松有些惊讶了。

一般情况下,外国元首来中国访问时,毛主席通常会在他离开中国前一两天才会跟他们见面会谈。

然而,吃过午饭不久,正打算洗个澡好好休息一下的尼克松却忽然得到消息,当天下午毛主席就要跟他会谈。

这是一个破天荒的待遇,尼克松虽然满身疲惫,却也不得不赶紧动身。因为他知道,毛主席晚年身体不好,要是这次不去和主席见面的话,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可就不一定了。

毛主席把会见尼克松的地点选在自己的书房里,选择在书房会见重要的外宾,这一点在毛主席的晚年很常见,有的时候他甚至会选择在游泳池接见外宾。

一进主席的书房,尼克松就被那四面装满书的大立柜惊呆了。

他和主席说,自己曾经在哈佛读过书,自己的老师强烈推荐大家都应该去读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

毛主席谦虚地说,那些文章不值得读,只是我写的一点读书笔记罢了。(我特意去查了下,尼克松确实获得了入读哈佛的机会,不过因为他家庭条件不宽裕,就放弃了这个机会,改去杜克大学了。不知道他在主席面前说自己在哈佛上的学,是不是想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过既然他提到了自己写的两篇文章,毛主席就顺水推舟开始跟尼克松谈起了哲学。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听主席讲哲学课的,尼克松顿感受宠若惊。

不过听着听着他就觉得不对劲了,“我大老远来一趟不是来上课的啊”。

所以他就想把话题引到具体的国际问题上,可毛主席总是三言两语就又给引回到哲学方面。眼看着时间过半,却一直在谈哲学。

尼克松实在没招了,只好直接表示,自己想和主席谈一下台湾和越南问题。谁知,毛主席微微一笑,指了指旁边的周总理,说:“这些具体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跟你谈的事情。”

会谈中,尼克松有意无意地提到了在机场和马路两边看到的反帝反封建标语,毛主席幽默地回应他说:“那是‘放空炮’的笑话。

尼克松首次听到“放空炮”这个词,根本就不知道是何意,不解的表情自然在脸上显露无疑。

一向仔细的周恩来总理于是继续解释:“我们一直都喊‘打倒美帝’的口号,可你们不也喊过‘消灭共产党’的口号嘛!再看看现在,谁还打谁啊!放空炮就是这个意思”。

尼克松似乎明白了,他哈哈大笑,自我调侃道:“就(打倒)像我这样的人。”

毛主席也笑了,说:“就个人来说,你和他(基辛格)可能都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仔细品味毛主席和周总理关于“反帝标语”的回应,确实高明,尽显大智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起码透露出三层意思:

1.我们认得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2.我们欢迎朋友的到来;

3.我们对敌人绝不手软;

中国最高领导人,跟敌对中国20多年的美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交谈,这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大大出乎尼克松和基辛格的意料。基辛格后来回忆说:“毛的语言总是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让你去思考,去咀嚼……”

这天晚上,双方“关于具体问题”的会谈正式开始,针对分歧最大的台湾问题,双方进行了长达5天时间的唇枪舌剑,最终于2月26日基本取得一致意见。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那份公报,尤其是中方的那部分,相当过瘾。

开篇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与其说是公报,倒不如说是宣言书,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反观美方用的都是 “将致力于建立公正而稳定的和平”之类的词着实疲软无力,乏味得很。

关于台湾问题,美国认识/承认(acknowledge),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两天后,《中美联合公报》正式发表,因为这是两国在上海发表的公告,所以又称《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的发表,为后来的两国正式建交扫清了最主要的障碍。在欢送宴会上,尼克松举杯说:“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已经建造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为此,美国人提出,他们想要提前几个月进入我国,建立卫星地面转播站。这样的话就可以把他们总统访华的具体动态快速地传回国内,在黄金时间播出。

对于报道美国总统的外事活动,我们是积极支持的,但不能在我国境内建造卫星转播站也是我们的原则。毕竟这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

美国人说,我倒也不是非去不可,关键是你们中国没有这个卫星广播的相关设备啊。

要不这样吧,我们就不去了,把地面转播站的设备卖给你们,你们自己安装吧。

这个方案我们倒是可以接受,然后美国人就使坏,开了一个天价,想着我方可能心疼钱,这样就不得不接受美国人的要求了。去谈这个事的我方工作人员拿不下主意,只有层层上报,最后报到了主席这里,毛主席大手一挥,不就是这点钱吗?买!

等到美国总统要过来访问时,咱这面就说,设备既然是我们买的,那你们就不能白用,租吧。

租金要多少?我们多少钱买的,你们就付多少钱租金就行。

美国人原想坑我们一笔,结果却被反摆了一道。

哦,对了,美国人不能自带汽车,尼克松出行只能坐咱们的红旗,必要的电视转播车应交给我方司机驾驶,这些都是咱中国给老美立的“规矩”。

既有阳谋又有小机锋,有理有节有斗争技巧,这才是老一辈给我们留下的大国风范!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1972年尼克松访华 看到“打倒美帝”的标语 周总理的解释真高明》,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周总理吃饭 有一人抢着付账 周总理说了一句话 他立马不敢了

周总理吃饭 有一人抢着付账 周总理说了一句话 他立马不敢了

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的为国为民,两袖清风,他把自己的一生完完整整的贡献给了革命和祖国,甚至还没给自己留下一儿半女。工作时候的他经常几夜不合眼,身居高位但是却从不肯拿群众一针一线。建国以后,因为日常的外交...

2023-10-26 #经典句子

毛主席60岁还去游泳 谁都劝不住 周总理说一句话主席立刻上岸

毛主席60岁还去游泳 谁都劝不住 周总理说一句话主席立刻上岸

...读书的学校门前,刚刚有条湘江,在这所学校的人经常会看到毛主席在里面游泳的场景。以此同时,毛主席还是一位具有斗争精神的人,喜欢挑战大自然,并且勇于接受,在毛主席的认知当中。征服自然就是提升自己,所以在新...

2017-09-27 #经典句子

周总理逝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仅3个字 却让在场众人泪流不止

周总理逝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仅3个字 却让在场众人泪流不止

...周总理的确是承受了太多,他总是独自一人的面对,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云淡风轻解决问题的时候,却不知道他因此头痛了多久,他总是将最好的一面留给所有人,也只有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他才说出了这样的话,他累了,的确是如...

2023-07-29 #经典句子

1971年 国宝九龙杯被外宾窃取 周总理外交铁腕三句话追回!

1971年 国宝九龙杯被外宾窃取 周总理外交铁腕三句话追回!

...之时,杯内壁雪白透亮,但是如果将酒注入其中,就可以看到杯中有九只金龙在起舞。这样的九龙杯,即便在当时,随便一只的价格也在几千万以上。而就是这样的国宝,却在晚宴结束后少了一只。面对国宝丢失,上海衡山饭店...

2023-08-10 #经典句子

印度问周总理中印边界需要重新划分吗?总理的语言体现了大国气势

印度问周总理中印边界需要重新划分吗?总理的语言体现了大国气势

印度问周总理中印边界需要重新划分吗?总理的语言体现了大国气势大家好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1960年4月19日,周总理来到印度接见他的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周总理来印度是为了西藏这个自古以来是中国...

2014-09-09 #经典句子

日内瓦会议事 美记者嘲讽中国用美国钢笔 周总理机智说了一句话

日内瓦会议事 美记者嘲讽中国用美国钢笔 周总理机智说了一句话

...闻记者在内。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过程中,他意外看到周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随即用讽刺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我想一般人...

2023-02-01 #经典句子

在开国大典这样喜庆的日子里 周总理却说了这样一句令人心酸的话

在开国大典这样喜庆的日子里 周总理却说了这样一句令人心酸的话

...,就只能是在数量上想办法了,当然是飞机多一点,国民看到的话,就更有信心了,当时也有不少国家等着看我们呢,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其实,要是当年的飞机能再多一些,周总理都不会这么无奈,不过最后,那场阅兵仪式也...

2015-10-01 #经典句子

乾陵墓道被发现 郭沫若想发掘看一件稀世珍宝 周总理送他一句话

乾陵墓道被发现 郭沫若想发掘看一件稀世珍宝 周总理送他一句话

...唯独乾陵他没有办法盗掘。当时间来到了民国,当孙连仲看到军阀孙殿英盗掘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陵墓获得大量珍宝后,他把目光放在了乾陵。当炸药一响,突然飞沙走石,当场就砸死了几名士兵,把孙连仲吓得够呛,再也不敢...

2023-09-08 #经典句子